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1:02:40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思路】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

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不能让学生按着老师的预先设计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1种笔画——横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课前准备】

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意图: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答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好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查生字表),多读几遍,记住它。

(意图:让学生圈点,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增强自主识字的意识。)

3、练习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生字,课文的认读情况

1、师出示本课生字。(首先出示带有音节,然后去掉音节)。生认读。

如有不会认读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悄悄告诉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评议。

(意图: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课文情况,以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了解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同时,同学间互相交流记字方法,优于教师的教。)

四、读后悟,读后疑

1、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

2、生再读课文,随着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①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大屏幕出示生字(带词),生开火车读。

2、上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熟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随着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学们又提出了许多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大屏幕出示老师稍加整理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你们能提出这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自己把它们解答出来。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生读全文,小组组长负责,其他人分别汇报,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师指名小组汇报,其余组评价或补充。

3、师:除了小燕子发现的这些冬瓜与茄子的区别,你发现它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冬瓜的花黄色,茄子的花紫色)。你是从哪儿发现不同的?

(第一段,书中插图)

(意图:这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能扩大课堂上信息交流量。同时,让学生再发现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培养学生读书仔细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三、品读课文,表情朗读

1、同桌朗读练习,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

2、指名读,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3、生评价。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头饰)

(意图:在课堂上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繁荣昌盛华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三字的书写笔顺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指导“回片”两字。

3、生描,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排演课本剧。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三亚落日。背诵课文3、4节。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欣赏并积累描写落日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的日落景象富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板书)2三亚落日。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察,有信心吗?(1)出示词语,指名读:

逊色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收敛美妙绝伦挺拔俊秀

玫瑰灯盏毫无倦态硕大无朋

摇曳搔着醉醺醺悄然无声(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多么美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四、指导朗读1.词美,景更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2.现在,你眼中的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交流:美丽、诗意……)

出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绝纶,一点儿也不必日出逊色。3.看来,在作者真的很喜欢三亚的落日。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赞美之情。4.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去感受三亚落日那充满诗意的美丽好吗?5.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指导。五、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2.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四、精读感悟1.要看三亚落日就必须先到三亚去,那我们就先到三亚去看看吧!(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三亚落日》。2.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A“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B“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C“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A“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B“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C“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逊色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溅出收敛玫瑰灯盏2.齐渎第一段。二、精读感悟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静心默读第3、4自然段,找出文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并将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做上批注。

交流:(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1.哪些词语写出太阳像“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A、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文章的哪些地方写了太阳像灯笼,谁来读读?

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3.比较:

A: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B: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4.出示:“他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奔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5.谁来读读把太阳比喻成“跳水员”的句子?

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6.比较:

A: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B: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7、当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8.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9.再读本段,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并相互说说为什么喜欢。三、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四、总结、欣赏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板书设计:教后一得: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过程与理解: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突破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

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借题激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收购”是什么意思?从各处买进

(2)“废话”可以收购吗?

(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

“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废”:声母是f,不是h;“录”:读“lù”,与“nù”区分;“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

3、跟着老师读

4、擦拼音读

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

6、指名读生字词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了解了断了结了得多音词“重、了”组词。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要点:“购、酒、驶、郊、段”都是左右结构。其中,“酒”与“洒”要区分清“驶”与“使”要区分,不要多横“段”的笔顺要注意。

“废、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广字旁、病字旁”

“毕、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录”下不是“水”,最后一画是捺,不是点“斤”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居中。

2.出示生字“毕、废、斤、录、段”,读一读,写笔顺。

3.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讨论学习余下生字。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习作做到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心话,吐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师:老师有一项拿手的本领,每到逢年过节时,我都会在亲戚朋友面前大显身手。今天老师就把这项看家本领教给你们,好吗?(板书:教你学一招)

点评:开课之初并没有直说今天是一堂作文课,而是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师:请大家稍等

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老师慢条斯理地系上围裙,并出示谜语: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猜猜今天要学的本领是什么?学生猜出包饺子,老师宣布: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包饺子大赛!(学生们一定兴奋不已,喜悦之情早已挂在脸上)老师顺势像记者一样采访学生:你一直在笑,为什么?

点评:学生也许对包饺子感兴趣,也许是老师的着装引得他们发笑,总之,这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老师巧妙地设计了笑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捕捉他的情感体验。

二、组织活动,交流过程

这次包饺子大赛活动设计分为像不像美不美新不新三个环节,分别侧重于习作的详细具体个性三个侧面的指导。

第一回合:像不像,重点训练写详细。

投影出示比赛要求:

1.认真观察老师包饺子的步骤,看清每一个动作。

2.自己模仿老师的样子包饺子,看谁模仿得最像。

学生仔细观看老师的示范,并口述老师包饺子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训练其言之有序。此外,在这个类似于录电影、放电影的过程里,学生要尽可能录下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如拿、铺、舀、放、捏、握、挤、压、摆等,播放时才能真实全面。

老师给这些跃跃欲试的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包饺子。众多同学中肯定有饺子包得合不拢口露馅儿的,那就请他们说说失误之处,或提出困惑,请成功的同学谈谈经验。

点评:学生们爱干的事,他们会争着干,抢着干,而且它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发挥最大的积极性来完成任务。

第二回合:美不美,重点训练习作写具体。

包饺子不仅要做到不露馅儿,还得美观。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一个漂亮的饺子,然后投影出示比赛要求:

1.比较,找找这个漂亮的饺子与自己包的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2.总结经验,请教他人,试着包一个更漂亮的饺子,注意动作的细节。

明确要求后老师再给孩子们5分钟时间自己尝试,与上次实践相比,学生们应该更投入更认真。老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最后选出饺子包得相对漂亮的同学,让他们说说注意了哪些细小动作,饺子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舀适量的馅儿,均匀地铺在饺子皮中间等,这些都是在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说具体。

点评: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见到生动具体一词,但究竟什么是生动具体,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大部分学生并不太清楚。老师在此环节中设计的细小动作,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这样就可以把动作说具体。

第三回合:新不新,重点训练习作写出个性。

老师出示各种饺子的图片,有月牙饺、小锁饺、三角饺、鲤鱼饺、元宝饺、葵花饺、蛤蜊饺、钱包饺、四喜饺、波波饺就在学生们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时,老师出示第三环节要求:

1.动脑筋想想你能包出什么样的饺子。

2.给你的杰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看谁包的饺子最有创意,谁起的名字最新颖。

学生动手实践后展示并介绍。

师小结:俗语道: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你觉得我们今天的饺子好吃吗?是啊,怎么能不好吃呢,我们在其中加入了特别的作料:心和辛。

点评:不论成功与否,对学生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真切的生活体验,而作文所需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体验。

三、心灵驿站,捕捉情感

回忆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当老师宣布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大赛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

当我笨手笨脚地包完第一个饺子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

点评:此环节引导学生由关注事情到关注心情,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不仅能使习作具体,而且真实。

四、范文欣赏,领会神韵

学生读范文,并从中找到自己有切身体会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学习范文,交流自己在包饺子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点评:对于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范文从不同角度记述一件事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于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范文给他们提供了仿写的素材,降低了作文难度。

五、明确要求,自主作文

1.拟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

2.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这项本领的,在学本领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3.表达你当时的真实感受。点评:当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后,最大的欲望就是把心中的话写出来,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尽情习作。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