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0:10:40

第1篇:语文教案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课前准备:CAI课件,生字卡。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放映CAI课件: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乐曲。

3。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相读、听。

(2)认读生字卡片。

5。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当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背诵全文。

(1)借助板画试背。

(2)表演背。

(3)全班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使学生在读中进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化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写一写;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3。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语文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成语:会注音、书写、解释;

2.了解中考题型,能结合语境辨析运用成语。

重点难点:结合语境正确辨析运用成语。

知识结构:

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意义的完整性,二是结构的凝固性。成语言简意赅,如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明,增强效果。反义成语对比使用,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表达效果。运用成语,要注意在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由于它是凝固结构,一般需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增减。

2.课内成语梳理:根据要求注音、书写、解释。

擎天撼地怡然自得明察秋毫猝不及防异想天开漫不经心历历在目

销声匿迹谆谆诱导小心翼翼神通广大塞翁失马情不自禁白驹过隙

翘首以待梦寐以求毛骨悚然怏怏不乐郑重其事孜孜不倦语无伦次

精疲力竭养精蓄锐进退维谷眼花缭乱相得益彰得天独厚略胜一筹

安然无恙鞠躬尽瘁锲而不舍义愤填膺以身殉职马革裹尸呕心沥血

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至死不渝气冲斗牛潜心贯注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拈轻怕重见异思迁顾名思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风驰电掣

重振旗鼓无济于事瞠目结舌才华横溢相形见绌精巧绝伦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众目睽睽胸有成竹一视同仁浑然一体张皇失措锐不可当

回肠荡气转弯抹角名副其实大庭广众垂涎三尺惟妙惟肖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井然有序别出心裁天衣无缝无动于衷束手无策引经据典

余音绕梁囊萤映雪如法炮制莫名其妙一马当先鸦雀无声拖泥带水

盛气凌人山盟海誓根深蒂固吹毛求疵袖手旁观前仆后继桃花源记

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广袤无垠粗制滥造断章取义恪尽职守

挑拨离间一抔黄土强聒不舍歇斯底里斩钉截铁狼狈不堪鹤立鸡群

翻来覆去周道如砥一泻千里引颈受戮水泄不通海市蜃楼舐犊情深

断壁残垣摩肩接踵姹紫嫣红恃才放旷中流砥柱鳞次栉比顶礼膜拜

万恶不赦折衷是非

考题分析:

中考试题多从两个层次考察成语。

一是直接考察成语的音形义,多以注音、写字、解释的形式出现;

二是在语境中考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1.在句子中以选词填空、判断选择用法是否恰当、根据语境填词的形式出现;

2.根据要求自写成语:以评价历史人物、成语接龙、仿写句子等形式出现。

例题解析:

例一:根据提示注音写字:

从小jiāo()生惯养大字不识的张好古听了相面先生“保您金榜tí()名”的奉承,居然进京赶考了。

深山村头,断壁残垣()旁的老槐树下,白发母亲手搭凉棚,翘首而待()远游归来的儿子。

例二: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正襟危坐明辨是非震耳欲聋变幻莫测

B.任劳任怨博学多识挥洒自如可歌可泣

C.相形见绌出类拔萃一尘不染赫赫有名

D.呕心沥血锋芒毕露眼花缭乱伸张正义

例三: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锐不可当dāng转弯抹m角随声附和hè不省xǐng人事

B.潜移默化qáin沁人心脾qìn曲径通幽qǔ满载而归zài

C.瞬息万变shùn万籁俱寂lài雷霆万钧tíng应运而生yìng

D.惟妙惟肖xiào一拍即合jí恪尽职守kè相辅相成fǔ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

噩耗晴天霹雳恸哭支离破碎小心翼翼

恍惚踽踽独行玲珑突如其来变化无常

2.关于观察与思考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一环。阅读时,要靠平时观察生活的体验去理解作品内容;写作时,"第一须观察",是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思考是对观察对象(人物、景物、事物、环境等)进行分析研究的思维和规律。

观察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现其中的含义和规律。

3.关于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度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一般我们主要分析层次和段落,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

1.从表情达意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去理解"金盒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所表现的兄妹情与姐弟情在内涵和写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手足深情。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金盒子为线索,用朴素、平实的文字记叙了金盒子从最初的玩具箱变为寂寞的良伴,最后竟变为纪念的信物的过程,充分表达了兄妹姐弟的关爱、理解,渗透了难以割舍的手足深情。

