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2:20:0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丝瓜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

四、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

五、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六、小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写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仔细读5-8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丝瓜的神奇。(4分钟后汇报)

1、细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

3、汇报。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

1、细读课文,勾画语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五、讨论交流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他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六、总结课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育目标:

1、了解声母g、k2个声母,发音方法。

2、学会g、k2个声母的字形及发音,并会在四线格中书写。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发音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读g、k并会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g”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一棵苹果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已学过的声母(生齐读)

2、出示课件,请在这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来读一读

①b、m、f、p、d、n、l、t

②b—dm—nf—tb—p

指导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声母,用我们上几节课学习声母的方法来编顺口溜,编故事,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我们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二、教学g

1、(出示课件)看了图你最想说什么?

2、“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声母“g”(板书)

3、师教学发音方法:

在发g时,舌根抬高碰到软腭,舌根突然离开松腭,让气流出来。

①看老师发音,小朋友仔细看、听。

②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开小火车读。

4、你能编顺口溜或编故事来记住它吗?

5、指导g的书写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课堂作业》抄写g,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k

1、讲故事引出k(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2、区别k、g,请小朋友把手心对准嘴,想想读g、k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领谈,学生跟读。

4、你也能像前面的小朋友一样编小顺口溜来比较k吗?

5、指导k的书写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生在《课堂作业》抄写k,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老师给g、k找了一些朋友,出示:gegukegukeku学生拼读。

2、游戏:摘苹果

3、老师这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们想吃吗,但要吃这些苹果需要拼拼这些音节,拼对了才能把苹果摘走。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2个声母,这2个声母还可以和许多韵母交朋友,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特点体现如下: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地说教,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达到学生的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同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创设的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

学习目标

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具准备

CAI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1.小朋友们,我是花仙子姐姐,跟我打个招呼吧!

(课伊始,以花仙子姐姐的角色和着音乐进入课堂,由教师的角色转为学生喜爱的平等的角色。为“语文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打下良好基础。)

2.花仙子姐姐今天请来了一些拼音朋友,看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指名读,齐读)

ɡǔhúɡēɡākēhā

(复习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的两拼音节,与新课中的三拼音节进行对比学习,为三拼音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语境,练读三拼

师:小朋友们拼得这么好,花仙子姐姐决定带你们到花仙子王国去玩,不过得先过了智慧桥才行,守桥的小不点儿会提出2个问题,答对就能过桥,有信心吗?

1.小不点提出第1个问题:身穿绿衣裳,肚里红瓤子,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猜一种水果。

(谜底:西瓜)

2.小不点提出第2个问题:谁能把西瓜的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到花仙子王国,过智慧桥,猜谜语,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好奇中饶有兴味地学习,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不经意地引出了三拼音节“gua”的读音。)

3.学习拼读三拼音节gua:

(1)师出示音节ga,全班齐读。

(2)师在音节ga中插入u,介绍介母,学生试拼。

(3)看课件小女孩推动卡片,全班齐拼gua。(课件一次出现声母、介母、韵母,然后课件演示“三音相碰”成一个音节的过程)

(4)小不点指导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

(5)学生再拼,教师相机指导拼读方法。

(学习三拼音节“gua”之前,让学生从“ga”过渡到“gua”,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分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概念。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课件演示三拼音节“相碰”的过程,既形象,又直观,再辅以歌诀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白了三拼音节的`拼读要领,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再通过小组、个别的形式反复练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技巧很快便掌握了。)

4.练习拼读其他三拼音节。

师:都会拼了吗?花仙子姐姐还要再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ɡ-u-ɑ──guɑɡ-u-o──guokuɑhuɑkuohuo)

(1)学生自由拼读。

(2)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3)开火车认读三拼音节。(教师抽读拼音卡片)

5.拼读带调三拼音节

师:瞧,这就到了花仙子王国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1)生生互动,小组学习,拼拼音节,看看图片,找到朋友,贴在一起,想象练说。

师:花仙子姐姐把你们刚才拼的那些音节都变成了音节花贴在黑板上,谁愿意上来拼一拼?

