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3-07 19:39:13

第1篇: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了解本文以主要人物衬托次要人物的写法。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优点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论语〉六则》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其中讲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是哪几句?(指名背诵,说说自己得到的启发。)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提出这样深刻、精辟的见解,实在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他巧妙地借一则故事《卖油翁》也阐明了这个道理,与《论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1.学生们从课本注释中知道了作者的哪些情况?

2.教师补充介绍: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著作很多,著有历史专著《新五代史》等。《欧阳文忠公集》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收入各种杂著、散文、诗词等,计有一百五十三卷,文忠是他的谥号。

(三)引导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①检查生字读音(投影出示)。

咨 矜 睨 矢 颔 圃 杓

②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难读句子,教师点拨朗读。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同座讨论完成思考题。

(1)投影出示自读思考题:

①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你认为主要人物是谁?

②这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长?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后交流,引导初步认识陈尧咨的善射和卖油翁酌油技术的高超。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教师点拨学习课文第1段。

①词语理解:自矜、释担、睨、但、颔,教师着重讲解“颔”在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用,意为“点头”。

②重点句子: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而自以为了不起。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③学生尝试翻译第1段。

(2)学生4人一组,理解第2段,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①解释下列词语:忿然、乃、置、覆、徐、沥、遣

②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尔安敢轻吾射?(看轻、轻视)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接着)

③整理文中“以”、“尔”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矜(因为)

以我酌油知之(凭)

徐以杓酌油沥之(用)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惟手熟尔(同上)

尔安敢轻吾射(你)

④学生读熟并互相提示、检查,帮助记忆上述各类词语的意思。

⑤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句子,教师适当点拨翻译。

⑥学生在小组内练读课文,并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第2段。

(四)评选黄金拍档,巩固自读成果

1.各大组推荐两名同学作为最佳拍档,一人读原文,一人当场翻译。

2.从4对最佳拍档中评选出“黄金拍档”,颁发奖品。

要求:①朗读正确流利,句读恰当。

②翻译准确到位,语言流畅。

(五)布置熟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理解寓意,品味欣赏

1.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酌油技精、不夸耀

2.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词句,并思考原因是什么。

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

原因是卖油翁看射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来自网!

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很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3.卖油翁用冷静的评语和短暂而精湛的表演,让陈尧咨明白了什么道理?

讨论明确寓意:熟能生巧,技高也不该自夸,自以为了不起。

(二)模拟情境,表演升华

1.课文中哪几处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神态?(睨之、但微颔之;忿然、笑而遣之)

2.如果要给文中第2段两人的对话加上表现神态的词语,你能否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境,补上合适的词语?

投影出示文中语句,师生共议:

康肃傲然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不以为然答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不瘟不火答曰:“以我酌油知之。”

……

(翁)因淡然一笑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提供道具,推荐3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师生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三)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如学器乐演奏,看妈妈织毛衣,欣赏厨师做菜等。交流后归纳:多练——手熟——技绝。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你想起哪些名言警句?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

(四)点将过关,知识迁移

1.填空。

①《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②卖油翁是个的劳动者。

陈尧咨是个的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读下列小寓言,完成填空。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①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②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③财,其④家甚智其⑤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句中的“其”字。

①②③

④⑤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酌油技精“惟手熟尔”熟能生巧

技精不自夸

第2篇: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点

编排课本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教师重点点拨的字词

①矜:骄傲。

②尝:曾经。

③圃:场地。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

⑥发: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_”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3、编排课本剧。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作者用卖油翁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来揭示。

『布置作业』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则戏剧。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复习知识点

一、《卖油翁》作者: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课文重点

1、重点字词:

(1)自矜:自夸。矜,夸耀。

(2)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3)睨:斜着眼睛看。

(4)发矢:放箭。矢,箭。

(5)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

(6)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

(7)忿然:恼怒的样子。

(8)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

(9)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10)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

(11)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

(12)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

(13)因:接着。

(14)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一词多义:

(1)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_这一情况)

(2)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3)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4)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1)其发矢十中_(代词,代陈尧咨)

(2)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1)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2)钱覆其口(介词,用)

(1)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2)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1)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2)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1)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2)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3)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4、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四、思考与练习: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1)忽啼求之:指代书写工具。

(2)传一乡秀才观之:指代方仲永写的诗。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陈尧咨射箭。

(4)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

五、简答题: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

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_”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4、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睨、颔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6、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7、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六、拓展题:

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有长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向其学习,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卖油翁》这个文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但是,在接下来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走。有的同学对于课文当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这一句颇有微词,因为它的解释是:斜着眼睛看,久久不走过去,那卖油翁这样斜着眼睛看是否有不礼貌的表现呢?如果是不礼貌,按照老师对课文主题的总结,怎么向他学习谦虚的精神呢?还有的同学认为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百分之十,这样的命中率应该算很高,他的骄傲是应该的。

开始,同学们的疑问使我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在我与学生一番争论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我的做法也许会和卖油翁一样,因为前面写到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也就_成,就到处炫耀。所以这里卖油翁的做法,并不仅仅是针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更重要的是针对陈尧咨的态度。这样斜着眼睛看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于陈尧咨,他应该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毕竟他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最精湛的程度。

虽然学生们对于我的最终解释比较赞同,但学生在本课上的表现依旧引起了我的震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其实,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应该是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的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