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默读——散读——快速阅读——比较阅读”等形式,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体会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影响。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才疏学浅”、“告罄”的含义和“疏”“罄”的字形;“炮制”“粗犷”“舀”“掰着”“镶嵌”“匮乏”“摈弃”的注音;“长盛不衰”“旱涝保收”“省吃俭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郑重其事”“不同凡响”的含义;积累朱用纯《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及专用名词“点彩派”。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概述制粥的过程,比较不同时期喝粥的感受;概括比较与《水乡茶居》的异同。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如何理解稀粥是“贫穷的产物,是时间的产物”?稀粥的变化发展是否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心理。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否喝过稀粥?请你谈谈喝稀粥的感受。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或小声散读课文,思考:文本告诉我们怎样一件事?
学生简要概述文本内容;
一位走南闯北的人,几十年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从中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
三、体验文本、品位语句、理解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圈划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
1.作者少年时代在杭州吃泡饭,也就是稀饭。少女时代喝外婆煮的白米粥。在寒冷的北大荒极少喝到白米粥,喝的最多的是大楂子粥和小米粥。很多年后,和父母去广州,喝道一种别具风味的生鱼片粥,最近,在湖南喝到一种“舂”出来的粥。从作者喝粥的经历可看出;
(1)粥是中国百姓最常吃的,也很爱吃的食物,在中国粥源源流长。
(2)表达作者对粥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
2.“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吃粥与买田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意在阐明一个社么道理?
做粥用的米少,这样可以省钱,三年吃粥省下的钱就可以买一亩田。告诉我们中国人具有节俭的、勤俭持家创家业的好传统。
四、适时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1.通过比较阅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对各种稀粥的制作、吃各地粥的不同感受以及所反映的世情变化。(穿插在品味语句过程中,请学生直接回答)
2.想象“我”在吃粥时的心理,如果不吃粥会怎样?
3.可用制表的形式来概括以上内容
地名制粥吃粥的感受世情变迁
江南一带烧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然后用水烧开。”外婆“烧”白米粥,“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焖上一阵。”在外婆家喝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花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滚烫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五六十年代(省吃俭用)
北大荒“熬”豌豆糖粥,“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又加上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白糖。“煮”大楂子粥,“急火煮开锅了,便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似乎越长越好。”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喝小米粥,“比之大楂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时期(大米粥极偶然才炮制一回)
广州(湖南)熬鱼生粥,“从锅里舀起一勺滚滚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再加少许精盐、胡椒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新会老家亲戚家“煲”具有广东地方家庭特色的粥,“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了适量的水,再拔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炉子上,……早上起床,只须将准备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还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内,加上些作料”。还有湖南“舂”出来的米粥。其味鲜美无比……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在亲戚家喝特色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改革开放年代(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4.比较的结果:“我”吃粥从江南一带——北大荒——广州(湖南),反映了五十年代的人们省吃俭用置产业的心理——时期极偶然炮制,反映物质的贫乏——“改革开放”年代吃粥是审美、欣赏、享受,反映了“改革开放”不仅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而且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发展起来了。表达了作者赞美“改革开放”国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变化的思想感情。
(适时指出这样的写作方法是“以小见大”和“对比”,即以“吃粥”这一常见的、普遍的生活小事的变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制粥方法比较,来反映世情的巨变、国家的发展变化。)
五、延伸体味与《水乡茶居》的比较(时间不够可布置选择性作业)
1.相同点
地点相同:都涉及广东省的广州
主题相同:都是反映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有了巨大变化。
写作特点相同:以小见大对比
都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语言
A.比喻句“叹”茶有如牛的反刍《水乡茶居》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水乡茶居》早粥……真像是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稀粥南北味》五彩的豆子……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稀粥南北味》
B.拟人句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橹扬帆来去《水乡茶居》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水乡茶居》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样《稀粥南北味》改换成天底下顶顶温柔的白米粥《稀粥南北味》
题材相同:散文
2.不同点
叙述方式不同《水乡茶居》以第三人称《稀粥南北味》以第一人称
对比的内容不同《水乡茶居》茶居与城市茶楼茶居与旧时茶楼饮茶与饮酒
《稀粥南北味》与各地制粥吃粥的不同感受作比较
六、布置回家作业
1.造句
不同凡响——才疏学浅——
2.你对“几位外国朋友,一听稀粥,闻粥色变”想说点什么?
