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2:02:4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2、学生能用普通话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3、使学生愿意与人进行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由课件内容,导入口语交际。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见解?

想一想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

二、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该不该养鸟。

师:看完画面后,同学们都有不同的见解,这节课我们干脆开个辩论会,同意养鸟的为正方,不同意养鸟的为反方,我们进行一个辩论性的口语交际好不好。

三、口语交际

1、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的同时,师指导、提要求。

3、交流中随时进行评价。

(1、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大方。2、要说普通话,内容充实、完整、并有一定的说服力。)

四、在真实情景中,再次进行交际。

1、师放大自然中各种鸟的天堂的美景。

(让学生感受你是一只小鸟,此时是什么心情)

2、放笼中鸟的画面。(再次让学生感受你是一只笼中鸟,此时是什么心情)

3、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两种不同环境中的鸟的心情

4、在组合分一次正反方。

5、全班交流,师做最后总结。

为学生创造了学习交流的空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际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进入角色,通过亲身感受再次阐明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第2篇:语文教案

内容预览: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活动目标

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设想

现在许多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却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辩论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争辩、争论,而忽略了其对个人风度、知识积累、语言机智、文学修养等综合素养的要求。基于此,本次综合性学习将努力使学生对辩论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辩论的真谛是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所列活动项目中,任选一项。拟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围绕辩题分组讨论,双方正式比赛,赛后双方互评,学生共评达到上述目的。

活动准备

赛前分组: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选好学生感兴趣辩题,以个人倾向分组,教师协调。

教师指导:帮助两组学生各自选出四人充当辩手,其余同学协同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教师可针对辩题,分别给两组同学讲解其有利及不足之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家中藏书、网络等。提倡学生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可向学生推荐《狮城舌战》《唇枪舌战》等书籍和音像资料。

组内热身:由各组再选四名同学作陪练选手,模拟对手,进行演练。演练结束,本组同学帮助选手总结提高。提交成果:各组在辩论比赛前各交一份由全组共同协作而成,代表全组对该论题观点的文章。

活动过程

(设计辩论赛现场,学生主席一名,位居中央;正反双方各四名选手,分列两边;邀请的评委同学及老师坐下方第一排;各组组员分坐对应下方)闪亮登场

主席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自我介绍语开场。

一语中的

正反方按由正到反的顺序各推选一名选手陈述本方观点,将该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作详细阐述。(每人时间限2分钟)

你谈我问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下面两组同学针对选手发言,结合辩题向对方辩手发问。辩手对问题作出回答,不得回避(问题各提3个)。

口若悬河

正反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名选手对本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针锋相对

正反两方在听完彼此的论述后,各自再派一名选手针对对方的疏漏,予以反驳。本组成员可共同协商、讨论。

唇枪舌剑

正方两方由反方开始,围绕辩题进行自由辩论。主席同学在双方处于跑题阶段时,可进行引导。教师在此作好引导工作。

■一锤定音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辩题理解,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他山之石

在评判团商议评判结果之时,两组成员分别结合准备的资料及对方本次比赛表现,提出意见及建议,达到真理越辩越明,共同提高的效果。

评委点评

教师作为评委代表公布奖项:冠军队伍,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佳睿智奖,最佳博学奖。

针对双方表现,结合活动目标对双方场上队员,场下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着重从个人修养、口头表达,思维角度进行评析。

成果交流。

双方交换赛前提交的文章。互相学习,找到自身不足,以便提高。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培养了他们从资料中总结、归纳观点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辩论的认识,让他们领略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其团体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也在赛前、赛中、赛后得到培养和提高。

......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训练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彩池的特点来写景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方法习惯目标:

1、在强化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2、继续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

3、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2、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五彩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影碟机,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的:

精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瑶池的传说。

2、板书课题----《五彩池》解题。

3、五彩池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学习目标)听课文朗读,思考:

(1)、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

(2)、这一段写了什么?

2、出示投影片,重点词句教学:“漫山遍野”

3、方法小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

5、小结:第二自然段讲了(水池多、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这一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水非常()。

2、引导分析。

3、小结。

4、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这样神奇呢?(导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

(1)、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你能找出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

2、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小结:

5、面对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启下)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

3、质疑:(思维拓展)。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请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

2、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4篇:语文教案

语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1.语文课是灵动的诗篇

语文课随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必然有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荡。因此,语文课要集语言、认识、情感、人文的培养于一体,由平面变成立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寻觅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选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到点睛的作用,语言经得起推敲,内容耐人寻味,给孩子以启迪,能拨动孩子的情感的琴弦,“牵一而动全身”。让语文课成为孩子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教学散文,是语言浸润的情感体悟。孩子同课文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课文就像是戏剧的脚本,孩子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体验进入现实生活,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是美丽的天堂

教师要有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有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有“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如。我们那些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孩子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听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分。他带着孩子品读课文,大家被冰心的童心与爱心所震撼,课堂被推向一个又一个情感与智慧的高潮。课堂教学似乎到此可以圆满地画上句号了。但是,孙老师没有停下来,又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冰心,与孩子一起品味美文,感悟人生。从《雨后》到《纸船》,从《纸船》到《繁星》,让孩子感受冰心爱孩子、爱母亲、爱大海、爱星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老师和孩子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天堂里飘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真正地领悟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呼应。教师要学会真心诚意地倾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教师要努力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使得语文课具有无穷的魅力。

