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30 17:48:54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目标预设

1、“我会说”:能正确读出平翘舌音,边鼻音八个声母,并感受它们读法的不同之处,能正确连线。

2、“读读比比”:能说出每组字的异同处,逐步养成仔细看,认真写,牢固记的良好的习惯。

3、“我会找”:能找出图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会读”“读读说说”:能正确读出题中词语,会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画鸡》,试.总结背诵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绕口令

2、 讲清要领:要想读得快准,就要弄清字的读音

3、 展示和比赛

4、 小结过渡

二、我会连 学字母

1、 出示卡片,齐读,抽读。

2、 齐读题中汉字

3、 教师黑板示范,完成第一组的连线

4、 学生自连二、三、四组。

5、 同桌互相纠正

二、读读比比,写汉字]

1学生自渎题中汉字

2讲析“第一组”

(1) 认读两字

(2) 比较异同

(3) 同法比较其他几组。

三、我会找,学偏旁

1、 板书三点水,走之底,学生自读两个偏旁。

2、 创设情景

3、 出示板贴画。男女比赛找“苹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情景,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当主持人吗?

二、我会读,学词语

1、 学生自由读,教师强调要求

2、 同桌互读,强调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3、 抽学生读,师生评

三、读读说说,用词语

1、 读句子

2、 说句子

3、 扩句子。

四、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1、教师读《画鸡》,指导学生看图,简介诗意。

2、学生读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 学生背诗。

4、 请背得又快有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样背下来的。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

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

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 )——( )——( )——( )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客人,看——(出示丹顶鹤)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我们这位尊贵的客人吗?(美丽、高贵)

是呀,这真是一只美丽的丹顶鹤。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去走近这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齐读课题)。

2.在走近丹顶鹤,感受丹顶鹤的美之前,我们得闯过词语关。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词语,谁来认一认我们的老朋友?(复习词语)

指名读。师正音。齐读。

二、新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冬天快要到了,看——(指名读)

(出示第一小节: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2.看,丹顶鹤从遥远的地方飞来了。作为主人,让我们与丹顶鹤打个招呼。(“你好,丹顶鹤!”)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向我们飞来了,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它了。它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丹顶鹤美吗?请你说一说,它美在哪里?(生颜色美,师板书)

(板书:颜色美)你真善于。

2.丹顶鹤的颜色怎么个美法呢?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拿出笔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

师:孩子们,你们找到了哪些颜色的词?

学生交流。(“洁白”“黑”“鲜红鲜红”)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点红“洁白”“黑”)

丹顶鹤的羽毛白的是那么纯洁,黑的是那么高雅,它把这两种最经典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多和谐,多美丽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师:真美啊!我仿佛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丹顶鹤。

3.(出示句子: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丹顶鹤身上黑白分明的颜色清清爽爽!最显眼的,是那头顶的一抹红,像什么?(点红“红宝石”“鲜红鲜红”)

(1)理解“鲜红鲜红”(点击变红)

作者把那一抹红色比作成了高贵的红宝石,还用了两个“鲜红”。鲜红鲜红,是怎样一种色彩呢?(出示:鲜红、鲜红鲜红)比较一下这两个词语,你觉得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红彤彤的、红得似火的、红得就像小朋友戴的鲜艳的红领巾……

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还有很多:秋天到了,一串红开了,远远望去,红得像火,我们送一个这样的叠词——(火红火红)。菊花开了,有一朵白得像雪,我们送它一个这样的叠词——(雪白雪白)。

(2)丹顶鹤头顶上的这一点红/显得这样鲜艳,这样耀眼,现在你们知道丹顶鹤的“丹”的意思了吗?丹顶鹤的头顶上有一点红,“怪不得人们都叫它——(引读)丹顶鹤”。

4.黑色,白色,红色这几种经典又美丽的颜色集中到了这一只小鸟的身上,它该多么的美呀!这么美的丹顶鹤,你喜欢吗?

那就请大家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给你们手中的丹顶鹤打扮打扮,帮它涂上颜色。(学生涂色)(师课堂巡视指导涂色)

师:涂好的举手。

学生作品展示。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涂啊?你可以用书上的文字,试着夸夸你的丹顶鹤。

生:因为丹顶鹤有一身……(课文)

师:她不仅涂得好,还很会读书啊。你再来说说,为什么这样涂?

生:因为这像红宝石,所以……

师:你很会涂色,但读书声音可以再大一点。谁再来读读这句?

指名读。

师: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那红宝石。

师:有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丹顶鹤头顶的红可真美啊。谁再读?

生读。

师:孩子们,你们的画中,丹顶鹤从清清爽爽的黑白中/加了一点红,真美啊!就让我们读出这样的美吧。

集体读。

师:这么美丽的丹顶鹤,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记在心里啊?老师给你一个提示。试试看,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出示填空:

丹顶鹤有一身________,而脖子和翅膀边儿________。它的头顶就像嵌着________,_______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______。

师:去掉提示,你会填吗?

