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9 16:40:10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会读14个生字,会写“快乐”。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朗读课文。

3、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你知道有哪些?

2、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呢?

3、对,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很多孩子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请看:(播放课件)

4、让我们也一起来过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好吗?(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对同学们的节日表示祝贺,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看!(出示课文)这首诗歌读起来非常好听,你愿意自己读还是听老师读?先自己读读等一下老师再读。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打开书翻到107页。

2、课文读完了,哪位勇敢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我该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你读课文的时候,你希望同学们怎么做?(学生读书过程中遇到生字教师马上出示生字卡进行纠正学习)

3、你愿意老师怎么读呢?好,老师就尽量按你说的做。刚才,你们给老师提出了希望,那我也给你们提个小建议。请你坐正身子,拿起书。

4、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怎么样?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能读好呢?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我把自己当作书中的小朋友去读呢,这样才能读好。你想不想读好呢?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小节练一练,一会儿,咱们比赛,看谁是今天的读书小能手!

三、朗读感悟

(一)第一小节。

1、读累了吧!咱们去玩玩好吗?闭上眼睛出发了。你听到什么?(放鸟叫声)你好像到了哪里?看(出示图片)到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有什么要说的?(景色、服装、心情三个方面来说)

2、有位作家叔叔把你们刚才说的话写成了诗歌,你能读吗?还有谁想读呀?

3、唧唧喳喳的小鸟给我们带路,和煦的风儿抚摩着我们,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心了别提有多高兴啦!一起读读。

(二)第二小节。

1、我们刚才去了花园草地,现在到郊外走走好吗?(出示图片)咦,什么声音?仔细听,它好像在说话,在说什么呢?(出示:这个世界上,有你们就更加美丽,有你们就充满希望。)

2、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你们就更加美丽,有你们就充满希望?自己再读读第二小节(可以和别人商量商量)

3、瞧,我们小朋友今天是孩子,可等你们长大后,建设祖国就全靠你们啦,所以我也像花儿、小溪一样,对你们说“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4、听了老师的话,你感觉自己怎样?那就把你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谁想读。评一评。谁再来读读?

(三)第三小节。

1、我们小朋友刚才去了草地上、小溪边玩了,心情好吗?可你知道此时伊拉克的儿童心情如何?那些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却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焦急、害怕、惶恐、不安。请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幸福的生活谁给的?

2、所以,我们要“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自由的成长。……飞向我们的理想。”

你知道什么是理想吗?你有什么理想?

3、我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理想都能实现,因为,我们有祖国妈妈的关心、爱护。谁想感谢祖国妈妈?还有人想感谢吗?祖国想听听男同学感谢的声音。我想听听女同学感谢的声音。

(四)第四小节。

1、孩子们,我们可以去花园赏花、去草地游戏,就连花儿都向我们祝贺,小鸟都为我们歌唱,我们可以自由地成长,可以实现自己理想。这么幸福快乐的时光你会怎么来庆祝呢?

2、我们会唱啊,跳啊,邀请老师、同学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出示:第四小节)谁想读读?谁还想读读?一起读读。

四、唱诵诗歌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唱起来,跳起来,我们就唱唱跳跳,好吗?

(出示课文,放映歌曲)

五、写字指导

1、唱完歌,你心情怎样呢?真的吗?那好,我们就把快乐写下来。(出示:田字格)

2、观察。范写。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盲人痛苦难忍给予与世长辞遵从热泪盈眶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XXXXXXX,我想多你说:XXXXXXXXXX(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

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