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1:41:0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四、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写字教学

1、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4、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

6、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

7、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

8、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

9、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

三、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板书: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唐

生含李白

川杜甫

18、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图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天气变化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看图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扩词练习

5、说记字方法

6、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

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拓展训练

1、感情朗读

2、观察天气,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文

2、读好日记

二、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说记字方法

4、写字指导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互相学习、评价。

5、完成读读抄抄。

6、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19.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

2.认读生字

1)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

4)抢读生字

5)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6)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正确。

7)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2、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再读一读课文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二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1)(读学习小伙伴的话)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小黑板去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读

地质勘探岩石一册厚厚的脚印波痕刨根问底煤炭宝藏

3.抢读

二、写字指导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分小组学习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小组派代表交流识记得最好的生字。

3、自己观察书写生字时哪些笔画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错。

4、全班交流观察结果。

5、师重点指导。

厚:上下都无点

底:上下都有点

宝:下边是“玉”不是“王”。

印: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埋:左边是土字旁,与“理”区分。

6、学生自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7、选容易的字先描红,临写一个。

8、向老师请教难写的字。

9、自己练写1个。

10、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

11、师相机指导。

三、积累运用

1、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2、词语积累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1)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问句:哪里有书啊?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它们都是字呀!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四、实践活动

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

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同桌帮助正音。

3、小老师教读生字。

明确“针、忠、盏、稠”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积累生词识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2)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如:南—北稠—稀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如:“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太阳(2)北极星(3)大树(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2)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研讨,并准备汇报。

4、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相互质疑、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备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纠正。

四、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向。

五、借助图片,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检查背诵

二、指导写字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提出难以写好的字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1)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

(2)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4、生临写一个字,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同桌是怎样写好的请同桌指出写得不够好的字,该怎样写好。

5、临写第二个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沟渠向导忠实指点分辨辨别永远高挂天然大自然北极星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分别别处

指:指挥手指指南针

方:方向地方千方百计

导:积:

忠:慌:

四、作业

分学习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森林能够净化污水,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等等,课余交流。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2、小组互动,先说后写,激发写作兴趣。

3、正确使用方格纸,知道常见标点的占格规则。

教学重点:

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有什么?

玩具。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你最喜欢的玩具。

二、一起读要求

1、齐读课本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

2、总结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2)写出玩具的特点。

(3)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互动交流

1、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快来说一说。

展示变形金刚、毛绒玩具、旋风陀螺等,说一说这些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颜色、材质、形状等来说。

2、这些玩具有什么好玩之处?请你说一说。

展示毽子、积木、魔方等玩具。说一说有趣之处,可以从游戏规则、成果、创意、比赛等方面来说。

四、大家来选材

小组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说一说它的奇妙之处吧!

选好你最喜欢的玩具准备写作。

五、大家来构思

1、写什么?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什么样子,哪里好玩?

2、要表现喜爱之情。抓住玩具的特点,写出玩的过程或者经历,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玩具的喜爱。

六、大家来写作

出示方格纸样例。讲解使用规则:

1、第一行的中间写题目。

2、每段的开头空两格。

3、逗号、句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占一格。

七、佳作大家读

1、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作品,看谁写得最有趣,最能体现自己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2、小组成员读完之后才可以评价,中间不要插嘴。

八、展示台

小组评选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者班级圈。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群英降马》这篇课文节选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课文中对马的描写非常生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传神。课文中通过对小红马三次扰乱马群的动作描写以及众牧人对小红马来历的议论烘托了小红马的神骏,通过对韩宝驹降马的浓墨重彩地描写,与郭靖降马时那淡淡的一笔描写相对比,从而反衬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的神勇。这段内容既有直接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从内容到写作方法,对学生都有启发。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篇关于马的课文和两首关于马的诗,对马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马的诗、马的歌、马的成语、马的精神在学生头脑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尽管如此,由于这是一篇小说,其中的语言与以往课文有所不同,所以在理解上仍有一定的难度。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也是第一次接触,这都要我们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才能使其理解掌握。

基于对课标的把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抓住小红马三次扰乱马群的动作描写,以及众牧人对小红马来历议论的语言描写感知小红马的神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读中体会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

由于这是一部小说,所以了解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抓住重点,通过这样几个环节来突破难点。

1、课一开始,我通过一段视频加上我的解说,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接着通过读题目来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研读小红马三次扰乱马群的动作描写,来感知小红马的桀骜不驯、奔跑迅速、机灵之极等特点。让学生读出自己对小红马的理解。通过反复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来培养同学们对小红马神骏特点的理解。弄清正面描写的特点。

3、通过对众牧人对马的议论的研读,从中明白小红马的来历,从而加深对马的认识,了解侧面描写的妙处。

整节课我采用了评书的语言特点来设计引导语,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语言特点及朗读方法的不同。

但由于当时有一些老师在听课,加上自身素质有限,我的设计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课上我没有进行评书式的范读,并且口头语太多,加上学生不够放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些都影响了我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力求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chuísīcáisì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平舌音,注意上面

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平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近看好像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要求:语言幽默风趣;事例典型具体;感情真挚自然;实事求是。

释题

(1)今天我们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2)

:把自己的画像写下来,让别人了解你的外表,了解你的性格,了解你的爱好,了解你的特长,写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了。

给自己画像。

(1)照镜子,观察自己的样貌。

(2)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己与众不同的外表特点。

(3)引导学生描述外表。

(4)引导学生在讲述自己外表特点的同时还要加插议论。

(5)。

(6)用幽默风趣的话加上议论向大家介绍自己。

自述性格。

(1)人有什么性格。

(2)写性格特点的顺序:总起句(陈述)——叙事(典型具体)——议论(实事求是)。

(3)启发学生用陈述句的形式讲一个总起句的开头。

(4)引导叙事部分要典型具体。

(5)引导学生给自己以实事求是的议论

(6)用总起句——叙事——议论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自述爱好或特点。

(1)顺序:总起句(问句)——叙事——抒情(真挚自然)介绍自已的爱好或特长。

(2)。

(3)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

布局谋。

(1)指导分段。

(2)重新明确要求。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抄写1句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一)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二)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学习生字“垒”、“堡”,查字典理解“垒”的意思。

5、交流

6、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7、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面()。

8、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

9、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二、学习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二)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三)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四)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五)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六)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七)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组内练习。

2、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三、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一)齐读全文。

(二)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指名讲故事,评议。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引导积累带有土字旁的字。

(垒、塌、堡、墙、壁、地、堤??)

3、指导抄写句子。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