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3-03 11:20:56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索溪峪的“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将学生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而本篇课文则描写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加上本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且可在网络中查到大量的资源,因此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增加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运用在前几篇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充分地去阅读,去体验,去感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另外,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本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这一段文笔非常优美,条理清楚,想象丰富,写法值得学生模仿借鉴,所以我将本段设为学习的重点,其它段落则一略而过。

三、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增加对好词佳句的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

五、教学准备

师生上网搜集有关张家界索溪峪的相关图片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去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能给大家简要地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吗?有去过张家界索溪峪的同学吗?谁来说一说这里的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展示、欣赏一下课前我们搜集的有关索溪峪的资料或图片。(师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曾欣赏过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共同欣赏索溪峪的相关图片,增加对索溪峪的直接感受,为下面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二)明确要求

齐读连接语,思考本文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三)自由品读

1、初读课文,感受题目中的“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索溪峪的“野”?(学生自读自悟,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做做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四)集中品评

1、“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与我们身边的景物作对比,进一步去感受索溪峪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好)

2、索溪峪的野主要表现在“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方面。

3、重点感悟“山的野”。细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索溪峪的山总体来说有什么特点?

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图片感受)

惊险:一线天、百丈峡

磅礴:十里画廊、西海峰林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横拦绿水、旁逸斜出、相对相依、婷婷玉立……

(3)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将索溪峪的山描绘的如此让人陶醉?(比喻、拟人、排比)

(4)我们通过怎样的读能体现出索溪峪山的“野”与其千姿百态?读中感悟(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引读)

4、略读感悟:作者又怎样写出了“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的?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部份交流。

5、小结:正是由于索溪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动物,所以来此观光的游人也变得野了起来。索溪,净化了人们的心灵,荡涤了人们的心怀,畅游其间,会令人忘却烦恼,心旷神怡,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所以,请同学们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你会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五)感悟写法

1、本文在结构上,作者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全文如此,四个分段也是如此)此种写法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将索溪峪的景色写得如此诱人?(主要是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六)拓展迁移

在我们的家乡中,也不乏美丽诱人的景色,哪处美景也让你印象深刻?请用你学到的手法来写一写。

作业:任选一题

1、 找出文中优美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

2、画一画索溪峪的优美风光。

3、用你在本文中学到的手法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1、课前部署

一、要求门生熟读课文,行使自己的法子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二、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用较快的速率读课文。

二、门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三、门生相互讲课文故事。

四、由门生举荐1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老师收拾。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二、浏览思索,商讨如下题目。

(一)1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mm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甚么差别?

(二)mm娃丽为何可以或许拿到跟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mm的态度有何变化?

(三)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以为谁更值得学习?

三、师生对话,商讨上述题目,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别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立异学习

运动要求:门生可以或许是非分明,晓得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有情感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领会她送信的艰苦。

二、与门生商讨两个话题:

(一)用自己的话赞颂娃丽。

(二)你身旁有像娃丽如许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日之后,你将怎么样向娃丽学习呢?

三、老师小结,收场学习运动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2、 捅马蜂窝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插( ) 尸( ) 拖( ) 胶( )

播( ) 户( ) 托( ) 郊(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 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2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3、颤抖的羽毛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9个,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3.掌握对话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4.体会鹿的聪明机灵和鳄鱼的愚蠢贪婪。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言行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鹿鳄鱼

请学生谈谈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随机学习“鹿”和“鳄”。)

书写指导:“鹿”字“广”字旁儿的横画稍长,竖撇要舒展大方,里面的部分写紧凑。

2.再板书:鹿和鳄鱼

用一个“和”字把鹿和鳄鱼连在一起,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你从“一只”和“一千条”这两个量词上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双方力量的悬殊。)

相应板书:(弱而少)(强而多)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带生字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旁做记号。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毒:上面三横长短不一,下面是“母”字。写时上小下大,“母”的中间一横要稍长有力。

难理解的词:

泛滥: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泛”读fàn,不要读成fá。

曾孙:孙子的下一代,“曾”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zēng,不要念成céng。

伺(sì)机:文中指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3.鹿和老鳄鱼有几次相遇?(以此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探究课文。

1.你认为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中的鹿和鳄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说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句:

(1)“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弱小的鹿没有被强大凶残的鳄鱼吓倒,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自救,并且精心设计好计谋的每一步,以智取胜。)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鹿抓住了鳄鱼死爱面子的弱点。)

(3)“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鹿表面上是数数,实际上是借机逃脱。)

(4)“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根木头居然这么像鳄鱼。如果真是根木头,它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鹿说话很有技巧,富于智慧。)

(5)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鳄鱼的贪婪凶残。)

(6)“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鳄鱼的愚蠢,死要面子,爱逞能。)

3.掌握文中几种不同的对话表述形式。

(1)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对话)

(2)读一读下面三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②“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③“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3)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一种说话形式呢?

(4)出示练习:给下面三句话标上正确的符号。

①这不可能是真的她拼命地摇头

②爸爸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③船长拿枪瞄准儿子快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

2.推荐代表读。(读时先说说你给同桌提了什么好的建议。)

3.评读。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

要求:可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六、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1)先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泛滥,小岛,中毒,一千条鳄鱼,数数,伺机报复,绿色木头……

(3)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七、作业。

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弱而少) (强而多)

聪明 愚蠢

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关于鹿与鳄鱼

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上有角,嫩角有茸毛,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鳄鱼:爬行动物的一类,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猛。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认识维也纳:

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

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

二、走近维也纳:

1.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

尽量尽快撩动巢穴

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宁静又精致

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

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

三、感受维也纳:

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2.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

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

1.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五、畅想维也纳:

1.推荐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开展《走进维也纳》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维也纳。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数出学过字的笔画数,井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课前准备

挂图、纸做大转盘、词语卡片、字卡、纸做花瓶及红花、学生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子、头、长、火”并把花瓶、红花贴在黑板上。(分别写上“三画、四画、五画”)。

a.集体认读。指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干什么?

b.齐读:“我会填”。(板书)

2、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鼓励学生善于想办法,增强其成就感)

二、看看读读

1、课件演示文中插图或出示挂图。(不出现文字)

2、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木船、小河、野花)

a.齐读。

b.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c.对口令。(甲说数量词,乙说事物名称)

4、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比哪组说得好。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如: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一条弯弯的小河上停着一条小木船,两只鸭子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草地上盛开着几朵野花,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欢蹦乱跳,高兴地汪汪直叫,多美的一幅画呀!

三、巩固练习:说一说

一()画一()水几()小鸡

一()阳光一()手几()房子

几()鱼几()星星

四、扩展练习

出示“读读背背”中的插图或看文中的插图,用上数量词表示图中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读读画画

1、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指学生认读。

2、观察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出示相应颜色的“扌、足、艹”)

3、按要求涂上颜色,并分类认读。

4、游戏:给每个字编号,如图,共14个号,号码位置固定,转盘上的字随转盘转动,停止后,用编号所指的字组词,说句子或背儿歌、古涛。说明:

a.用纸条写好1—14个号,密封后分发到学生手中。

b.转盘停止后,根据编号按要求作答。

5、练习;找一找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a.四人小组合作找。

b.汇报、交流。

二、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1、自读,指学生读,评议。

2、同桌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认清方向。

a.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

b.说说图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学,推断出其余三个方向。

4、朗读、背诵。(配上动作)

三、扩展活动思考: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呢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