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同学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两个新偏旁,“艹”草字头,“氵”三点水旁。
3.学习6个词语,7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4.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2.学会新偏旁,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音节、生字、词语卡片,图片,田格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同学知道祖国的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义。
(三)正确朗读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读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卡片:工 田 鱼 鸟 水 儿
2.读韵母卡片: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练读短文。
(1)借助拼音自身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
(2)出示音节词语卡片练读:zh* p2i ni3o 6r ch4n li3nhg 4n l] y#u y#u y* m! xi1ng hu4 zh#ng y$u
(3)自身练读短文,逐步做到一目双行。
(4)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应读l] y#u y#u,“油”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y$u。
(三)看图读文,学句、学词。
1.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
(1)教师指图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祖孙二人,他们正在谈着什么,孙子手中抱着一只鸡,身后有一箩筐的米)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④这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祖孙二人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第2句。
(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板书:两岸)
①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同学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
②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③读短文第3行。
(2)看图,读短文第4行。
(3)看图,读短文第4行。
①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②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
(4)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3.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1)看图,师述: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幼稚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3)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如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4)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
小竹排/在画中游。
(四)巩固复习。
1.读词语:树木禾苗小竹排江南两岸鱼米乡
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让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 提出要求:(1) 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 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4) 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article/
2、 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5、指导读好启示。(学生讨论:一(1-2)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二(3-4)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三(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 抄写词语
2、 读熟课文 。
第二课时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
(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
足球
(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
竞走
(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跳高、跳远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四、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
“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
“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起)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我们大家就这样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场作诗:摇啊摇摇落点点的金黄伸出手 接一片浓浓的香)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指名读(出示课件,点击“洗净、撮”出现红色)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c、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 ,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b、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创意填空: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出 摇出
喝一口 尝一口
三、体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C、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现在让我们假设作者在外地打电话给母亲,他在电话里说:
(1)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3)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古诗词交流
a、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啊!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还知道其他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吗?
b、学生交流。
C、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
d、我想当母亲想起家乡的桂花树,想起那勤劳纯朴的家乡人,一定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说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诗了,你想不想试试呢?
3、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试着作小诗:
摇啊摇
摇出
哦
的童年时光
摇啊摇
摇出
哦
的故乡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
(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
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
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
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后结局怎样?
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
搜集其他童话故事来读一读,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破水罐的自卑心理,找出其心理变化的过程。
2、感悟挑水工与破瓦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鸟语花香,多惬意啊。大自然不但把这百花盛开的美景送给我们,还把这醉人的花香洒在了各个角落,为我们送来了这“一路花香”。这一路花香是谁送来的呢?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二)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
3、出示填空:破水罐因为___而惭愧。
(1)破水罐因为什么而惭愧?回顾第一小节,读读相关内容。(抓住“远远”“总能”“只剩下”朗读体会)
(2)完成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__而惭愧。
(因为自己的裂缝,使自己比不上好水罐的价值而惭愧;)
(3)进一步体会: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能不能把破水罐的惭愧心情读出来呢?(“只能”“却”“应有的”体会破水罐的惭愧、自责。指名读,齐读。)
(4)再次出现填空,进一步理解“十分惭愧”。
破水罐因为___而十分惭愧。
(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白费力气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惭愧。)
4、指导朗读:
5、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语气和蔼)
(三)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指名读,男生读)
2、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女生读)
3、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4、为什么破水罐心中只有“一丝”快乐呢?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四)体会“仍然伤心”
1、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指名读,出示: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说明破水罐依旧没有从一开始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2.当破水罐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再指名读,齐读。这时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五)体会“欣慰”
1、面对破水罐的道歉,挑水工是怎么说的?(出示挑水工的话)
2、出示小路两年前后的变化。请你再次读读课文中挑水工的话,从哪儿体现出了他的智慧?(出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指名读)
3、真聪明,如果主人看到这美丽的鲜花他会与挑水工之间有段怎样的对话呢?(同桌讨论反馈)
4、如果这时我们的破水罐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情如何?(引出欣慰)
5、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破罐也能活出精彩,它这时一定“欣慰”。你想对课文中的破水罐或者挑水工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挑水工的话。)
这时,破水罐的表情一定变为___(出示图片感知)。
6、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罐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三、揭示寓意
小结: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
四、拓展延伸: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五、总结
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的心中……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