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02 19:12:31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 预设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介绍的各种灯的语言,了解它们的作用;

3、 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各种灯的语言,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推荐阅读文章(电脑、投影)

盒子一只

头灯一个(头灯:野营用具,可用松紧带绑在头部照明,设有两道开关:一道开关长亮,另一道为闪烁开关,用于呼救或警示)

四、 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将头灯藏入盒子,请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猜不出

教师将灯打开,使光透出,请学生猜。——猜出是灯

教师出示头灯,戴在头部,演示其用法,并讲解:

这可不是一般的灯!这是头灯。将它戴在头上可以腾出双手来做其他事,适用于野外夜间行走。头灯有两道开关,一道开关长亮,打开另一道开关,灯就会闪烁。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不公布答案,暂时保密!

这个答案你们自己也找得到。打开课本学习第13课,自然会找到答案。

2、 揭题——《会说话的灯》——齐读课题

提问(灯怎么说话?什么灯会说话?……)

这节课就请大家当当小科普员,一起研究研究会说话的灯。

3、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反馈:听了一遍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指名随意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会说话的灯?(用双横线划出)

指名反馈,板书

4、再读课文,归类(分段)指导:

A两类:马路上会说话的灯(红绿灯、车灯)/ 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B三类:红绿灯/ 车灯/ 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5、研读课文2——9自然段:

(1)分组自学

出示小科普员自学建议:

A、第2——9自然段:感情朗读,用波浪线划出灯说了些什么。

B、最感兴趣的灯:美美地读,与小伙伴交流、研究,准备接受同学的咨询,解答同学的疑问。

C、其他内容:找问题,质疑,考核其他小科普员。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6、作业:字词抄写作业,选做作业本相关作业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

五、 板书设计:

13、会说话的灯

红绿灯

车灯

航行灯

灯塔

飞行灯

红灯

第二课时

一、 预设教学目标:

1、 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句子加顿号;

2、 能仿照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介绍相关科普知识;

3、 进一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句子加顿号;

难点:能仿照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介绍相关科普知识;进一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四、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看拼音写词语:交叉、船舶、桅杆、免得相撞;

2、 学习顿号的用法:

(1)感情朗读第2——9自然段。

(2)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灯会说话

出示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说话!

指名说,板书[红绿灯 车灯 航行灯 灯塔 飞行灯 红灯]

指导顿号用法,板书顿号

3、 学习用“不仅……还……”写句

灯仅仅是用来“说话”,表示某种意思的吗?——不是

别忘了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用处还是照明和美化环境。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意思?划出来。读句

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

句中什么词语连接了灯不同的作用?加着重号。

能调换顺序吗?

4、 仿写练习

(1)要成为合格的科普员,还必须通过下面的考核(任选一种):

A、改写:选择文中写一种灯的内容,用更生动有趣的方法来写;(如运用语言)

B、加写:你还知道哪些会说话的灯?像作者那样生动地向同学介绍一种或几种。

C、换写:《会说话的_______》例如:颜色、图画……

(2)学生写作

(3)反馈交流

5、 揭示谜底

头灯的谜底在哪里?

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教师揭开谜底

6、作业:继续完成或修改写的话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di4och5g6w4Iku2ngf5ngsh1np#

( )( )( ) ( )

ru@l@hu$p#k74iw*j9ngd3c3i

( )( )( )

二、按要求填空。(6分)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1.两袖()()2.()苗()长

3.()枝()叶4.守()待()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8分)

五、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4分)

1.清廉()夸奖()

美丽()制止()

2.新()希望()

高大()机灵()

六、选词填空。(6分)

由于由

1.我们去参观图书展览会,明天上午8点______学校出发。

2.______老师教得很好,所以学生们成绩提高很快。

尽管因为

3.()他家离学校很远,可他还是每天准时到校。

4.()小英病了,所以她今天没来上课。

七、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6分)

1.从此以后,他更加友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远望去,那里妨拂是一座工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例:她捡起来地上的铅笔。