二、文章思路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金盒子的来历和我哥哥与金盒子的不解之缘以及哥哥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9-13)写弟弟、金盒子与我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1)写哥哥、弟弟、双亲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三、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周密,层次清晰,首尾呼应。

文章以金盒子为叙事线索构思谋篇。这条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表现出手足深情的深刻主题。文章又以时间的发展为顺序,用一连串的表示时间的状语,写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龄的情感体验,思路十分清晰。

2.文笔自然开朗,平淡简约。

本文语言质朴、平淡,没有雕琢痕迹,却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谈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实感。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了发自内心的真情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课文教读方法建议

这篇文章细腻感人,不要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教读,也不要从记叙文"六要素"入手,而应当反复默读,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力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参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1.学习"金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品味质朴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语言。

难点:

对文章的主题的深入理解

本文对骨肉亲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写了兄妹情,又写了姐弟情,还写了父女、母女情;既写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乐融融的亲情,又写了遭受巨大不幸时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兄妹情,后半部分主要写姐弟情。"我"由于身份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经历和情绪。而这一切都与金盒子密切相关。对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贯穿始终,与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织,使家庭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深厚。

教学过程: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这一遍浏览还应当疏通字句,解决词语障碍。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这一遍阅读时,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圈点批注,在文章字里行间做记号,注明所发生的事件或关键句子。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进行交流阅读的成果,讨论明确以上过程中布置的的思考题。

明确:"金盒子"在文章中,不仅是叙事的线索,而且还是抒情的依托。年幼时,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宝物,是乐趣的所在,是不可分离的"良伴",还是"我"与弟弟争抢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后,金盒子里装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思念。它"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它由"寂寞中的良伴",变成"逗人伤感的东西"。"我"可以对它倾吐满心的忧伤委屈,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随着人事的突然变化,"我"对金盒子的感情也波澜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与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见证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架构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美文。

5.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请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激励评价,对体会深入、有质量的发言要大力表扬。

手段:

反复默读与讨论相结合

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放飞一只蝴蝶语文教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篇短文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着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点滴小事,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演.折射出人性的一种美丽.计我们做牛活中的有心人,用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篇短文,用心品味文章的语言和内容吧!

二、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再次自曰朗读课文,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谈顺、流畅。

(2)知道两篇短文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

(3)批画圈点,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同桌或小组间自由交流学习体会,解决疑难何题。

3.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牛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

三、问题探究

1.教师将学生未解决的间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问题组,在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题组(1)”从《放飞一只蝴蝶》这篇短文中,我们能从朱兰身上看到什么?

(2)班主任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又到财务室交了买两块玻璃的钱?

(3)公听争这篇短文写的什么内容?

(4)理解“她提着水桶回家去,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读书声,还怕惊落了花上忽闪忽闪的露珠.”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视,师生共议,明确:

(1)我们能从朱兰身上看到她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教案《放飞一只蝴蝶语文教案》。

(2)班主任的“沉默”.是因为他为两块玻璃被打破的原因感到震撼,为朱兰的行为感到叹服,同时在思索:自己的学生竟有如北美好的心灵,作为老师可能自愧不如吧!但是学生能为放飞一只蝴蝶而开一扇窗户,自己为了l么不能为朱兰做点仆么呢?于是·他就到财务室交了两块玻璃的钱,老师的行为也让人佩服。

(3)清晨,大妈沐浴在幸福中,用心凝听着邻家小男孩的念书声。

(4)“脚步放得很轻很轻’.说明大妈不愿打扰邻家的小男孩.“还怕惊落了花上忽闪忽闪的露珠”。露珠的忽闪忽闪,好像人的眼睛在眨呀眨的,莫非露珠也在听邻家的小男孩读书?莫非露珠从邻家的小男孩的读书声中也明白了什么?一幅多么美好生动的画面润!

四、指导朗读

1.以《听》这篇短文为例,学生找出自已喜欢的部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她朗读。

2.学生分组相互朗读,小组评议;

4.播放短文录音,学生边听边体会。

5.学生白由朗读短文。

五、揣摩品味

1.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这两篇短文,(以,听》为主)从语言准确优美的角度,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进行摧述.“我认为_写(用)得好,因为它表现了(说明了、写出了》_

3.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陈述.

