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5-02 11:06:47

第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第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大自然赋予小城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记叙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词句,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媒体选择:录像机、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这一堂课继续学习第15课。(板书海滨小城)昨天,我们领着大家一起来到作者的家乡广东,欣赏了家乡的海滨,回忆一下,海滨在你脑海里是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海滨小城。

播放录像。

[简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海滨小城的美。唤醒学生对海滨小城美景的憧憬,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

2、上节课通过合作学习,提出一个问题:

投影:合作学习,提出问题

《海滨小城》一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城的美丽与整洁?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投影: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读读书、看看图,小组讨论这一问题。

汇报员汇报:(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三、精读课文,领语研究策略。

(一)、现在我们一起随作者来到小城看看庭院,庭院到底美在哪儿呢?

1、投影:庭院美表现在()

①绘画:A、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B、理解这部分内容,给身边的画涂上色彩。

②品画。③感悟。④欣赏

2、我们准备按照以上4个步骤完成任务,首先来完成第一步绘画,指名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绘画。

3、(出示其中一小组一幅画)咱们来品味一下这幅画,看看你们自己合作画的画,看看庭院美在哪儿?(指名回答)

A、这一幅画中我看到了有按树、椰树、凤凰树……庭院栽满了树,绿村成阴,让人心旷神怡。

B、我仿佛从这一棵棵树上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让人神清气爽。

C、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一片片红云中。

D、看到这幅画,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大家唱《绿叶》。

[简评:树木多,读者看不出庭院的美,通过绘图、品味图,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视觉的感官协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的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4、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再来感悟一下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句子感悟、体会出来庭院很美。

指名学生回答:

①出示黑板填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好像小城都笼罩在()。

②指名填空:自由读这句话,“热闹”让你体会到什么。“红云”指什么?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师小结:这么多的树、这么艳的花,时时飘来阵阵浓郁的香味,谁还会说小城不美呢?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庭院的美,小组自由读,读出庭院的美。

指名小组读。

[简评:由文给图,由图悟文,图文并茂,感知升华,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因而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便水到渠成]

(二)、除了庭院美,其实公园更美,那么公园美表现在哪儿呢?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工作单上布置的各项任务。

1、出示工作单

①小组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②找出重点句子,体会公园的美。

③仔细观察图,发挥想象,说说人们在榕树下的活动。

2、指名分项解决问题

①指名小组找出重点句子。

比较: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桑

榕树就像大桑

读一读,比一比,感悟一下哪一句话好。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突出“一棵棵,一顶顶,绿绒,”读出榕树的美。

②过渡:榕树不仅形状美,颜色也美,请大家看看图,想象人们在榕村下的活动。

3、出示投影(公园里人们的活动图)指名学生上台指着讲。

[简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减少了繁琐的提问,提高了训练频率,激活了学生参与热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加之句子之间的比较扎实了学生的基矗]

正因为这里环境优美,人们才在这里游玩、休息,请同学们在下面练一练,用你的朗读,读出公园的美。

(三)、小城的庭院美,公园更美,街道也美,从哪儿看出来呢?读读第六自然段,找出答案。

1、指名回答。

2、出示练习,填空:小城的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咚吱咚吱地响好像()

填空:从这句话你感悟到什么?

3、指导朗读。

(四)、同学们,作者由海滨来到小城看到这么优美舒适的环境,会自言自语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生质疑。

五、课外延伸。

出示投影:小练笔:模仿《海滨小城》写一处校园景色。

小想法:最近兴趣小组上完后,学校环境大变样,纸屑满地飘,灰尘满天飞,学了《海滨小城》有何感想?

