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7:11:09

第1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识字读文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借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读准字音。

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

(二)读懂课文。

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检测:逐段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

4、学生交流:我从课文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间律动——《好妈妈》

(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

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5、比赛:看谁说得多

⑴学习小伙伴扩词

⑵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⑶请个别学生说。

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板书设计:

借生日

小云爱妈妈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成语,说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构词的奥妙,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及产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交际的活动中,提高对应、交流、说话的能力。]

5、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口语交际及写有关自己与书的故事

教具准备:

1多种藏书角展示的。

2收集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3把自己存放藏书的地方照相或动手画出来。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今天我们在百花园里将享受发现的惊奇;学习后的满足;交流时的喜悦;我们还能阅读古代神话故事;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习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读成语,说特点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查字典自行解决。

2、指导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与书上的学习伙伴一起发现这八个成语的特点。(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

4、画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此起彼伏前因后果左躲右闪争先恐后大惊小怪将功补过明察暗访大公无私

5、读一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6、照样子,再说出几个有如此特点的词语。七上八下阳奉阴违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口是心非大材小用一张一弛左右为难.]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读古人名言。不会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第一句意思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第二句意思是说学习要时常进行温习。第三句意思是: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的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3、简单介绍《论语》《荀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影响深远。它是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纂辑,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荀子》先秦论说散文集,荀卿著。荀卿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孔、孟的学说有继承和发展。《荀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成熟阶段,其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辟,极富说服力。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妙趣横生,文中还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间杂韵语,参差错落,铿锵悦耳,摇曳多姿。许多语句后世流传,被现代人引用。

4、辅导学生读熟、背会。

[5、把这些古人的名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四、阅读神话故事。

1、默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讨论词语的意思。

(炎帝、波涛、礁石、盘旋、留意、炙热、掠过、挟着、铺天盖地、袭、竭尽全力、恢复、残酷、哀怨、昼夜、衔、碧波万顷、宏大、毅力、钦佩)]

3、边读边想。

①这个故事是怎样展开的,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主要写什么事?先写女娃到海边玩耍,观望大海美丽的景象;再写女娃被大海吞掉,妈妈呼叫无应;最后写女娃的精灵化作一只精卫鸟要填平大海。

②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③从哪里看出精卫鸟宏伟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

[4、读一读,议一议。

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什么?你读后有哪些收获?]

5、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6、交流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第3篇: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是学生培养语感,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怎样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有效地运用课堂上的有效理答,利用文本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多层次、有秩序、阶梯式的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和因素,之所以,在教学时,尽量体现和渗透教学设计的意图,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中构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体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读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质兼美的文章,能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为学生语言表达借鉴的一个最佳平台。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主线。确实是大势所趋,这节课中,我抓住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老北京过春节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读走进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初读划出有关句子,再读体会交流,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评价,提升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伊始时,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自主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力求一石激起千层灵的中心问题:“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就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要认真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自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对话,在交流汇报在交合汇报中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最后回归文本——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我此时设计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点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请说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训练点2、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后是——。

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我积极进行了有效的评价理答:

1、两个问题,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真不容易。谁再来说说?

2、你的表述真有条理。

3、太神了!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说得这么流畅、完整。谁也能向这位同学一样说说?

4、哇!在表达中,你能加进自己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向你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叙述顺序,老师提示质疑,重读课文,锻炼缜密思维,然后了解文中详写与略写的日子。既遵循了学习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渗透本课的表达方法时,针对文本的内容特点,选择了一个教学内容点设计了语言训练说话句式,用积极地评价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激发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并在问答中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二、朗读展情,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

由于本课所写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其中许多情景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从未见过,但老舍先生对此描述的使人如身临其境,加之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再结合我从网络资源中找到不少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恰当的呈现在课堂之上。这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在教学的开始,在图片各异的课件中,我示范读了课文中描述“腊八”一段文字,通过看和听,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对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有了初步的印象、对文本精美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此,我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自主读文,感知文本,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文本,感悟作者文字的魅力,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还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了熟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并把好的语言进行了积累。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语言的过渡,教师的及时评价,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大胆交流,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同学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说话训练,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所以,我特意设计两个语言训练句式:

1、你们交流的句子那些是写灯的数量多?那些是写灯的种类多的?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归纳、练习说一说。

2、请试试看,能否用从灯的数量多和灯的种类多,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如和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干什么去了呢?请读课文第9自然段。学生通过读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表达,我特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评价理答;

1、这两个同学交流的时候,不仅恰当地用上老舍爷爷的话,还巧妙地运用了老师引语进行表达,真令人佩服!

