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说教材】
孔雀是孩子们喜欢的鸟类,他们在电视上、图书中见到过孔雀,而该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孔雀的了解。《纲要》中指出: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大胆地展示自己。我班的幼儿大多数没上过幼儿园,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些欠缺,但他们敢于用动作表现自己。
【说目标】
通过《纲要》的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能随音乐轻柔、优美地进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从活动目标看出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及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根据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准备:让幼儿熟悉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旋律及歌词。
活动准备:
(1)制作的《孔雀》课件。
(2)《孔雀开屏》的录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VCD一张。
(3)教师的孔雀服一件。
(4)蜡光纸、即时贴、胶棒、乳胶。
【活动设计】
1、导入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展开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运用课件《孔雀》: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孔雀的种类。用观察法、讲解法让幼儿了解孔雀,并能积极、大胆地表达出来。
3、播放录像《孔雀开屏》,让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
(1)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2)孔雀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的本能。
4、让幼儿倾听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感受歌曲的优美。
5、教师示范舞蹈,请幼儿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
6、教师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动作。
7、师幼听音乐完整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各种材料为孔雀装饰尾巴。
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孔雀。
第2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说教材、说幼儿:
文学作品对幼儿们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80年代以来,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逐渐让人们明白了一点,儿童语言发展有赖于3种知识的整合习得: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想飞的小象》这个文学作品不仅向幼儿们展示了丰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为幼儿们提供了这3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
故事中从小象形象活泼可爱,由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从一开始想学飞,到在学习飞翔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麻烦,再到后来与身边的小动物以及爸爸妈妈交流后,小象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气大也是一种能够帮助人的能力,千万别小看了自己。本故事构思新颖,易于幼儿们理解、接受。有趣的情节画面能引起幼儿们好奇,有利于幼儿们拓展自己的思维与经验进行大胆猜测、想象。同时本内容符合幼儿们的认知特点和现有水平,也就是说这个文学作品接近中班幼儿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发展幼儿们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对幼儿们进行良好社会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动设计时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则:
1、注意儿童获得经验的原则。
2、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3、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养成幼儿们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们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扩展幼儿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发展幼儿们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等,根据以上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们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点,围绕活动的具体内容,程序方法,我对活动目标进行领域间有机的整合,制定了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能专心倾听故事,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
2、能力目标: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3、认知目标: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我将"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将目标三"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们通过观察挂图结合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述,以及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回忆、提问、梳理等手段来实现活动的重点。通过出示句型图谱"我不会……,可是我会……"来鼓励幼儿们用此句型进行完整讲述来突破活动的难点。
说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们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物质准备:
1、小黑象头饰一个、活动挂图六幅(中班幼儿们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挂图正符合幼儿们的认知水平)
2、"我不会……,可是我会……"句型图谱(图谱的出示让幼儿们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结构)。
知识经验准备: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动物们特有的各项本领。(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们语言表达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幼儿们才会有乐于表达的内容。)
说教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们,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法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4岁幼儿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教师结合挂图以及深情并茂的故事演讲可直接刺激幼儿们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们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们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们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们将听到、看到的故事情节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们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们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们将习得的句型,贯穿始终。
除了以上教法我还运用了激趣法、赏识鼓励法等。
学法主要有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为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幼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让幼儿们想说、敢说,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任务。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们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们将运用观察法是幼儿们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们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谈话法是幼儿们在讨论、谈话中运用已学的句型句式,进行交流讲述,是幼儿们练习说话的好机会,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们在森林运动会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创设语言环境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由教师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请孩子们应用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法,猜猜由哪些动物分别获得了森林运动会的冠军,孩子们想说的欲望一下子便被激发了出来。由此自然的引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并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们猜想这只想学飞的小象,能学会飞这个本领吗?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兴趣持续高涨。
(二)小黑象讲述故事——《想飞的小象》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自己的故事演讲,引导幼儿们带着 "故事里的小象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这个问题,认真倾听故事,寻求答案。 并在故事演讲后,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们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如:小象为什么想飞?故事里还有些什么小动物呢?他们对小象说了些什么?幼儿们在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挂图,自然过渡到第二次讲述。
(三)教师结合活动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法,结合挂图二次讲述故事,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幼儿们深入体验作品内涵,加深幼儿们对作品的理解,同样运用了提问法并在幼儿们讨论后对答案进行总结,梳理。如: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狮子和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让幼儿们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四)谈话活动"我的本领"
本环节,结合当代幼儿们语言教育的整合观念,在帮助幼儿们理解体验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们把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借此了解幼儿们的情感发展现状。通过谈话法,鼓励幼儿们大胆地,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本领,并引导幼儿们明白虽然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年纪小,但是千万可别小看自己。老师也知道你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本事呢?能告诉大家吗?"
