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22:38:1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用比较通顺、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说一说你想像的卡通人物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片段,导入新课

同学们,迪斯尼创造了“米老鼠”,安徒生创造了美人鱼,吴承恩创造了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们都是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人,所以才创造出这样经典的卡通人物形象,那么你心中有自己的卡通形象吗?

二、小组交流,练习说一说

三、请小组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同学

四、教师

五、课后练习

1、画一画你想象的卡通人物

2、向家人讲一讲你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3、开展卡通人物设计展览

第九单元测试题1(11--3)

一、读拼音写词语

yǒuqíngmùzhōuguānhuáiquàngào

()()()()

shīyèkǎpiànnígūqǐngqiú

()()()()

二、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良()()青()()

山()()王()()

三、写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李()闻()伦()送()

思()极()蝴()捧()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老鼠一()草地一()舞蹈家

一()马车一()深情一()姑娘

五、填空

雪()送碳助()为乐依依()舍

路遥知()(),日久见()()。

六、选字填空

鲜仙

1、那只蝴蝶化作了一位()女。

2、这里的水果真新()。

周舟

3、()末,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4、江边有一只独木()。

七、照样子写一写

例:我为蝴蝶拔掉刺儿。

我小心翼翼地为蝴蝶拔掉刺儿。

1、她度过了一生。

她地度过了一生。

2、小老鼠吃着面包屑。

小老鼠地吃着面包屑。

3、仙女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

仙女在她耳边地说了一句话。

八、连一连

美丽的故事

有趣的蝴蝶

仔细的说话

悄悄的观察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翻译并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义;

3、理解文章的寓意。

故事导入:据说我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长相不甚帅气有一次他做客一家网站,有网友说:你的能力我佩服,但你的长相不敢恭维。而李部长迅速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有人说过我就是最帅的,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妻子眼里丈夫总是最帅的,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最好的,这里面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给人自信让人温暖,但有的时候,这样的主观情感也会导致人们判断出现偏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智子疑邻》中去看一看。

一、走进资料室——了解常识。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走进朗读间——一读读准字音。

1听范读,注意字音。2、请同学正音。字的读音因为词义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3、请同学读。4齐读全文。

雨:Yù下雨父:Fǔ对年长男子的尊称

三、走进翻译厅——二读读懂文意。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得弄清文章字词的解释啊,请同学们走走,到翻译厅中坐坐,看看这篇和我们相隔几千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1、独立思考: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出标记;

2、小组合作:小组解决疑难词语;

3、集体交流:互问答疑,了解文意。通过这三个环节,文章的重点词语都能解释了吗?那咱们比比?有信心吗?

4、词义大比拼。

智:以……为智疑:怀疑宋:宋国坏:毁坏筑:修补

亦:也云:说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真厉害,更进一步,进行高水平比拼行吗?请同学接龙解释文意!

四、走进故事屋——引读梳理内容。

1、故事发生的地点:宋国

2、故事中主要人物:富人(板书:其子邻人之父)

3、富人家被盗的原因:天雨墙坏

4、富人被盗前,那些人向他提出过建议:其子邻人之父

5、两人提的建议相同吗?是什么?不筑必将有盗(板书:相同)

6、这个建议正确吗?文中哪句话可以证明:暮而果大亡其财

7、被盗后,宋人对这两人有何不同态度:智疑(板书)

请同学关上书复述文章内容,能复述了,能背了吗?根据老师提示背背看!不提示行吗?齐背!

这么简短的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研讨室穿越时空和古人面对面去看看!请同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

(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

教学重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教学难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ü。

2.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和6个单韵母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复韵母朋友好吗?那么什么是复韵母呢?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ai、ei、ui

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i、ei、u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1.学习ai的音

(1)请2个同学到前边来,让他们挨得很近。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2)出示图:ai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那么这个字母怎么读呢?

(3)指名读ai。教师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4)教师讲后范读,学生继续体会发音方法。

(5)采取个别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达到读准音。

2.记住ai的形

(1)问:你们看复韵母ai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

(2)再读,同学读读ai的读音。边读边记住ai的形。

(二)学习复韵母ei的音形

1.学习ei的.音

(1)出示ei图:ei问:你们能不能用学习ai的音形方法学习ei的音、形呀?4个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请每组的代表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2)请小组派出的小老师给大家讲ei的音形。(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用力在砍一棵枯树,小男孩发出的声音就是ei的音。请大家看枯树和小男孩手里拿的kan刀,共同构成ei的形。ei是由单韵母e和i组成的。)

(3)教师结合小老师的讲解要进行鼓励表扬,发给他们组一朵小红花。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的小组也奖励一朵小红花。

(4)如果学生读得不准,教师适当进行必要讲解。

(三)学习ui的音形1.出示ui图:ui

(1)问:谁能自己试着借助图画来学习ui的音形?学生自学。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学的?

(3)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围着围巾,我借助“围”的音学习ui的读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小辫子上的花合起来就是ui的形。)

(4)教师纠正发音方法。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读成ui。

(四)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ai、ei、u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ai、ei、ui,体会方法。

第二课时ai、ei、ui

一、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四声

1.读ai、ei、u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ü,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ü。

3.ai、ei、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

没a找oe,

iu并列标调号,

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3、.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1)出示aiaiaiai

eieieiei

uiuiuiui

请同学想想应该怎样标调号?

(2)请同学到黑板上把复韵母标上四声调

4.学生练习读四声:

(1)自己读(2)同桌读(3)齐读(4)按顺序读,不按顺序读。

第6篇: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同学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发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发明”,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同学在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发明”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干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获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身手,没能取得好成果,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身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同学理解课题,激发了同学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同学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同学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身手,却样样都落后于他人,觉得自身“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身的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身手,却样样都落后于他人,觉得自身“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沛发挥自身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同学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身手;要练,就练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用的身手。)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同学在阅读时发生情感共鸣。指导同学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身手;要练,就练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用的身手。巧妙地引导同学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发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同学续编故事:下次的竞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身手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身手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假如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续编故事,以拓展同学的思维,训练了同学的想象能力;引导同学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同学的情感。引导小同学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同学活化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