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11 10:25:55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学习《亡羊补牢》,理解寓意,懂得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早听别人的劝告,损失会更少。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说一说《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补牢

1、齐读课题

2、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出示图:说一说那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并记忆字形:叼劝堵悔忠

引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习生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叼走、后悔、忠告

学生理解词语,可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词,师相机点拨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段朗读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意思完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那个人不什么不修羊圈?不修羊圈的结果是怎样的?修了以后呢?

4、学生自由讨论,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

5、汇报讨论结果

五、全文,指导朗读

1、全文,揭示寓意

学生自由讨论:这个养羊人的做法错在哪里?

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后,再朗读

3、结合实践,说一说这个人在生活中还会存在哪些事情?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任务: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2。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这篇诗歌的内容大意,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教学安排:1学时

目标实施:

一、读导入: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

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

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三.鉴赏分析全诗

1.第一节:

①第一节诗人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辽阔美丽的大地,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②诗人描写观察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③如何理解“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

明确: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第二节和第三节: ,

①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如何理解?

明确: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

3.最后一节;

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如何体会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

明确:“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四.朗读全诗,总结其赏析要点:

1、这首诗歌有广大的包容性,如何理解这种广大的包容性?

明确:这首诗并不想以小见大,而是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的把握,以表现复杂深刻的感情,重要处不吝惜笔墨,敞开思路大胆铺排。尽量写出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境况。

2.有人说这首诗是民族生命力的讴歌,你怎样理解评价?

明确: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返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

3、诗歌中的“我”指什么?诗人究竟“赞美”什么?诗歌美一节都以“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

明确;指抒情主人公自己。赞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使此声音成为诗歌的主旋律,凝结着诗人对民族生命力的赞美,充满一种鼓舞人心的内在力量。

五.讨论:先对《断章》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自己赏析,讨论这首诗的主题。

教师提示:这首短诗玲珑精巧,是短诗中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作者用常见物、眼前景创造了象征性的画面,为读者想象留下开阔的空间。有人认为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装饰”二字上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请教。

2、懂得向人请教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表现形式。

3、向人请教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具体。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情景,激发学生对“请教”的兴趣

老师可以连续提出几个学生不太懂的问题,让他们知道“请教”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种需要。

二读一读“请教”全文,标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内容。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2、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发言。

3、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请教”就是请求别人指教的意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道出人要虚心请教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向别人请教,才能变不懂为懂,不知为知。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文章使用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将人类和动物界通过音乐的认同,表现出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只讨论,不要求掌握)

【教学重点】

1、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

2、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

指读课文68页下的注释,并补充:作者是一个具有先进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而又无比痴迷音乐(巴赫的协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二、解析课文:

1、速读课文,提问:本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哪些,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举例子和作比较

1)举例子:

第三~四段: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用以说明:

“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六段:蝙蝠,尽管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需要,但是某些声音还是毫无功利目的,而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的;

第七~八段:众多动物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被用来发声,构成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第九~十段:鸟类的歌声,说明:

动物在许多事务性的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第12、13段:举了成群的蟋蟀或蚯蚓、结队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曲、交响乐的例子,说明作者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所感染,并让读者也相信:这些曲调式真正的音乐。

2)作比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作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卡塔声理解为“警告的呼唤”、“求偶的信号”、“领土占有的宣言”等,显然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如上的具体意义,第六段举了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这个道理。

第11段:将生物的音乐于人类的音乐做类比。作者认为: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体本能需要。由此可以类推:

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说明:音乐并不具备某种特定意义。

2、由以上对说明方法的分析,我们参考课后练习一的第1题,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讨论后明确:“这个世界的音乐”在本文中是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在作者看来,这些声音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音乐,是因为它们根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3.根据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2题理解作者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

讨论后明确: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某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象其它动物一样,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又将太阳能在地球上辐射开去,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文见课文最后一段)。

三、小结课文:

作者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音乐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等同起来,揭示了音乐得本质特征,虽是一家之言,但表达了先进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在科学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对于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面临拥挤和污染的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板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名)

人 类 举例子

音乐(美妙动听、超功利、有节奏

第5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感叹号:同学们,我是感叹号。(手指头饰)这就是我的形状,小棒槌下加个点儿。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问号:(一副沉思状)我的形状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问号。当你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句号:我是小圆圈--句号。当你写完一句话,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了我,话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

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

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财、栏、抖、喉、咙、拌、搅、榜、馒、租”,除“咙、搅”外,都和已学过的汉字有相同的声旁,其中六组字音完全相同。它们作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作用,声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对于已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会用换偏旁识字法识字的二年级学生来讲,认识这些生字不算困难。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识字效果。最后可设计游戏巩固认字,增加趣味性,检查认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