当幼儿们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达到了较好的程度时,教师还应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引导幼儿们根据句型图谱创造性地进行用"我不会……,可是我会……"的进行语言表述。并在幼儿们取得成功时,运用赏识鼓励法,予以肯定。
(五)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成网络状的活动群,这是一个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们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
第3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前几次活动中,我班幼儿接触了一些人与人之间联络的方式,为了让中班幼儿对联络方式和信息传递有更多,更广泛的了解,把幼儿的这种探究性拓展开来。引导幼儿对动物的们的联络方式产生好奇。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念,本次活动是让幼儿了解动物们的有趣的联络方式,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已具有的语言能力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探索学习,让幼儿了解,并感知不同动物之间都有自己的联络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体验动物之间联络这一现象带来的乐趣。并懂得爱护动物。
三、重难点:
根据本次活动目标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初步了解几种小动物的联络方式,难点定位于对动物联络方式的感知。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小蜜蜂,小狗,孔雀,狼等图片,以及其与同伴交流视频。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探索讨论法、游戏激趣法等。活动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是一节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采用以下几种学法:观察法,操作演示法等。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中我将通过这几个大环节来展开:
(一)展示欣赏,引发兴趣1.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2.让幼儿之间做讨论,说一说,图片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小结,蜜蜂飞,采蜜。小狗撒尿。孔雀在开屏,狼在嚎叫
(二)师幼互动,一起交流讨论动物联络的特征1.观看视频,介绍动物们的种类,活动特性2.请幼儿来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怎么发出信号的?怎么做的,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尝试帮助小动物交流。
教师小结,小动物和人一样,有情况和事情的时候都要和小伙伴交流,
(三)依次播放视频,了解小动物有趣的联络方式。
1.逐一播放视频,了解活动中几种小动物的联络方式;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交流方式;
3.教育幼儿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联络方式各有不同,但能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将知道的这些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
第4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之一,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水的透明感、流动性、等特点使幼儿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从幼儿的身边事物着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前,我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主动学习,探索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分析,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在操作尝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水的变化(水的三个形态)。
3、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定在:尝试操作,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即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流动的以及水会在温度的变化下发生变化,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课件《流水声》。
2、两个金鱼缸(或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装有一缸水,水里放条鱼,一个装有一缸米,里面有个红色小积木。
3、每组一杯干净的水和一小杯醋。每组一桶水,有洞的纸杯、塑料袋、洗菜的筛子。
4、一个平底锅,一个碟子,一杯水,事先准备好的冰。大书封面。
四、活动过程
围绕目标,我把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引出课题二、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三、水的变化四、引出绘本第一环节,播放课件《流水声》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1、猜一猜,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开始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两个鱼缸,简洁明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愿望。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根据老师的提问,先让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随后老师小结提升:水是透明的。)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2、试一试,幼儿观察操作,了解水无色无味的特点。
刚才我们发现了水是透明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两杯都是透明的东西,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用你们的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帮我找出哪杯是水,另一杯是什么?
在这一环节,我给幼儿准备了干净的水和醋,让他们自由操作,自己想办法,用小鼻子小嘴巴小眼睛帮助老师找出水,自己去发现水是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的。孩子不但因为要帮助老师兴趣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了解到了水是无色无味的特点。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孩子不敢用嘴巴去尝,我就暗示提醒孩子,并适时表扬敢于尝试的幼儿,让其他孩子也跃跃欲试,大胆进行尝试。
(3)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让幼儿操作,并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在幼儿讲述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提供的都是一些会漏水的材料,因此幼儿就更能充分的体会到水是具有流动性的。
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加深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第三环节,水的变化(水的三种形态)。在这一环节,我把课前放进冰柜里的水拿出来,请幼儿观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想办法让冰也变变魔术,想出各种办法让冰也发生变化,并一一展示,再对冰进行加热,冰变成了水,再加热,水又发生了什么。直观的让幼儿观察到水变成冰,再经过加热变成水,再加热变成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然后又通过动作表演水的三个形态,加强幼儿对水的三个形态不同特点的了解。
第四环节,最后教师给幼儿留下悬念,原来水还有更多好玩而且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勾起了幼儿迫不急待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幼儿为主的操作实验。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以教师为导的小结提升。
在活动中,教师的小结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提炼、加深印象。在每一个观察、实验后,我都注意简明地小结,提高活动的严谨性。
