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4:38:46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品读感悟法,谈话启发法

学习训练法:有感情地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提琴曲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请同学们欣赏。

多么优美的小提琴曲啊,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是这首曲子的听众,在动听的旋律中,我们一起走进故事:惟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惟一的听众?这个听众是谁?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带拼音的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互读,找出答案。

3、再读课文,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

(“我”开始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沮丧灰心极了。最后我充满自信,拉出了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

三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那些地方感动了你,画出有关语句,品读,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联系1:老人是怎么发现我的尴尬?

“我的尴尬和不自信原因有是什么?课文那些内容进行交代?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她为什么那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请你读读看。

这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慈祥,关心年轻人)的老妇人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的用意是什么?(鼓励我持之以恒地练琴)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

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一样的韵味

联系2: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有没有更深的认识了?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懂得教育方法,真诚无私地鼓励年轻人等)

联系3: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引导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描写,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我”的一系列变化来自于老人真诚的关怀和鼓励

(4)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一处转述句: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

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5)抓住老人神态描写体会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我”的关心。

读一读,想一想,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看出了老人怎样的内心?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能得到什么力量?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作者看来,那眼睛,就像深深的潭水。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唯一的听众说吗?

2、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写下你的感悟

3、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五、自学生字词

第2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读、会写10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2、能初步体会女娲的志向及她补天的经过。了解女娲的性格。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受到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体会女娲的远大志向及补天的辛苦。

【教学难点】

明白女娲补天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都听过或看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说看。

(《精卫填海》、《西游记》、《宝莲灯》、《哪咤传奇》等)

2、是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之一。板书。

3、读要带着疑问去读,看到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怎么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三、再读课文,感受天塌地陷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1、自由读文,出示自学要求: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⑵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画出有关句子。

2、检查字词:

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围困挣扎熄灭冶炼液体山冈

3、交流问题1:

女娲是谁?

4、交流问题2:

她为什么要补天?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自己认真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交流。

指名读,齐读。

⑵此时此刻,你就是女娲,你见到了这悲惨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伤心难过)为什么伤心?

5、面对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女娲是怎么做的?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立刻一词体会到了为了救人,她很着急。马上就去求雨神了。)她会怎么求雨神降雨?

为了拯救人们,女娲造了船,又不惜去求雨神。你觉得她是怎么样的人?

(一心为了人们善良)

6、出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终于被救上来了,山顶上的人们也获救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人是获救了,但是危险还可能存在。)要想没有危险,只有怎么做?

(补天)

7、找出女娲补天的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交流:

冒着生命危险看出补天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女娲还是作出了这么个决定。

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看出女娲为了找齐五彩石花了很多时间。找了很多地方。

(很用心、细致)

五天五夜也能看出冶炼的时间长。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第3篇:语文教案

一、设计理念:

教学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和心灵。把主题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我们注重释放的结果,但我们更应该重视释放的过程。聊天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他以聊天为手段,以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

二、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4、准确表达,作到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点:

1、激发联想,广开言路,展现难忘的回忆。

2、注重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垫情感。

1、师: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见到我高兴吗?来点表示如何?

2、生鼓掌,露出开心的笑脸。

3、师:从大家的掌声中我读出了你们的热情,从开心的笑脸里我明白了大家的高兴。(贴上笑脸图)

人呀,往往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脸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绪。我们就把这神情就做表情。(板书;表情)其实说到表情,它是非常丰富的。你们知道除了喜之外,还有那哪些表情呢?

(二)游戏表演、观察叙述。

1、师:这样吧,大家把想到的表情暂时不说出来,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要请我们班的同学上来表演一个表情。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并说出猜出的理由好吗?告诉你,表演逼真是本领,说出原因是水平。大家可要仔细观察了。

2、生表演。其他人猜。师适时指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指名4人表演)如:我看到了他的嘴角向两边洌开,露出洁白的牙齿,眉毛也向上舒展、眼睛眯成一条缝。

3、师根据学生的表演适时贴上喜、怒、哀、乐、晕、烦、害羞、怕等图片

(三)以点带面、广开言路。

1、师从大家的描述中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表情丰富多彩,难怪有人把我们的脸说成是:心情的晴雨表。其实一种表情未必是人的一种心情。就拿“哭”来说吧,(出示哀图)当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时,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呢?

2、生说: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嚎啕大哭、黯然落泪等。

3、师:众多成语都说明了哭的不同,那么你们能联系事情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哭吗?

4、生根据图片猜测,师适时板书。(委屈、伤心、感动、后悔、高兴)

5、过度:

是呀,当我们看到这些字眼时,我们也不禁想到自己。谁没有哭过呢/从我们出世那一刻起,哭就伴随我们成长。虽然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女孩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她们常用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哭的故事,不过我要同学们把自己哭的经历详细地说出来,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好吗?先闭上眼睛好好回忆,然后来说咱们老百姓的故事。

6、生说,师指导。重点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四)发散话题真情记录。

1、师:哭声伴随成长,哭声记录回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有哭,还有笑,有怒有烦、有爱有恨。每种表情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要细心才能读懂。今天我们就用我们的妙笔来描绘这些故事,好吗?(板书:背后的故事)

2、出示要求:习作五:联系表情,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由自己定。

3、拟题指导。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同学们,老师也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老师也拟了一些题,。请同学们那出我的纸,背面有一些题目。认真读读,也许能一些启发。

4、给自己的拟一个好题目,准备开始习作。老师希望同学在时能够作到:一言不发、一心一意、一气呵成。可以作到吗?

5、生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6、:文字是真情的流露,事情是经历的见证。同学们当我们在难忘的回忆中发现我们已经成长时,文章便是我们的记载。今天这节课希望留的是你我的情谊,也是我们难忘的回忆。

附:板书

习作五表情背后的故事

委屈

伤心

喜哭后悔

感动

怒哀乐烦高兴

怕晕羞愁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第5篇: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懈怠懒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2)本课没有直接与单元训练点对应的段落,教学时可选择课文的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单元训练点的练习。

2、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rarr;评点rarr;自读rarr;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rarr;指读评点rarr;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抓重点词,提问解答。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