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丹顶鹤这么美,很逗人——

生:喜爱。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了丹顶鹤的美丽和逗人喜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第三小节:丹顶鹤很逗人喜爱。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学生自学)

2.丹顶鹤除了颜色美,还有哪里也美,很逗人喜爱呢?

学生交流。

(1)(出示第二句: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

看,它的腿——,脖子——,嘴巴也——。那么修长的身材,真的很漂亮。老师送它一个词(板书:体形美)

谁能读好这句?(指名读)

是呀,这些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的精灵们真是惹人喜爱。让我们漂亮的女生一起来读一读!(女生读)

(2)还有哪儿也美?

(出示第三句: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

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A.哪一张是引吭高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们看,丹顶鹤伸长着脖子,向着蓝天鸣叫。这就是——

出示词语:引吭高歌。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个词?

B.这张图上的丹顶鹤叫——

瞧,这群仙鹤们正张开翅膀,在高空盘旋。这就是——

出示词语:展翅飞翔。谁会读?谁愿意来做做这个动作?

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话吗?

指名上来表演。

师:真是一只鹤公主啊!哪只鹤王子愿意来试一试?(表演)

师:真是高贵的鹤王子。咱们比一比吧!

王子们先来。(男生集体表演)

师:真是一群高贵的鹤王子。

公主们再来。(女生集体表演)

师:真是太优雅了。

师:丹顶鹤的动作那么美丽、那么高贵,书上用了一个词就叫:高雅。(点红“高雅”)齐读。

3.丹顶鹤除了唱歌的姿态高雅,飞翔的姿态高雅以外,还有许多姿态都很高雅。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丹顶鹤在做什么?(欣赏丹顶鹤各种姿态的图片)谁能用“丹顶鹤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下上面的图。

丹顶鹤在(山坡上跳舞)。师:姿态真高雅啊!

丹顶鹤在(草丛中喂宝宝吃虫子)。师:多么伟大的鹤妈妈呀!

丹顶鹤在(水里捉鱼)。师:真是群惹人喜爱的丹顶鹤啊!

丹顶鹤在(河里睡觉)。师:连睡觉的姿势都这么的美啊!

4.谁能用上书上的句式,来填一填我们刚才说的句子。出示填空:丹顶鹤无论 ,还是在 ,都显得那么高雅。

5.是啊,丹顶鹤的姿态可真美呀!(板书:姿态美)

这么美丽、高雅的丹顶鹤,能活60多年,象征长寿!不仅我们小朋友喜欢,连神仙也特别喜欢。神话中的太乙真人就是乘鹤云游四海。所以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 ?点红“仙鹤”。

6.丹顶鹤这么逗人喜爱,让我们完整地读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我们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的丹顶鹤,真让人喜爱。遗憾的是,全世界的野生丹顶鹤只剩1多只了;可喜的是,其中有800多只生活在我国,并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1.引读:我国的黄海之滨是__________。丹顶鹤带着__________,它们_______,无忧无虑________,要在这儿______________。

2.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理解:黄海之滨。滨,水边。黄海之滨,指的就是黄海边,在课文里就是指,我们江苏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理解:第二故乡。“第二故乡”指的是,除自己的故乡外,居住、生活时间比较长的地方。

为什么说黄海之滨是第二故乡呢?(第一故乡:齐齐哈尔)

丹顶鹤的第一故乡,就在遥远的北方——黑龙江。第二故乡——黄海之滨,就是指我们江苏盐城的黄海地区。

所以每年冬天快要到的时候,丹顶鹤就从遥远的黑龙江飞到盐城的黄海边,它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生活。要在这里——(引说)生活一整个冬天。它是候鸟。

从这一句里,你知道丹顶鹤在这里生活得怎样?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无忧无虑)

无忧无虑,就是——(引说)没有忧愁,没有担心。这说明,丹顶鹤在这儿生活得非常的舒服,非常的快乐。

所以,每年冬天——(引读)第二句“丹顶鹤带着……”

4.是谁给了它们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如果这些鸟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会怎样对待它?

