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1:18:3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月光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美好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了解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推进新课

1、前提测评:

(1)我会读:(开火车)(查字典)

贝多芬入场券激动乌云

仿佛微波粼粼安详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齐声朗读第一段自由朗读,老师走一走,听听哪组声音最大)

2、品读课文,感受贝多芬的人民性。

学习内容:自由读2----7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问题。(分角色朗读)

(1)贝多芬在旅行途中经过小镇时听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然后出示穷兄妹俩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悟盲姑娘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引起了贝多芬的同情。

①盲不娘说:“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所作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

③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2)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是怎样说的?贝多芬的感受是什么?于是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为了让学生明白贝多再一次弹曲原因,师出示下面重点句子让学生再次品读。(屏幕出示,请学生朗读)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的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精读感悟。

自学内容:8—10然段。(分小组朗读,评出最优小组。预习过了)

(1)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二个曲子时,当时的环境怎样?(出示flash)

(2)

(3)想一想《月光曲》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4)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刮起大风”图片及音乐伴奏,让学生在情境中边读边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旋律。

4、齐读结尾段:

这一段让你明白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本文通过记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乐方面所具有卓越才华。

(四)布置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地方升起来,()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薄云。

2、课文《月光曲》通过记叙()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和音乐的()。

3、文中的贝多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写作顺序上进行比较。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仔细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1收集对子,2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文章,3收集有关环境被破坏和被保护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老祖宗创造了一种文体,上下两句十分对称,叫“对子”,可有意思了。大家想见识一下吗?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倾听。

3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1)要读出对子的韵脚。

(2)要读出对子的节奏,要按照相对的词语正确停顿。

(3)反复朗读,引导记忆。

让学生在读出韵味和停顿的基础上,自由读。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男女互对。

提醒注意两组对子的前两对,意思都是相反的;后三对意思相近或相似。让学生找找,并帮助学生记忆。

4检查背诵。

5交流收集的对子。

6推荐阅读《幼学琼林》。举行对对子竞赛。

7把对子抄在摘抄本上。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导入。

2自由读短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再读课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轻声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短文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阅读,完成文章后面的练习。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色最美?

(2)带着问题再读短文,把你认为美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脚。)

(3)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要求要读出它们的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

(4)归纳四季的美。

(5)了解短文叙述顺序。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和学生一起回忆《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

完成填空练习:

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先简单地说月夜的,后详细地说暗夜的。第三自然段先简略写,再详细写和。

5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6再读短文,读出四季不同的美。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四

读读背背——对子

阅读——四季的美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提出话题,激发兴趣。

1讨论激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请大家说说以下内容。

(1)你希望周围的环境应该是怎样的?

(2)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2提出话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二、明确分工,小组交流。

1四人小组分工,人人主动参与讨论。

2明确任务。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汇报,评议鼓励。

1在小组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综合意见,由代表汇报。

2组织评议。

3奖励优胜小组。

作业设计

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课后小记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写写想对别人说的话。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刚才老师在走廊上看见一件事,心里很高兴,特别想让大家知道,你们想听吗?

描述发生在走廊上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天。

二、学生自由表达。

1聊天也是一门艺术,先在聊天还聊上了电视,大家喜欢看什么聊天节目?喜欢什么?

2希望大家能大胆、大声、大方地说话,而且要说真话,要说心里话,要聊比较新鲜的能吸引人的内容,人们才爱听。

3最近有没有特别想对别人说的话?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概括发言的内容。

1经历的趣事

2媒体上看到的新闻

3自己的心事

4听到的消息……

二、以某学生的题材为例,启发大家讨论习作怎么写。

1按一定的记叙顺序。

2如果是写事情,要交待事情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3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习作,逐句修改。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完成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要求:

1按一定的顺序记叙

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作文讲评,使学生找出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提高水平。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写了作文,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思考,经过写得比较完整、具体。

二、作文讲评。

1、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

(1)教师读,学生仔细听,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里,还存在哪些问题?

(2)讨论,指名发言。看“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事情的经过是否写得清楚。”

(3)教师小结。

2、选一篇上等的作文。

(1)教师读,学生仔细听,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里?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选一篇较差的文章。

(1)投影片出示,学生仔细看,思考: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谁能帮他改一改?

(2)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3)教师总结。

4、投影片出示好的片段,赏析。

(1)出示。讨论:这个片段好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人物的对话写得生动、贴近生活。

(2)出示。讨论:这个片段好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过的课文中的优美的句子能够活学活用。

(3)出示。讨论:这个片段好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文章语句精练,没有多余的罗嗦的话。

三、总结。文章内容丰富,并不代表罗嗦,同样意思的话,不要反复重复,否则,文章的主题就冲淡了。要想把文章写得充实具体,要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讲评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课后小记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悟课文,体会了解是怎样把虾趣写具体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了解是怎样把虾趣写具体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把握重点

1、齐读课题,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

2、默读课文,根据课题意思找文章的中心句。

3、学生个别读、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4、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养虾的乐趣,哪些地方又体现了欣赏大师的吓画的乐趣呢?

