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0:35:4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灶的用处,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面条、外婆、锅盖、荷包蛋、太阳灶”等词之意。

3、进步学会使用问号和叹号。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煮、婆、饿、揭、锅、忘”6个生字。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知道表示惊讶或其他感情强烈的句子一般使用感叹号,并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家里烧饭做菜都用的是什么?可你们知道吗?不用煤气、煤炉、柴火也能烧饭做菜。不信,我们学了(23.太阳公公煮面条),就会知道了。

(2)出示课题:23.太阳公公煮面条。齐读课题。

(3)教学“煮”。

①指名拼读,分析字形。

②齐读。

③口头组词。

④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口述目标。

(1)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中告诉我们是用什么来煮面条的?

(2)口述本节课目标。(见(一)教学目标)

3、再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1)读课文1、2自然段,自学四个生字:“婆、饿、揭、锅、忘”。

(2)字形难点:婆,上下结构,“女”的一横要写得长些,要注意摆好位置。

锅,左右结构,右下是“内”,不是“内”,要注意区别。

读音难点:“锅”是三拼音guo;,中间的介音“u”,不要漏掉。

用换偏旁记:锅(窝-穴+=锅)揭(喝-口+扌=揭)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汇报你学会了哪个字(字形);口头扩词。

(4)星期天,玲玲到外婆家去玩,这天天气怎么样?什么样的天气称得上晴朗?

课文写玲玲到外婆家去玩,为什么要写天气暗朗?

(5)外婆为什么让玲玲和邻居小朋友去玩,而不陪地,说明外婆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忙着收麦子)

(6)读第1自然段。

(7)指名读第2自然段。

为什么玲玲会认为外婆忘了做饭?(锅于里空空的,外婆要收麦子,很忙。)

(8)出示句子“呀,外婆忘了做饭!”

①“!”这个标点符号叫感叹号。

②为什么这一句开头用一个“呀”字,最后还用感叹号?

③师:表示惊讶或感情强烈的句于用感叹号。

④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9)用惊讶的`语气读第2自然段。

4、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卡片。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锅”。

5、作业。

(1)学生书写生字“煮、婆、饿、揭、锅、忘”。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知道太阳灶的样于、好处。

2、理解“更”的用法,及“面条、外婆、锅盖、荷包蛋、太阳灶”等词语的意思,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比一比组词

着()波()饿()锅()

煮()婆()鹅()窝()

(2)读课文1、2自然段。

2、细读课文,学习3——9自然段。

(1)自学8个生字。(字形难点:碗,不要写成“”。蛋:上面是“”。)

(2)外婆真的忘了做饭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正在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热气腾腾”是什么意思?

(3)刚才玲玲明明见锅里是空的,怎么会烧出面条和荷包蛋呢?这让玲玲感到很奇怪。(同桌分角色渎4—7自然段,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

(4)玲玲对外婆手里端着的鸡蛋面是从哪儿来的,感到很奇怪,现在外婆告诉她这面是太阳公公煮的,她就更奇怪了。

①比较句子:玲玲觉得很奇怪。

玲玲觉得更奇怪了。

a.两句话不同在哪里?

b.“更”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用“更”说说话。

(5)到底是谁煮的面条呢,玲玲来到后院,看到什么呢?指名读8、9两自然段。

(6)出示太阳灶的投影片或挂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

(7)课文上是怎么写的呢?自由读课文。写太阳灶样子的句子用“—”,写太阳灶作用的句子用“~~~~~”划出。为什么太阳灶能烧饭、烧莱呢,用“()”标出,分别读有关句子。

出示填空

a.太阳灶远看像(),朝着()倒放在空地上,()放着一只小锅于。近看那伞面是()小镜子拼成的。

b.太阳灶能把()聚集到锅底,用太阳灶烧饭做菜,()。

(8)连读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恪⒆饔谩?/P>

(可以看板书、投影片说)。

3、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碗、蛋。

4、作业

(1)抄写生字(端、碗、蛋、撑、柄、银、拼、灶)。

(2)朗读课文。

(3)完成《课堂作业》2、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作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叹号。

3、正确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听写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miantiao、waipo、guogai、hebaodan、taiyangzao

()()()()()

(2)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标点的用法。

(1)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哪几句话用“!”,哪几句话用“?”。

(2)自己读读带“!”和“?”的句子,想想怎么读才对。

(3)指名读,评议,齐读。

(4)朗读全文。

(5)完成课后第四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3、出示太阳灶的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用处。

(1)四人小组说。

(2)指名说,评议。

(3)自由说。

4、小结:人们学科学,用科学,利用太阳的光和热造出了太阳灶,为人们烧饭做莱。人们利用大自然为自己服务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来吗?(如用潮汐、风力、水力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

5、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增长了什么知识?

