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22:44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内容: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副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口、讠、亻”等4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课件等,把学生带进操场,体验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交给学生识字、写字及朗读的多种方法,如识字可以借助编谜语、儿歌或归类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出示12个学过的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晚上送果笑也

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的字。今天老师给大家又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新朋友”,我相信你们会很高兴认识他们的。不过在请新朋友出来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为社会为我们的国家多做贡献。我们国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为祖国增添了荣誉,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力量。你知道我们的运动员在哪些体育项目上拿到了好成绩呢?(让学生自由回答)

二、在动中学,在学中动

1、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的体育项目,那么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呢?教师依次出示词语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如果有个别学生已经认识了,那么请他说说自已是怎么认识的,引导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学生猜读,跟老师读,指名读。

2、学生说一说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你能生动的表演出来吗?学生说一种运动就用出示这个词语,并让其他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

3、教师:

刚才小朋友利用表演认字认得真好,那么离开表演小朋友能不能很快认出字呢?学生:利用拼音自已读一读,指名读、集体读。

4、教师:

去掉拼音小朋友们还认得这些字吗?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反应最快了。先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可采用指名领读、开火车读。再让学生几个同学一组合伙从自已的小卡片中依次找到老师念的词语并举起来大声念,比一比哪个组最聪明最快。

5、组织学生站起来看老师手里的卡片不出声做动作。看哪个小朋友做的动作和卡片上的字一样。最后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6、小朋友看刚才我们学的词语中有的是用手做的动作,有的是用脚做的动作,那么请几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找一找哪些是用手做的动作,哪些是用脚做的动作?并把结果摆一摆。指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组的讨论结果说一说。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扌、足”。你还是平常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带有“扌、足”的字呢?

三、作业总结

上了这一课,你想不想到操场上去活动一下呢?没问题,不过去活动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条件,那就是每个人都得牢牢记住今天学的生字,课后好好的去读一读后面的那首儿歌,下节课我要举行一次念儿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读得最棒,所以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仔细的去读一读,记一记。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A案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a.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gài,不念kǎi)

b.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c.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d.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a.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b.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a.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三个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b.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么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边读边配上动作。

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表演时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师引导解答)

第二课时

复习

1.朗读课文。

2.交流: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字词训练

1.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抽读生字。

2.练习口头生字组词。

3.读我会读的词语,进行字词训练。

a.你能用哪一个词练习说话呢?(学生自由选词练习说话)

b.与粗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c.这几个词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你找得到吗?(忘记和记得)

d.在课文中找出共同保护的反义词。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组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肯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2.学生互相提示哪些字容易记错,大家要注意。

3.比较问间伙火选先吗马妈的区别。

指导书写

1.学生重点观察:

a.问间门字框的位置;

b.伙伴汽左窄右宽的结构的写法;

c.共的笔画位置;

d.没字右上部分的写法。

2.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3.学生练习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工整。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和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发明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只……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区分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身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迸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需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身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时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学校: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保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和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假如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安排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和时发现、褒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和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安排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抓住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行有目的地教与学。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奇异的植物,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植物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其他段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堂上,我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采用大量的激励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理解重点字词,诵读相关段落,感受奇异植物带来的欣喜。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和词语:嚼醉蚌花棚剥皮低洼荷花柔和缩回捕蝇草

3.(放录音)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从课题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引入,复习前面所讲内容,为今天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植物世界里的植物究竟有多么神奇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星先后到了哪里?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的植物?找到了用笔划一划。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作者走到哪就看到哪,写到哪。这是什么顺序?(参观顺序)也可以叫移步换景。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儿移步赏景。去感受每一种植物到底奇异在哪?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参观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向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的学习,教会学生写参观记一定要交代参观的时、地点、人物,让人读了能够一目了然。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这段写了哪种植物,细心体会它的奇异之处?(用——画出植物的名称,用~画出植物的奇异之处)

(2)(投影出示)走进植物园,一阵风吹来,大家听到哈哈的笑声。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大家正感到奇怪,李叔叔把他们带到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下,说:“这叫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①讨论交流,指名反馈。(老师相机板书:哈哈树→发出笑声)

②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此段。a.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个问句都是有疑而问,要读得短而上扬,读出因好奇而急切想知道其中原因的心情。

b.读好描摹人物情状的词语,如:“大家正感到奇怪”,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星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读时可稍重些。

c.你喜欢这种植物吗?试着读一读,喜欢的站起来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③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读,自然段

找,地点和植物的特点

想,植物奇异的地方

读,带着感情读,读出奇异的特点来。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中理解。教师采用“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来体会和理解植物的奇异之处。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带电花→带微电)

(4)①读句子: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啊!”

②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谁知,他的手指刚碰到叶子,就感到一阵麻木,好像触了电似的。“啊!”他惊叫着把手缩了回来。(指名读,比较不同)

指名学生朗读本段,要读出我们“不可思议。神奇”的感觉。

设计意图:出示学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通过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学生根据学法,自主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线划出介绍哪种植物,找出最能体现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用~画出李叔叔介绍这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②同桌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指名读4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蜡烛树的样子吗?师生合作读读。

(5)自由读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管这种草叫醉草呢?自由读6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捕蝇草捕虫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7自然段:女生读小星的话;男生读李叔叔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我在4.5.6.7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放”这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

5.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李叔叔带领大家参观了这么多奇异的植物,你们最想说什么呢?