2、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这样的选点训练,充分利用理答这一种特殊的教学对话,仔细倾听学生的问答,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追问”、“转问”、“提问”和“反问”等理答有效方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升华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此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有个性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更好地让学生敞开心扉去接触语言,去感受语言,去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沉浸于文本语言和情景的基础上,自由述说、自由运用本课习得的语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几点思考

不足之处:

1、教学的节奏把握还应该明快一些,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应该确切些。

2、在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上,选择面较窄,达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说话句式训练的设计,只针对多数学生,而对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甚至难于掌握,应该对这些学生多谢关注,设计合适、乐于让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语言训练句式。

总而言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细节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体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

2、指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编写童话。

难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得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1、例文的录音。

2、教材插图的放大彩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教师知道你们都爱听故事,今天,教师就请小朋友来吃故事大餐。

二、读懂例文

1、听例文录音。

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请小朋友听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2、学生自由读例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学编童话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故事吧!

2、指导看图练说。

(1)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怎么样?

(2)(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①小组讨论讨论。

②指名说。

③师生共同想象、评议、补充。

(提示:小兔的表情?小兔会说些什么?小兔该怎么办呢?结果怎样?)

(3)依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①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补充。

②大组交流、评议。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这里还有几幅图,看着这些图还可以编好多的故事呢。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有内容写的图来编故事。

①学生自由练说。

②交流评议。

3、学生练写草稿。

4、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誊写。

第5篇: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

2.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3.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

4.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第1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发现一:

1、师板书漂、飘,你们发现了什么?

2、随机教学票----火车票

3、师板书完、园,你们发现了什么?

4、随机教学元旦-----元旦

识字方法一:

熟字去偏旁

发现二:

1、师板书直---植,你们发现了什么?

2、师:我如果给他加上单人旁就是----(值)

3、随机教学值----值日生

4、师板书扁,加上什么偏旁呢?

5、教学篇、遍,词一篇小说、漫山遍野

识字方法二:

熟字加偏旁

二、读读想想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

3.举例楼老师楼梯

4、齐读

三、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语。

2.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

3.师加几个词语。

4.挑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四、读读背背

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关于鞋的故事。

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2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讲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爸爸妈妈总是说他太小做不好,不让他做。那么,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出主意。

2.每个小朋友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汇报。

4.你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事吗?做了哪些事?(懂得从小都要热爱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展示台

1.你在看电视时认识了哪些字?

2.从今天起,准备一个小本子,把从电视上认识的字收集在本子上。期末评一评,谁认识的字最多。

三、作业

A:读背鞋

B:做一份识字小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二-教学实录,语文园地二-教案,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二、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记得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诗句、故事、对联,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隆中对》,你们肯定会对诸葛亮有进一步的了解。

(以故事、对联等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老师介绍《三国志》,范读课文。

三、生准备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为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解决课后习题一。

一、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

(用原文回答)

1.刘备的现状: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天下的形势:曹操、孙权、荆益二州。

3.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你如何评价诸葛亮?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完成短文:我眼中的诸葛亮。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进行比较阅读,将小说中的诸葛亮与史书中的诸葛亮相比较,小说家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关于诸葛亮还有哪些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一生,谈谈你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第7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要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学情分析: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笔画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生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生字词和朗读学生在家也已经预习过了,学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拉、把”等六个生字

教学策略:

1、采用看图导入,教师范读,学生多种形式读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随文识字,多次认读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听故事导入、感知课文大意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同学们肯定很喜欢他们,请看它们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出示图片)喜欢他们吗?那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它们的名字吧。(书写课题)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翻开课文P116,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教师的范读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借助拼音朗读)

2、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咱们就自己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表扬同学们读的真好,遇到不懂的字会借助拼音拼读)

3、师:现在谁有勇气站起来试着读给大家听听?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进行课文接龙。(表扬同学们都很会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自由读准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2)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

1、师:老师这里有几句比较长,比较难读的句子,想单独来考考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出示句子: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子。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