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20:20:08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3个复韵母,以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熟练拼读音节。

2、能根据图画正确认读双音节词,进一步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

3、继续运用看、读、记、拼、想的方法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带音节字卡:聂、叶、写、学、雪、儿、耳、二及三个韵母、两个整体认读音节的音节卡。

2、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拼音乐园,有两棵大树及适量花草。

3、三只鸟儿:麻雀、啄木鸟、喜鹊的图片及音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今天到拼音乐园去秋游,好吗?瞧,拼音乐园里有好多气球。(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图案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声母、韵母、音节。)

2、生摘气球

师:你们喜欢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就把它摘下来,不过,气球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你得把它读给大家听,读对了,这个气球就送给你了。

3、给气球分类

请拿到声母、韵母、音节气球的小朋友分别起立,说说读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ieüeer

1、师:孩子们,摘下了漂亮的气球后,想继续往前走吗?可是拼音家族有三个复韵母不高兴了。他们说,你们必须认识了我们,闯过了智力关,才能继续往前走。请回忆前面我们是怎么学习汉语拼音的?

总结方法: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拼一拼、

2、出示第幅图:看:图上画着什么?(两片红红的枫叶)怎么读?你是怎么知道的?观察一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拼音节,认识写字。给它找朋友。

3、想一想,我们谁的名字中含有复韵母ie?出示:niè聂字卡,告诉学生:聂老师的聂就是这样拼成的。

4、总结方法:在前四项后加一个想一想。(即想哪些字中含有这个韵母。)

5、由ie的四声引到整体认读音节ye。(复习韵母改音节的儿歌:遇到I、u、ü,心里不要急,换成y、w、yu,这样最好记。)问: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的名字中含有这个音?出示yè叶字卡,告诉孩子们,我们班叶帅小朋友的叶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è,还可以组成词语朋友:树叶、叶子。

6、学生按看、读、记、拼、想的方法,两人一组学习韵母üe,汇报学习情况。出示xué学字卡,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评出亮眼睛娃娃。送给一个笑脸娃娃奖章。提示:我们班周雪的雪也是这样拼成的。

7、学习第三个韵母,特别指出:er是韵母自成音节,它不喜欢跟声母做朋友。

所以它的字宝宝朋友特别少。学习er的四声及三个汉字儿耳二。

三、学习三个音节词

师:闯过智力关,三个复韵母可高兴啦,它们给我介绍了新朋友认识。这些新朋友是谁呢?先听一段音乐吧!(林中鸟叫声)原来是小鸟来欢迎我们了,是什么鸟呢?要拼出它的名片了,它们才肯出来见我们呢!

(贴三张图片:麻雀、啄木鸟、喜鹊)

(1)出示三个双音节词,拼对一个就出示一只鸟儿。

(2)指名上黑板将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下方,小老师教读,评价教的情况。注意三拼音节。

(3)知道这是三种益鸟,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们要爱护鸟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鸟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是呀,啄木鸟能帮大树捉虫,麻雀和喜鹊要吃掉很多害虫,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现在,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及汉字

师:告别了鸟儿,我们到树下坐坐吧。咦,是谁在说话呢?小朋友,你们真能干,是拼音家族的好朋友。口渴了,快来摘聪明果吧!

(树上挂着苹果,果子后面写着五组音节和汉字:聂、雪、耳、叶、月,学生读对了,然后找到自己的音节朋友(或汉字朋友),就将果子送给他。)

五、谈话结束:

师:小朋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家了。在拼音乐园玩得高兴吗?你在拼音乐园学到了哪些本领?请小朋友打开书看看,回忆一下,可轻声读读书上内容。

第2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以“图画”为切点理读思路;

2.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的美点;

3.尝试写作小诗歌咏苏州园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画画吗?你对图画了解有多少?

2.“图画”按技法分类是:“图案画”与“美术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图案画,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多用在纺织品、工艺品、建筑物上。美术画:专指绘点艺术,多讲究情趣,自然之情,韵味之美。

3.欣赏“苏州园林”图片。通过预习及图片欣赏,你认为苏州园林属于“图案画”,还是美术画呢?

