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0 19:49:52

第1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①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6、信息反馈。

第2篇: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圣诞歌》,渲染气氛。

1、看到圣诞树,听到圣诞歌,你想到些什么?你对圣诞节还有什么了解?(无需多讲,补充漏讲的即可)

2、圣诞节:是一个充满了浓浓爱心日子,能让人们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出示拼音,“给”还有一个音读“ɡěi”组词,都有把东西交与、送与别人的意思,“给予”也带有“给”的意思,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给,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无条件的帮助,不讲回报的赠送。如上星期我们对甘村小学的捐款捐书的行为就是给与,就是给与甘村小学的的帮助和关爱,是不求回报的。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过渡:那“给与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又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吗?请打开P123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了解了解吧。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一类生字:(开火车读---纠正字音---同桌互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识记字形(猜字谜):这些字我们除了会认读,还得要会写,在写之前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范写:裕、即、买、贴)

4、把你觉得难记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5、学习二类字:(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句子再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互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过渡: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本领如何,是不是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适当的纠正和适时的鼓励)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这些词准确地填到相应的空格里去吗?(填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齐读)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故事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交待清楚,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才刚上三年级,对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把概括课文内容,变成填空式来进行,降低难度,让学生领会方法为重)

过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谁给与了谁什么呢,找出文中反映给予的事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给予”。

1、学生默读

2、文中谁给予了谁些什么东西?(出示)

①(慈爱的)妈妈给与(五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②( )金吉娅给与( )家人棒棒糖/兄弟姐妹间互送礼物------手足之情

③( )金吉娅给与( )女孩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无私的爱

3、在这充满着爱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也一定会关爱去周围的人和物的。课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却处处充满着爱意,请你再选取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认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一)体会妈妈的担心

1、在圣诞节快到时,孩子子们心情怎样,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那样的开心、兴奋,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的开心兴奋读出来吗?

2、在那样的开心、兴奋圣诞节前,妈妈的心情的又是怎样的,用笔画出妈妈心情的句子。

3、汇报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4、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5、体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6、可妈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担心攒的钱不多面没能让孩子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扫了孩子们的兴。多好的一位妈妈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过渡: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在圣诞节前夕,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他们每人准备至少四份礼物,让他们自己采购。就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二)体会妈妈的生气

1、看来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回家的时孩子们表现得怎样?“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既然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让我们来试试读读,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兴高采烈。

2、那时候的妈妈心情怎样?妈妈为什么生气?

出示: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讲解二十美元)

3、指导朗读。(妈妈的生气只是心里的生气,而不是言语上的指责,是含而不露的)

4、是啊,大家都兴高采烈,可金吉娅却沉默不语,与大家不一样,请大家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读读金吉娅的话,看看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

5、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是买了东西吃了,还是藏起来舍不得买礼物呢?

6、、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没有什么?(猜测)

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直盼望圣诞老人能给予她一个洋娃娃。这愿望谁帮她实现了?

7、出示金吉娅说的话

8、理解“援助中心”(师说:援助中心是一种慈善机构,专门为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红十字会。)

9、为什么金吉娅要帮助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帮助了小女孩是做了好事应该高兴都对呀,现在她高兴吗?从哪句话中可看出?

10、这也正是金吉娅在回家时沉默不语的真正原因!所以她在跟妈妈解释的时候还内疚得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谁来读读?

出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11、金吉娅拿着妈妈给她为亲爱的家人准备节日礼物的钱去买礼物,却在给予树上看到了陌生女孩的愿望卡片,是去买礼物呢,还是去帮助女孩呢?在亲情和助人的决择上,年仅八岁的金吉娅最终选择了给予,她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简单而充分的理由:(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2、可怜的小女孩要是我不送给她洋娃娃,她会什么也得不到,可是哥哥姐姐除了我的棒棒糖还能收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呀,了不起的小金吉娅!小小年纪却懂得关爱别人、为人着想,多体贴的金吉娅啊!哥哥姐姐你们会原谅我吗?妈妈还会生气吗?