她把地上的铅笔捡起来。

地上的铅笔被她捡起来。

1.大风刮倒了一棵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叔叔抓住了一个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13分)

1.___________杨兴参观了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小树苗。

3.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菜地。

十、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9分)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将信将疑。

()下午,我放学回家,见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看得入了神。

()顿时,一股热流通遍了我全身,当了三十多年教师的爷爷,终于分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

()我连叫了三声爷爷,他才抬起头说:“小军,咱家分到新房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那张纸条递给我。

十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

大熊猫的身体胖呼呼的,很讨人喜爱。它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它那一对圆圆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戴着一副墨镜。它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再加上笨重的身子,缓慢的步子,显得更加可笑。

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它折下嫩竹,先将竹叶及茎咬下来,攒在嘴里,再用爪子握住,左一口,右一口,有条不紊地吃着,把杂乱的竹枝咬得像刀切一样齐。

1.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7分)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讲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8分)

十二、作文。(16分)

按一定顺序观察一次节日活动的教室布置情况,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小学语文第五册期末试卷(十二)答案

一、吊车格外狂风山坡锐利活泼可爱无精打采

二、1.丿二③√2.木二②√3.口三②√

三、1.清风2.拔助3.舒展4.株兔

四、1.笔杆3.鲜血

旗杆血液

2.仿佛4.漂白

佛教漂流

五、1.批评(p9p0ng)

丑陋(lo))放任(f4ngr8n)

2.旧失望矮小愚笨

六、1.由2.由于3.尽管4.因为

七、1.友→发奋→愤2.妨→仿拂→佛

八、1.大风把一棵大树刮倒了。

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了。

2.警察叔叔把一个坏人抓住了。

一个坏人被警察叔叔抓住了。

九、1.昨天上午杨兴参观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2.星期六我们在学校东操场种下了小树苗。

3.这是位于城外的一块菜地。

十、31524

十一、1.第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大熊猫很讨人喜欢。第二句至第四句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来写的。这可从第二句、第三句它的外形特点和第四句走路特点看出来。

2.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讲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第二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讲的,是从它折、咬、攒、握、吃竹子的动作来具体描写的。

十二、略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善良的好心人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提疑问。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宣布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第五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诚实、守信),是呀,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就是财富;学过第六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怎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父亲?这位父亲始终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做人的万年牢。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尊严》,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一说,怎么理解尊严

课件出示:字典中对尊的解释1、地位或辈分高;2、敬重;3、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4、量词;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也就是权利被尊重。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检查初读情况。

1.师:谁愿意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侧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明白。

2.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老师再考考你!

出示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

指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变换: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课件出示:

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描写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劳顿奔波,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同样的狼吞虎咽,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在哪?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再结合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师:一共有几次?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指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第一次对话。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双重否定句换个说法。体会年轻人坚定的语气,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分角色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师:同学么,捶背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呀!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得?

生读相关句子,体会: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板书。

如:有志气、自强不息、自强、有原则……

师补充省略号。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四、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师:同样是饥寒交迫、饥饿至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就狼吞虎咽;同样是狼吞虎咽,年轻人仍不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所以他才吃得那样心安理得,吃得那样有坦然,那样有尊严。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五、拓展延伸:

1.师: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你觉得对于你来说,怎么做就是为自己赢得尊严?

六、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但是,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陈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朴园发展,你我的责任。我们与朴园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我想,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仅个个都是朴园的主人,我们也会是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继续品读文中对年轻人的描写,并背诵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7、尊严

人格、毅力(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

成功

努力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一课主要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借鉴他人备课的基础上,我把寻求具体研读课文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品读分析狼吞虎咽的不同上!然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

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出示“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学生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对话,采取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是理解重点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但从整堂课得教学效果来看,只是我个人完成了预设的教学流程,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离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整堂课气氛有点沉闷,大有我一人唱独角戏的感觉。

二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吃完后再干”和“干完后再吃”到底有什么不同体会不深,还没能体会到“白给的食物就是施舍,而施舍的食物吃起来就没有尊严”。