(1)指名反馈。

(2)自由读最后一段。

(3)为什么结尾用了“奇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知道最后这句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全文的中心句。(投影出示: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它们分别是……大自然的植物千姿百态,那学习了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师总结。

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籍,将来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播放世界上其他奇异的植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特性。

2.把自己知道的奇异植物,说给大家听。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导入

猜谜语、谈话、图片、音乐、提问

(简单明了,1分钟以内)

二、初读

3、4年级还可以分小组读、分角色读

任务:带问题、课文内容、围绕讲几件事(结合课后练习1)此处停顿1、2秒

师:谁来交流这个问题,重复提问,抽生回答

三、细读感悟,品读感悟:找重点段、抓重点句子、抠字眼方式交流汇报:点拨、板书

四、拓展延伸:抓住课后练习题、某人物评价、感悟、小练笔(还有什么句子也让人印象深刻)

五、总结:根据课文内容、情感价值的总结(有没有同学补充,不同想法、见解)

六、板书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我们先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图片、课题卡片)你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亲热地叫叫她的名字吧!)

指着:姑、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多好看的棉花姑娘啊!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幻灯片:生了蚜虫的棉花),你们想对棉花姑娘说什么?

2、小朋友们多关心棉花姑娘啊,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有没有治好呢?赶快打开书137页,听老师来讲讲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

3、交流。(指名多个说,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蚜虫治病斑点啄木鸟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想要讲好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来说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姿势、不认识的字请教、难读的要多读、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真能干,那赶快去读读吧!

2、刚才你们读得可真认真,那么有没有碰到难读的句子呢?

(1)第一自然段:生字多。这里有几句话?都难读吗?

第一句:指名读,读词语:蚜虫,谁记住了“蚜”字?

第二句:谁来读?注意停顿:盼望/(停顿)

读词卡:盼望(在哪儿见过“盼”?)

治病(谁见过这个字?)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复出现的句子,你们会读了吗?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来帮忙吧!”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会读了,重复出现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那就去读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会读得更好!

5、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该请几个呢?(6,按照自然段)

6、下面我们来赛一赛,一排一排读,看看,哪一排的小朋友读得最好!

四、巩固生字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特别那,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啄、斑)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

词语:姑姑、新娘、蚜虫、啄食、斑马、盼星星盼月亮)

3、生字娃娃还很调皮呢,躲在这些句子里面不出来!谁找到了,谁会读?

句子:

(1)盼盼到家,安居乐业。

(2)我的小表弟盼盼把手张开,小鸟用嘴在他的手心啄了一下。

(1)啄木鸟是益虫,蚜虫是害虫。

(2)我终于把姑妈盼来了。

(3)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

五、写字:只、星。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两个字:只、星

2、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上下结构)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4、谁是小小书法家?请小朋友们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六、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姑、娘”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益虫与益鸟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字形:啄、斑。字音:盼、娘、治。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去寻找有关益虫与益鸟的知识,你都找到了哪些益虫与益鸟呀?引导:——是益虫(鸟),它能——。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图片: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吗?它长着什么样呢?(大大的眼睛,雪白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叶子)对,它长得那么漂亮,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棉花姑娘”。指名读课题,注意正音“姑娘”轻声。

3、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瞧——(出示生病的棉花图),你看了这样的情景,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归纳为三个问题:⑴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⑵会有谁来给他治病呢?⑶结果病好了吗?

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想想刚才自已提出的问题。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反馈:

⑴问题一:棉花姑娘得的是什么病?

①出示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注意“盼望、治病”的正音。

③理解:“可恶、盼望”。给“可恶”换个词。盼望这个词说明棉花姑娘的内心非常怎样?

④再次指名读,要求初步读得有感情。

⑵问题二: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吗?

①出示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注意“咧”字音。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他的心情高兴吗?

④请初步有感情地读课文。

⑶问题三: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①找到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说说从这段中知道了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他长的什么样?

③出示相关的写七星瓢虫的句子,练读。

④师生共同分角色读一读第四小节。

过渡:其实棉花姑娘在这之前碰到很多的小伙伴,只是他们都不能给他治病,他们都是谁呢?(板:燕子,啄木鸟、青蛙)

⑷朗读2-4小节。

①快速读,完成以下练习。

燕子只会捉——的害虫。

啄木鸟只会捉——的`害虫。

青蛙只会捉——的害虫。

②同桌选择喜欢的一个小节练读,分角色读。

③反馈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带音节)指名读一读。

姑娘蚜虫盼望治病啄木鸟斑点

2、读单个字,并说说在哪儿见过或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写下词语。

(姑姑姑妈蚜虫盼头治疗斑马斑点)

3、读句子:

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还把生活中的词语请进了课堂,下面就让我们运用他们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吧!

小小知识库:

①啄木鸟姑娘是大树的好朋友。

②禾苗的脸上长满了黑斑,青蛙马上赶来治病了。

③蚂蚁喜欢吃蚜虫拉出来的蜜。

④猫头鹰天天盼着捉田鼠。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下一节课,我们要更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演一演,好吗?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