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5:02:08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学习8个会写的生字,11个会认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心”。

2.过程与方法:入情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母爱,从小懂得感激和回报。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切身感觉母爱的温柔。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谁的手?为什么:

学习“柔”。

二、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城:理解字的意思,跟“乡”相对。

牵:做动作理解字义。

掌:形声字。

惊惶失措:害怕紧张。

三、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

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课文。

奥利娅:外国女孩名。

四、朗读课文7、8自然段。

笑:第七笔是“——”。

慰:安慰,使人心情安适。

善:注意写法。

五、朗读课文9、10自然段。

辫:与“辨、辫”区别学习。

淡褐色:联系生活实物理解。

六、朗读课文11、13、14自然段。

痣:形声字。

互:查“一”部、互相。

七、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八、指导书写。

1.读准字音,扩词。

2.教师范写,生观察。

3.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写。

5.教师检查。

九、完成练习题。

1.写一写。

2.比一比组词。

3.书后练习题。

十、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生字。

二、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三、读1——6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中哪一部分写得有意思?

2.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

3.为什么小女孩会这么说?

同桌练习朗读对话。

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1.分别朗读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小姑娘会这样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

3.同桌练习朗读这几段话,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4.说一说,小女孩的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朗读最后两段,为什么小姑娘会很快找到妈妈?

六、表演朗读课文。

七、做一做

1.说说妈妈么手是什么样?

2.说说妈妈(爸爸)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3.说说妈妈的样子。(手、眼睛头发)

4.画一画。

熟悉随文稿识字这各方式,培养识字能力。

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体现以读为主。

引导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15个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首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从诗中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触?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些什么说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板书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⑵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6300多千米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为何不是恩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

⑵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四、作业

⑴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⑵谈谈自己要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无私慷慨太可爱

不断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渺小

资源有限地质变化别无去处太容易破碎

生态灾难

附: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还有: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绿叶为之颤抖;

把动物拎上肉案,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

还有、还有、还有……

——节选自《地球万岁》(作者:薛卫民)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写“宅‘穴”。

★学习课文,了解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以及住宅的样子,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感受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精神和热爱自然、执着求真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写生字

1、象形字入题:(出示图:象形字“宅”)像林老师这儿有一幅画(出示图)看,像什么?(房子,真厉害,一眼认出。其实它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一个象形字。房子里有人,人住的房子就叫——宅)谁会给这个生字组个词?【板书:住宅】学写生字“宅”。

2、(出示图:蟋蟀的洞穴)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明明是洞穴,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人住的住宅呢?

3、我们把蟋蟀当成虫子了,可在作者的眼里,它哪里是虫子,分明是(人)啊!所以作者才把它住的洞穴称作住宅。

5、出示《昆虫记》中的一些文字标题,体会富有人情味的拟人写法。

《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

《蜘蛛离乡记》《螳螂的爱情》

二、默读全文,梳理课文内容

1、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2、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再读全文,在你感兴趣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学生交流并板书:选择住宅、住宅工具、搜索住宅、住宅样子、修建住宅)

这些内容全都围绕什么来写?(住宅)“住宅”是题目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重点。

(今后我们写文章也要扣住题目中像住宅这样的关键字眼,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3、哪些部分作者写得很具体很详细?

(咋们说话些文章不仅要有条理有顺序,也要有详有略。)

三、角色扮演,品味关键词句

1、阅读思考

听说蟋蟀选择住宅非常有名,写在哪个自然段?好,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②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找出关键词做上记号

2、文字再现

读懂了吗?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的——昆虫了,我要随机采访几只昆虫,看看他们是怎么选择隐蔽所的?

哇,昆虫甲,这儿臭气熏天,你们怎么住在这么脏兮兮的犄角旮旯?你们会在这儿呆一辈子吗?原来这只是——临时的隐蔽所。你花很长时间才找到这洞穴吗?这就叫——得来不费功夫。

昆虫乙,带你去更好玩的地方,怎么样?用课文中的话是——弃去毫不可惜。

你看,读书就要关注这样的关键词,【板书:抓住关键】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读懂课文。大家在这些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了吗?