5、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体现养虾乐趣的地方:

(1)第三自然段重点讲虾的颜色变化多端,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生活状态。

(2)第4自然段讲了虾嬉戏的场面。

想想这段该用什么语气读。随来试试。

(3)第5自然段写了虾的有趣神态。

①你觉得虾的`性格怎样?你从哪些动词看出来的?

②指导朗读,读“试探、后退、再试、再退”`这些动词时速度要稍快一点。

③个别读。

(4)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虾的特点吗?

(5)是啊,虾真是多彩多姿、变化万千,那就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朗读这几段吧。

我们再看哪些地方体现了欣赏大师虾画的无穷乐趣。

(1)生读文章第1自然段。

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惟妙惟肖说句话吗?

(3)课文中从哪看出齐白石的虾只只“惟妙惟肖”呢?

(4)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画出“有……也有……更有”这个句子。

(5)朗读句子,并模仿造句。

(6)你能用几个词形容一下齐白石的虾吗?

(7)什么样的画才算得上“出神入化”?

“虽然……但是……”说句话吗?

(三)回顾全文,深化理解

1、你觉得齐白石为什么能画出如此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虾呢?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

2、你觉得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四)总结全文,模仿练笔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样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从中我们也感受到大师观察的细致,描绘的逼真。回家请同学们也仿写一篇文章。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教学准备

了解《水浒传》

教学过程

一、齐声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谁?—鲁智深,干什么?—行侠,在什么地方?—桃花庄)

二、再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什么?(鲁智深为什么要在桃花庄行侠?结果怎么样?)

三、学生浏览课文,简要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说鲁智深是怎样帮助刘太公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述课文内容

预设目标

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教学重难点

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

了解《水浒传》

教学预案

一、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

1、读课文第3~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鲁智深语言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注意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示范指导:

智深一听,心里觉得很奇怪,嘴里故意说:“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不会是因为我来打搅了你吧。”

(1)学生读句子,思考:“闷闷不乐”这个词写出了刘太公怎样的神情?

(2)从“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中体会到鲁智深怎样的品格?(观察细致,对人真诚热情)

(3)鲁智深的到来“打搅”了刘太公吗?他明知刘太公是个热情待客的人,为什么还要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将刘太公闷闷不乐的原因主动揽到了自己头上,让刘太公主动告诉他烦恼的真正原因,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所以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知勇双全的侠士。

(4)再读鲁智深的这句话,在朗读人物语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

3、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体会鲁智深其他的语言,感悟鲁智深的精神形象。

二、演绎故事,再现侠义英雄气概

1、精读鲁智深行侠仗义的部分,边读边琢磨人物的动作神态。

2、扮演角色,演绎“行侠”情节。

3、学生自主评价各个角色的表演情况

4、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再给人物画像,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2积累有关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

3阅读短文,激发爱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讲述自己幸福的往事。

5能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写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丰富词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我的好妈妈》歌带,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的声音的歌带。

学生:收集同家人快乐相处的照片;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今天,首先走进我们“积累与运用”大家庭的是几位老朋友。(出示三组近义词:开心——高兴、难过——难受、美丽——漂亮)还认识它们吗?请几位小朋友认读。

2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这几对朋友的特点了吗?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出示书上的三个句子),看看你能发现点儿什么?

3总结方法:理解词语除了查工具书的以外,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4巩固练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下列带点的字、词。

①雨是最寻常的。()

②老人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③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二、语海拾贝

1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

2你还知道哪些形容事物“多”的词语?

3巩固练习,选择书上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爷爷过生日那天,家里(),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2)《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备受人们欢迎,每一场演出都()。

(3)我的爸爸是个外交官,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阅历丰富。

三、开心一刻

1老师讲笑话《图省事》,想想为什么会闹笑话?

2你想对小明说点什么?

3老师小结:说话要注意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写作文也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错了,意思表达就会完全不一样。

四、口语交际:感受亲人的爱

(一)听录音说感想

教师放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等声音的音乐。问: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想起了什么?

(二)谈幸福

1老师:是呀,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我们的每一次跌摔,每一次啼哭,每一次成长都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的爱。你脑中那些幸福的故事、感人的情景一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快给你的小伙伴讲讲。

(1)先给同桌讲自己的幸福故事。

(2)小组交流,在别人讲完后可把自己想到的场面或问题再说一说。

(3)全班交流,共同分享,老师相机引导点拨。

2在分享了幸福的故事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曲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吧!(歌曲《我的好妈妈》,全班跟唱)

3付出关爱。

你打算怎样向亲人表示你的关爱呢?

4作业巩固。

(1)写一段感谢亲人的话。

(2)用实际行动向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五、习作百花园

1谈话引入:你们都知道老师的名字,想不想知道老师这个名字的来历呢?(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来历)

2提示方法:老师在介绍时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还可以怎样说?

3把你的名字的来历,按一定顺序向小组同学说一说。

4把你说的话写下来,注意写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抽学生朗读课文。从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说感受。

3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