第5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第一点是教材分析:《云彩和风儿》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绘云彩的变化过程。(内容)同时还向我们揭示了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的科学道理。(内容反映思想)散文结构清晰,音韵和谐。(结构)其中“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的句式反复出现,易于中班幼儿的掌握。(语言)作品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与富有童趣的想象,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情感)我说的第二点是学情分析:中班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较小班幼儿来说明显增加,对词义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较有序,连贯的进行表达。(年龄特点)结合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本班幼儿特点)及纲要精神“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结合纲要)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和准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总说活动目标)基于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纲要精神(结合纲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散文,理解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尝试自主学习,能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大胆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目标:萌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发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活动,我将重点放在欣赏散文,理解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的特点。我将难点放在尝试自主学习,能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大胆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前提。为了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散文课件、散文录音,散文背景图及与散文内容相符合的图谱,角色道具若干。
2.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外出散步时观察过云彩的变化。
三.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法有:课件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学习法,图谱法,多通道参与法。下面我重点说一下自主学习法。
皮亚杰说过:“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因此活动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来让幼儿了解散文内容。通过为幼儿提供与儿童诗内容相符的课件,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了解儿童诗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引导语:综上所述,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
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云彩和风儿图片:“今天,我们中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看他们是谁呀?(云彩和风儿)”“云彩和风儿是一对好朋友,她们每天在一起玩游戏,会玩什么游戏呢?”(幼儿可能会回答(会玩躲猫猫)“哦,原来它们在玩”变变变“的游戏,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了许多有趣的模样,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的云彩会变成了什么模样呀?(幼儿可能会回答:大老虎,小白兔)”说明:导入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因此,我用幼儿喜爱的云彩和风儿的形象作为活动的导入。同时结合幼儿的经验进行提问。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已有经验,打开了思维,另一方面也为下一环节进行了过度。
二、自主探索,学习散文
1.教师向介绍幼儿自主学习的材料。我为幼儿提供三个与散文内容相关的课件。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课件内容,进行初步学习。
2.幼儿自主、观察和讲述: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讲述。
4.交流分享讲述结果:(这里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进行整理)
1.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呀?(小白船)
2.小白船是什么样的?(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它的桅杆直直的,帆都打开了。)
3.哦,它竖起桅杆,扬起风帆,飘呀飘,小白船怎么样了?(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小白船飘得都看不见了)接着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用图谱的方式进行记录。
如:风儿吹呀吹就用风儿来表示。云彩变成小白船就用小白船来表示。竖起桅杆就用一根直直的桅杆来表示,扬起风帆就用风帆来表示。小船飘呀,飘呀,飘到远处看不见了就用小白船渐渐的飘远来表示。
5.教师完整朗诵该句话,并带领幼儿学一学。然后教师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第二句和第三句话。学习是要突出表演的方式。比如学习第二句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扮演大狮子,幼儿扮演羊群来进行表演。学习第三句的时候,可以为幼儿提供太阳和胖娃娃的头饰来进行表演。
说明:为了帮助幼儿了解诗歌内容,此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因为生态课堂提出:孩子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也才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该环节中,通过让幼儿自主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帮助在后,幼儿可以很快地学会第一句话,并在此基础上,幼儿迁移了第一句的句式,又轻松的学会了第二、第三句话。不仅学得轻松,且很好地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
三、多元练习,学习朗诵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边朗诵边做动作。
欣赏后提问:天上的风儿,天上的云彩本领真大呀,谁能用散文里面的话来夸一夸他们。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首尾的图谱,并带领孩子学一学。
2.教师介绍诗歌名称,带领幼儿完整学习朗诵。
3.教师介绍散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带领幼儿采用师幼接诵的方式进行朗诵。
4.藏图游戏,巩固练习。
说明:该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练习朗诵,练习的方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方面激发幼儿朗诵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挑战,巩固所学内容。
四、表演游戏,收获快乐幼儿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自主分配角色,选择表演的道具。教师将诗歌录音循环播放,幼儿可以边表演边朗诵诗歌。
说明:该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在幼儿大多能朗诵的基础上,幼儿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不仅巩固了所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趣味和快乐。
五、情感提升,结束活动
1.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孩子可能的回答是:喜欢,因为他们玩的游戏很好玩。
2.教师小结:哦,原来是风儿使云彩变出了怎么多有趣的模样。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风儿还让云彩变出了什么有趣的模样吧!
说明:此环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在结束部分,教师主要帮助幼儿分析作品的情感,通过让孩子分享交流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进一步萌发了孩子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五.说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与补充,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延伸活动:
1.家园共育: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云彩更多的变化,并尝试创编。
2.区域活动:将云彩和风儿的图片放到语言区,供幼儿巩固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对这个语言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