小调查: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对家乡环境的污染做个小调查,写一份倡议书,向学校的广播台投稿。

[简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一课外延伸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消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第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灰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想什么?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教学总结】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 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第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习,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习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习,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平。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习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教学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点“苏堤春晓”、白堤(断桥残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镶边”。另外还介绍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东升、湖水荡漾、琴声悠扬。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湖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但有个别成员如李柯瑶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再一个不足是:我在板书“近看”这一块时,可以写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写成:“明月、湖水、琴声。”这样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

还有一个不足是学生讨论时,个别组比如:前进组的陈美言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见这个学生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即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所以这一点也是我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第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在观察、想象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3、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到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4、以读写绘的方式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书,红笔一枝。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好!先自我介绍,我是,今天想带大家一起走进绘本阅读。知道什么是绘本吗?简单地说绘本就是画出来的书,也就是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故事的书。(板书:绘本图画文字)今天,蔡老师要带大家读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名字叫?(《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2.写:来,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这本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下来,读出来。

读:胡子先生胡萝卜连起来读题目,读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爸爸的胡子,想到不一样的胡子,奇形怪状的胡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你们想看看胡萝卜先生长什么样子吗?(出示图画书)看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这就是胡萝卜先生,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弄到了屏幕上。

观察胡萝卜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笑眯眯很可爱慈祥老师送你一个词:和蔼可亲胡萝卜先生就像你们的爷爷或外公一样和蔼可亲。正用梳子梳着胡子胡子很浓密头戴红帽子身穿花格子睡衣描绘)(家里)

5、通过封面,我们认识了胡萝卜先生,在这封面上你还发现了什么?(题目作者出示出版社爱的教育图画书等)

小朋友可真会发现,阅读绘本的封面,除了看画面之外,还要注意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文字信息。

扉页:翻开封面,就是扉页,这个这本书的扉页和封面是一样的。

过渡:我们今天要读的这个故事到底有趣在哪里呢?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了吧,赶快去看一看。

二、听讲故事想象体验

(一)画面一课件出示

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地梳理他心爱的胡子。

1、同学们,帮帮忙,括号里可以填什么词呢?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胡萝卜先生对他的胡子是非常的喜爱。

(精心细心认真)

2、你瞧,这一大早的,胡萝卜先生就在那里精心地梳理他心爱的胡子,可见他简直就是把胡子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最爱

3、相机点拨:小朋友们,这一页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是吗?哎——绘本中的文字虽然很少,但非常精练,所以读绘本时,要仔细地读读文字,因为这些文字会说话呢。(板:说话)

(二)片段二

接下来我们就一页一页地来读。(课件出示)

生读: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

师:胡子的神奇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课件出示

当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地长了起来。

看看看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长成什么样子了?你觉得怎么样?(如果这时候,你也在街上看到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你会有什么表现?)(说什么?)

(像妈妈的长发,像长长的丝带,线)(太不可思议惊奇有趣奇怪)

(是呀,我也从来没见过这么长这么有趣的胡子呀)

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师:仔细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他的长胡子,它们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来说说。

(小鸟小蜜蜂小乌龟小蚂蚁小蜗牛小刺猬小白兔七星瓢虫)

(看,那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看到这神奇的长胡子,惊奇地说:

一只正在捉迷藏的小白兔,看到这长长的胡子,感兴趣地说:

一只走累了的小乌龟,看到这软软的长胡子,高兴地说:)

师相机举例说一个句子,让生模仿

相机点拨:我们通过看图,发现了藏在图画中的许多小秘密。所以,读绘本时不要急着往下翻,要仔细地看图,因为绘本中的'图画也会说话。

或:知道吗,这图中藏着许多小秘密哪。

多有意思的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心里甭提多得意了,就拖着长长的胡子走啊走。那接下来会发生哪些有趣事情呢?你猜猜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看

(三)片段三

课件出示

你看到了什么?(放风筝)

风筝漂亮吗?那么漂亮的风筝却没有飞起来,为什么?(指名读)

一个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

这时,小女孩的心情怎么样?心里很——?(难过伤心)

(课件出示图)小女孩正在难过伤心的时候,她看到什么?看图说

小女孩眼睛亮起来了,她高兴起来了,是什么让她这么高兴?

指名说读小女孩的话,齐读(出示句子)

当胡萝卜先生路过的时候,小女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着的长胡子,高兴地说:“我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长线。”

1、师:胡萝卜先生那么爱他的胡子,他会愿意吗?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跟胡萝卜先生说呢?现在老师就是胡萝卜先生,谁来说?