3.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用不少于三百字的短文,来反映世情变化。(此题仅限于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做)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绒(róng)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3、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说出谜面:“小教师真伟大,肚子里面学问大。不说话本领大,大家都求教它。”这是什么?(字典)
对呀,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对我们的帮助可真不少!你能夸夸它吗?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字典的小诗?字典大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学习生字,小组长检查。
3、教师检查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生。)
三、深读感悟。
1、课文中的几小节你喜欢哪节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如
(一)第一节
1、指名读这一节,并谈一下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二)第二、三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小节,同桌交流一下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查字典解决。
如果学生提出“钠、砝码”等,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查字典。
2、集体交流
(1)请喜欢这两小节的同学读,并谈谈你为什么喜欢。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字的?
3、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用部首查字法查到了不认识的字、不会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字典的用处多大呀!让我们都来夸夸它吧!齐读二、三小节。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在小组内读读这两小节,互相交流一下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在组内共同解决。
2、全班交流,学生。
3、指导朗读。
4、教师:字典是许多人花了很长时间不断修改完善才编写成的,它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的内容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字典呢?学生发言,齐读课文。
5、配乐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读出夸赞的语气。
四、拓展练习。
1、小组合作,查字典了解小组内同学名字的意思。
2、自读《林卡上学》,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徘徊、旋转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揭题
⑴、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蒸融徘徊、旋转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自己读一遍。
3、指名读
4、有不同想法吗?
5、(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情感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情感,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想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构想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生自学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再通过练习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收集有关泉水的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泉水是从地下冒出的水,它是那么清澈,那么明净。它是大地母亲的乳汁,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作者家乡有义演清泉,泉水不但又绿又深,而且谭底还会不断冒出一串串彩色的、像珍珠一样的水泡,乡亲们称它为“珍珠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然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先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再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珍珠泉的神奇景象,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
2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读画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气浪读,讨论自己的体会。有特殊见解的学生可以独立学习,教师与他们交流。
(2)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品位,随机教学生字“嵌”和“筛”。提醒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并通过读让其他同学听出你们的理解,听出你们的情感。在指导朗读描写珍珠泉周围景物的语句时,启发强调“绿”字,和三个“那样”,读出珍珠泉的绿、深、清,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描写潭底冒水泡的句子,引导学生读的轻松一些,好像在夸奖活泼可爱的小孩,读好两个“照在”、一个“照在”和三个“!”,读出变化,突出作者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讨论交流中,对第一次想象的内容进行补充。
(3)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齐读全文。
四、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出事投影)课文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谭底冒出的,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之情。
2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五、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要求自己工整、端正,不遗漏标点符号。
六、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美丽的珍珠泉,它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美啊!我们被这美妙的景象所陶醉。其实我们家乡、我们祖国还有许多美丽、神奇的地方,它们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宣传。希望同学们向本文的作者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祖国、家乡美丽的河山。也可以去调查、查找资料,如果有类似的文章,可以推荐给同学,大家一起欣赏,一起学习。
作业设计
摘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内容,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外内容,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心灵的美好。
2、初步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什么叫清澈?清澈的湖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独立识字,然后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1)、生活中识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镜映演蕉幻。
(2)以旧带新识字:则—侧电—龟奶—扔。
4、写字指导:扔掉眼睛。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赛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了说说感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2、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并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课文。
1、看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写景的段落。
2、指名读描写景物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3、假如你也坐在了船上,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小洁看着湖水,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5、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出遗憾、惋惜的语气。
6、全班读出第五自然段:小洁向哪儿跑去?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体会小洁的感情变化。
四、扩展练习:
小组合作说一句保护环境的广告词。
五、布置作业。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1、谈话:雷雨果然来了,看课件。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
3、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雨很大?大雨快活地下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在什么地方?
