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23 14:02:31

第1篇:语文教案

《三个小伙伴》第一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万老师先让学生猜谜,将猜出的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出课题(三个小伙伴)然后问学生这三个小伙伴要去干什么?(上山种树)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问:三个小伙伴的任务完成了吗?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万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提了这些问题并出示:

1、没有锄头挖坑怎么办?

2、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3、没有水桶提水怎么办?

学生根据课题自学课文,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

第2篇: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生、里、果”三个生字,理解“鲜艳”、“奇怪”、“自言自语”等三个词语意思,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初步培养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一盆花。

四、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解决字音和课文大意

1、学生通过自己读文,争取读准字音;同桌互读,帮助对方纠正错音;学生找出难读字音,老师正音。

2、学生边看图,边讲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再讲《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边讲边操作。如讲到“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可出示一盆鲜花,让学生感受花的鲜艳,再可将花放在太阳底下或强光下,让学生体验“格外鲜艳”,并用“鲜艳”或“格外鲜艳”说说话。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指引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

当讲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时,可提问:小松鼠怎么会感到奇怪?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当说到“自言自语地说”时,可问:哪位小朋友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学着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故事讲完后,老师以“花生真的被偷走了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吃的东西也长在地里。

〈三〉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老师引导: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后来,小松鼠又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和别人说一说。

〈四〉巩固生字,练习书写

1、读词语。

2、书写生字,注意“里、果”的不同笔顺。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诗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第4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预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 )裁( )斯( )论( )酒( )更( )

刀( )栽( )撕( )伦( )洒( )便( )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第5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ɡ、k、h

教学目标:学习ɡ、k、h的音形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学习ɡ、k、h的音形,关键找准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教学准备:

1、汉语拼音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用抽读卡片的形式检查学过的声母的音。

二、学习声母ɡ、k、h

(一)出示教学挂图

1、指导观察画面,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说话训练。图上有这些景物:空中一只和平鸽衔着树枝从远处飞来,地上还有两只鸽子,湖里有几只小蝌蚪在快乐地游来游去,两个小孩子坐在湖边的靠椅上喝饮料。

(二)学习声母ɡ、k、h

1、出示声母卡片ɡ,告诉学生鸽子的`鸽读得轻些短些就是ɡ的音。

2、学生训练,老师纠正音。

3、启发记忆字形。

4、指导书写。

5、学习k、h方法同上。

三、巩固练习。

1、认读ɡ、k、h声母卡片。

2、猜字游戏。

一把靠背椅子像什么声母?(h)

9字加弯是什么声母?(ɡ)

两只蝌蚪咬草像什么声母?(k)

四、作业:请学生正确书写ɡ、k、h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ɡ、k、h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ɡ、k、h

2、巩固两拼法,学习三拼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和掌握三拼音连续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声母卡片

2、三拼音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ɡ、k、h、ɑ、o、e、u

2、听音抽取小卡片,同桌互相检查。

二、巩固声、韵两拼,学习三拼。

1、出示小黑板(巩固两拼法)

2、出示“ɡ—u—ɑ→ɡuɑ”三拼示音图。问:

①这个音节有几个字母?(3个)以前拼的音节有几个字母?(2个)包括什么和什么?这个音节多出了什么?

②认识介音。

③老师示范发音并讲解方法。

④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ɡ—u—ɑ→ɡuɑɡ—u—o→ɡuo

k—u—ɑ→kuɑk—u—o→kuo

h—u—ɑ→huɑh—u—o→huo

4、巩固拼音。

①个别拼读。

②小组拼读。

③全班拼读。

三、指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ɡ、k、h

教学目标:

1、巩固声母ɡ、k、h和韵母相拼的方法。

2、读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声母ɡ、k、h。

2、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抽读卡片声母h、ɡ、d、韵母ɑ、e、i。

2、拼读音节:

ɡé、dì、huā

二、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

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小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3、学习图上的字词。

1、学生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抽读卡片;

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三、跟读儿歌。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大象耳朵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大象耳朵不同,是否是有毛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坚持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大象是我们常见的动物,它的外形特点是什么?

(身体庞大、耳朵像大扇子,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学习:

(1)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了,现在我们小组内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看谁读得好。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出示幻灯片。

扇(shàn)慢(màn)遇(yù)兔(tù)安(ān)根(ɡēn)

痛(tònɡ)最(zuì)

(1)自由读生字。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读好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指生说。

“最”是平舌音,“扇”是翘舌音,“慢、安、根”是前鼻音,“痛”是后鼻音,“遇”是整体认读音节。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师生评价。

(4)自主识记生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课件出示变大)

①加一加:“户+羽”是“扇”,“忄+曼”是“慢”,“禺+辶”是“遇”,

“免+丶”是“兔”,“宀+女”是“安”,“日+取”是“最”。

②换一换:“通”换掉“辶”加“疒”就是“痛”,“跟”换掉“?”加“木”,是“根”。

④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按笔顺进行书空。

2、检查词语。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1)读一读,想一想读时需要注意哪些词语?