(师:这么有礼貌的孩子,我很乐意借给你。你这么尊敬我,我得借给你一根长长的胡子。

(出示课件)看看小女孩是怎么说的?齐读

这小女孩比你们还更有礼貌,从哪里看出来?(您对长辈的尊称)

第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点: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2.细读感悟:

⑴、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

⑴、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⑵、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第7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习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习。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第9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乡村里的大花园》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大花园的美丽景象。1~3小节主要写动物们的颜色、情态,突出乡村大花园的新鲜漂亮;第小节主要写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现乡村大花园的健康、漂亮;第5小节主要写大花园的动植物都很自由自在。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其中学习两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语段、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美丽,自由自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东方之珠》,去繁华的都市香港参观了一番,又走近田野认识了小露珠这位可爱的朋友,今天让我们深入走进乡村大花园,看一看那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二、整体感知

1.想进入大花园一饱眼福吗?咱们得先和生字生词打好关系,它们都是大花园的小卫士呀!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根据课后注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出示生字。

指名读

则、怎,读音有什么共同点?平舌音,齐读似、睡,读音有什么共同点?翘舌音,齐读“似”在课文中读sh,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s,什么意思呢?谁能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s似乎、相似、好似sh似的,记住在这个词中读sh,其余读s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谁?结,你知道它有几个读音吗?分别组词。ji打结、中国结、结绳ji开花结果、结实。

3.仔细观察10个生字,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它们的字形?“圆”中间“员”表示读音,“醒”右边的“星”也表示读音“结”:条状物打成的疙瘩,也表示这个动作,与“绳”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4.“睡”这个字最难写了,同学们想知道“睡”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睡”是“目”加“垂”,表示眼皮下垂、落下,就是打盹休息,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好记了,我们睡觉时眼皮下垂就是“睡”。

光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写才行,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宽右窄横画很多,仔细观察哪一横最长(右边第二横),哪一横次之(第三横),哪两横差不多短(第一、第四)?仔细观察左边四横的距离,右边四横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等距。好,看老师,举起小手一起写。然后在习字册上自己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投影展示,师生共评。

三、文本研读

有了这些生字词小卫士的带领,咱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

(一)体会新鲜漂亮指名分别读1、2、3小节

1.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用前三小节中的词语回答。(新鲜漂亮)

2.哪些食物让你感受新鲜漂亮?(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你能讲具体一点吗?什么样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让你感觉新鲜漂亮?白的、黄的、金粉的'蝴蝶绿的蚂蚱、金的蜻蜓嗡嗡飞着的蜂子,胖圆圆的,小毛球似的哦,白、黄、金粉、绿说的都是颜色,颜色漂亮新鲜。

3.看到这样的蜂子,你想干什么?摸一摸,为什么?胖圆圆的,毛球似的,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蜂子的可爱吗?指名读。

4.大花园里有这么多种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怪不得作者说,你来说:“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对了,这就是1段中心句。

5.刚才小朋友“明晃晃”这个词没有读准确,谁来帮帮他?指名读。huǎng,什么叫明晃晃呢?光彩闪烁。齐读2遍这个词,齐读这句话,读出新鲜漂亮。

(二)感受健康漂亮

大花园里除了有五颜六色的小动物,还有什么呢?咱们一起读一读第4小节。

1.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太阳。什么样的太阳?

光芒四射、亮、特大特高。

2.从哪些词句看出太阳很亮?

亮得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这说明阳光到处都是,这就是“光芒四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去。

3.这样的大花园又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呢?你能用4小节的词回答吗?(健康美丽)

4.出示。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是凡”是什么意思?凡是,只要是。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想象一下阳光很亮,周围一切都是亮亮的,动物们五颜六色明晃晃的,拍一拍大树都发出干脆的响声,一切都很敞亮。如果是阴雨天感觉如何?湿漉漉、阴沉沉、粘糊糊、灰蒙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等小动物会出来活动吗?拍一拍大树会发出干脆的声响吗?对比一下阳光四射的大花园,这样的花园有活力、生命力,生机勃勃?怪不得作者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齐读),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小节,读出健康美丽。

(三)品味自由自在

乡村里的大花园有五颜六色的动物,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稀奇呀,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默读第5小节。

1.作者在这一小节中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花园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自由,对自由自在。

2.划出“自由”所在的句子,“都是自由的”,这就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3.大花园里的什么事物很自由?

