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时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30 19:48:10

第1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4)指导朗读。

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且悲凉的情感。

(5)生试说后总结。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6)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7)总结诗意。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8)指导朗读。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没有,“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因此在朗读这两句要充满忧虑、感慨之情。

(9)总结结构。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

(10)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2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⑴ 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⑵ 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⑴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⑵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⑶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第3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流利、准确地朗读三首古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提前预习功课,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理解诗文生字词。

2.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习了本文的三首古诗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春节、清明、重阳的习俗。

4.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传统节日往往积淀着中国人独有的情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让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三首和传统节日 相关的古诗,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传统节日,并体会诗人寄寓在诗文中的情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2.结合词语理解,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旧”左竖短而有力。

“魂”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放。

易错提示:

“酒”的右部为“酉”,不是“西”。

“佳”右部为两“土”,而不是“士”。

3.多音字。

xíng:行走

háng:行业

wéi:行为

wèi:为了

chǔ:处理

chù:处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课的三首古诗一共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明确: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2.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明确: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本篇课文提到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还有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传统节日由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每一个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并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里,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知识积累,深入古诗内容,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情感。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4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歌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春夏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景色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有很多有名的古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比如《春晓》《咏柳》《鸟鸣涧》等,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交流)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它就是《绝句》。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崇”,边音“芦”。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燕、鸳、鸯、梅、芽、溪”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惠、短、泛、减、芦”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融”时,可以结合它的多种含义。

多义字歌示例:

融:春天冰雪融化,人与自然融洽。金融日益发达,共建和谐国家。

形近字歌示例:

惠:受惠不忘报,恩情要记牢。蕙兰送恩师,穗子随风飘。

芦:毛驴住茅庐,专人来看护。炉中烧芦苇,优待惹人妒。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鸳”的“夕”横撇的撇稍长,右上部的竖弯钩要平些。

“鸯”的“央”撇、捺都要长些,下部上紧下松,横写得要平。

“融”的左部里面一横短,右部收笔略高。

“惠”上部稍窄,“曰”扁宽,下部略大,卧钩圆润。

“减”右部斜钩不宜过长,撇短而有力。

“梅”左窄右宽,右部的竖折,竖短折长,中横长。

易错提示:

“燕”注意上部是“廿”,不要写成“艹”。

“芦”的下面是“户”,不要少写了一点。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虫-融(融合)-独(独自)-浊(浑浊)

心-惠(优惠)-忍(忍受)-忌(忌惮)

豆-短(长短)-豉(豆豉)-逗(逗乐)

乏-泛(广泛)-砭(针砭时弊)-眨(眨眼)

咸-减(减少)-感(感动)-喊(呼喊)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大家一起朗读古诗,巩固生字的认读。

4.说说古诗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明确:写了春天的美景。

5.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景象给你的感觉。

明确:生机勃勃。

6.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些什么。

明确: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第一、二句中写到的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并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看。

明确: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2)以上是诗人看到的景色,那么诗人还闻到了什么呢?

明确:花草香。

(3)“迟日”是什么意思?

明确: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4)请说说一、二句的大意。

明确:春天到了,祖国山河变得更加美丽。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鲜花盛开,到处弥漫着花儿、草儿的香味。

过渡: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小动物们也被吸引来了。(齐读三、四句)

2.学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泥融”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指泥土湿润。

(2)小燕子在做什么?

明确:飞来飞去。

(3)鸳鸯又在做什么呢?

明确:在香甜地睡觉。

(4)写燕子和鸳鸯的活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此诗能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5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第6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习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冰花的美。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并会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读好文中的几个长句子。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你看到过玻璃上开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冰花)就讲了这样一件趣事。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互评、汇报读,师纠正读课文、停顿。

(2)出示字词:

清晨 看见 晶亮 冰花 惊奇 柔嫩 丰满 牡丹 这时候 送给

指句读,相机正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三、精读训练: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实施修改意见

说说自己冬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朵朵)

指导学生 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2、学习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思考:

(1)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2)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3)指名读,评价。

(4)再指名读。

(5)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6)齐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并认读:见、他、它、丰、这。

2、 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 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见:独体字,第二笔是横折,不带钩,第三笔是撇;末笔是竖弯钩,底端平展,向上钩出。

丰:独体字。第一笔是横,不是撇,第三笔横较长。

这:左下包围结构。文,末笔变为点。辶,三画,第二笔是横折折撇,开笔平捺托上。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学习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第一句连起来说说。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学习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思考:

(1)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2)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3)指名读,评价。

(4)再指名读。

(5)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6)齐读。

实施修改意见

学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好:见、他、它、丰、这

选做:练习背诵课文第一、二小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冰花,冰花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7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第8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预设目标】

1、学会“全、奇”等14个生字,理解“奇妙、精彩、没完没了”等词语,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预设流程】

一、导入课文

看老师写3个字。

(板书:看电视)

你认识这3个字吗?一起读──

(齐读课题)

看电视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明明他们一家人也特别喜欢看电视,他还写了一首看电视的小诗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书翻到第20页,先听老师来读读课文。

2、多有意思的小诗啊,你们想读吗?那就请你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

过渡:

刚才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现在谁能大声地、清楚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呢?