(2)我们从小要学好文化,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长大利用大

自然来为人类服务,为建设祖国出力。

6、作业。

(1)完成作业本5、6题。

(2)朗读全文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

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重点品读

(一)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内容——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当年的精神虐杀而痛悔,我想补过,但却不能。)

(二)品读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样喜爱风筝,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点?

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三)品读第四段:

1、一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练习二,了解叙述的各要素。

2、用心体会: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请同学们找出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关键词:惊惶、失色、瑟缩、绝望)

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小兄弟这样的经历,你能想像出小兄弟当时的感受吗?

(让学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说出自己的类似经历)

3、深入探究:在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现写得极少,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我”的发现、“我”的发现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

(参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长面前的弱小、无助、毫无抗争的力量,甚至没有抗争的意念,十分可怜。同时也极力渲染了“我”欺压子弟、虐杀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无抗争和“我”的蛮横霸道,中年后“我”忆及此事时便更觉得对不住小兄弟,更觉得当年的虐杀是多么地凶残、无情和可憎,而当这种凶残和无情的精神虐杀无法补过的时候,便更觉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法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委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如: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该肯定。教师还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适当补充,点明本文的政治意义:作者童年时曾无情地虐杀了小兄弟天真烂漫的童心,中年时他才悟到这种精神虐杀是多么地残忍和不人道,他想补过,可是却没有了可补过的机会,于是他感到痛苦,感到无可把握的悲哀。正是这种童年的体验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散文。同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个人的情怀往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觉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虐杀,因此他写下了这篇散文其实也是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一种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学生质疑:

学生就本文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八、结束授课: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附: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第3篇:语文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文背影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学习重点】: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A纵观全文,找找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B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找出来并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

2、细节中悟父爱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文背影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比较阅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些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3、感动中谈父爱

“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课堂小结】:

教师赠言:

同学们,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如果你们对父母、亲人心存感激,就趁他们还健在的时候,趁他们还爱着我们并能接受我们的爱的时候,珍惜这份爱并好好地表达出来吧。哪怕只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哪怕只是给父母端上一杯水,或盛上一碗饭……有关亲情,有关爱,老师没有确切的答案给你们,今天的课只能算是一块“砖”,抛给你们,希望引出你们对家人爱的“玉”来。

第4篇:语文教案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owerPio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

活动过程

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出示活动目标

五个小组分别展示

①广告集锦:

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

②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噻——、酷毙了!帅呆了!咆一一

③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④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⑤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为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中秋、团圆、月饼”。

A.师:中秋节我们还会干什么呢?

B.师: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是否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团圆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画环境中有团圆的概念?)

C.师范读。

(5)学生齐读词串。

8.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按自己认为的简单方法来记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呢?)

9.指导书写:

(1)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认真看。

(2)学生完成习字册相关练习。(播放古筝音乐、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并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难点:

理解“冬天已经过去,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设想:

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内容,讲讲课文要抒发的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多读,熟读成诵。本课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在一起讨论语句的基础上明白课文的深刻内涵的方法。教学中可请学生讲述一个印象深刻的事例。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寻找“春天”。

同学们,蓝蓝的天,嫩嫩的草,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春天,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和感受春天吧。春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自读课文,哪些语句是描写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梦想残雪融化嘱咐毛茸茸

咱们散步嫩草吐绿染绿

4、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么课文里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三、品读诗句,体会心情,发现“春天”。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诗句,细细品读。

为什么说小草已经吐绿,不说小草已经发芽?小草可爱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教师指导朗读:当我发现“嫩草已经吐绿”这个秘密时喜悦、自豪的心情,并尝试将这种心情用朗读的方法表达出来。

2、扩展延伸: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我”为什么却能发现?

3、田野里还有哪些小秘密?

我的小秘密是什么,你知道吗?

4、为什么说我的梦被染绿?

师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作个有心人。

5、仿照诗歌的模式写一首诗歌。

四、精读最后一句,引导感悟“春天”

自读最后一句,独立思考这句话的寓意。我被染绿的梦里有什么?可以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写一首小诗告诉我们。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谈各自的所得。

二、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易错生字的笔顺、笔画。)

重点指导

梦:下面是“”,注意不要多写一横。

残:右边的笔顺是

嘱:第13笔是竖,不是竖提。

散:左下是月字底,不要写成“日”

3、给生字扩词,造句。

4、摘抄诗中好词、好句。

三、回味有关“春”的佳作。(诗、散文、故事均可)

四、作业

摘抄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大家交流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