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儿女消息是宋代文天祥的诗作,这首诗可能会令读者感到不是很好理解,但诗人那种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依旧透过千年的历史奔袭而来。
原文:
得儿女消息
作者: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
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得儿女消息翻译:无
得儿女消息字词解释:无
得儿女消息背景:无
得儿女消息赏析:
这首诗表面的意思理解起来确实有点难度,从文字上来说,表面上难点可能会出现在颌联和颈联。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中“金刀”是繁体字“劉”(刘)的组成部分,“典午”是指“司马”,是晋朝的隐称。明代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有分析:“当涂为魏,典午为晋 ,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其实,早在晋朝后期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中就有:“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由此可见,这是当时对当朝者的避讳,是故意用的隐语。“典午”至今一直如此引用。孔明是刘备的军师和丞相,“元亮”是指陶渊明,“元亮”是陶渊明的字,陶渊明是东晋时人。诗中文天祥是以诸葛亮和陶渊明自拟,前一句是说诸葛亮最后没法实现刘备的遗愿,与他当时的情况有些相似,这相对好理解一些。后一句大意是说陶渊明尤其看重自己“晋朝人”身份的意思,这里“犹怜”的“怜”字不应以“可怜”来解释,相对应比较接近“珍惜”、“怜爱”的意思。这就涉及到陶渊明本身的典故了。
当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时,陶渊明作为晋朝人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以此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顾。元兴三年,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起兵讨伐桓玄、进行平叛,陶渊明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期间他曾冒险奔赴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消息驰报刘裕,为东晋的延续立下了一份功劳。为此陶极其高兴,并以此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忠良、残害无辜、徇私舞弊等黑暗现象,使陶深感失望并选择辞职。最终成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人生。不仅如此,陶渊明还在刘裕公元420年建立“刘宋”后更名为“潜”,这是陶表示反对刘裕篡晋,誓不为之所用之意。因此,文天祥才会在诗中说陶渊明特别重视自己东晋人身份,这也与文天祥对元朝的态度相似。也就是说,文天祥在此借古喻今,是经典的用典范例。
如果说颌联的意思还能最终自己分析出结果的话,颈联“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两句恐怕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解析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是没能找到。
“肮脏”当然不能按现代“污浊、污秽、龌龊、卑鄙、丑恶、不干净、不文明”之类的意思来解释,总不能认为文天祥觉得“污浊、污秽、龌龊、卑鄙、丑恶、不干净、不文明”这样的人才算男子汉,并将这意思用诗词的形式来颂扬吧?!
“肮脏”在这里只能按照高亢刚直的意思来解释,读作hángzàng或kǎngzǎng。在古汉语中,它有刚正不阿的意思。汉朝赵壹《疾邪诗》之二:“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是指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在朝堂上如鱼得水,而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人不受重视和器重,只能倚在大门旁边。文天祥“肮脏到头方是汉”一句的意思只能是指“只有自始至终坚持一心一意、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这也是有识之士历来对文天祥这句诗的正解,但因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一般人觉得不好理解,问题的症结就在“肮脏”两个字如何解释上。
后世的解读往往到此为止,后一句“娉婷更欲向何人”通常避而不谈。是因为这一句很容易理解吗?我看不见得吧!
比如说,解释为“女孩子扭捏作态、装模作样是要给谁看啊”,明显是不通的。迄今为止能找到对这一句正面作出解释的只有金性尧先生,他的解释是:“娉婷:姿态美好貌。这句比喻美貌的女子怎能随便嫁人。”。这能解释得通吗?文天祥前一句刚在论及一心一意坚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接着下一句说“美貌的女子怎能随便嫁人”,这不是在开玩笑吗,我万万不敢苟同!!我认为这样同样是行不通的。
“娉婷”的确是指姿态美好貌,最早可见之汉朝的文字,如辛延年的《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就是一例,这里是用于形容男子的形貌。后来“娉婷”一般用在形容女人上,如唐柳宗元《韦道安》诗:“货财足非恡,二女皆娉婷。” 和宋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一川明月疎星,浣纱人影娉婷。”就是这样。同时,“娉婷”也用于直接指代美人佳丽,如北宋陈师道《放歌行》二首中第一句“春风永巷闲娉婷”即为例证。文天祥诗中的“娉婷”也是这样处理的,这是通过用形容女人形貌的词语来指代女人。这跟前一句的“肮脏”是对应的,“肮”这里还作为指人的咽喉部位,“脏”指五脏六腑解释,“肮脏”合起来也指形成人体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是通过用形容人的形态的词语来指代人。只有这样解释才能满足律诗对仗的要求,“肮脏”对“娉婷”非常合适。既然如此,“到头”就必须与“更欲”对仗,如果“到头”是指自始至终一心一意,那么,“更欲”就不可能是“怎能随便嫁人”其中的意思,它们之间的距离至少有十万八千里。“更”不能象现在这样理解为“更加”,“欲”不能象现在这样理解为“要”,“更欲”不能象现在这样理解为“更加要”,否则就会走进“死胡同”,绕不出来了。可惜,一般人受思维习惯使然,一看到“更欲”,首先想到的就是“更加要”,实在解释不通,只能胡乱用“怎能”一类的词语来暂借,但即使如此,这诗句依然无法解释得通。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到温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