第5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祥子买车》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舍文化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第一章节。

主要介绍了主人公祥子从农村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选中拉洋车这以行当,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愿望,希望。经过三年的努力奋斗,他终于买上了车。

2、学情分析

由于《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所写的时代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尤为重要。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说这种文体。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里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3)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4、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里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1、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生动的笔触,一起浏览了济南冬天的美丽的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淳朴、不怕吃苦的洋车夫——祥子

师:课前安排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祥子生活的背景资料,谁来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祥子生活的背景,为学生理解祥子的性格及其命运做好铺垫

师:在这样军阀混战,天灾肆行的年代,祥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了诚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衣服属于自己的车,他的愿望实现了他的愿望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祥子买车》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检查预习

(1)小组读课文

要求:小组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读的时候,尽量不要读错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一次读不顺,或者有读错字的,做上极好,也可以注上音,然后吧读错的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都写到校正奔上,多读几遍再往下进行。

(2)小组纠正字音,随机抽查

(3)全班纠正字音,随机抽查

2、通读全文

小组随机找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问篇幅较长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一定阅读上的困难。让学生反复阅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三、品味语言,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快速浏览文章,想一想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未呢中那些地方感受到的,将它画出来,记录在空白处,体会这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农民的淳朴品质

A他的性格和德行上都还保持这那中有乡土生活所培养起的一切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默,而又有生气。

B他对外表的要求也体现农民的质朴

他不慎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连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C他的职业理想是有一辆自己的车

车是像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唯一靠得住的东西。有了这个靠得住的东西,他的心里才他是,才觉得生活有了着落。

D理想实现后,激动地心情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歌偏僻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

自己的愿望实现了,知识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自己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2)能吃苦耐劳

在开始拉车时,他的交脖子肿得想两个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这,不管是怎样的疼痛。

(3)为了理想坚持不懈

整整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三年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夜,祥子用它每天节省下的一角钱,来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设计意图:

四、回顾全文,体味语言

著名作家季羡林曾说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有一种新鲜货品的力量,老舍先生是他毕生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大家读了老舍这篇《祥子买车》,你对老舍先生的文笔有什么体会?

(1)语言简洁

对祥子的外貌有着细致的描写,脸上的的每一个特征都描写的很到位,但是没有过多的形容

(2)心里描写

祥子是本课的主人公,但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而是将人物的内心刻画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

五、拓展阅读

1、有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老舍的小说“可以看做是用文字建构的全景展现北京人情市井、世俗风物与历史文化的《清明上河图》”结合课内外的阅读,说说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对作者老舍的理解,通过文章来了解老舍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作业

经过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今后他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吗?课下大家可以将《骆驼祥子》这篇小说读一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及其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祥子买车

农民的淳朴品质

能吃苦耐劳

为了理想坚持不懈

课后检测

一、看汉字写拼音

()()()()

疤痕、租赁、瓠子、铃铛

二、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华字典。

2、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

3、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

4、背诵《赠汪伦》。

教学重点

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背诵《赠汪伦》。

教学难点

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字母歌

播放音乐,师生同唱《汉语拼音字母歌》。

二、激趣谈话,认识字典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想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时,怎么办?(生自由发言)

我们可以请一位“不会说话的小老师”来帮忙。这位老师可是神通广大,没有一个字它不认识,想结识它吗?出示字典。

三、学习音序查字法

1、认识字典的组成部分。

现在请大家翻开字典,观察一下字典里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边汇报,师边点击课件出示“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正文”等,并对每一个部分做以简单的介绍说明。

2、以具体字为例,详细指导,教给方法。

以“厨”为例,具体展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查音序。在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要查的第一个字母“C”。

第二步:查音节及页码。在这个大写字母“C”的栏下,找到要查的音节和这个音节的页码:chu(46)。

第三步:在查到的页码中,根据要查字音节的声调顺序,在正文中查出要找的汉字“厨”。

提示学生,查声母是“zh”“ch”“sh”的字时,要查“z”“c”“s”。

有的字典的音节是没有声调的,可以找到这个音节的页码后,在该页码下查找不同声调的字。

四、反复练习,总结方法,揭示规律

1、出示“猫”和“电”字,师生共同查字典。

2、独立查一查“漂(piào)”“踪(zōnɡ)”两个字。

3、出示“糖”“信”“物”三个字,组织学生查字典比赛。

采访胜利者,有什么好方法,查得这样快?

4、小结方法:先看字母查“索引”,找到字母查音节,根据页码翻正文,按照声调去找字。

5、读一读“音序查字法口诀”,并比赛背一背。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三、释词。

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1.古今异义。

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

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2.一词多义。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五。

②教师点拨、归纳。

③指导学生除“思考和练习”题五外,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给予注音、释义、归类。

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

3.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举例。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结构。

1.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必强求一律。

2.在分析情节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全诗内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避免拖沓。

3.概括内容,要求用最简短的话来介绍情节。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教师结合“序”进行讲解)

五、以设疑、析疑、释疑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汉乐府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

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六、布置作业:

1.分析“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读音和词义。

2.给家里人讲述故事《孔雀东南飞》。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