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诵读课文,看作者围绕“图画”描绘了哪些画面?

学生活动

1、七嘴八舌

2、思考交流。

3、美术画

1、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角落,门窗,色彩

2.这些图画是怎么布置?

参考:亭台轩榭布局自然,假山池沼配合有方,花草树木映衬多姿,花墙廊子尽次多深,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注意图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

3、以上内容均是围绕文章的哪一句话来写?

4、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苏州园林非但具有这样高的艺术特征,它还是我国名地园林的标本,读第一段,体会它的作用。

6.结合文章第10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总体特征→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不再多写

标本图画七个角度余味

7.由此观之,文章的写作顺序什么?

三、深层阅读,探根究底

匠师们为何如此之巧,使苏州园林给人“如在图画中”的真实感觉?

参考:

1、“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苏州园林的建设者一般都工诗善画,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尽量追求“写意山水画”的意境。

3、“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部。”——《谈龙录》

四、更换角度,别样构思。

1.文章分别从七个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别具一格。如果你是画家,根据你对苏州园林的了解,你会从哪些角度来描绘?

参考(1)按时空顺序(游记)

(2)以历史变迁

(3)用照片式

(4)以“水”为核心

(5)光影变化中的园林

(6)四季更叠下的园林

(7)苏园——同里——威尼斯

2、比较你的写法与叶圣陶的优劣。

参考: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为苏州园林图册写的一个序,只能选择从共同点上下手。2、查阅主要文段,提取要点。

3、务必使游览者新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揭示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

5、朗读。

作用:揭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6、笔录

7、主→次

整体→局部→细部

小组合作讨论。

再读课文,深究原因。

1、默想,交流。

2、交流、比较、品评。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一、温故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即形象美。说说苏州园林的外在形象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苏州园林的美是视觉的美,是审美感受的和谐和惬意。要用语言描述这种形象和非形象的审美感受,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力。

二、鉴赏佳段,追踪美点。

1.范读全段

2.美点追踪

(1)请从语言的角度,欣赏他们的美点。

答案:A、长短句夹杂,富于节奏感、音律感。

B、浓缩句:拨花寻叶(②、③句)

C、用语精妙:“俯仰即生姿”“珠光宝气”“繁华”“欢悦”写出古藤萝的奇特造型美及开花的风韵。体现与“语言美”!

(2)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饱满的褒扬之感,请举例赏析。体现了“情感美”。

(3)其实,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特别着眼在“画意”,为全国创设了别致的意境,你觉得本段的意境是什么。体现了“意境美”。学生活动

1.布局美、配合美

2.映衬美,层次美

3.图案美,图画美

色彩美。

1.聆听

(1)读、品、悟

(2)举例鉴赏

(3)优美、生意盎然。

(4)“低树俯仰生姿”,“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间”身次体现了形象美中的层次美感。

三、选择精段,精神消费(鉴赏)。

参考:如第4段

1、语言美:A、准确、“艺术”与“技术”

B、周密:5个“或者”的效果

2.层次美:假山→池沼(多用活水→桥梁安排→石岸形状→鱼戏莲叶)行文摇曳多姿。

3.情感美:褒扬之情溢于气表

4.意境美:深邃幽远,又略带生机。

(二)小结:

别林斯基说过:“文字艺术美的最大本质是和谐”的关系。

在文中,几种美交织错落,达到了和谐美的境界!

三、动静交汇,关注人情。

1、苏州园林使一幅巨大的静美图,然而,所有美的东西都使相对于观赏者而言的。在文中,作者一直在关注一个字——人。请浏览全文,探寻这些语句,揣摩匠师们的心意。

2、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使什么?

参考:画中有人,人中有画,天人合一,自然和谐。

(4)诵读5段,品悟美点。

自选语段,品读,鉴赏组织交流,畅所欲言,总结美点。

笔录!

