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18 16:25:34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四)体会写法,认识地球特点

1.“外观”特点。

(1)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谁来读读?

“水蓝色的纱衣”: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2)说到母亲,想到摇篮,你会想到什么?

赋予了地球一个尊贵的身份母亲,赋予了地球一个神圣的地位“摇篮”,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接近了与我们人类的距离。

2.“体积”特点。

(1)列数字:六千三百多千米:63000000。(看着这些零,地球挺大的啊)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这几句话都在说明地球的小,为什么这么说呢?

(4)朗读: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地球,你能读出它的特点吗?

3.“资源”特点。

(1)“拿矿产资源”举例子。

(2)列数字:“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从数字中感受到什么?

形成这么难却被人们随意地破坏,说明人类对资源的破坏之大;而且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勾连上文“母亲”,联系上下文我们加深了对“母亲”一词的认识。

(3)用词准确:在谈感受时,有同学说“人类的破坏”“乱用化学试剂”,但书中用的是哪两个词?毁坏、滥用。它们有什么不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借助工具书来帮忙。

(4)表达效果:我们学习了好几种说明方法,为什么在说明“资源有限”时作者要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呢?

(5)资料辅助:自然资源的种类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结合课前筛选的资料,从图表中挑选一种资源,也试着来说说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6)段落结构:同学们,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些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但是,一起读读课文。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7)联系实际:读到这些语句,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画面?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8)拓展写话:出示补充资料,这是20xx年与20xx年我国水资源数据的对比表格,另一份是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文字介绍。请你围绕“珍惜资源”这个话题,利用资料写一段话。

4.“移居”特点。

这些语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运用“至少、没有、不能”等这样简洁的词语,准确的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

5.结尾。

作者从这几个方面说明了地球的特点,为了是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是什么?

(五)回归课题,感知写法

回顾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要能够发现说明方法,感知说明对象的特点,借助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科学的认识说明对象。

(六)活动学习

1.结合“资源有限”发现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搜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写“倡议书”。

2.搜集“珍惜资源”的好做法,制作宣传小报。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青

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

走访家长:姚凡李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刚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

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

6.学习<格列佛游记>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数: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

4.背诵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

(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

2.教师补充默读的方法

二.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

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人物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

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

(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趣”。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家庭趣事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意境,有感情地读出课文的韵味并能背诵重点段落。

3.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使学生热爱夏天。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

1.同学们,凉爽的春天过去了,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的快乐里时,不知不觉中,令人兴奋的夏天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夏天,在夏天里成长?

2.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植物生长的?(2、3自然段)

3.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植物在夏天时成长的速度很快?(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再读一读.)

4.不但植物在成长,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人在夏天时成长的?(4自然段)读一读,这段中有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5.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找一找,画出来,再读一读。(大屏幕上出现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在夏天里成长

生物生长

万物生长 草木生长 抓住时机

学生成长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词。

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第三自然段课文中语言的美与景色的美。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并提示: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名字、来历、自然风光、珍禽异兽、人间仙境

4、小结。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并且研读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九寨沟这个名字的来历。

生:我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来到九寨沟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两部分读一读吧。

师:游人一进风景区,就像是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语世界。

二、精读感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两方面介绍九寨沟的?

( 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画)

生:我认为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风光。

生:老师,我补充一下,应该是介绍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是呀,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还介绍了什么?

生:还写了九寨沟林深叶茂处有许多动物。

师:书上有一个词告诉我们这些动物都是——(生齐:珍稀动物)

师:课文从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和有许多珍稀动物两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它是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那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吧!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介绍了哪几处景观?用笔标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

师:好多同学都已经画出来了,谁来说说?

生:我找出这几处景观: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生:还有一处他没说出来,就是中间“每当天气晴朗时”这一句,是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

师:你读得真仔细。作者把我们带进九寨沟,迎面而来的这些美景,让我们目不暇接。要想看清九寨沟的真面目,还得再静下心来走进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这些景物的。请同学们再好好用心去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景色?放开声音把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地用心去体会,并在头脑中想象这美丽的画面。

师: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闭眼想象画面细细体会。

(学生自读自悟)

师:你最喜欢哪一处?把它读出来让我们大家和你一起欣赏,好吗?

生:我最喜欢描写五彩池的这一句。(很多学生赞同)

师: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你为什么最欣赏这一处呢?

生:我觉得这处的景色非常美。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生:那个地方没有被污染,所以这些景物倒映在湖水中就像一幅幅图画一样,因此很美。

生:这句中有一个词“五彩缤纷”,是说颜色非常多。我刚才闭着眼睛时,仿佛看到了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峰也是白的,森林是绿的,这些色彩是那么灿烂,景色怎么能不美呢?

师:你们真会观察,请看——

画面(1):蓝天、自云倒映存湖水中的美景;画面(2)雪峰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画面(3):森林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

师:这么多的美景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齐答:五彩缤纷)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啊!快读吧,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生读。

生:老师,我还喜欢描写“湖泊”的这一句。这句把湖泊比喻成一颗颗宝石,说明它非常美。

生:还有湖水清澈,湖底的石块色彩很美。

师:对呀,色彩斑斓就是说它的颜色灿烂无比。这么美的湖泊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请你来读读这句。

生:我想把我最喜欢的描写瀑布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把瀑布写得很壮观。

生:我有个问题,“白练腾空”是说水像一条练子一样又向上流去吗? 生:他说得不对。这是讲瀑布向下跌落时的样子的。

师: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瀑布)看,这就是九寨沟的瀑布。你能再说一说吗?

生:无数道水流从天而下,气势壮观。远看就像白色的带子挂在山间。

生:因为这里的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就像是一级级天然的台阶,所以瀑布顺着地势往下时是层层跌落,非常壮观。(生品读)

师:刚才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饱览了高耸人云的霄峰、五彩缤纷的湖泊、茂密的森林以及高低错落的瀑布,走进这神奇的儿寨沟,就如同走进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进入人间仙境一般。让我们用满心的喜悦再来读一谈吧。

生读。

师:在这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里,不仅可以领略绮丽无比的自然风光,当你步人深林,也许还会亲眼目睹到珍禽异兽呢。自已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今天幸运地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我看到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

师:噢,这么多的珍稀动物,可让我们大饱眼福啦!细瞧,每一种动物都有着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式。读一读你就明白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读读,想想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动物的特点给读出来。

生1:我读描写羚羊的这部分。(生朗读)我主要是突出它善于奔跑的特点。

生2:你的“突然窜出来”读得很好。“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读得很快,我和你读法不一样。

师:那你读读看。(生2读得轻慢)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我还想仔细地看清它,可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我是用一种遗憾的心情去读的。

生1:我读得快是因为要强调它一转眼就消失了的特点的。

师:每个人对课文的感受不一样。读出来的语气、语速也就各有差异。不管是快一些的,还是慢一些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去读。因此。朗读课文并不一定要求千篇一律,只要是用心去读就可以了。

进行朗读。

师:这里不仅有着神奇美妙、变幻无穷的原始自然景观,还有着活泼可爱的珍稀动物。难怪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叹道:(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生饱含激情地齐读)

三、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同学们细心品读了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给我们描绘的九寨沟神奇而秀美的自然景色。这里四季美丽如画,一步一景,变幻无穷。所以说,几寨沟真不愧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