(2)指名摘取音节花,当小老师领读三拼音节。

(经过一段时间有意注意学习,适时设置情景,将学生从有意注意转移到无意注意状态。在花仙子王国里,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这是一种动作记忆;摘取“音节花”的学习形式,在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三、课间律动

(在“花仙子王国”里,和着《花仙子》的音乐跳舞)

四、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观察情景图,看看你在小河边都看到些什么?(课件相应出现词语)

2.联系实际,认识5个生字

(1)这些词语里,那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鼓励、肯定学生的认字方法:“妈妈教给我的!”“拼拼音认识的!”)

(2)还有哪些字是你不认识的?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3)看图齐读词语。

师:我把他们从图上变下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师:摘掉拼音小帽子,还会不会读?

(5)去掉拼音,在小组里认读。

(6)开火车认读单个的字。

(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大纲更要备学生,很多学生在学前已认识了不少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各种识字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拼音识字,授之以渔。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成就感。)

3.在“走迷宫”的游戏中巩固认字。

师:瞧,熊妹妹想吃到迷宫那头的冰淇淋,可她不会认这上面的字,你们能想办法帮帮她吗?同桌两人赶快商量商量该怎么认怎么走!

(1)同桌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走迷宫。

(设计“走迷宫”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汉字,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师:生字朋友都认熟了,猜谜语一定也没有问题吧?

4.读儿歌,猜谜语

(1)打开书自读谜语,找出红色的音节拼一拼!

(2)跟着花仙子姐姐一边拍手,一边读谜语。

(3)生齐读谜语。

(4)猜谜底。

(5)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能写会算还会画,回家后还可以把这个谜语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猜,好吗?

五、回归整体,小结

(《花仙子》的音乐响起)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花仙子王国里读拼音、认汉字、做游戏,你们玩得高兴吗?可惜时间不早了,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小朋友们,再见!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猜谜语,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会认9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二、教材说明

本文写作者在梦里坐上飞船飞向太空,见到了地球上的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还看见了中国的长江、黄河和万里长城。课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听预报员的讲解,看看地图上的黄河和长江在什么位置。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从太空俯视地球的录像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读准生字“坐、向、平、里”和要求会认的字“梦、洋、城”的音。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

注意“坐”的上面是两个撇、点;“万”的第二笔是横折钩,不是撇;“里”的第五笔是竖,不是横。

(三)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读好两个带“啊”的句子。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指导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试着读出“啊”的感叹语气,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心情。

(四)练习指导

第三题,从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长城。可以请课前有准备的学

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用清晰的挂图,依次指点学生找出长江、黄河和长城,并在课本上用符号作上标记。还可以结合挂图,指导学生认识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

(五)扩展活动

想象自己乘坐飞船飞向太空所见到的景色,并画下来。可以画课文中描述的内容,也可以随意画自己想象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学会认识搭、翔、鸣、网、汪这五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具准备

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动物挂图。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呢?

2、让学生观看动物和昆虫的幻灯片,引起他们对这些动物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我们先来一一认识这些小动物和昆虫,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认识学习一下它们的名

字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标上拼音。仔细拼读音节,看看这些生字都读什么音,用心记住它们的读音。看谁记得准,记得快。

2、同桌读一读短文,互相订正字音。

3、指名读,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教师分两部分板书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认的生字。看哪个同学反应快,能第一个说出生字的读音。如果说错了,其他同学立刻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2)拼读音节。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拼读等多种形式。

3)记住字形。(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喜鹊、杜鹃、黄鹂。

杜: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土字左边加上木字旁。

杜鹃、杜绝。

蜻: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青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蜓: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廷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蝉: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单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知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蛛: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朱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蛛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猪: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者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野猪、小猪、猪崽。

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句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小狗、狗熊。

5巩固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鹊、杜、鹃、鹂、蜻、蜓、蝉、蜘、蛛、猪、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喜鹊、蚂蚁、猫、杜鹃、蜘蛛、燕子、蜻蜓、狗、蝉、猪黄鹂、乌鸦。

老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

2)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重点指导:

鹂:左右紧凑些,不要写得又扁又宽。

蜓:笔顺,先写左面虫字,再写右面部分,撇、横、竖、横,最后写建字旁。

3)在书上描一个,写二个。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写一笔看一笔,要笔笔到位,不要涂改。

4)看范字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

1、在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再联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2、边读边看插图,看每幅图描绘的是什么。

3、在学生看图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1

喜鹊杜鹃黄鹂蜻蜓

蝉儿蛛蛛小猪小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3、知道动物的分类和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的复习。

1、做摘苹果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然后把写有生字的苹果贴在树上

鼓励学生摘苹果,认读生字。

2、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读生字词语。

喜鹊、杜鹃、黄鹂、蜻蜓、蝉、猪、狗

二、逐段学习短文。

1、指名读课文,提问:同学们,你们数一数有几个小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2、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小声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段里提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板书:喜鹊、杜鹃、黄鹂

它们都是鸟。

2)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画出这些鸟的名称。

3)再读课文。

想一想,这些鸟都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吗?

a自己边读边体会。

b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谁说得好的同学就是动物小专家,然后代表本组参与班级展示。

c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和其他资料说明)

喜鹊、杜鹃和黄鹂生活在树上,都吃害虫,是益鸟。

它们有的在搭窝,有的在歌唱,有的在飞翔,一种和谐、自然、愉快的景象。

4)、读一读第一小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a自己练习

b指名读,大家评议。

3、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段讲了三种昆虫。

2)再读这一节:

这段课文写了哪些昆虫?在图上找到它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本

领?(方式方法同上)

蜻蜓捉蚊子,是益虫。

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了,它的本领就是在树上叫,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蜘蛛会抽丝结网,来捕捉蚊子,是益虫。

3)、有感情的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一段是关于几种家禽的描述。

2)边读课文边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的特点。

小猫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

小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没有别的本领。

小狗给主人看门,爱啃骨头。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得准确,流利、有语气。

三、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

1、读题目,明要求。

把词语分类写下来。

2、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3、自己动脑筋,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4、汇报你分类的情况。

蚂蚁蜘蛛蝉蜻蜓

猫猪狗

四、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

1、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2、自己连线。

3、反馈。

五、布置作业:写生字,读词语。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鼓励认真负责的小专家。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看图,说一说这个动物属于哪一类,再动手画一画和它们是一类的动物。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评: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鼓"的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大树上面

2、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大山上空

3、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更高的天空,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呢?

思考:

1、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呢?

2、它飞到了很高的天空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拼读,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读一读:

老鹰鼓起劲拼命

跟着喘着气摇摇头不算

总算急促会飞了吧头顶上

指了指盘旋

3、分自然段读一读。

4、各人有感情地读。

5、初步有感情地读。

三、学习生字。

1、自己分析字形。

2、组词。

3、练习。

四、练习。

1、课本上描红。

2、《习字册》上相应部分的描红、仿影、临写。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观察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学问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小鹰跟老鹰飞到哪儿?

2、小鹰飞到大树顶上,它认为怎么样?老鹰是怎么认为的?

3、指名读,指名说小鹰和老鹰的话。

指导读课文体会意思。

4、指名用"已经"说话。

5、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导看图:小鹰飞到大山的上空,这时它又认为怎么样?老鹰认为怎样?

2、自读,画出小鹰和老鹰的话》

3、指导读小鹰的话。

4、集体读老鹰的话,体会老鹰的话的意思。

5、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鹰是怎样刻苦锻炼的?

2、指导读小鹰的话,体会感情。

3、把小鹰的三次话对照读,抓住"已经"、"真的"、"总算",体会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心情来。

4、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看图,投影引导学生思考:

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鹰在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么做?

5、自由读。

6、分角色读。

四、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希望小鹰虚心学习,永不止步,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课堂练习。

口头扩词。

旋()()鼓()()

练习说话》

跟着已经

六、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记忆字形,指导写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写好生字。

教学重难点:指导写字,正确掌握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集体朗读全文,提问: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1、指名读本课生字。

2、进行口头扩词。

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

三、指导书写。

1、指导"指、促、旋、摇"。

让学生说说偏旁名称

按笔顺进行书空、描红。

四、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