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30 11:32:09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三课时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2学习把句子写具体(1)大龙虾样子挺威武。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比较前句和后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写法好?为什么?课文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写出大龙虾的样子和动作)

(2)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

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出后种写法好。

怎样把一个总述句写具体呢?(可以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几方面分述)

2.课后练习3

结合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是否准确。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个岛屿。(应改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2)西沙群岛只是鸟的天下。(应改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本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要求通过辨析来判断句子在表达意思上是否准确。

3.看幻灯填空

()的花朵()的山崖()的珊瑚

()的峡谷()的树林()的海龟

()的地方()的鹿角()的贝壳

海底的珊瑚像(),像()。

飞虎鱼的周身像()。

气鼓鱼鼓起气来像()。

4.看幻灯总结几种常见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方法

5.写出本文2、3、4、5小节的段意

(三)听录音《富饶的西沙群岛》。

(四)评析。

哪些地方写得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和句子读给大家听。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验人物感情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璃”在“玻璃”一词中读轻声。

平舌音:碎、攒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同偏旁:玻、璃

熟字加偏旁:滑、攒、箱

5、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

(2)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

“玻璃”的“璃”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

“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纟”,再写“米”,“米”的最后一笔捺变点;最后写“竖折”起笔要低于绞丝旁。

“续”的第六笔不要写成秃宝盖。

“骄傲”一词重点区别“平撇”和“竖撇”,“骄”的第六笔撇不宜长;“傲”字的三个部件长短相等,中间的横画要短,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4、点评反馈。

五、积累语言

1、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2、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鉴赏水平。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追求光明的勇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3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明白道理,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投影片、生字词卡或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出外旅游好处多多,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个“秀才不出门,照样游天下”。老师带你们去日月潭看看。

二、出示课件,介绍日月潭。

配乐展示日月潭美丽的景色,相机介绍:湖中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部分,北部像太阳,南部像上弦月,所以叫日月潭。

三、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

(3)结果怎样?

(4)你从这个传说中明白了什么?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文。

3.遇到生字新词,先自己拼读识记,有难度的同桌相互交流或标记疑难,以便求教。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1)学习3个会认字。

社,示字旁,注意与“衤”区别。

顿,组词“顿时”,形容时间短。

斧,形声字,上声下形。

(2)学写6个字:摇、顿、恶、阿、斧、剪。

2.学习1至4自然段,解决自学提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3.指名朗读1至4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太阳月亮不见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个什么样?

五、存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太阳月亮到底去了哪里?

2.如果我们发现太阳月亮不见了会怎么做?

六、作业。

朗读课文,继续思考自学提示。上网或是从课外书报上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二、回顾旧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学生带感情齐读课文1至4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世界不能没有光明,人类不能没有太阳和月亮。勇敢的孩子们,我们跟随大尖和水社一起去寻找丢失的太阳和月亮吧。

三、按自学提示继续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

(1)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

(2)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自学所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首先,他们点起火把,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来到一座大山前;然后,他们一口气跑到阿里山,挖出山底下的金斧子,金剪子,又回到水潭边;接下来,大尖用金斧子劈开公龙的脑袋,水社用金剪子剪下母龙的脑袋,让太阳和月亮从它们口中滚出来;最后,大尖拔了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拔了棵棕榈树把月亮也顶上了天。

3.在学生的朗读中相机进行字词教学:重点指导读音:棕榈树;理解并示范动作:抛。

4.品读重点段落或词句,体会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删去表示动作的词语后,句子内容就很空洞,读起来就不生动、不具体,没有生气。(投影片出示。)

①大尖把太阳抛向空中,又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把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把月亮送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水潭叫日月潭了。

②大尖抱起太阳,抛向空中,又拔起一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抱起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拔起一棵棕榈树,把月亮顶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水潭叫日月潭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这个传说说给别人听。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⑵ 了解榕树大和鸟多的特点。

⑶ 能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⑷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和品次品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含义。

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师生找鸟的天堂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能读准课文,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多少次去看鸟的天堂和看到什么。

3、学习1~6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树的大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巴金爷爷和朋友一起坐船去看榕树,刚开始时,大家都认为那里是许多株榕树,但其实那里只有一株榕树。那么当他们靠近这棵大榕树 ?时看到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巴金爷爷去里面探个究竟吧。

二、了解树的大和茂盛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7~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把有关的语句多读几次。

学生汇报:

写出了榕树的大、茂盛。

板书:

大、茂盛

2、师:从哪里看出的,用 画出有关的语句。

⑴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多。)

这么多的枝干你想作者看到会感觉怎样?

