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22 22:52:40

第1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讲的是第九章《电与磁》的第四节《电磁铁》,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习,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正确理解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3)了解电磁铁的优点,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实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4、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5、教学难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在备课时,我设想对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第一个,就是有无铁芯,设置在探究

之前由我引导学生直接说出,因为有的学生会想不通,如果没有铁芯,根据电磁铁的定义,那就不是电磁铁了,这样还便于学生理解。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习,使学习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第2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价值: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在厦门、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厦门的白鹭洲有鸽子、鼓浪屿上有"百鸟园"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体的目标为: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多种鸟类及鸟类的共同特征、

2、依据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学习自我纠错、

3、萌发爱护鸟类和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多种鸟类及鸟类的共同特征、难点为依据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学习自我纠错、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看了、听了、都会忘的;只有我操作了、才会记住、"因此身临其境的学习定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过一些常见的鸟。

二、说教法: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观察探索、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事物的现象、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不同环境、不同的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自己与图片的互动中、来获得不同的鸟类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并能依据生活环境的不如进行分类的经验、通过材料的自我纠错功能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

3、启发引导法:幼儿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来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发展、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讨论谈话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下、了解鸟类的共同特征、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不同鸟类生活的环境也不同的了解、我提供了鸟类生活的背景图及不同的鸟类、让幼儿在操作、纠错的过程中加深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办法组织活动程序、具体流程为:

激发兴趣——参观比较——操作体验——反馈延伸、

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向幼儿提出"百鸟园"的要求、激起幼儿的兴趣;并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向幼儿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要仔细观察你认识哪些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在第二个环节我集中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自己探索说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同时让幼儿讨论企鹅是不是鸟类、企鹅生活在什么地方目标(1)在这里自然完成、

操作体验:

下面进行的是小组式的游戏教学、指导语:你们知道这些鸟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幼儿自由回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鸟的图片和它们生活地方的背景图、请小朋友试一试把它们送回家、

幼儿操作、并学习按背后的正确答案自己纠错、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把各种鸟类送到它们各自生活的地方、判断、感受鸟类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同时、操作材料背后的答案相关会提醒他们重新思考、修正经验、自我纠错的能力得到提高、目标(2)在这里完成、

集体交流:幼儿作品的展示交流、再次提升和加深了前面的活动经验、然后教师鼓励幼儿一起把"百鸟园"里的鸟都送回自己的家、再次巩固幼儿的新经验、新《纲要》在社会领域的目标中提到、"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这次的操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不知道的可以问同伴、可以寻找刚才的操作材料来解决问题、让幼儿有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反馈延伸:

这次的活动后、肯定还有一些幼儿不能完成活动目标、教师可以把各种操作材料继续提供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进行操作、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第3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纸船和风筝》是本册入选的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友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为一件小事的争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不见了,两个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中。最后,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向对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这一段真挚的友情。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把真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是学生体验情感、训练语感的一篇优秀文本材料。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2、读中体验情感,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批文入情,朗读感悟”,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平等对话者。

三、教学程序:分为三部分:

(一)复习生字,谈话引入新课。上课伊始,通过小松鼠送来纸船和祝福创设情境,既复习了生字,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受到礼物和祝福的快乐,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入情入境,朗读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的具体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1、 保证充分的阅读。“批文入情”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地生成。因此,这一部分的学习中,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学习1-6小段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小组交流朗读、配乐齐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生成自己的体验,体会小熊和松鼠相好时的快乐。

2、 营造体验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松鼠和小熊快乐,失落,痛苦的情感,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就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如,绘制图片,画简笔画、展播课件,配乐朗读渲染气氛,教师语言的描述等。

(三)联系实际,迁移运用。对整篇课文的朗读感悟之后,老师读一封来信,引导学生给信中的小伙伴回信的同时,运用本课对友谊的感悟和体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4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最后一号,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我让大家痛苦而充实的等到现在。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因式分解(板书课题4.1因式分解)。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补充说明等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节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人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学习奠定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本节课镶嵌着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新课标,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因式分解概念的探索过程,感知、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质疑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多层次展示,多角度分析,多方面练习,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教法分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以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为目的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启发诱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疑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数学课重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数学思维方式、方法。基于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顺势启发、恰当点拨,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结构的目的。