2、“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所列词语学生都学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安排以下练习。

⑴ 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用。

⑵ 扩展练习:

打开( ) 茂密的( ) ( )的乌云 辨别( )

满天的( ) ( )的空气 寻找( ) 清新的( )

( )的枝叶

3、“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对节气的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不要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可先熟读《节气歌》,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让学生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一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根据本单元“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专题而安排的。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师生交际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

(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际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

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小朋友都想来讲讲,可是时间有限,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大家互相传阅。既可以写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如果这几方面你都想写,更好。

六、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六、展示台

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在本组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准备展示的内容。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还可以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这个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展示过程中锻炼交际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动植物的多样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教学中除引导阅读外,开展评选“小博士”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讲讲其他的有趣的动植物。号召学生都来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进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会写“队、找、响、歌”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学习新偏旁欠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的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幻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合唱队,可是却发现它们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它们是谁?(板贴:小蜜蜂、小青蛙、蝉)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三位不用嗓子的歌手歌声怎么样,它们究竟是怎样唱歌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瞧,小黄莺开始寻找合唱队的歌手了,它飞到了哪?(绘画花丛)它听到谁在唱歌呢?(小蜜蜂)小蜜蜂的歌声怎么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蜜蜂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动物声音的特点发声方式

小蜜蜂嗡嗡嗡,真好听靠振动翅膀发声

3、原来,小蜜蜂不用嗓子,靠振动翅膀也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你们在课文中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知道了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

4、课件出示小黄莺和小蜜蜂对话

(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

(2)生评

(3)师指导朗读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称赞)小蜜蜂是怎样回答的?(笑)它的笑,可不是嘲笑小黄莺的无知,而是善意友好的笑,它是耐心地告诉小黄莺自己是怎样唱歌的呢。)

(4)再请二组生读。(用称赞的语气读好小黄莺的话?把小蜜蜂的耐心善意读好来。

(5)生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真没想到,小蜜蜂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明白了的小黄莺又飞到了哪?(绘画稻田)它听见谁在唱歌?小青蛙的歌声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男生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小青蛙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小青蛙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靠声囊发声

3、原来小青蛙不用嗓子,靠声囊发出的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小青蛙和小黄莺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对话)谁来读读小黄莺和小青蛙的对话,看谁读的好。

(1)指名读(2组)(2)生评

4、学习生字:响、远、音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2)组词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黄莺飞过花丛、飞过稻田,瞧,这回又飞到了哪?(绘画树林)它听见谁在唱歌?(蝉)蝉的歌声又是怎样的?蝉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女生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蝉歌声的句子,用“~~”划出蝉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蝉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声

3、在这一段中,课文没有通过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蝉是怎样唱歌的。小黄莺在密林里,听见蝉的歌声,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读读

第四自然段,然后和你的同桌合作,模仿我们刚才学习过的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自然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读一读,待会请一组同桌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改的编成果。

(1)请一组生读改编对话,师读旁白。

同学们明白了吗,原来蝉不用嗓子,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你们俩改的、读的真不错,给你们颁发“最佳编剧奖”。现在我们来把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对话连起来读一次,就请你们俩来读小黄莺和蝉的对话,刚才那两组同学来读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的对话,我们全班同学来给你们做旁白。)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的演出开始了,让我们赶快去欣赏欣赏吧。

1、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平时以为歌手都是用嗓子来唱歌的,可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些歌手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比用嗓子唱歌的歌手唱得还好啊!)

3、出示句式:“小明今天生病了,但是。

他今天不是值日生,但是。”谁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两个个句子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过渡:太神奇了,这些小动物竟然不用嗓子就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觉得有趣吗?老师现在来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我把这些词卡弄乱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还记得这些小动物的歌声以及它们是怎样唱歌的?请你上来连连线,并用一句连贯的话说出来。

2、生连线,师指导说。

四、课外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不用嗓子唱歌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发声,谁能像我们刚才那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用()发声。

(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

五、指导书写

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远: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元”,再写走之底。

音:上下结构,大小相当。

六、总结

《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蜜蜂、小青蛙、蝉这三种小动物的发声方式,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有这么多不用嗓子的歌手,同学们喜欢这个奇妙的大自然吗?其实,动物界中还有许多奥妙在等着小朋友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一定还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巨大的收获。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选择地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听写句子,能自己校对。

3.能选或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的续篇。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听写句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猜猜主人公是谁?

