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9:31:12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同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辨认3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句中选择其正确读音。

3.朗读短语,逐步形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海的美丽。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组游戏,在小组里自由读,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并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采用多种形式(开火车读,领读、小组读,齐读等)读我会认中的字,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

我会读

1.出示句子,自由读,分组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2.引导学生根据长、乐、着的不同读音组词。在此基础上用比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列举出其他的多音字。

第二课时

读读记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小组成员一块儿读)

2.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以加强对短语的记忆。如()夏夜()荷叶

3.启发扩展,在哪里还见过或学过这样的词语吗?谁能把这些词语说得更具体些吗?

如:

__________球赛__________翅膀__________天气

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松果

我会读

1.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借助拼音,自读短文。

2.组内互读评价。

3.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侧重感情指导,个别语句适当点拨理解,并引导学生把短文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新邱区新开小学季芳

课前准备

1.小女孩在海边玩耍的图。

2.文中的小动物头饰。

3.绘画材料工具。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师用课件演示或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交际欲望)

二、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谁知道这个符号表示什么?(讲解省略号)

2.学生想象自己编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5.评价激励。(续编的故事好,讲得好,演得好)

6.小结。

7.合作表演、评价(生戴头饰表演,形象、生动;合作融洽)

8.动笔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下来。课后在园地中展示。

三、识字交流,展示台

1.将自己的汉字积累卡片拿出来,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

3.评选出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擂台赛。

(师出示一棵苹果树图,上面挂满红红的苹果,每个苹果后面写好招牌的内容,请打擂的同学上前摘苹果读内容,谁摘的苹果多,读得正确就是最后的擂主。老师随时补充大量苹果)

4.颁发博士帽。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检、陆”这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3月8日5月1日

6月1日7月1日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第3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懂得句子的先后顺序及句子中表示的方位,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学校,爱学习,爱生活。

3、按课文语句画一张“我们学校”示意图。

4、正确地朗读课文,按句子成份读出停顿,并读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5、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用生字词说写句子,懂句子的先后顺序及句子中表示的方位。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画示意图。

四、教学用具:词卡挂图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生预习方法。

1、用圆圈划出生字。

2、打指语练读拼音。

3、查手语词汇手册。

4、用横线划出词语。

5、抄写词语一遍。

6、朗读课文五遍。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表,指名打手语朗读,教师正音。

2、师板书生字,生书空。

3、用生字组两个词,(书上一个,补充一个),记在书上。

洁(整洁)(洁白)

楼(教学楼)(宿舍楼)

阔(宽阔)(开阔)

最(最后面)(最大)

许(许多)(也许)

像(好像)(图像)

愉(愉快)(愉乐)

4、练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整洁:整齐、干净。举例教室、作业本,对比整洁和不整洁理解词义。

教学楼:联系实际建筑理解。

宽阔:对比操场和教室,以及夸张手语动作理解词义。

最:观察谁最高最矮理解。

许多、愉快:联系实际,指图造句理解。

5、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教师解释。

三、布置作业。

1、拼音本:生字3遍,词语1遍。

2、方格本:课文1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默写词语。

整洁洁白教学楼宿舍楼宽阔开阔最后面最大许多也许好像图像愉快愉乐

二、自读课文,填空。

()的'学校走进()()的大花坛

一个()()的教学楼穿过()

()的操场一片()一排()

()的花园许多()学习得()

生活得()

三、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1、我们的学校:看图,提问:这是什么?这是谁的什么?

2、走进校门:先看演示说句子“老师走进教室”理解走进的意思,然后在图上找出校门,在图上打手语演示说句子理解。

3、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图上找出花坛,想象花坛里有什么花,有什么颜色的花,提问:大花坛怎么样?

4、整洁明亮的教学楼:举出正反例分别理解整洁的教学楼和明亮的教学楼。

5、穿过教学楼:在图上用手语打出行走路线和看课件理解词义。

6、一片宽阔的操场:看图,一片怎样的操场。

7、一排宿舍楼:看图理解。

8、许多树木花草:看图理解。

9、学习生活得很愉快:看图联系实际理解。

四、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老师答疑。

五、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先写什么?(校门)

2、校门后面是什么?(大花坛)大花坛怎么样?

