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瀑布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9 20:08:51

第1篇:二年级语文下瀑布教案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听完音乐,说说自己听出的是什么音乐。

2、课件出示瀑布:对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正是瀑布的声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

3、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感悟。

1、读完诗歌,它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能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

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谈喜欢的原因:瀑布的声音一会像大浪冲上岸,一会像,风吹松树的声音,美极了。

(3)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忍不住想再听听这壮美的声音,你们能再读

读吗?让我欣赏一下这种大浪涌上岸滩,风吹松林的气势?配乐朗读。

你还觉得哪儿美呢?

第二小节:

(1)你愿意把这一小节读出来吗?

(2)这一小节你觉得哪儿美呢?

生:这一小节在写瀑布的样子,有青山有白银,有绿色有白色的,很美。

整座种满绿树的山就像一块绿色的画布,如果整片都是绿色的就太单调了,瀑布就像一道白银点缀在上面,这样色彩就多了,画面就更美了!

这般比喻没法比喻!没法比喻!说明太美了,美到简直没办法讲出来!

(3)同学们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出来吗?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觉得瀑布的全身还像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象。

(5)小组内美读。

(6)全班读。

学习第三小节:

(播放课件)

(1)瀑布脚下可真美呀,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瀑布这美妙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小节中写了瀑布的哪些美景。如有不懂的地方要提出来和小组同学商量。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瀑布如此雄伟美丽,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下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同学们随即达成协议:我们觉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那样读起来就更有味了。

思考: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孩子们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手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出“舞台中心”呢。“退”一步海阔天空,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形式上的“退”的结果是学生实质上的“进”。

三、“我们不喜欢巨人”

二年级下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一)》中“读一读:《上天的蚂蚁》”课。当孩子们在表演课文内容之后,发现了问题:“老师,不如把课文中的角色换一换就更好了。”老师:“为什么?”

生:·“我们不喜欢巨人。如果把他换成大象、狮子就好了。”·“巨人,巨人到底有多大呀?我们不知道。兔子看着狮子是巨人。我看到一个故事,蚂蚁和青蛙比赛,蚂蚁说青蛙是巨人。但我们就不觉得青蛙是巨人。”·“对,如果换了大象和蚂蚁,我们就能知道大象其实比蚂蚁大得很多,我们会觉得大象是巨人。”·“我还有意见。如果把课文换成了动物,那样我们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动物的语气,读起来很有意思,同学们就更愿意表演了。”

思考:孩子的头脑并不是等待填注的容器,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审美品味和自己的喜好。尊重孩子,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勇于向孩子学习,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之一。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交流后小结:看,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看台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不想知道我们的课文是怎么写瀑布的?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读给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不”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试。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老师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了,让老师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还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六、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不能解答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老师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七、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第3篇:二年级语文下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第4篇:二年级语文下瀑布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交流搜集的瀑布的资料。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去参观瀑布。

板书课题:瀑布学生读题。

二、初读诗歌,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诗歌,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听字音是不是读正确?

3、、借助课后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4、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5、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

(2)读生字。

师:我们和生字娃娃一起回到课文中去,再来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品读诗歌,领悟意蕴。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播放瀑布的声音:你们觉得这声音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小节)

指导朗读。

4、师:刚才我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想不想快点看到瀑布的样子?

播放课件或录象。

师: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四、美读全文,指导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

2、师:这么美的诗歌谁能把它背下来?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字。

2、小组内交流:哪些字比较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4、投影展示学生作业,互相评议。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