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王昌龄蝉鸣空桑林,此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一共有四首,是一组诗,这四首诗都是五言律诗,内容是关于边塞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热切关注,下面是这组诗的原文以及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赏析~!
原文:
塞下曲
作者:王昌龄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塞下曲 王昌龄主题思想:
第一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第二首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第四首诗写一位将军因战殉国后被埋葬的场面,透露出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塞下曲 王昌龄阅读答案:
⑴ 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作用?
⑵ 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
⑴ 答:一个“空”字,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呈现出了边关的孤寂;“寒”字展现了入秋以后的边塞天气的寒冷,展现了边关的肃杀、荒凉。二字的运用表现了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
⑵ 答:作者对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士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只尚空谈而游手好闲的“游侠儿”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塞下曲 王昌龄翻译:
其一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其二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其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其四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塞下曲 王昌龄字词解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5.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6.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7.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8.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9.饮(yìn)马:给马喝水。
10.平沙:广漠的沙原。
11.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12.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13.足:一作“漏”,一作“是”。
14.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15.诗末全诗校:“一本无以下二首。同《塞上曲》题作三首。”
16.奉诏:敬受天子诏书。甘泉宫:明《读史方舆纪要》引《括地志》云:“甘泉山有宫,秦始皇所作林光宫,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元封二年于林光宫旁更作甘泉宫。”这里借指唐宫。
17.总征:普遍征召。
18.备礼:安排好命将出征的礼节仪式。
19.郡国:指州郡。豫:通“预”。郊迎: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20.宫厩(jiù):宫中马舍。这里指专供宫中享乐用的马匹。
21.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这里借指当时战功卓著、以身殉国的将军。
22.部曲(qū):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后汉书·百官志》谓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下有曲。此指“部下”。
23.燕南代北:泛指当时的北部边塞。
24.黜(chù):贬斥,废免。
25.寻:不久。
26.黄龙:古城名,即龙城。故址在今辽宁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