(吃惊)

你能带着吃惊的语气来读吗?指生读。

⑵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放课件解释根怎么生长,相机引导:

这是榕树的生长特性,榕树本身长有许多气根,气根慢慢长久了就伸进泥土里长成粗壮的枝干。有的粗的象一棵树,俗语有说独木不成林,但这里气根多而且粗壮,所以看上去就变成了一片树林。

师: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这株榕树怎样独木成林的吧。

自由读,齐读。

⑶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从哪里看出榕树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树叶非常的多,一蔟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密不透风、密密麻麻)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这里的叶子不仅多而且有生命力,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景象呢?

讨论,指生说。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

光照、叶绿、风吹。

(相机出示图片)

师:好一棵大而茂盛的榕树!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片树叶都似乎有一个生命,连我们的巴金爷爷也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段呢?

(带着赞美的语气)

同桌读,互相评议。

指生读,生评,师生合作读。

⑷ 讲第9自然段:

师: 这次作者他们看到鸟吗?课文哪里告诉我们?还告诉我们什么?

⑸ 总结:

师:在这部分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

板书:

奇特美丽

在那我们领略到榕树的宁静,第一次他们看不到一只鸟,下面我们随着巴金爷爷再一次去那里看看吧,这次你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3、学习小鸟部分:

⑴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出示学法:

① 划──抓住景物特点,划句标词。

② 读──放声朗读词句,品悟感情。

③ 议──讨论写法,理解运用。

⑵ 自己学习。

⑶ 学生汇报:

相机板书:

多、欢快

①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

(关键词:热闹、到处、站、叫、飞、扑翅膀)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小鸟品种姿态说明鸟多。)

(放课件)

师:这么热闹欢快的场面你想把它读出来吗?

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想象一下还有什么鸟的姿态?

② 我注意的看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里有一个词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的是哪个词?

(应接不暇)

课文怎样写作者应接不暇?

指导朗读。

③ 师:作者还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它呀,唧唧喳喳的唱着想加入鸟儿们的大合唱呢,你猜那话眉鸟在唱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

(放课件)

④ 师:是谁给小鸟创造这美好、和谐的环境呢?

相机板书:

壮观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

生质疑此句,讨论:

二处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课文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引用别人的说法,实质指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鸟儿愉快生活的地方。)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里的环境好,树大,地湿,农民保护鸟儿,鸟儿生活在这里很愉快。)

2、师:你们羡慕这里的鸟儿吗?你能举出人类保护动物或自然环境的例子吗?

3、师小结。

4、师:今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的美。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我们要好好学习并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上背诵

五、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静) 赞美

鸟:多 欢快 壮观 (动)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岁我国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

三、理解第一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

2、为什么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四、理解第二段内容。

1、说说这几句话各讲了什么?

2、这一段将什么?

五、理解第三段内容。

1、说说这一段讲了几种企鹅?

2、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六、理解第四段内容。

1、从哪些语句看出企鹅十分有趣?

2、看图,想象我和小企鹅合影留念时的动作、表情?

3、母企鹅怎样喂养小企鹅?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七、理解第五段内容。

怎样判断小企鹅变成大企鹅?

八、总结全文。

九、教学心得: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教学突破点:

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2从渡河少年的成功做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技术平台: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5分)

1、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吗?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小女孩无限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你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河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

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

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3、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2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A、读准词语:圆溜溜、 孤零零 、绿油油、毛茸茸、似乎似的、倔强坚强勉强、健将将来、艄公、竹蒿、缆绳、花蕊、黝黑。

B、说说词语的意思:渡船、艄公、竹蒿、缆绳、错动、漫、蹿、哀求、奇吧、倔强、启蒙。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