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1 10:11:31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观潮》这篇主要让我们感受文章里所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第2篇:语文教案

要求

1.培养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积累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积累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我会连。

(1)读读词语,理解意思。

(2)独立连线。

(3)投影,集体订正。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练习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1)读句子,自己练习加标点符号。

(2)和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加。

(3)投影,集体读一读。

圆圆摇摇头说:“明年,我该上小学啦!”

林林诚心诚意地说:“那我一定托人把龙眼捎给你。”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积累诚实守信的成语。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致。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表里如一: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孜孜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

坚韧不拔: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荡。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学业才能精进。

(3)抄写成语。

三 阅读平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2)朗读短文,把读正确、读通顺。

(3)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4)组织讨论。

①周处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他死呢?

②后来,他经过深思明白了什么,又是怎样去做的?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自己。

一 能说会道

1.读题目: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

2.明确要求。

(1)说说不同年龄段的自己。

(2)注意观察照片,说说现在和小时候的你有什么不同。

(3)展开想象,说说十年后你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3.分小组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二 笔下生辉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认真观察照片或镜子中的你,重点观察外貌、姿态和表情。

(2)按顺序描述自己。

(3)展开想象:十年后的你又是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2.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的你,写下来。

3.读读自己的习作,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例文:

照 片

我有一张骑在马上的照片。那是去年国庆节时,我们一家人去康西草原玩儿时照的。

照片上的我穿着白色的夹克,深蓝色的裤子,骑在一匹高大的棕色的马上,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你看,我多神气呀!照片上,草原绿绿的,一望无际,在我的周围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骑马人。当时照相的人很多,我摆好了姿势,等了好长时间,才算照了这张照片。看着照片,草原上欢乐的景象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喜欢康西大草原,也十分喜欢我的这张照片。你看,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很帅?

第3篇:语文教案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五一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海畅游”(引导学生自学汉字;照样子组词语)、”积少成多”(通过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来练习朗读,进行语言积累)、“阅读平台’(通过阅读平台训练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汇款)、“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和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2 .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 .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15 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一尝试“自学汉字”

1. 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 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把它画出来,然后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 你学会了哪些字?同桌互相交流。

4. 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 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 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 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 指名说。

5. 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

三指导“读读背背”

1. 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 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检查、正音。

4. 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6. 指名读。

7. 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 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 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

一走进“阅读平台”

1. 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也可以请教同学。

2.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 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 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 指名检查读,评读。

7. 听老师范读短文,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 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 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为什么?

10. 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 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 老师评点。

二学习“能说会道”

1. 自由读引导语。

2. 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 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 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 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1. 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 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 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6.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倾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倾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倾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发生倾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倾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 、什么叫只讲体面?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难点: 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

1、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13个生字,掌握文中的常用词语。

2、 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 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三、自学预习

1、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2、 细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 练习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卡片)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3、检查朗读情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请同学读课文。 (2)讨论两个问题:

A、 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哪课开头相同?你听说过这个传说吗?

B、 学了这段,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怎么知道的?

2、 读第2、3自然段,说说太阳还有什么特点?

一、作业

1、 朗读第1—3自然段课文。

2、 组词:

低( )钢 ( )殖( )估( )灰( )疏( )

抵( )刚 ( )植( )故( )炭( )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自己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

2、 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共同讨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个人背、小组背……)

三、板书

远: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 如果……就是

太阳的特点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数字、比较、假设

热:大火球 六千 三千 就是……

动植物、人类生活

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 气象 没有……就没有……

防治疾病

一、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从课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

30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要求

1、 体会生物共栖现象的趣味,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情趣。

2、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

3、 通过读课文,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

2、 展开想像,体会生物之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情景。

教学准备:有关动物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解题:查一查“共栖“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自己预习

1、 查字典、词典学习字词。

2、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文中哪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在书上画出。

3、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4、 重点检查生字词理解情况。

五、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2、 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课文中讲了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能共栖?

(2) 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后你感觉怎样?

六、补充内容,激发兴趣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界的共栖现象还有什么?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互相交流。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犀牛与犀牛鸟

生物共栖现象 鳄鱼与燕千鸟 相依生存各得其利——有趣

百舌鸟和金黄鼠

3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难点: 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网络、便捷、屏幕、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等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易错的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出示卡片)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做个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讲读第1自然段课文。

(1)请同学读课文。

(2)共同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查阅 世界 绘制 纸张

建立 信息 节约 环境

了解 联系 保护 贺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 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3、 交流上网的体会,激发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

二、学习课文

1、 请同学读读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 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 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 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 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板书

查阅信息

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 发送邮件 喜爱、赞叹之情

……

四、作业

1、 带着感情朗全文。

2、 组词:

络( ) 捷( )钩( )幕( )辅( )贺( )