诶,蟀哥躲哪儿?你怎么不像他们图个简单随便找个地儿?(特立独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要求真高啊!)你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你的住宅有什么标准条件吗?(排水优良、光线温和)

3、师生对读

现在我来当其它的昆虫,全班同学自然就是蟋蟀啦!(师引读,师生对读)

我大多~~~而你们常常~~~我的隐蔽所~~~而你们一定~~~

我利用现成的住宅,而你们舒服的住宅是~~~~

4、小结写法

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昆虫?(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他们一个随随便便,随处均可安家,用一个词语概括——随遇而安。而蟋蟀认认真真,非常讲究,那就是?——慎重,这就是作比较【板书: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法布尔最爱用的秘密武器。

5、学习生字

今天要学的生字都在这个自然段,再读一读、记一记。这些生字中最难写的、最容易写错的是——蔽(学写“蔽”)

四、画住宅说住宅,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1、指名读文

这么挑剔的蟋蟀,建造出来的房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同学接力读第5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在脑中想象,画脑图,注意把文字化为画面。

2、图文对照

简笔板画:你们看,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弯弯曲曲的隧道,就是蟋蟀的住宅,这样画对吗?谁发现了错误?

品读:门口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对这蟋蟀的住宅图有意见吗?

(门口应有草半掩着)为什么?(若门口没草,不安全;若门口全是草,遮住了阳光,挡住了空气,甚至可能连自己都找不着家了。)

这句话中哪个词在提醒你不能这么画?“半掩”是设计,这“半”字四两拨千斤、举足轻重呀!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品读:一条倾斜的隧道这隧道的特点是(倾斜)倾斜,到底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我也不知道,接下去把这句话读完。(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有时句子不直接告诉你答案,但却暗示着重要的信息!谁读懂了?(若隧道向下倾斜,下大雨时,水会往洞里灌,蟋蟀会被淹死的。只有向上倾斜,水才会立刻排掉,加上阳光的照射,隧道才会立刻干的。说明蟋蟀解决排水这样大难题是相当地有水平啊!)所以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要联系上下文。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同时让我们看到怎样的蟋蟀?

(聪明用心富有情趣)

3、对比读文

同学们,关于蟋蟀的住宅,我却看到很多这样的文字介绍。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土穴中、草丛间,新建的洞穴只有一个出口。

读着读着,同样的意思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在法布尔的笔下,那蟋蟀——就像人【板书:人】

4、读悟写法

法布尔到底怎么把蟋蟀当作人,你能不能在这段话中也找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学生通过读、划、议,可以有以下发现:①一个叠词:弯弯曲曲——合理的设计。②准确数字:九寸深、一指宽——准确的建造。③拟人的动作: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相当讲究。④形象的比喻:一座门、平台——珍爱生命保护自己。⑤决不去碰——有意志有情感)(蟋蟀真是了不起的工程师、设计师,里里外外考虑周密细致、居安思危、步步精心。)

5、阅读延伸

这就是法布尔的语言,透过他的.语言,我们发现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这些蟋蟀还是虫吗?分明是——可爱的人,有血有肉、有智慧有思想、有丰富情感的人啊!【板书:虫——人】这就是法布尔语言的特点,这就是《昆虫记》语言的特点。

食粪虫的美餐:

一堆牛粪的周围,竟出现了如此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场面!从世界各地涌向加利福尼亚的探险者们,开发起金矿来也未曾表现出这般的狂热。

太阳还没有当头酷晒的时候,食粪虫已经数以百计地赶到这里。它们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种类齐全,体型各异,多种多样,密密麻麻地趴在同一块蛋糕上,每只虫子抱定其中的一个点紧锣密鼓地切凿起来。那些小字辈们,暂时站在一边,只等强有力的兄长大动干戈时有小渣渣滑落下来,它们前去加工成碎屑。

在他的《昆虫记》对上千种昆虫进行这样精彩的描绘。在《昆虫记》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蜘蛛离乡记》、《园蛛:我的邻居》、《圣甲虫的造型术》、《螳螂的爱情》等,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

6、迁移运用

听,什么声音?(蟋蟀的叫声)平常而普通的叫声嘛,法布尔却说它在弹琴。

晴朗的夜空、宁静的原野,风儿在沙沙地响,一只蟋蟀出来了,两只蟋蟀出来了,他们在二重奏——(学生朗读)

蟋蟀爸爸出来了,蟋蟀妈妈出来了,他们琴瑟和鸣——(学生朗读)