花、虫子、鸟。找出相关语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这里把花和虫子当成什么来写?

人花睡醒了,是被人叫醒的嘛?不是,花自然开放,就像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想想我们经常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被亲人叫醒,或者被外面的噪音吵醒,相比之下,花儿是自由的。

鸟飞上天,是很自然的事情,想飞就飞,虫子叫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需别人同意,想叫就叫,一切都神气活现的,这就是活。

4.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自由的?

蝴蝶。哪里看出来的?“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了一堆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他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随意”,太阳光芒四射,哪里都能被他照到,连他都真不知道蝴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说蝴蝶多自由自在啊!

5.鸟、虫、蝴蝶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你羡慕他们吗?谁想当一回自由自在的鸟、虫、蝴蝶?出示句子,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6.小动物们本来就能自己活动,获得自由对他们来说不算难。除了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事物很自由?

植物。

哪里看出来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谎花”是说黄瓜只开花不结果。黄瓜不结瓜,种它做什么?但是它就是这么牛,不愿意结就不结。

玉米能长到天上去嘛?

不可能,这是夸张。

有没有人运用先进的科技去控制他们的生长?

没有。

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愿意”,什么叫愿意?

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植物有思想吗?

没有,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成了有思想的生命了,他们都能随心所愿,多么自由啊!谁想当随心所愿的倭瓜、黄瓜、玉米?指名读出自由自在。

7.这样的大花园,你喜欢吗?作者也喜欢,为什么?因为自由,齐读第5小节,感受大花园的自由自在。

四、主题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又高又远的天空跟大花园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大花园里的自由的鸟儿、蝴蝶可能会飞到哪儿去?随心所愿的玉米可能会长到哪儿去?天上。

2.你羡慕他们吗,你想像他们一样吗?羡慕,想。作者也是,蓝悠悠的天空又高又远,那是自由的王国。作者和我们一样羡慕大花园里的动植物们,和我们一样向往天空和自由。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乡村大花园,感受了它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并和作者一样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习字册,词语抄三遍。

2.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向你的家人介绍乡村里的大花园,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大花园的新鲜、漂亮、健康、自由。

第10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知道夏天和冬天景色有什么不同。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

4、能仿照课文,说说春天和秋天。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夏天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理解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CAI)猜谜激趣:夏、冬。

2、教师#课件# 导语:时光老人有四位美丽的女儿,春姑娘温柔动人,夏姑娘热情似火,秋姑娘丰美恬静,冬姑娘活泼开朗。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其中的两位——(CAI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查读/齐读相结合。

注意读准词语:打着卷儿转圈煮熟蜻蜓铃铛消息黑白开始

比较读(指名体会区别):哗咕呱丁零

哗!哗!哗!哗!咕呱!咕呱!丁零、丁零……

3、师范读课文。要求生认真听准字音,并同时思考:听了课文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夏季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交流感受。

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很炎热?(找句子,用﹏勾画出来)

(教师相机出示CAI相关文本)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们听听吧!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

(理解:“大火球”“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拟人。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的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学着说几句?

(如:大树垂下了头。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习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

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生练读,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蜓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物?

2、出示CAI(雷雨景象),听雨声音频.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习朗读3、4自然段。

(三)学习5—9自然段。

1、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小组讨沦,完成表格填写。

景物雨前雨后

天上

柳叶、小花

湖水

小鱼、青蛙

3、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了晚霞,空气也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生机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4、雨过天晴,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

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

(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

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师生合作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才能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指名说。

2、师范写,生书空,同时师说要点。

3、写字歌提示“三个一”。

4、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全班展示评议。

六、课后拓展。

1、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你眼中的夏天画下来。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写春天或者秋天的景物。

板书设计:

22夏天和冬天

雨前雨后

柳叶打卷

夏炎热小花低头快乐

湖水冒热气

第1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第1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第1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

读题。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他们想画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清:小朋友们用神笔画什么?