汇报:“耷拉”“扇子”“慢慢地”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你可真聪明,你来读一读。“似的”中“似”在这里读“shì”,“扇子”的“扇”读“shàn”。

(2)理解字词。

竖起来: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可以竖起来的?

()竖起来

()竖起来

()竖起来

(耳朵、旗杆、风向标……)

耷拉①耷拉是什么意思?(松弛地下垂。)

②你能用“耷拉”说一句话吗?(他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走进来。)

③课文中谁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大象)

(3)男女生比赛读。

这么多的生字、词语的音都读准了,掌声送给你们!

词语掌握得很棒,现在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回文中,你一定会读得更流畅。

3、现在我们自由读一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听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

老师刚才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就是小朋友们的读书声,有没有觉得哪段课文比较难读,需要老师帮忙的?

(1)出示第1-7小节:指生读。指导读好几个问句: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要读出好奇、疑问地语气。

(2)出示第8-13小节长句子: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①这是两个比较整齐的长句子,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示意“/”处的停顿)

②大家来学着老师读一读吧!自由读。

③指生读,评价。

④咱们来分男女生比赛读这两句,看谁读得更棒!

5、检查自读情况。

(1)这么长的句子大家都能读好,老师来检查一下整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评议。(采用“我建议你……”“如果你能……”“希望你……”等建议式句式进行评说。)

(3)课文读完了,你都知道了什么?汇报交流。

(大象的耳朵很大,本来是耷拉着的,大家的耳朵是竖起来的,于是,小兔、小羊、小马等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是有毛病的,大象只好把自己的耳朵撑起来,但是带来了很多烦恼,就只好顺其自然了。)

(三)巩固练习

自言自语慢慢地

自()自()()

自()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7)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2、大家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下面来看看。(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理解感悟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请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请你也仿写一句:

B、学习2-7自然段。

1、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在外边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很多小动物,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

现在你们就在小组里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演一演,看看为什么小动物们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

(4)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5)指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课前准备好)

生1(蹦蹦跳跳)小兔子:“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生2(咩咩叫)小羊:“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生3(双手放在头顶当鹿角)小鹿:“大象呀,我的耳朵竖起来,多有精神,而你的怎么老是耷拉下来呢?”

生4(嘚嘚跑过来)小马:“大象啊,你真的和我们都不一样,你的.耳朵为什么老是耷拉下来?”

生5(吱吱叫):“大象大哥,你都快急死我了,你的耳朵耷拉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

一齐说:“你看,我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只有你的耳朵耷拉着,一定是有病了。”

师评价: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大象也善于接受意见。于是…

C、学习8-12自然段。

感悟大象撑起耳朵的过程,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小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那么大象接受了它们的这些意见没有?(接受了)

(2)请你们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3)指名回答“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结果怎么样了?

(4)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5)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6)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D、引导探究,学习第13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谈谈你对大象所说的话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是说,大象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不光没有毛病,还是有科学道理的,至于别人的耳朵为什么竖起来,也应该是有道理可讲的。只要是科学的,对的,就该坚持自己的长处。)

2、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大象。

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①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②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总是耷拉着?

①没有毛病,因为大,防止虫子进去,所以耷拉下来。

②耷拉下来,是为了保护耳朵,关键时刻还可以驱赶蚊虫。

第7篇: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

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第9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8、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六、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所以

板书设计

形态----宽

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

舒服极了

感受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作业设计:

一、组词

谛( )膛( )棋( )嚣( )

啼( )堂( )嘶( )器(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三、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四、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第10篇: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法、找、许”3个生字。

2、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的聪明机智。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遇事认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写字

难点: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的聪明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生字复习:猜字对答游戏

师:什么字三点水,谁猜对了谁组词。

生:渴字三点水,我猜对了我组词,渴,口渴的渴。

2、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图文结合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2、思考: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帮助乌鸦,好吗?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

3、同桌交流,寻找答案

4、汇报:

(把瓶子打破、放入沙子、用吸管吸、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4、质疑问难

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B、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去后,瓶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渐渐升高)

理解“渐渐”两字,应用词语说句子

C、图中的乌鸦为什么这样高兴?

