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4-19 08:42:23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

(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建议】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所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学习生字词,朗诵课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作者对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写。

学习比喻的妙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全文内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其中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学习。

1、出示生字词。抽查生字词的情况。

2、组词训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并引导加深理解。

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别在课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师引导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上面的景色的?

仔细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绘一下。

四、总结本课时:

夕照的景色是美丽的,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让每个人都来爱我们的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学习方法的总结,体会比喻的妙用。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句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析。

二、继续学习本课。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说说自己学习本课总的感受。

2、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你从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体会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写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

4、这一段描写的景色美吗?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三、小结本课时。

夕照是美丽的,充满诗意的,充满生机的。夕阳还会变成怎么样呢?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写写生字词语。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进行仔细体会。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推荐一本好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口语训练课。这篇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的书中,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分辨力及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还是很活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弱,能否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兴趣”牵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学,会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

①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②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

④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孩子们爱看的画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把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训练要求。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三.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重点指导介绍书本时讲清楚是内容好、还是语言优美或是两者都好,也可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四.推荐一本好书、全班交流

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干。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五.总结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好书能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及语言积累得以发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一切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看一本好书

2. 写一篇读后感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乌斯曼的话,明白只要认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揭题激疑。

1.板书课题。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国王的一只宝碗摔碎后,召来全国的陶工补碗,可是大家都没法补好,乌斯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给国王一只和宝碗几乎一模一样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乌斯曼老爹把他补碗的秘密告诉了孙子。)

3.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2自然段):碗摔碎。第二段(第3-6自然段):补碗。第三段(第7-9自然段):补碗的秘密。板书: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

1.快速读课文。

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1)从哪儿看出国王对宝碗的喜爱?(派一百个士兵守护它、请邻国的国王来观赏宝碗、气得三天没吃饭、捧着宝碗看了又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等。)

(2)找出描写陶工们神态、语言的句子画记下来。想一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①陶工们都傻了眼,他们对国王说:“就是神仙下凡,也没办法把这么碎的碗补好。”

②陶工们整夜对着碗发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③老爹,救救我们吧!

以上句子表现了补碗的难度非常大,要把碗照原样补好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说明了碗能否补好关系到陶工们的性命。

(3)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是什么?

(4)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①我和你们做得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要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②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认真对待,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3.讨论:从乌斯曼老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世上无难事”,只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再难的事情也能做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4.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5.小结:乌斯曼老爹不愧是手艺的陶工,他将自己重新做的一只碗交给了国王,挽救了所有陶工的性命。同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板书: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检查交流。

重点指导:“致”的右边是“反文旁”,不要写成“折文旁”。“傻”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了“囱”。“竟”要与“竞”区别。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30国王的宝碗

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2、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2、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6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

1、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七、布置作业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三、指导书写天地人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反思:

本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并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图片正音的示范形式引领学生跟读,理解字义,此种方法能够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初步导入较为成功。

二、根据身边现存的生活场景进行教育。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教学应讲究结合实际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在本课中教授“地”字的相关内容时,我结合教室内地面进行相关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学字时能迅速联系实际引起条件反射。

三、以日常交流的形式巩固课堂内容。我将日常交流的“你我他”等日常用语衔接入教学内容,进行同类推导,引出“天地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的频繁应用,以此来巩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在领读过程中,因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仅仅呈现了6个汉字,所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字一顿的朗读方式,朗读节奏不连贯的现象。二、引领学生感受理解时,我采取了小组讨论的课堂方式,但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课堂纪律性明显降低了很多。

以本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在课堂上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多,导致有的时候课堂环节完成度不高。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十分简单,在完成课程目标后的适度延伸并没有做好,下次可以在教学目标完成之后让学生结合实际,适度延伸。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七、小结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