生:给它喂食。

生:每天要把它放出去玩。

生:每天陪它散步。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丹顶鹤的无忧无虑。

三、全文,朗读课文

丹顶鹤这么美,它的故事也有很多。

有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了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孩,用生命呵护着丹顶鹤。相信在座的每位小朋友,都会像这位女孩那样关心、爱护丹顶鹤。(板书:爱护动物)

其实,不仅仅是丹顶鹤,我们还有很多的珍稀动物需要我们保护,珍惜。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记住这段话吧。(读的话)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丹顶鹤,欣赏一下它的美丽。

(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最后,让我们把这课文的两个生字也写好。

1.出示生字:虑度

2.认读生字。观察结构特点,两个都是半包围的字。

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个“无忧无虑”的“虑”字。谁认识它的部首?(虎字头)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虑”?(上面有个“虎”下面有个“心”,老虎来了心就砰砰跳)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讲明要点。生书空,描红。

头正、肩平、腰直、足安。胸离桌一拳。注意写字姿势。

5.生完成《习字册》,师巡视指导。反馈。

板书:

20美丽的丹顶鹤

颜色美

体形美爱护动物

姿态美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题目《留心观察》,二是两段文字说明,三是两幅小插图。要求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说一说,也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善于观察的。

二、教学理念:

贴近生活,凸显生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体现听与说的多边和谐互动。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其与口语实践同构共生,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及勇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发言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激发他们善于观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3、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己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

五、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录音词带,歌曲词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明确交际内容。

1、(录音)龙龙:“文文,咱们每天上楼,可是你知道每段楼梯有多少阶吗?”文文:“这个,我没数过。那你知道咱们教学楼有多少窗户吗?从正面看。”龙龙:“啊!我也没观察过。小朋友我们俩啊,都是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你呢?你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和大家说说吧!”

2、提问:听了文文和龙龙的活,你知道我们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要说什么了吗?

(二)创设情境,相互交流。

龙龙要送我们一首歌,我们一起听听吧!(录音)《上学歌》

1、交流上学路上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一路走过,我们到了学校,你听!(录音)《课间十分钟》

2、交流在校园里你都观察到了什么?请大家结合你观察到的提几个问题,考考你的同桌,看谁是平常最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孩子。

3、在其它地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多法并用,展示观察所得。

1、把你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

2、将画贴到黑板上,考一考,这都是哪些地方,什么事物?

3、评出“最善观察”奖

(四)回顾,开展活动。

(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能将周围的事物介绍得这么详细,真为你们高兴!

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今天这样,明天可能就变样了!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加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将这些变化及时地与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加油吧!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一双新鞋》。

2.看到文题,你想到了什么?

a.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新鞋?

b.这是谁的新鞋?

c.这双新鞋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学生还可以展开联想,从其他角度谈自己的想法。)

过渡:是啊,这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新鞋,围绕它又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我为了赶时髦,向父亲要钱买一双新鞋。然而当我看到父亲脚上那双破旧不堪的旧鞋,想到父亲工作的辛劳,最终放弃原来的想法,为父亲买了一双新鞋。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关爱,展现了父子间深挚的情感。)

三、互动探究

1.浏览课文,想一想文题中的一双新鞋指什么?

学生回答:a.我想得到的路夫便鞋

b.我为父亲买的老款式鞋

2.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引导下读出各自的理解。教师指出,课题兼有二者,由二者的关联深化理解课题)

3.过渡:我是那么渴望得到一双路夫便鞋,一路上都想象着自己穿上路夫便鞋走路的模样。可是为什么最终决定为父亲买一双鞋?

4.学生简单回答。

5.对于我的改变想法,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再仔细读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去体会。

6.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各组倾听、指导。

提示:通过读书,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7.学生汇报。

重点体会下面几句话:

a.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父亲露在外面的脚,他的鞋又旧又脏,左脚的鞋底已经断裂了。

b.我,我还是想买一双路夫便鞋。我小声回答,竭力不去看他的鞋。

c.穿上它,我就可以神气地走在校园里,成为时髦的男生了,想着这些,我心中一阵激动。

d.我不由想到爸爸那双旧鞋,想到许多寒冷的夜晚,他双脚冰凉地穿过城镇去给人家修车。他为了全家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从无怨言。一时间,我心乱如麻,眼前那双路夫便鞋也在顷刻间变得暗淡无光了。

e.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我穿着新鞋在校园里神采飞扬、引人注目的样子,一幅是父亲那双破旧不堪的鞋。

8.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指导。想象当时人物心理,读出不同情况下人物不同的感情。如羡慕、犹豫、内疚、矛盾等等。

四、总结全文

1.你觉得父亲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人?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我的爱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正在字读的基础上交流、反馈

3.情感、价值观

感悟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教育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2.难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与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教师导:课文围绕一双鞋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2.出示生字词语与卡片

3.教师进行强调。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1.教师指名反馈:读了全文,课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被什么感动?:被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想想父亲对儿子的子和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什么?

4.指名反馈:父亲为满足儿子的愿望,把准备买零食的钱给儿子买鞋,儿子为爸爸的脚不再爱冻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为爸爸买一双最需要的鞋

5.讨论:爸爸很需要新鞋,为什么没有去买?

6.教师小结: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故事最感人的地方是父子俩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

四、总结全文

人间最美的情感是爱,母爱的无私,父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护、关心、体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