1.播放动画片《阿凡提》片头。 师: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呀,阿凡提觉得: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2.出示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师:今天,阿凡提又帮助了谁呢?让我们来学习41、饭钱。

3.揭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4.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要付饭钱? 谁付了饭钱? 是怎样付饭钱的?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自学课文。

二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自学

(1)自学生字,按所拿到的卡片完成十字开花游戏。 煎 逼

药 熬 汤 降 迫 强 夜 害

(2)用所学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恳求。

(3)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汇报十字开花游戏。

(2)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付饭钱?

(2)谁付了饭钱?

(3)是怎样付饭钱的?

下面,请各组读读课文,试解决(1)(2)两个问题。

1.小组读课文,讨论(1)(2)两个问题。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词义:恳求,并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注意读出穷人恳求的语气。 师:阿凡提是怎样付饭钱的呢?

3.各组再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巴依和卡子认为:吃了饭菜的( ),该付钱。那么,我让巴依听( ),也算( )。就这样,阿凡提帮穷人解决了难题。

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阿范提狠狠地教训了巴依和卡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5-9小节,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5-9小节。

(1)指名一组读,自由评论。

(2)师生配合读。

四、排演小品《饭钱》

师:我们学了《饭钱》这个故事,想不想排成小品来表演给大家看呢?我们来按剧本自导自演,分组排练。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言行演出他们不同的人物特点。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结课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具体反映人物的品行,学会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用小品的形式来展示课文的内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朗读,想像以及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朗读录音带、苍耳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故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到《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开火车读字词卡片:植物办法四海为家旅行降落伞山洼豆荚炸开观察蒲公英准备苍耳仔细粗心飞得高就得告别妈妈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3、过度:小朋友们,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又有哪些好办法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学习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读了课文,你知道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指名回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教师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2、老师请五位小朋友逐自然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的哪几小节介绍了这几种植物?

3、你认为那种植物妈妈最聪明,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就认真地读读这个小节。并想一想它的办法好在哪呢?吧你的想法和同桌的伙伴交流。

4、汇报交流:

(1)请喜欢蒲公英妈妈办法的同学一起读读这小节。(生齐读)

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平常我们还管它叫什么你知道吗?

蒲公英娃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有谁吹过蒲公英吗?你见过蒲公英被风吹走时的样子吗?谁能说说蒲公英被风吹走时是什么样子吗?(它们被风一吹,就一个挨着一个飞走了,飞得到处都是)一个挨着一个,连续不断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是哪个词?(纷纷)

这些蒲公英娃娃纷纷离开了妈妈。它们可能会飞到哪,在哪里安家呢?(学生想象)

这些蒲公英娃娃飞到哪就在哪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生:四海为家) 。

朗读指导: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插图。看,小蒲公英在空中飞啊飞,它们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去闯天下了,它们是多么快乐,多么自豪啊!吧你自己想象城那个快乐的小蒲公英,吧你此时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背诵

(2)蒲公英妈妈真了不起,它用什么送走了自己的娃娃?板书风其实苍耳妈妈的办法也很巧妙,刚才说喜欢苍耳妈妈办法的同学一起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它的办法好在哪呢?(学生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礼包,看看是什么?(出示苍耳的种子)动手摸一摸它那带刺的铠甲,把它挂在衣服上,动一动,走一走,想想苍耳妈妈的办法好不好?

是啊,苍耳妈妈多有智慧呀!它能借助小刺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们走遍天下四海为家。板书:动物。谁愿意读读这个小节,把你对苍耳妈妈的敬佩和赞赏读出来。自由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练习背诵.

很多同学喜欢蒲公英妈妈和苍耳妈妈的办法,有谁喜欢豌豆妈妈的办法吗?大声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的办法呢?

用双手做豆荚炸开状,体验豌豆炸开时的情景。

孩子们出去旅行开心吗?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蹦着,跳着?是啊,小豌豆离开妈妈多开心啊,请你有感情地读读这小节,把你的感受读给同桌听。指名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练习背诵。

6、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方法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读了这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那里指的是哪里?仔仔细细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它指的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呢?

三、课外延伸

对呀,自然界有徐徐小多多的知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这首诗中也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植物妈妈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

它给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

小朋友用手一碰,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椰子树妈妈有办法,

它把家安在大海边,

只要孩子成熟落了下来,

它就能跟着海水到岸边发芽。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探索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奥秘,其实植物妈妈不仅会传播种子,有些植物还会捕食昆虫呢,这多不可思议啊!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将来去揭开大自然的未解之谜。

五、板书设计

15、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

苍耳动物

豌豆太阳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设计上,无论是从问题的提出,还是小结过渡,都力求语言的精准和富有感染力,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利用感官参与,做动作体验等等,教学的效果较好。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