五、体会妈妈的激动

1、听了金吉娅的一番话妈妈怎样了?(出示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妈妈紧紧地抱着金吉娅,此时此刻妈妈的心情怎样?(板书)妈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你能替她说几句话夸夸金吉娅吗?

2、文章到此你觉得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只是一个洋娃娃吗,送给哥哥姐姐的只是那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这个圣诞节她给予大家的是什么?(板书)

3、从金吉娅的行为中,你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妈妈说的还送给我们------

4、圣诞节的`钟声响起来了,原来一无所有的小女孩终于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愿望得到实现用书上的一个词该怎么说?(如愿以偿)她双手紧紧地抱着洋娃娃,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她激动地说:“--------”(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

六、小结、升华:文章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线索,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金吉娅,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金吉娅这样的人,你能说说吗?

1、爱永远都能创造爱,爱永远都能传递爱,爱是给公共汽车上老奶奶让出自的己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送上一杯热茶,爱是给遇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希望爱能撒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相信给予树永植每个孩子的卫心田。

2、回去把大家说的整理成一段通顺流利的话,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

3、配乐《爱的奉献》齐诵小诗。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本中陌生女孩写“感言”,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3、了解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示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沛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测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身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掌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身融入诗歌中去,用自身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沛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沛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和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一起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绩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4、学生齐读。

三、师生一起赏读《归园田居》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3、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身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身的意愿就行了。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4、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⑴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示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⑵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5、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6、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协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显示: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xxx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读诗,教师点拨: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悔恨。头两句点明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接着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身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纯真、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实际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人之所以要把农村描写得如此恬静舒适,是因为要反衬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恶。

《饮酒》(其五)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全诗着力表示了悠然自乐的隐居生活,显示了诗人超然于尘俗之外的志趣,也透露了对污浊仕途的厌恶。

学生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依照自身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

7、学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的过程,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区别形近字的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

二、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连带的词语读一读。(困)

2、根据生字构字特点两个人一组识记,然后汇报。

3、对于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范写)

四、练习写字。

1、认真观察整个字,记住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书写,一气呵成。

2、写后对照范字检查不足,写每一个字都要有进步。

3、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作业: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 :

2、上学一路歌

溪 滑 教

课后反思: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学生在以前就会写的,但是是错字,如小溪的“溪”把右下角的大写成小,教室的“教”把右面写成耳刀旁,应给学生反复强调,改正以前的错误知识。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语言,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爱四季的思想感情。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中运用合理的想象,深入的体会语言。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 2、上学一路歌

春天 野花

夏天 溪水

秋天 野果

冬天 冰

教学反思:文中对学生们上学一路的欢乐描写的很细致,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了上学一路上的快乐。孩子们也被文中内容所感染,心情愉快,有的学生在学完之后能够流利的背诵喜欢的自然段。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第5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夏老师的一个亲历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起读者对盲人群体乃至所有残疾人的关注,呼吁健康人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本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察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情境,设计谈话导入,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等环节。

3、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读的过程和落实语言实践的过程。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认识文后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吗?

2、师:因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父母、家人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到万物的美丽,与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在一条普通的盲道上,寻找到了爱的足迹。现在就请跟随老师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盲道上的爱。

3、出示盲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按着默读要求,再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脸红?

出示图片,理解重点词语“有碍观瞻”。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指导朗读:夏老师所说的话。

②说一说:你觉得夏老师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板书:母爱,无私而伟大)

③为了适应捐出双目后的黑暗生活,夏老师都做了哪些准备?

④当夏老师为女儿和丈夫表演走盲道时,她的女儿和丈夫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女儿,看到你的母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伟大的妈妈听到女儿对你说的话后,你想对你的女儿又说些什么呢?

⑤理解“要是这条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3、学习3——5自然段

①听过夏老师的故事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②理解“一种思念”、“痛与爱”的含义。

③板书:奉献爱心,关爱他人

④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他的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总结

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感受母爱无私而伟大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盲道上的爱

夏老师:清理盲道 叙述亲历

我:不好意思 深情关注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