5、齐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是只怎样的乌鸦?(聪明能干)

你喜欢它什么呢?(遇事会思考,观察认真)

6、乌鸦聪明的事例很多。谁知道乌鸦还会做什么?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随机表扬)看来,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已经知道从不同的地方去获取知识了。

7、老师也知道一些乌鸦的.故事,想不想听?(简介乌鸦的聪明):

乌鸦会收藏食物,会模仿人的哨声、咳嗽声和其它许多种声音。还能学会各种各样的动作。英国一位教授在野外发现一只乌鸦能使用小树枝来挑东西,将其“请”到实验室来观察。当这只乌鸦意识到自己不能直接找到食物后,就开始寻找可能的工具。只见这个乌鸦叼来实验室内的一段铁丝,将其弄成了“钩状”,随后就在这种“鱼钩”的帮助下,顺利吃到了食物。专家根本没有想到,乌鸦竟然能“亲手”打造自己需要的工具。

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1、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展示读

3、自由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4、选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背

四、生字指导

1、认读“法、找、许”3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一说应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生唱笔画书空。

4、生描红练习各写一个。

五、课外拓展

第11篇:语文教案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海上日出》,第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第一单元,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体会抒发的美好感情,注意观察景物上,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本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本班学生42人,朗读能力较好,基础薄弱,思维迟钝,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六、教法选择:

看图,读读、讲讲、评评、比比、练练。

七、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课文范读的音乐。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市。80年代以来被誉为“文坛泰斗”。

每当人们来到海边,总忘不了早早起来看海上日出,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呢?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你不仅会如同亲眼看见大自然的之一伟大奇观,而且会被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地描述所折服。仔细观察图画,看一看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海上日出录像。(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练习口述图意。

1、老师提示学法。

先整体观察,再仔细观察细微部分,最后回到整体印象。练习边观察便叙述。

2、检查交流

第一幅图:描绘了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景象,图的下方全是海水,说明是在海上看日出。太阳比较接近海面,红而圆,没有夺目的亮光,说明太阳刚刚升起。

第二幅图:描绘了太阳被云遮住是的景象。

(三)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对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

2、检查交流初读情况。

fànchà

范(范围)(示范)刹(刹那)

xiāng

镶(镶牙)

3、练习辨字组词:

辨()辩()辫()

4、学习新词,并口头造句。

目不转睛:

灿烂:

刹那:

夺目:

奇观:

(四)引导理清课文层次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桌讨论商量。

第一段(1自然段)“我”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第二段(2、3自然段)“我”在晴朗无云时看日出。

第三段(4、5自然段)“我”在有云时看日出。

第四段(6自然段)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五)板书设计:

一、时间、地点、次数

1、海上日出二、无云看日出

三、有云看日出

四、赞美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十、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学会了3个生字,能理解5个词语的意思,能通过看图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按时间理清课文脉络。

缺点:在词语学习时练习太少,板书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

第1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选择地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听写句子,能自己校对。

3.能选或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的续篇。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听写句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猜猜主人公是谁?

1.播放动画片《阿凡提》片头。 师: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呀,阿凡提觉得: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2.出示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师:今天,阿凡提又帮助了谁呢?让我们来学习41、饭钱。

3.揭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4.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要付饭钱? 谁付了饭钱? 是怎样付饭钱的?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自学课文。

二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自学

(1)自学生字,按所拿到的卡片完成十字开花游戏。 煎 逼

药 熬 汤 降 迫 强 夜 害

(2)用所学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恳求。

(3)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汇报十字开花游戏。

(2)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付饭钱?

(2)谁付了饭钱?

(3)是怎样付饭钱的?

下面,请各组读读课文,试解决(1)(2)两个问题。

1.小组读课文,讨论(1)(2)两个问题。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词义:恳求,并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注意读出穷人恳求的语气。 师:阿凡提是怎样付饭钱的呢?

3.各组再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巴依和卡子认为:吃了饭菜的( ),该付钱。那么,我让巴依听( ),也算( )。就这样,阿凡提帮穷人解决了难题。

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阿范提狠狠地教训了巴依和卡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5-9小节,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5-9小节。

(1)指名一组读,自由评论。

(2)师生配合读。

四、排演小品《饭钱》

师:我们学了《饭钱》这个故事,想不想排成小品来表演给大家看呢?我们来按剧本自导自演,分组排练。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言行演出他们不同的人物特点。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结课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具体反映人物的品行,学会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用小品的形式来展示课文的内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第13篇:语文教案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 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 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 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 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

6、 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 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 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 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第14篇:语文教案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第15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①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②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③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④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⑤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重难点

课前准备

①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②《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①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②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③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④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⑤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①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③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①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②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①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②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①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②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③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④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眷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②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③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④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①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②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③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④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①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②指名朗读。

③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④推荐课外阅读《成话故事》。

教学反思: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