结合教材、教法和学情,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活页学案等辅助手段进行,以达到增加课堂直观效果,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结合《数学新课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①温故知新(3分钟)②探究新知(25分钟)③基础过关(7分钟)④课堂小结(3分钟)⑤课堂自测(5分钟)⑥课堂质疑(2分钟)

接着,我再细说一下这几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

给出以下两个抢答题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达到温习乘法分配律,又起到预热学生思维的目的,以保证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

(二)探究新知

1、因式分解的概念

(1)想一想

能被 整除吗?还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2)议一议

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

(3)拼一拼

分别写出箭头两边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女”。

2、模拟自选商场,设置购物情况,在环境识字同时进行口语交际,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让学生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商品的词卡、学生自带的商品、学生搜集的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生活,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揭示课题。

2、认读生字:商、场。

3、教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如:商品很多,价格比校便宜,可以自由选购,很方便等等。)

二、联系生活,交流展示

1、听说大家搜集了许多商品包装袋,也认识了部分汉字,请读给同伴听。

2、学习小组的组员互相交流。

3、将学生搜集的包装袋贴在展示板上。

三、走进生活,情境识字

1、创设情境。

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自选商场的商品,有面包、牛奶、糖果、方便面、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脸盆、牛肉干、尺子、作业本、铅笔盒……

2、谈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这儿便是自选商场了,你们瞧,这个自选商场的东西也不少。

3、学习生字:东、西。

4、教师出示词语卡片。

miàn bāo niú nǎi huǒ tuǐ chánɡ yá ɡāo máo jīn

面 包 牛 奶 火 腿 肠 牙 膏 毛 巾

xǐ yī fěn qiān bǐ chǐ zi zuò yè běn

洗衣 粉 铅 笔 尺 子 作 业 本

5、教师要求:哪一小组最快记住的词语,便能拿下词卡,作为提货单,凭提货单马上可以拿到相对应的商品。

6、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记住词语,对小伙伴提醒什么?

7、巩固字词:小组派代表认读卡片,凭卡片现场选购相对应的商品。

⑴ 认读注音的词语。

⑵ 认读不注音的词语。

⑵ 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⑷ 怎样记住汉字“本、笔”?(“本”用“木”字加一横的方法记;“笔”用出示毛笔引导识记。)

⑸ 把认读的字词读给同伴听,读给其他学习小组的组员听。

⑹ 到教室四周找相对应的商品。

8、商品分类。

哪些商品摆放在同一货架上。

⑴ 指名摆词卡(面包、牙膏、铅笔、牛奶、毛巾、洗衣粉、火腿肠、作业本)。

⑵ 读词。

9、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10、出示句子:“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指导朗读。

四、热爱生活,拓展识字

1、环境识字:教室四周中还摆放了许多商品,上面有些字大家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商品包装或商标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学习伙伴,也可以请教老师。

⑴ 生挑选商品,并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⑵ 生到讲台上,找一找相对应的词卡贴在商品上,并读一读。

2、教师采访“购物”的学生。

你选购了什么商品,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3、指名生去认读上课时贴在展示板上的食品包装中的汉字、词。

4、布置任务,课后延伸。

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搜集商品包装袋或商标带到学校,贴在展示板上,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们认字。

5、总结:在生活中,只要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会认识更多的字。

第二课时-自选商场教案说课稿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商品名。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习女字旁,说说你认识的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注意自学方法:把不会拼读的词语用铅笔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自由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如:一个人一个人轮读,没轮到读的同学认真听,并用笔做出别人读得不对的地方;每个小组成员都当一次小老师,带小组员读,不会读的,互相帮忙等等,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怎么合作都可以。)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情况

请2个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评议。

注意长句的停顿: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

4、理解课文:

师:你们认真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呢?

生:他们是从货架上选东西的。

师:对,他们是自己直接从货架上选的,不需要售货员的帮忙。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了,自选商场里收钱时用电脑算的,而且算的很快。

生:在自选商场买东西很方便。

师:对啊,自选商场里商品的摆放是向顾客开放的,只要你想买,你可以直接从货架上选,然后到收款台付款,非常方便。

三、看录像,做实地演习-自选商场教案说课稿

1、看在自选商场购买商品的录像,让学生对自选商场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学生表演在自选商场买东西。

四、指导书写“尺、毛、巾、牙””

1、找一找,找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2、看一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想一想每个字的笔顺,再书空。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