3、分段检查读:

⑴ 第一段:

第一段谁来读?看看谁是勇敢的孩子!

(指名1人读)

师评:你读得很正确。

这一段里有几个生字宝宝,认识吗?

(出示生字卡片)

全:

指名2人读。

奇妙:

这个词谁来念念?

指名2人读──齐读

看来生字宝宝都认识了,那咱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

⑵ 第二段:

第二段谁来念?(指名1人读)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些字、词很难读,容易读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却 换 精彩 关掉 赛 咿咿呀呀 没完没了

(指名读词后)这个句子你会读吗?

(出示句子,指名2人读)

师评:这么难读的句子你都读对了,太了不起了!你也很棒!老师觉得“打盹”这个词特别难读,谁能读准?

(指名3人读)

师评:你读得特别准,请你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遍。

(学生领读)

(出示句子)那这个句子你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

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谁能读正确?

(指名2人读)

师评:不好。愿意再试一试吗?看来这个句子很难读,先听听其他小朋友来,等一会再请你读,好吗?

(指名1人读)

师评:好的,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读得很流利,很通顺!看来这一段难读的地方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些字,读好了这些词语,现在你一定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了。谁来读?

(指名1~2人读 果然读好了!──小组齐读)

⑶ 第三段:

谁来挑战第三段?

(指名1人)

(出示句子:“好球……直叫”)

在这一段中这个句子特别难读,但是他也读对了,了不起!现在让老师来考考别的小朋友。

(指名读──小组齐读)

⑷ 第四段:

下面咱们该念第几段了?

(第四段)

在念第四段之前,谁先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指名说)

修改 文稿 疲劳 舞蹈 音乐

(指名1生读,指出多音字,齐读)

看,这些难读的词语你都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你一口气把这些词语都读对了,请你做做小老师吧!

(学生领读)

有了他的帮助,现在这一段一定读得更好了,自己再试试。

(自由读──指名读)

⑸ 第五段:

最后一段谁来念?

(指名1人读 齐读)

三、学习第1段

1、课文咱们都读会了,小朋友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诗中,这个词语出现了两次。

(出示:奇妙)

一起读──齐读

(板书:奇妙)

它们分别在课文哪里呢?赶快找到把它们圈出来。

(生找)

2、“奇妙”第一次出现在哪个句子里?能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1人)

出示句子: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第二次呢?

(找到后,读一读)

出示句子: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3、啊,找对了!在诗的开头和最后2次出现了“奇妙”,那你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答)

4、真聪明!那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把奇妙、奇怪的语气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试

(自由读)

第一句:

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女生读

第二句:

指名1人读──男生读

师评:读得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可”字。

过渡:

丁丁说他们家看电视有些奇妙,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一些奇妙的地方?奇妙到底在哪儿呢?请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读读第2、3、4段,找找看。

四、学习第二段

找到奇妙的地方了吗?

1、(生: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你在奇怪什么?能不能说得完整一点、清楚一点?

(生: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

爸爸看京剧,为什么让你感到奇怪?

(生答不上来:谁能帮他说清楚这个奇怪?)

2、哦!这真让人感到奇怪?你是在哪一段找到的?

(出示第二段)

3、读出奇怪:

那你能不能读读这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指名2人读)

老师也想来读,行吗?

师范读。

我读出奇怪了吗?那你能像我一样的来读吗?自己再练练。

(自由读)

(指名2人读)

师评:有点奇怪的味道了!我好像看到你脑袋里的小问号了!

咱们一起读出奇怪来。(齐读)

4、情境对话:

现在你们都来当当明明,好不好?来做个“打盹睡觉”的动作吧!

(生做动作)

明明、明明,快醒醒!你们刚才不是在看电视吗?怎么看着看着睡着了?

(指名3人)

(我不喜欢看京剧。)

你为什么不喜欢看京剧?能用书中的话来说说吗?

(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可我知道现在电视上正在放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呢!赶快换成球赛,好不好?