2、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俨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读通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填空:

五个小学生羡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3——15节,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读读,填填:

例:(卷发)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_______________

()的张小丽()的王斌

_______________

2、交流朗读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书:卷发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师:作者通过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态特征来描写五位小主人公。

小试身手:你能根据不同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吗?试试看:

()的()()的()

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多读两遍,读正确。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句子。

(1)“慢条斯理”的语气怎么读?

(2)提问:“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丽为什么这样?读出语气。

(3)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是因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9——15节。

7、想象说话:如果你有神笔,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

这些小朋友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五、复习巩固

1、根据注释填写适当的词语:

(1)“我呀,”周明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挡风遮雨。”()

(2)“我……”张小丽想要说又停住了。()

2、想一想,写一写

(1)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写几句

第1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读海》

教学要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2、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3、认识率真自然就是美的道理,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

2、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3、品味映衬的写法。

教学程序:

一、教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

“读海”就是由不知海到知海,由不懂海到懂海的过程。

不知海知海不懂海懂海

文章共七个部分,能表明作者认识变化的关键句子有:

(一)“海蓝得透明……不能玷污的。”

(二)“两三步之外就是海”

(三)“海在风的蛊惑下,……礁石”“海的无情”“骄奢恣狂的大海”

(四)“那浪花是大海生命的精华”“狂热的爱”

(五)“大海对礁石矢志不渝的的爱”

(六)“海真大,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七)“海浪退下去了,退下去的是成排的泪水”

第一、二、三部分

温软娇嫩

平平展展

很近

可以走到那边去

无情

第四、五、六、七部分

豪放坚韧

波浪滔天

很远

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有情(狂热的爱)

二、师生讨论,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第一、二、三部分)对海浅层次的印象:海是温软娇嫩的,是可以过去的,是骄奢恣狂而又无情的。

第二层(第四、五、六、七部分)写对海的深层次的认识:海是豪放坚韧、率真自然的是阔大的、有情的,渴望得到理解的。

文章前后两层,写出了作者对大海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而大海之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大海率真自然。大海不因为人们的误解而改变率真自然的品格,同时也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读懂。

所以,作者在读懂后留下了泪水,这说明作者对大海的率真自然之美是持肯定、歌颂、赞美态度的。

三、师生共同赏析,品味文章“映衬”的手法。

本文的映衬就是“以物衬物”

文题为“读海”,作者却花了很多笔墨写礁石,是不是离题呢?不,相反,这正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运用“映衬”的手法,以礁石来映衬大海。

第三部分写礁石是为了反衬大海的无情与骄奢恣狂;

第四部分写礁石是为了渲染大海的豪放坚韧;

第五部分写礁石是为了衬托大海哦的率真自然(看上去,作者是在赞美礁石,而大海对率真自然的礁石“爱个不停”的举动分明在昭示着大海自身的率真自然)。

四、作业:

阅读课文,品味课文“移情拟人”的手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

2、体会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程序:

一、师生共同赏析课文,品味文章“移情拟人”的写法

本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应归功于作者成功运用了移情的手法。作者善于运用那些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感情、思想、品质的次要于来描写大海、礁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其具有人的灵性,进入物我契合的状态。正如金圣叹所说的那种境界:“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既使描写对象生动干扰,也使作者的情思表现得更加浓烈。例如:

“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

“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

“浪花很快又积聚起新的`力量,向礁石进行又一次爱的冲击”

这些语句就赋予了大海以人的感情,形象地表现了还的豪放坚韧。

又如:

作者在第七部分,以呼告句式与海对话,人海相知,物我相合,是写海更是写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大海率真自然之美的理解与热爱。