4.指名学生陈述,其他同学评议。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分小组陈述读后感。

板书设计4*短文两篇《放飞一只蝴蝶》朱兰:打开一扇窗户——放飞一只蝴蝶—打破了两块玻璃班主任:沉默—交了买玻璃的钱《听》清晨—大妈听邻家的小男孩念书笑很轻很轻:生怕……还怕……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蓖ü读文,使学生了解动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幸福的。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崩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4毖Щ岜究紊字,认识独体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语意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彼淙晃颐且丫认识两个月,老师已经很了解你们了,但老师还想更多的了解你们,你能介绍一下你的家吗?

2惫赜诩业氖陆惨步膊煌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美妙的儿童诗,第6课《家》。看老师板书课题。

师生书空课题,生读课题。

3毙∨笥讯加凶约何屡、幸福的家,小动物们有没有自己的家呢?它们的家在哪?什么样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感知。

1笨雌匆舸笊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逼匆艉鹤侄哉斩粒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的生字。

3为了弄清老师前面提出的问题就要把课文读熟,下面请小朋友们看汉字读课文,要做到不丢字不落字,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4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单独展示)

5第六课《家》是一首儿童诗,第五课《鞋》也是一首儿童诗,观察格式上的区别。

分小节写,节与节用空行隔开,每一部分是一小节。

学生画诗的小节。

6开火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在哪?什么样呢?

学生汇报:课文介绍谁的家?

7谁能结合图画把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二)精读感悟。

1闭馐且皇追浅C烂畹亩童诗,你想不想再读一遍?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读得好的同桌要打对号,读得不好的,你就帮帮他。

2痹谡馐资中你最喜欢谁的家?怎样读才能让同学们听出你喜欢的情感呢?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的家。

3苯岷鲜悠涤懈星榈睦识量挝模

(1)第1句:鸟儿的家。

①(课件演示:鸟的活动画面)想:鸟儿飞了一天,很累了,回到自己的家里会有什么感觉?

②请大家做一个感觉“舒服”的动作。

③带着这种舒服的感觉再来读读这句诗。

④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在他读的过程中你能听出舒服的感觉吗?

(2)第2句:蜜蜂的家。

①(课件演示:蜂房和小蜜蜂采蜜的视频及图片)你觉得蜜蜂的家漂亮不漂亮?小蜜蜂对家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②带着这种爱家的感觉再来读读这句诗。

③学生展示。

(3)第3句:鱼儿的家。

①(课件演示:鱼儿的家)你又看到了谁的家?在哪儿?什么样?

②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自由的嬉戏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带着快的的情感读这句诗。

③学生展示。

(4)第4句:蜻蜓的家。

①鱼的家在清清的小河边,那谁的家离鱼儿的家最近?(课件演示:蜻蜓的家)

②谁知道蜻蜓是益虫还是害虫?

蜻蜓能捕食蚊子苍蝇这样的害虫,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益虫,那我们就带着对蜻蜓的喜爱读读这句诗吧。

(5)看,这些小动物快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它们多幸福啊!

①下面我们就带着对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再读1、2小节。

②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第3小节:小朋友的家。

①小动物们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很幸福,你们生活在自己的家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老师看到你们的笑脸就猜到你的感受了,那我们用歌声和行动来告诉大家。

②刚才我们走进了小动物的家,现在老师想走进你们的家,谁来讲一讲你的家里的故事?

在小朋友的故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爱,幸福

③带着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读一读第3小节。

④有没有不理解的词?理解“抚爱”,再自由读课文第3小节。

(三)诵读积累。

教师出示小动物家的图片。

1贝蠹铱矗黑板上只有家,没有主人,他们的小主人在老师这,谁愿意帮小主人找到家?你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把小主人送回家吗?你都能把谁送回家呢?只有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才能送小朋友回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一会儿送主人回家可不能拿着书呀!

2毖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并把图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3蔽蘼凼嵌物还是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这首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可以背诵。

4蓖学们看黑板上的卡片提示朗诵(或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升华

1蹦慊怪道谁的家,说给大家听。

2保课件演示:班级照片)这是哪?谁的家?

3蔽颐侨国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

4蹦阕钕攵宰婀说什么?全班一起。

四、延伸结束

总结升华情感。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

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

投影:

神话故事体裁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gēng,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投影: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g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五、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教师点拨: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