3、大花坛后面是什么?(教学楼)教学楼怎么样?

4、教学楼前面有什么?(大花坛)教学楼后面有什么?(操场)操场怎么样?

5、操场后面有什么?(宿舍楼)还有什么?(食堂)食堂在宿舍楼的哪里?(旁边)宿舍楼后面还有什么吗?(没有)宿舍楼在最后面。

6、板书关键词,学生按照提纲复述第一自然段。

走进校门大花坛后面穿过教学楼操场最后面宿舍楼旁边食堂。

7、学生看图复述第一自然段。

8、我们为什么学习,生活得很愉快?(花园)

9、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认识自然段,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概括主要意思。

1、自然段概念(开头空两个字)

2、给课文划分两个自然段,用数字在书上标出。

3,课文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说写每句话的主要意思。重点教会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课后练习P2、2、3、4、5、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二、默写课文。

三、讲评课后练习

1、拼音练习。

l—ou→loux—ü→xu

h—ou→houx—üe→xue

指名学生拼读音节。

2、读音节,打指语,写词语。

zhěngjiékuānkuòxǔduōyúkuài

()()()()

(1)领学生读音节,打指语。

(2)要求学生在书上完成,统一批改。

3、读一读,把能搭配的词语涌现连起来。

美丽的操场

宽阔的花坛

整洁的教学楼

(1)要求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说说每个词组的意思。

(3)老师讲解纠正。

4、照样子,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1)讲解题目要求:把括号种的词语夹到句子中去。

(2)讲解例句:

旁边是食堂(宿舍楼的)

宿舍楼的旁边是食堂。

(3)出示习题:

后面是教学楼(整洁明亮大花坛)

学校里像个花园(花草树木美丽的许多种了)

(4)指导学生做习题。

(5)读句子。

5、课文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说、写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1)请学生说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学生讲讲每句话的意思。

(3)让学生写写句子意思。

四、讲评一课一练。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根据课文意思,把下列句子排成通顺的一段话。

(重点讲解这种类型题目怎样做)

五、作业

1、课后练习P2、2、3、4、5(语文作业本)

2、一课一练

3、预习第二课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4、能用“如同”、“宛如”、“犹如”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画,抓重点词句理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暴风雨的猛烈无情以及暴风雨过后的绮丽风光,从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

2、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对于暴风雨,我们并不陌生。当你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结合你的经历具体说一说。

课题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暴风雨的特点?“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猛烈的、强大的、迅速的)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描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暴风雨,那么地球那头的暴风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笔下的那场暴风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的?从哪些方面写了暴风雨?

2、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1-6)描写暴风雨之夜的情景。

第二部分(7-11)描写了雨后黎明的情景。

第三部分(12-13)表达了作者经历暴风雨后的感悟。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浏览第一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暴风雨的特点?(目的是为了回扣课题,突出“暴”字。)

2、学生思考回答。

3、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暴风雨的狂暴的?请你把最能表现暴风雨狂暴的句子画下来,并且把句子里最能突出暴风雨狂暴的词语圈出来。

4、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和词语后,反复朗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5、组织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如果你身处在这样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惊悸-激动人心)

7、学生练习朗读这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要求:读出暴风雨的变化、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五、朗读成诵

让学生熟读第一部分,能熟读成诵。

第5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认识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课件出示句子“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齐读。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中有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他“为了爱国摔破饭碗”?

(拒绝播音拒绝演出)

4、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继续学习5—13自然段,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5—13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梅兰芳“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事例。

(3)、从讲述事例的自然段中找出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读读找出来的句子。

2、学生根据要求勾画圈点,加深自己的感悟。

(二)汇报交流。

1、指名汇报: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2、结合具体的句子,谈理解,带着体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A、学习梅兰芳在“避港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梅兰芳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哪些词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2、梅兰芳原本可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课件出示句子“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可得。”)

(1)、理解“唾手可得”。

(2)、想象:“奢华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出示课件口头填空)

(3)、体会日本侵略者“粉饰”的是什么?

3、师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合作读句子。

(小结:对比写法更显强烈的爱国情怀)

4、理解句子: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课件出示)

a、体会出梅兰芳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更爱自己的祖国,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第7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填一填: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睡莲

万瘦菊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