二、体会文章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

(一)作者谴词用字十分准确贴切。无论是动词还是形容词都能恰切地表情达意。

1、我驱车乘兴而行

“驱”字与“乘兴”相呼应,表现出作者看海之后的兴奋与一心想尽快赶到海边去的急切。

2、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

一个“扑”字传神地写出了大海对礁石的爱的狂热。

3、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

这个碰字不仅表现了动作,更传达出水石相击的澎湃声势,比“撞”、“摔”更响亮,更有表现力。

4、海蓝得透明、蓝得温暖、蓝得柔软。

透明、温暖、柔软分别从亮度、温度、硬度三个方面形容大海的蓝,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形象地表现作者对海的初始印象。

5、于是我顿生一种自得的兴致

“自得”一词语准确地道出了作者自鸣得意、洋洋自得的心态。

(二)作者善于调遣描绘色彩的词语。

例如:

“碧绿的波峰驮起白色的浪花扑向这边的礁石”

“浪花像撕碎了的白色的花瓣,撒落在海里,融入碧波……大海温厚白洁的手指,插进礁石褐色的指缝”

“一圈圈白浪扑到礁石的脚下,热吻着礁石黑亮的脚趾”

“我拣起一块石头,竟也鸡蛋糕似的金黄且夹心”

“海滩的浅水下,是各种石头。红的、绿的、白的、花的、条纹的,说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颜色”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人读来如见其色。

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语文同步练习

第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激发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

2.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逐步提高记事能力;

3.能初步学会描写特定的场面。

【教学重点】

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自己玩得过程写下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我们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自由交流)

2.阅读习作要求。

请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课件出示1)那次玩得真高兴(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

二、回顾交流,选择材料

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上有故事,下课后也有故事。有些故事与老师有关,有些故事中只有学生,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

2.小组交流。

3.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课件出示2)

(1)地点:校园、家里、野外、公园……

(2)空间:教室内、操场上、动物园、游戏厅……

(3)时间:课堂上、活动课、课间、周末、假期……

(4)人物: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

(5)事件:讲故事、猜谜语、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掰手腕、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运动会、旅游、野炊……

(6)感受:开心、悲伤、喜悦、明白了……

三、紧扣要求,确定中心

1.教师导言: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种道理,或是陶冶某种情操,或是增长某种知识,或是培养某种能力。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小组交流,确定中心。(板书:确定中心)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课件出示3)

那次玩得真高兴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还有姐姐一起去西安的公园游玩。我们走着走着,看见有人在出租单人和双人骑的自行车。我从来没有骑过双人的自行车,所以我觉得很新奇,便和哥哥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爸爸和姐姐各租了单人自行车,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与双人自行车零距离接触啊!

刚上车坐好,车子就往右倾斜,还好哥哥比我高,腿长撑住了地面。虽然没有“人仰马翻”,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刚骑上车就遇到下坡,车子像飞机一样“飞”了起来。我有点紧张,因为怕我飞出去,摔跤。我兴奋不已,双人车真是太好玩了。哥哥大叫一声:“小心,有车来了”,旁边的人急忙躲闪,有的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还有不理不睬的。

车子滑到坡底,慢慢的速度慢下来了,我们都使出劲来踩,速度又变快了,上坡时我们更用力了。突然,我们都精神一振,好像爆发了一样,飞快地冲到坡上。只听见“嗖”的一声,我们冲上了最后最高最漂亮的一个坡。我兴奋的向全世界宣告。此时,我的小脸通红通红的。

双人自行车真是既好玩又有趣,我玩得真高兴!

2.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课件出示6)

(1)集体活动有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一次来写。

(2)活动中的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3)如果活动的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在描写中要懂得使用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4)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5)写好自己,写出感受,如做事粗心,吸取教训;做事要讲究方法,总结经验;不到最后不放弃,做事要善于动脑;要有小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让人分享活动的快乐,感悟活动的收获。

(板书:印象最深突出的人物写快乐感受)

五、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2.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自行修改,老师将把好的习作展示在宣传栏内。

2.小组内交流修改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总结。

从作文中,我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给同学们带来快乐,使同学们增长知识,让同学们变得团结,也使老师看到了一个个活泼、向上、团结、勤奋的好孩子。老师为你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

【板书设计】

那次玩得真高兴

确定中心印象最深

突出的人物写快乐感受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