所有的蟋蟀都出来了,他们在集体合奏小夜曲啊!——(学生朗读)

这真是浪漫温馨的时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仿佛听见什么声音?也像法布尔那样带上你心中对蟋蟀的爱,也来有趣的、诗情画意的、富有创意的表达吧!(学生仿写)

五、总结升华,感受精神

文章学到这儿,喜欢这些蟋蟀吗?想看《昆虫记》吗?再次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作者。

(图)这是年轻的法布尔:头戴宽边草帽,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挂着一丝微笑。(图)时光走过了四十年,我们又看见了他的身影:年华老去的法布尔,满脸皱纹、老态龙钟,可不变的是他的头上依然戴着宽边草帽,手里还是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永远挂着孩子般的微笑……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最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他守了30多年的荒石园,从此消失了,但我们仿佛听见他对我们说:孩子们,来吧,快到我的昆虫世界吧。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初步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同学的感情。

2、认读“里、同、多”3个生字,并学习运用好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朗读“学校里同学多。”并初步学习拓展表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感悟。

1、“找朋友”集体舞。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师生一起跳“找朋友”。

(3)师:你们觉得开心吗?为什么?

2、生字找朋友。

(1)生字“学”也要找朋友

出示:学1、天2、生3、小4、校5、我

(2)生交流“小学、学生、学校”并领读。

二、学生字,读句子。

1、老师又给“学”找到了一个朋友,出示“同学”。

(1)师带读。

(2)生开火车读。出示“同”,讲述“同”的书写规则。

(3)说话练习:……是我的同学。

2、在生说话的基础上,师:学校里同学真多啊!

(1)出示句子:学校里同学多。

(2)这句话中还有2个生字呢。出示:里多

a、“里”:教师领读,请学生给“里”找朋友。

b、“多”:小老师带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多”?

c、找找,今天黑板上还有哪个字由相同的字组成?(朋)

(3)指导朗读句子。

(4)师:学校里同学多,所以我们不会孤单寂寞,我们可以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一同做游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游戏复习生字。

1、做邮递员送信游戏:

送信儿歌:

丁零零,丁零零,

邮递员,来送信。

小小信封送给你,

请你念听。

收信儿歌:

对对对,就是“*”,

快收信。

错错错,不是“*”,

谁收信。

2、师:有一个小朋友把这几天上学的感受写下来了,可惜有一些词语空着没写,我们来帮帮他吧!

(1)出示:我是(),天天上()。学校里()多,我真快乐!

a、同学b、小学生c、学校

(2)自由准备,交流。

四、拓展说话。

1、“学校里同学多。”可是还有一些同学,我们互相还叫不出名字,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

2、生练习说话:我叫……

3、集体舞改编:

找呀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

(插入:我叫……,我叫……)

敬个礼,握握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再见。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1、学会“zhchsh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hchshr”的音形。

1、同学自身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同学根据图中所画的“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zhchshr”的发音,假如同学读对了一定给予褒扬,假如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三个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同学:“zhchshr”这四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

5、教示范读,同学练习读,教师和时纠正。

6、出示“zzh;cch;ssh”对比练读,让同学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同学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zhchshr”四个声母

1、让同学自身观察“zhchshr”的占格位置。

2、引导同学观察“zhch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zhchsh”,同学观察。

4、同学练习书写“zhch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褒扬。

5、教师指导书写“r”前,先请同学观察占格位置,看书上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6、教师范写“r”。要提醒同学注意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

7、同学练习书写,让同学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8、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褒扬鼓励,激发同学书写的积极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大家不只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特别值得褒扬的是你们能运用以前学习字母的方法自身学习字母的音形,非常好!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

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

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意境,有感情地读出课文的韵味并能背诵重点段落。

3.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使学生热爱夏天。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

1.同学们,凉爽的春天过去了,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的快乐里时,不知不觉中,令人兴奋的夏天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夏天,在夏天里成长?

2.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植物生长的?(2、3自然段)

3.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植物在夏天时成长的速度很快?(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再读一读.)

4.不但植物在成长,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人在夏天时成长的?(4自然段)读一读,这段中有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5.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找一找,画出来,再读一读。(大屏幕上出现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在夏天里成长

生物生长

万物生长草木生长抓住时机

学生成长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