落( ) 睫( )购( )慕( )铺( )架( )

3、 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起来。

发电子贺卡能节约纸张。 发电子贺卡能保护地球环境。

32地球万岁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要为保护地球、为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做出努力。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3、带着盛情朗读全诗,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全诗字了哪些内容,知道保护地球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全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地球仪)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诗,看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1、 重点指导、讲解。(出示卡片)

三、阅读课文

1、 标出全诗共几节,哪几节写了相同的内容,应该如何朗读。

2、 小组讨论,在班上发言,练习朗读。

3、 这美好的一切指什么?展开想像,充分发言。

4、 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积累、 运用八

教学要求

1、 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言,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更加爱护地球,保护好环境;为能过一个意义的暑假做准备。

2、 会读、会背有关气象方面谚语,理解短文内容,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练习写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3、 培养学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能抓住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有趣的科幻故事。

重点难点

1、 阅读短文,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和地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 展开想像,写好科幻故事。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背谚语、理解大意。

2、 阅读短文,理地球所处的位置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己读谚语

1、自己读谚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词查词典。

2、小组内讨论谚语的意思。

3、利用各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查词典,标出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

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问题

(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3)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

3、 自由发言。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头表能力。

2、启发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量把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自己准备

想想自己暑假面具有什么打算?准备怎么过?要有意义,生活还应丰富多彩。

二、小组讨论

全班分几个小组,在组内谈自己的打算。

三、在班上介绍

各组选出说得好、活动安排好和同学在全班发言。

四、大家评议、补充

发言后,大家评出自己认为说得好、安排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提出补充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表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出科幻故事。

2、展开想像,作文内容要具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要求同学编故事,所谓故事,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所讲述的内容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这次编故事还必须是科幻故事,所以要求学生要大胆想像,从这点上看这次写科幻故事的作文与想像作文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是这次作文要写好故事情节。

二、同学们回忆《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故事,体会什么叫有情节?什么叫展开想像?什么叫富有吸引力?

三、共同讨论选材,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幻想过什么?哪些是属于科学幻想?使个人独立选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四、想像大胆。既然是幻想就不是现实,要远远超出现实,还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使故事更吸引人。

五、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六、讲评

第6篇:语文教案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性格。春天温柔,夏天热情,秋天潇洒,冬天婉约,每个季节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

—题记

春之韵

春,

风儿是你的使者;

春,

云彩是你的笑靥;

春,

燕子是你的信使;

春,

兰香是你的新韵。

春天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温柔且天真。她轻轻唤醒沉睡中的大地母亲,为她准备了多彩的新衣。看,那纤细的雨丝是柔软的纱衣,嫩绿的草儿是华丽的长裙,艳丽的花儿便是斑斓的外套。瞧,大地母亲多高兴呀,乖巧的鸟儿齐声高唱,欢快的小河也指挥伶俐的鱼儿跳起轻盈的舞蹈一起为她助兴。

夏之情

夏,

莹露是你的清泪;

夏,

娇荷是你的恋人;

夏,

蝉鸣是你的歌声;

夏,

蝶舞是你的柔情。

夏天是一个多情的少女,纯洁而羞涩。清晨,晶莹的露水在初阳的照射下闪烁,随着太阳的升高,渐渐消失了。正午骄阳似火,小蝉不知疲倦地歌唱着,娇艳的荷花在荷叶伞的保护下尽情绽放。缤纷的彩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纤秀的蜻蜓在草丛中穿梭。勤劳的蜜蜂哼着歌儿在花丛中忙碌,丝毫不畏惧火热的骄阳。

秋之吟

秋,

红叶是你的色彩;

秋,

秀菊是你的姿容;

秋,

丹桂是你的芬芳;

秋,

风声是你的轻吟。

秋天是一位优雅的女郎,矜持而高傲。似火的红叶在轻风中舞蹈,轻轻落在地上。纤弱的菊花显得那么弱不禁风,却傲然地在风中摇曳。

丹桂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久久没有散去。蓝天在一片片白云映衬下看起来得更高了,时不时飞过一队排成“人”字形的大雁。蓝天下的一棵棵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看起来那么诱人。

冬之语

冬,

雪花是你的娇姿;

冬,

红梅是你的傲骨;

冬,

青松是你的巧手;

冬,

竹曳是你的低语。

冬天是一位美丽的母亲,平静而祥和。洁白的雪花随风飞扬,大地一片洁白。寒风呼啸中,一棵棵火红的腊梅迎风怒放,好似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以温暖,为沉寂的冬季注入活力。雪地里一片碧色的竹林显得生机勃勃,一阵风吹过,叶片上的雪花缓缓飘落,露出了翠绿的竹叶,像是在呼唤着春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嫩绿,夏天翠绿,秋天金黄,冬天洁白,每个季节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绚丽缤纷。

—尾记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