(不好)

那又为什么呢?

(指名3人回答:因为奶奶喜欢看京剧)

哦,我明白了。为了让奶奶看京剧,你和爸爸宁可放弃一场精彩的球赛,对不对?你们真是关心奶奶的好孩子!看来,你们家看电视的确有些奇妙,你能不能再读读,读出奇妙的语气来?

(自由读──指名读──男生齐──女生齐)

五、指导书写,小结全课

1、指导写字:下面我们来写几个字。

(课件出示:爸 全)

请你观察这三个字,从结构上看你能发现什么?

(上下结构)

是啊,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我们先来写“爸”:

爸:

范写:看老师写这个字。上面是个父字头,一撇一捺要写得展开来一些,正好写到横中线。下面是个“巴”。谁来教教老师这个“巴”字该怎么写?

(指名说,师一边写)

谢谢你,我们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个字上下两部分一样大,上下平分田字格。

看清了吗?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把个别学生的字拿上来)你看他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说)

全: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指名说)

“全”和“爸”在田字格的位置差不多,请小朋友先在书上描一个,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位置。

谁来说说这个字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指名说笔画的位置)

有了他的帮助,现在你一定能把这个字写得很漂亮了,自己再写一个。

关:

我们要让“关”住进田字格里,怎样写才能让它住得舒服呢?请你观察一下田字格(指名答)

范写。

看清了吗?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我们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还有奇妙的事儿吗?我们下节课继续找。

第9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

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

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

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

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蓬”的“艹”要盖住“逢”。

“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

“裂”上下要写得紧凑。

“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

“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

“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

“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

“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

易错提示:

“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

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1自然段。

(1)清晨的荷花是怎样的?从第1自然段中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

明确: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的清香之浓郁。想象一下清晨公园的美景,荷花宛若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2)清晨到公园玩的“我”心情怎样?

明确:高兴、惊喜、迫切……

(3)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清早”“一……就……”“赶紧”“往……跑”等词句,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不见花容,先闻其香,从侧面烘托了荷花之多、花香之浓。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未见荷花,先闻花香。既然花香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所见之荷花一定更加有魅力了。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10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随课文读准生字、词,理解意思。

2、从题目出发,通过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抓住重点段(陆小亮不挂笔的经过),紧扣突破点(费劲、第11段),通过读、写等形式体会课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段(3-11),紧扣突破点(11),通过读、写等形式体会课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抓住第11自然段,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写出亮亮的感受,加以巩固重点段,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是难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言揭题:

1、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挂两支笔的孩子》(师板书课题)

2、指名读,齐读,然后请大家翻开课文。

3、学法探究,引导从题目入手。

反馈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题也读了,课文也回去预习了,那我们从什么地方入手才会学得更容易一些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方法是从题目开始。

看课题:

(1) 哪儿是重点词?提醒注意。

(2)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为了使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更全面一些,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好吧?

三、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觉得比较生疏的句子多读几遍,尽量做到流利。

三、二读课文。

1、要求:默读,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到重点段(2-11),并且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后检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师随回答板书:挂—不挂—又挂)

根据板书,提出重点的部分应该是什么地方?

四、朗读反馈:

指名读重点段。在学生的读中,引导划出重点词,指导生字“琢”的书写,理解不懂词句的意思。(尽量做到不自己说,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

读好后,质疑。

五、紧扣突破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引导读第11自然段,理解词句的意思。

“恨不得地下裂开一道缝,好钻进去”说明了小亮当时怎样的心情?

2、是呀,遇到这样的事,小亮受到了这种“打击”,怎么不会感受很深呢?那天晚上,陆小亮感慨万千,写下了一篇日记,如果你是小亮会怎么写呢?以小亮的笔调写日记。

提醒注意:从那以后,他不好意思再挂笔了。

七、反馈小结。

提醒:所处的角色、还挂笔吗?

第11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 讨论 探究

教学后记: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课前学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二、课文学习

(一)1、导入: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内容研读:

1、明确什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探究:(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四)布置作业:

1、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研讨练习

第12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量词短语,认识“辆、匹、册、支、铅、棵、架”7个汉字,体会量词在生活中的使用。

2、进一步巩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熟练地对应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

3、拓展相同部首的汉字,并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4、在其他课本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春晓》,大致理解诗意。

6、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阅读量,理解阳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录音和视频结合。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2、积累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量词学习,积累新字新词,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进一步巩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熟练地对应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

教学难点

1、积累古诗,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习惯,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点读、齐读,借助拼音,把字词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老师个别指导。

(1)朗读指导:“辆”的声母是边音,“册”是平舌音,“支”是翘舌音。

(2)书写指导:“匹”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撇。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

“册”上面的部分不能连写在一起。

“架”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想一想:这些词语我们平时说过吗?

