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08 10:08:30

第1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

1、猜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真神气

2、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讲授】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活动】

(四).思考,讨论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导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

导学案:

一、游戏导入。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课文朗读情况。

二、自主乐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合作交流

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指导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四、总结全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要像萨沙那样,有一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

课堂检测: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7我不是最弱小的

关爱保护保护

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外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吧。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谁的本领大》,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含的道路。

导学反思:

第3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抓重点词句品读,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际感受感悟情况危急和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语: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一生约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在贡献。你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想办法把生字学得又快又轻松,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推荐识字好办法,介绍给同学们。

偏旁加熟字:迪性尾溜恍团

谈—讠→炎(炎热)

斤+丶→斥(斥责)

由+氵→油(油灯)

大+亏→夸(夸奖)

4、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翘舌音:斥

平舌音:责

5、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感悟文意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悟妈妈病情的危急。

1、过渡:妈妈怎么了?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知识。

2、她的情况危险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在二、三自然段中勾画出表现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汇报、交流

重点品读:

(1)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什么叫“直打滚”?为什么会这样呀?想一想,妈妈在疼得直打滚的同时,还会有哪些表现呢?她可能还会叫些什么?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2)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

“急忙”还能换成哪些词?

想象一下爸爸焦急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3)去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马上在家里做手术。

医生急吗?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为什么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

(4)大家急得团团转。

团团转是什么样儿的?想象一下,急得团团转时会怎么样?能不能演一演?

比较句子:大家急得团团转。

大家很急。

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5)用( )得( )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朗读医生和爸爸的对话,体会医生和爸爸的.无奈。

(1)大家为什么会这么急呀?指名说,板书:暗

(2)医生想过办法没有?结合“环顾四周、迟疑”等词语体会医生的无奈。医生在向四周看什么呢?他又在迟疑什么呢?

爸爸的办法可行吗?你又是从哪儿知道的?

结合医生的动作、表情体会爸爸办法的不可行。

(3)分角色表演读对话。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悟爱迪生怎么救妈妈,领会爱迪生的聪明。

1、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2、自主、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自然段;

画一画:用直线画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说一说:与同桌的伙伴交流交流。

3、学生交流。

品句:

(1)(出示)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结合“突然、一溜烟、不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爱迪生的速度快。透过文字,你能体会此刻爱迪生的内心吗?

指名读、评价读、自由读。

(2)(出示)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板书:镜子)

师生合作读,学生想象房间里的情形。(板书:亮)

(课件出示插图)情境表演(师扮演家长)问:孩子,今天你们学了《爱迪生救妈妈》,能不能给我讲讲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吗?(引导学生用上文中的词来复述。)

4、爱迪生的办法可行吗?你是从哪儿看出的?文中又是怎么写的?

理解“恍然大悟”。爸爸对爱迪生是什么态度?后来呢?

爸爸恍然大悟,医生呢?

5、分角色练读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抓住“又急又气、斥责、委屈”提示语引导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教师随机抽同学读医生夸奖爱迪生的句子。问:你为什么夸奖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呢?(板书:聪明)

3、学生夸夸爱迪生。

4、师质疑,引出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都急得团团转时,年仅七岁的爱迪生却急中生智想出办法救了妈妈的命,是什么原因呢?(板书:爱动脑勤动手)

四、总结延伸

1、师补充爱迪生不同时期的照片、图片、名言,(课件)更全面地了解爱迪生。

2、总结全文,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3、课外收集有关爱迪生的名言或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2、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如:“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指导

贝: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了竖弯勾。

斥: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3、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作业,师生共议。

5、完成课后“我会填”。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4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设计教案跟制定计划是一样的,需要绵绵俱到,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感悟法

教学用具: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谁来当笋芽儿,表演一下笋芽儿的动作,撒娇地说话。(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点拨: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漆黑 沉睡 撒娇 呼唤 唠叨 爱抚

滋润 照射 温暖 自豪 健壮 叽叽喳喳

2、美读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自配乐曲歌唱等。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a.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b.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c.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二课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第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汇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及词语卡片制作上课用的课件。

课前指导学生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复习课文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玩具柜前的孩子》一课,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节课我们

2、就继续来读

3、读这篇文章,现在谁想来有感受情地读一读呢?

4、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评。1、回忆,指名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评价。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起学习兴趣。

二巩固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复习认读。

2、出示生词卡片,全班赛读。

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记忆字词,同时进行比赛。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记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让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2、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3、让学生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4、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1、在老师的要求下,规范的写生字。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2、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提写生字,评价哪个字写得好。

3、指导完成“我会读”练习。

4、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盯着柜台( )地看小汽车( )找出小汽车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觉得玩具柜台前的那个孩子是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我觉得售货员阿姨是个

第7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

2.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 学习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课件或演示图

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 合作识字、游戏识字:(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 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 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或演示图片。

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 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勾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5. 遇到雨衣带来的苦恼,别人没想出办法,小林却发明了充气雨衣,你想对小林说什么?

6. 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7. 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2. 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8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一、谈话导入

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出示头像),瞧她笑眯眯的样子多可爱呀,她还在向我

们打招呼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谁愿意把玲玲的名字写到黑板上?