三是学生的回答既没有激情四射,更没有铿锵有力,让我觉得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不丰富。

我想,我作为教师,主导作用没发挥好。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我感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努力:

一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时的语文课上不仅要多练,更要引导学生发言

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答案的泛泛。

二是加强对朗读的指导。把朗读真得置身于情感的激发中,让学生因情而读,而不是因读而情。

三是让学生学会放松。平时的表现再好,临场慌乱,语言表达缺乏勇气或词不达意是学习语文的大忌。这节课,可能本身我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比我更紧张。在事后的一篇日记中,班里有近十名学生说到这节课让他们很紧张,不敢发言等等。为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他们也紧张。我想,这都是我的责任,是我课上得功夫还不深,没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

但是我想,学完本课,学生们还是很受感动的,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体会。我想,我还应结合本节课的不足,扎根于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真正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依托,把学生引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

3、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吧。(音乐)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就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喜欢),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

三、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卷,到水乡仔细看看,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先请同学自己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做做准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出鱼的多

b鱼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去亲眼看一看,体会一下周庄的水韵。(放课件)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介绍一下。(生汇报)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象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童话引入

1.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大家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些菜子拿回家。后来,带回一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包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上,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利用生字卡,请两个学生当小老师教生字读音(每人教4个生字。重点指导容易认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浇”和“挑”是三拼音,“翻”和“肥”的声母是“f”,“施”是翘舌音。)

3.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4.采用“开火车”,“你指我认”,“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复习生字。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借助拼音,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读完全文,再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同学听。

4.学生评议。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重点指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小灰兔说的“谢谢您!”要读出感谢、有礼貌的语气。小白兔说的“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吧。”要读出请求的语气。“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要读出惊奇的语气。“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读出自豪、深有体会的语气。其它地方也可抓住一些典型例句训练学生读到位,如“白菜很快就长大了”中的“很快”要读得重些;“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中的“又”、“要”要读得重些。指导学生朗读,不能只是抽象地讲要读出什么语气,什么词要读得重些。应该通过范读、比较、评价来让学生体会和感悟。

6.在读中进行词句训练。

(1)说带“把”字的词语。先让学生读例子“把地翻松”、“把白菜吃完”、“把窗户打开”,接着自己仿说,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让学生反复读“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看谁能用“只有……才……”再说出其它句子来。这一训练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补句”。如“只有爱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只有刻苦学习,才(有好的成绩)”

7.课中操。歌曲《劳动最光荣》。

四、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几位同学接力读全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与各部分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挂图或投影片),比较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之处。

(1)比态度:学习1—3自然段。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完白菜,当老山羊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比一比小白兔和小灰兔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与文相配的第一幅插图,回答“小灰兔怎样?小白兔呢?小灰兔看到小白兔不要白菜,只要菜子会怎么想?”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学习。

(2)比表现:学习4—6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俩到家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是怎样写的?抓住重点词:①“种菜”,说明小白兔怎么样?②“就吃”说明小灰兔怎么样?接着循因索果,进行对比,因为小白兔勤劳,白菜“长大”了;因为小灰兔懒惰,白菜“吃完”了。(这为理解重点句做了铺垫)

(3)比结果:学习7—9自然段,比较小灰兔吃完了白菜是怎样做的?小白兔这时挑着一担白菜去干什么?(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小灰兔为什么“奇怪”?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小灰兔不明白,当初小白兔从老山羊那儿要的是菜子,怎么现在成为白菜了?小白兔挑的白菜是哪儿来的?听了小白兔的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灰兔才懂得了小白兔自己种白菜,收了许多白菜,只有自己劳动才能生活得好的道理。

2.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个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齐读最后一句话。

3.学生质疑。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老师参与讨论)。

5.汇报交流。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两只小兔的对话。

形式分为:指名读、分角色读、挑战读等等。

[通过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五、自由续编故事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做呢?

自由准备──指名发言

六、巩固课文

1.复述课文。

2.教师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小白兔:要菜子__种白菜__送白菜(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灰兔:拿白菜__吃白菜__要白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自学生字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