(1)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把这样的词语叫作数量词。

(2)明确“量词”的含义,学会运用。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尺、斤、个、支、只”等。量词经常和数词一起用,如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等。

3、看一看:引导学生发现量词运用中的不同。

明确:我们发现,车、马、书、铅笔、树、飞机等事物前所使用的量词都不一样。

4、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达到正确运用量词的目的。

示例:一个人、一台电视、一把茶壶、一扇门、一块黑板、一把椅子、一碗饭、一个文具盒、一块橡皮。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背一背:引导学生复习背诵字母表的内容,点名背诵,按顺序背诵,巩固大写字母表。

(2)读一读:点名学生读或是齐读,分组读,把题目中上排和下排的大小写字母读正确。

(3)连一连:让学生自主学习,试着自己先连一连。看看下排的小写字母与上排的哪个大写字母是对应的,然后连起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适当指导。

(4)看一看:对照大写字母表检查是否连正确了,不正确的要马上改正。

明确:N-nR-rD-dT-tA-aB-bG-gH-hE-eQ-q

2、读一读,想一想。

(1)读一读:点名读生字,引导学生把这些生字都读准确。

(2)看一看:观察左右两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或是特点。

明确:左边一组字都含有“日”,“星、早”两个字中的“日”在上面,“明”字中的“日”在左边,而“阳”字中的“日”在右边。可见,“日”这个字和其他偏旁部首或字组成生字时,可以在字的上边、左边、右边。右边的一组字都含有“寸”,可见,“寸”和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生字,意思也不一样。

3、说一说:引导学生多说几个带有“日”和“寸”的生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示例:日--晨、暖、晴、旺、易、旦、春、显,寸--付、讨、忖、射、寻、导、夺、封。

第13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仿拂

舞蹈 翩翩起舞 晴蜒 衣裳 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

(绿、白、嫩黄……色彩丰富)

(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

(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

(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

(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14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芬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兴趣,培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读写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尝试换一种说法去表达一些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兴趣,培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好吗?(出示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

是的,谜底就是每天提醒我们时间的“钟”。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位植物学家根据花开的时间,设计了一座与众不同的“花钟”。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正确领读“争奇斗艳”“苏醒”“干燥”“花蕾”“花圃”等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可以结合图片,或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还可以用猜谜语等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字谜示例:

每一滴酒都喝完,醉到爬起星满天。(谜底:醒)

虽然是张弓,无力拉不动;如果拉弯弓,体壮力无穷。(谜底:强)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斗”的两点略平行竖排。

“芬”上小下大,下面“分”字撇捺舒展。

“芳”下面“方”的横、撇都叫舒展。

“内”里面“人”的捺改为点。

“强”右边的“虽”最后两笔为提、点。

“修”的右边三撇竖向平行排列。

“建”的字“廴”捺舒展,“聿”的第二横通出。

“组”较狭长,右边的“且”不宜写得过宽。

易错提示:

“醒”的左边是“酉”,不要忘了里面的一横。

“寿”的“丿”通出头,上面是三横,右下是“寸”。

“苏”的下面是“办”,注意与“为”字区分。

“示”由“二”“小”组成,竖不通出头。

“修”不要漏了中间的短“丨”。

(3)多音字。

dòu:斗牛争奇斗艳

dǒu:斗胆气冲斗牛

qiáng:强壮强身健体

qiǎng:勉强

(4)形近字。

斗dòu:斗牛争奇斗艳

头tóu:头等三天两头

燥zào:燥热口干舌燥

躁zào:烦躁不骄不躁

寿shòu:寿命长寿面

奉fèng:奉献无可奉告

示shì:告示显示

宗zōng:万变不离其宗

(5)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分—芬(芬芳)—纷(缤纷)—份(一份)—粉(粉红色)

酉—醒(清醒)—酒(喝酒)—醉(陶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说说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

明确:

①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依次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②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呢?

明确: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等等。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以此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在作者笔下,这座奇妙的花的时钟具体是怎样的风景呢?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细细体会一下。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15篇: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板书:17记金华的双龙洞)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1)读准字音

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宽窄肩背

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臀窄”。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窄”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拥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地方相对较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

(2)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旷间隙;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4)蜿蜒:上下起伏,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基础,按照。

(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叫钟乳石。

(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9)名目:事物的名称。

4、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