1、请生上台板书“玲玲”。

2、师请全体学生用手指模拟写,并由上台学生领读“玲”。

3、师解释“玲”的写法,注意左边王字旁,右边是令而不是今天的今。

玲玲不仅很可爱,画画也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

1、师将课题补充完整。

2、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玲玲究竟画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翻书到P116页,自由读课文,注意三点要求:

1)标注段落、划出生字、词语;

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刚才大家读的多认真啊,课文共几段?谁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一生汇报

,师适时评价。

三、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出示第一幅画,这是玲玲花了好长时间画出来的,可是没想到这幅让玲玲非常满意的.画却经历

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在这场风波中玲玲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把玲玲通过这

件事情明白的道理划出来。

生汇报,全班齐读,师相机板书:坏事变好事

1、坏事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坏事是什么?哪一小节写了这个内容?请大家读一读,并划出

相应句子。

生汇报,

出示课件:[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师相机板书:弄脏了

1)将句子中标红的词各读三遍,边读边想,这是表示什么的词?

2)生汇报,师引导这是象声词或拟声词,师可再提示类似象声词,生活跃发言,师适时请生

用象声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可指句2-3人。

4)师:点评,大家造的句都很棒,我们在写作时适当地使用象声词,会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有趣。

5)画弄脏了,真是一件坏事,老师想到一个办法,重新画一张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重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

师:这话是谁说的?

生:玲玲说的

师:谁愿意当玲玲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师引读,全班齐读:

玲玲焦急地说:“……”

玲玲皱着眉头说:“ ……”

玲玲伤心地说:“ ……”

玲玲边哭边说:“ ……”

2、好事

是啊,事情的确是糟糕透了。可是(师指板书)好事又是指什么呢?

生汇报,师提示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名并全班读最后一段,师相机板书:得奖了

3、坏事如何变成好事

师:指板书,明明画弄脏了,怎么又会得奖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横线在书

上划出来。

生汇报,师请其领读:

1)全班边读边思考,玲玲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汇报:勤动脑、善思考等,师相机红粉笔板书:动脑筋

2)师结合板书,坏事变成好事,除了玲玲动脑筋外,还离不开谁的帮助?

生汇报:爸爸的帮助

4、爸爸的帮助

1)师:课文中有爸爸和玲玲的几次对话,请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

2)出示课件:

一组示范——请生点评再次重复——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生分角色读文时,师适时加旁白)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道理

出示课件,让我们把这个道理记在心里吧!用1分钟记忆,老师和你们比赛看谁先背会、征求

学生意见师先背——个别背——集体背

四、识字识字

大家课文学得这么好,生字还有问题吗?老师现在想考查一下,谁敢接受挑战?

出示词语课件(带拼音)

1、请小老师分排领读。

2、生分为三组读词。

3、男女生分组比赛读词。

课件词语去拼音

师: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大家还认识吗?

1、开火车读(单列火车)

2、指名读

3、全班齐读

除了屏幕上的词外,这些生字宝宝还可以和其它的小伙伴组成新词,请大家看词卡。

可随机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或开火车读等方式。

师点评

五、拓展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汇报,师点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出示课件:“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

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2、结合板书,因为玲玲善动脑筋,使一张弄脏的画最后在比赛中得了奖,想不想欣赏一下玲

玲获奖的画?

出示课件:《我家的一角》

师总结: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也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们选择逃避吗?是害怕吗?会放弃吗?是的,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们肯定会像玲玲一样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弄脏了 坏事

25玲玲的画 画小花狗 动脑筋 变

得奖了 好事

第9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第10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恐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传染严寒等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恐龙的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

2.老师找关于恐龙的光碟或录像片。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 一 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外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2.播放恐龙的录像片。

3.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现在,这些庞大的动物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消失了、灭绝了、灭亡了)随机板书课题。

4.大家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分段落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插图、与伙伴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

4.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并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老师巡视,鼓励)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可隐藏在某种图画中),让学生认读(认读完后出现完整的图画)。

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巩固识字

用游戏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如用拼音和字找朋友、生字和熟字找朋友连成词语、猜字)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1.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第2~4自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方法:

a.读一读,朗读相应的段落。

b.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c.画一画,画出重点词句。

d.议一议,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补充有关自然科学知识。

e.填一填,合作填写表格。

说法 起因 变化 结果

2.各组小汇报学习成果,随机引导理解重点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自己研究的一种说法概括出一种名称。(老师可做示范,如寒冷说,其余让学生动脑)

4.将表格的内容打乱,让学生连线后进行说话练习。题型如下:

寒冷说 行星撞击地球 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撞击说 哺乳动物越来越多 恐龙染病

偷吃说 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传染说 全球气温下降 恐龙耐不住严寒

降温说 突然流行传染病 偷吃恐龙蛋

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1.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一些说法提出怀疑)

2.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

3.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请帮科学家想想恐龙的灭绝还会有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寒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不宜长,撇捺要舒展,三个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词语积累

1.读读抄抄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说说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把它们积累在词语本上。(如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书籍)

拓展活动

根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编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