浏览文本,查阅资料。达成共识。

深思。

四、人文关怀,诗诵园林。

苏州园林如此之美,你一定也想赞美它几句。请拿起笔来,攫取文中佳词,自编小诗(一联即可),来赞美苏州园林吧!

如:江苏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思索,酝酿、拟写、交流!

如:

山水林泉乐,树木花草深。

鱼戏莲叶间,花闹四时春。

附录:板书设计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理解“贪玩、应该”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来到海边,领略了浪娃娃的贪玩,谁能告诉大家浪娃娃是怎么贪玩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海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贪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海妈妈,你会怎样去教育你的孩子呢?请你自己先说一说。

你们教育得真不错,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海妈妈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海**的话真有说服力,但我想如果你们说话时的语气更象海妈妈些,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能来试试吗?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在小朋友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在海**的谆谆教育下,浪娃娃开始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实际行动吧!注意边看边想:你觉得贪玩的浪娃娃变得怎么样了?

交流:贪玩的浪娃娃变得()。(听话、爱做好事、变得更高兴了、懂事了……)

2、小朋友说得真不错,那么你是从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他的变化呢,请你好好读一读3、4自然段,然后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A、就向、奔去、奔跑、欢叫、哗哗、哗哗——浪娃娃爱做好事、浪娃娃变得更加高兴

B、浪娃娃听了**的话,连忙向海岸奔去——听话

C、两个“!”——爱做好事

师:浪娃娃会做好事了,他的心里多高兴呀,你能高兴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4、、浪娃娃终于能做好事了,他做的好事是——(推动机器发电)

浪娃娃如何推动机器发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录像)

科学家真聪明,能利用浪娃娃冲击水轮发电机,推动机器发电,这种发电方法就叫做“水力发电”,你还知道科学家能利用什么进行发电吗?(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光能发电……)

四、想象说话

1、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的电终于被送到了各个城市、乡村、学校,还有小朋友的家中。为了感谢浪娃娃,有一天,电公公带着浪娃娃走遍了这些地方,浪娃娃看到自己发的电给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欢乐、带来幸福时,急急忙忙跑回家,高兴地把自己看到的告诉了妈妈,那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各选看到的一个方面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2、原来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浪娃娃的心里更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

五、明理

浪娃娃在海**的怀里追打着玩,他觉得非常快乐,当浪娃娃看到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时也觉得很快乐,请你想一想,此时的浪娃娃他会更喜欢什么时候的快乐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同学们都很喜欢爱做好事的浪娃娃,老师也很喜欢,我想人也是一样,只要你多为别人做一些好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题:把《浪娃娃》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浪娃娃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比翼双飞,是“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那么,当代女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2、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

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意象:“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3、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4、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课后作业:

听庞龙歌曲《两只蝴蝶》,感受这首歌曲所描绘的爱情画面,你有说明样的感触?用不少于500字的小文章书写你的感受。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感受园子里动植物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向往。

4、继续运用批注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写生字,在朗读中感受园子里动植物的灵性与活力。

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向往。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家有花园吗?都种了些什么呀?那园子里会招来哪些小动物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到一个园子里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说说“我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事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3)把你读后的感受和体会简单地批注在课文旁。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汇报。

(1)梳理难点,如:谎花——瓜果类等植物开的不结果实的花(鼓励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句子:“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2)理清脉络。

文章写了动物、太阳、天空和植物。动物漂亮可爱,太阳大而亮,天空又高又远,植物自由自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例句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抓住颜色、声音和形态来朗读。)

例句2: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前一句是排比句,后一句赋予了大树、土墙以生命,可联系下文的“一切都活了!”来理解作者对园子里的一切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例句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抓住“活了”、“自由”来谈自己的体会。)

2、观看影像,教师配图朗读。

3、自由练读,再次感受园子的自由和美好。

4、师生配合朗读。教师引读:“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学生接读:“倭瓜愿意……”

5、再读喜欢的句子。

四、积累摘抄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一抄。

板书设计

3我家的园子

美丽色彩艳丽

生机勃勃一切都活了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