4、谁能读出雨大的感觉。
自由试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一位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知错就改的坦诚品格。
学情分析
我是一位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新老师,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有着特殊的情感。我所教的这个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很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就是欠缺耐心和细心,做事很马虎。所以在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放在学习人物品质上,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东东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惋惜—懊恼—担心—紧张—高兴)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承认错误,受到表扬)
5.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知错就改)
四、总结全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五、作业布置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写了春雨能促使万物生长,少年儿童在春雨中植树,绿化祖国。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春雨的特点和作用。准备纸和画笔。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醒、蒙:是后鼻音。
洒:声母是s,不是sh;右边是“西”,不是“酉”。
醒:左边是“酉”,不是“西”。
蒙:秃宝盖下不要丢掉一横。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字较多,可归类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类字的写法。
染:下面“木”字的横是长横,撇、捺要伸展,把上面的部件托起。
蒙:共13画,注意下部要尽量写得紧凑。
(三)词句教学
理解词句,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想一想课文写了春雨中的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观看投影片理解。“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稼得到雨水的灌溉;“唤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飘洒点红染绿唤醒淋湿庄稼蒙蒙细雨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要引导学生把读和悟融为一体,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以及使万物恢复生机、充满活力的作用和小朋友把握时机,在雨中绿化祖国的行动。
全诗四次出现“春雨沙抄”,要读得稍轻、稍慢,前后略做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可利用挂图、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以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春雨的特点。
“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四个动词要读得清晰而略微拖长。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地读出来。
在分句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春雨飘洒、滋润万物和绿化祖国的顺序,进行背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词语解释
沙沙春雨的声音。
如好像。
树梢树的末端。本课指树枝。
柳芽从柳枝上刚刚长出的嫩芽。
点红促使桃花开放。
染绿本课指促使柳芽变绿。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很密的小雨。这是春雨的特点。
飘飘洒洒雨细如毛,飘飘悠悠下落。
沾湿使衣服有一点湿,而不是“淋湿”。
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滋润增添水分,促使庄稼长得更快更好。
课文理解
这首诗先讲春雨的样子“细如牛毛”。接着讲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好处:使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庄稼滋润、青蛙醒来。最后讲了春雨一下,我们又可以种树了,又可以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我们少年儿童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机,多多种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重点词句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淋湿我的帽沿,沾湿她的花褂。”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春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神奇、美妙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们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7春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第10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男16人,女20人。大部分学生都是身体健康,活泼可爱,文明礼貌,上进心强。
从前几个学期的成绩检测中来看,本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还是可以的,其中比较优秀的有李帅、李彩、吴坡等同学,也存在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几个差生基础差得厉害,影响了全班的平均分和合格率。在这学期,对差生要狠抓知识落实,使他们的语文成绩能有切实的提高。
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学生多数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勤举手,爱动脑,及时完成作业,特别是李帅、李彩是同学的好榜样,也有个别同学,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书写比较糊涂,还有几个小不点爱做小动作,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这几个同学需要老师特别关注,需要老师特别耐心的教导。
语文能力方面:在阅读水平方面,李帅、赵微等同学具有优势,理解感悟能力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都与众不同,胜人一筹;在写作方面,刘静秀、左有政等同学表现突出,能写得通顺、详细,又不繁琐,而且能做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在书写水平上,白文冰、钱珍等同学自迹清楚,字写得清秀、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在朗读能力方面,卢虹伶、蔡丽花都非常出色,音准,读通顺,而且非常有感情,总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长在农村,虽说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对他们还是百依百顺,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娇惯,比较自我的一面。还有一些学生父母远在外地,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因而家庭监督、家庭教育等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学生个个都是聪明活泼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发展前途,重要的四,教师要充分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虽然我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我会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本册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都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57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本册多音字10个),能辨认形近字;会读写396个左右的新词语(不含单音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必须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学会用“摘句法”,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并课文的段落大意。
4、学会把一件事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初步学会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既能写具体,又能写简洁;初步学会写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会写启事。
5、会修改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
6、会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有的还会默写。
7、会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课外书;会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②用自然段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2)习作方面的重点是把一件事写清楚。
①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②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3)听说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有条理,较具体地进行叙述。
2、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五、质量目标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本册教材的有关基础知识。
2、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4、考核成绩。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随着课改的深入,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努力体现教改趋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创新,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情感倾向和习惯自律的培养,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逐渐由扶到放的指导原则,主要措施如下:
1、要通过互借图书,推荐好文章,评阅好文章,摘录好词好句等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适当增加习作的训练次数,加强习作方法指导,特别是在如何写具体,详细上多作辅导。
3、开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使优生、差生都有潜力发展,都有机会提高。
5、做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查与反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教学效率。
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字迹清楚、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