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31 17:27:56

第1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读写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 具:

生字、词语卡片

教 法:

引—读—议—悟

学 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背诵古诗《咏鹅》,激发学生兴趣。

2、 导入,揭题? 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①大声朗读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②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读新词,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③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自主学习。

3、 检查自学情况,并相机纠错、点拨。

①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书写“餐”“脾”“蹲”.

② 学生汇报: 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 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快速读文,标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姿态(第1自然段) 白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白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 白鹅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认识过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

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2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到这时”是指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任意强调“每到这时”“童年时代”“摇花乐”“阵阵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朗读的个性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而“捡”

只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同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的散发地久、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时间),“我”就(动作),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第3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从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谈你对球王贝利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题目上面的“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四、感悟理解

1、阅读理解: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五、以“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为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你知道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六、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拓展阅读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第4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第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第6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7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

2、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3、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4、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解孙膑是一个善于运用智谋的人。

5、了解,懂得智慧的力量,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教学难点: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查阅资料:教学、成语故事等

教、学具准备:课件(围魏救赵动画)

板书设计

围魏救赵

孙膑智慧胜利

庞涓莽撞失败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播放课件:《围魏救赵》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精彩)其实这个故事还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哪!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走进我们今天的24课《围魏救赵》,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二、整体感知、排除疑难:

三、指导复述:

1、师:下面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2、文章中还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朋友呢?你想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词语:

庞涓田忌孙膑邯郸军械救援防御猝不及防

以逸待劳迷惑不解恍然大悟浩浩荡荡慌慌张张

撤离日夜兼程胜仗

3、抢读,谁认识这个词语就送给谁。

4、看来你们是大获丰收啊!那把你们战利品带到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文中的成语,并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随机指导:孩子一个故事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说清楚吗?

1、起因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经过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能说得更动人!

3、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4、孩子们你同意吗?你能勇敢地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5、现在要难为你一下了!你能在你讲的故事中用上这些词语吗?

课件出示:“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6、小组相互说一说,选出本组内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班的展示,并评选小小故事家。

四、结合课外资料,理解:

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资料!把故事将给身边的朋友。

2、搜集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孙膑。

3、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第8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为了更好地读好这篇文章,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生字词这些拦路虎。

出示课文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词语。

3、指导写字“廊”,注意笔顺,竖提,横撇弯钩,“广”撇画伸展,里面笔画要紧凑,竖为悬针竖。(指导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过渡:拦路虎解决了,读起课文就更轻松了。

4、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课文的'同时,找出作者主要游览了颐和园哪几个景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景点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6、出示颐和园景区地图,借助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过渡: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三、学习“长廊”特点

首先,我们来到长廊,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部分,用笔画出能体现长廊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2、交流:出示幻灯

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长廊的特点吗?(指名读,齐读)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①你抓住了数字,读出了长廊的长。师板书:七百

“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长?(熟悉距离举例,如操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因此1992年,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么长有什么感觉?(一眼望不到头)

②(齐读),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它到底有多长,好吗?

③小节:通过你们的朗读,长廊仿佛真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 ,看来列数字的方法很有用。

长廊除了长的特点,还有什么样的特点?(美)

体会廊内的“艺术美” (师随机总结)

① “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

“五彩的画”——颜色多,漂亮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作者通过比较(师板书:...没有...相同..)

说明画的不仅多,而且内容丰富,其实,不止横槛上有,枋梁上,亭子内部都是,这样大大小小,加起来达到了14000多幅呢。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么美景就让画师画下来,都花在这上了。你说长廊美不美呢?

②你现在又会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齐读。。

过渡: 廊内的绘画艺术美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我们了。 还有哪儿也很美呢?

体会廊外的“风景美”:

① 生自读句子体会鲜花不败, 微风送爽的怡人风景。

②你喜欢花香吗?让我们吸一口气,读一读这句描写廊外的风景的语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长廊呢?播放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话传说,花草鱼虫......

还想再看吗?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老师怎么能放得完呢?

⑤说话: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指名说)

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屏示:

“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师:这里有神话故事,有民间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这幅画里有风景,有人物,行走在这样的长廊里,就像...

这样的长廊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

⑥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读长廊。(配上琵琶乐)

过渡:看得出,你们都被这廊外的的美景吸引住了,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使我国的园林艺术,因此,长廊成为了颐和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作者是怎样看长廊的呢?

5、 屏示:师引读

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小节: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生读

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

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具体的景物原来也是非常讲究顺序的。作者就是这样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长廊的美。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下一节课,我们再到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看一看,去领略颐和园中更多的美景。

2、作业:仿照《颐和园》介绍景观的写作手法,你能用上一定的表达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你曾经去过的一处景观吗?

板书设计

长廊 七百

颐和园 万寿山 …没有…相同…

(美丽) 昆明湖 …像…

第9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

谁愿意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一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作者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读——找——画)

你们一定很想把自己心仪的水乡景色和同学分享吧?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指名读三人)

导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的'细雨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感觉,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风景。

2、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指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导语: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乡的窗口是别致的,风景一定愈加别致。

3、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指名读一人——指导想象读——指名读两人——想读的一起读)

导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人民的勤劳与质朴。

4、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里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指名读一人——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读)

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座石拱桥,一轮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桥流水”的佳话。

5、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蒙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三、总结品评

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争先恐后的跃入作者的眼帘,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的别致风景伴着细雨点点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怀,作者不由得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顺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风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赞誉——“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相机补充完板书)

板书设计:

水乡

细雨柔和润江南

窗口别致嵌画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桥如月渡风情

第10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字7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井冈山特有的美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从重点句段入手,理解“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井冈山的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你了解井冈山吗?能给大家说说吗?(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3.阅读“信息窗”。

4.练写“冈”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请想办法解决。

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

3.教师重点提示:

峡:指导记忆字形读准字音,并与“夹”区分开来。

碑:注意读准音,理解字意。

醉:声母是平舌音,读准字音。

4.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读通。

5.指名分段接龙读课文,评议并正音。

三、再读感知。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从读文中知道了什么。

四、练习写字。

抄写词语:

如:井冈山革命白茫茫银蛇

战旗挑粮英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是“英雄的山,美丽的山”?要求边读边画记重点句段。

2.汇报,指导朗读理解。

①学生汇报。(重点段:第3、4、5自然段)

②相机理解重点词句。

如:山势巍峨峰峦峻拔云雾弥蒙

惊涛拍岸郁郁葱葱逶迤前行

第3自然段中的几个比喻句。

引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诗词)

③通过理解词句指导朗读,读出气魄。

3.练读第3、4自然段。

4.赛读。

5.质疑。

如:为什么说“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①结合课文和所找的资料在组内展开讨论。

②全班交流。

6.想一想,试一试,第5自然段该怎样读。

7.齐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好词好句。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如:英雄革命白茫茫

战旗银蛇挑粮

二、检查读背课文的情况。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2.鼓励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介绍一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片段练习)

四、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第11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肺”;理解积累“撕心裂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联系已有经验,针对重点词句提问。

3、能独立简要概括华佗行医过程中的两件事;通过研读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内容感受他时时处处为病人的疾苦着想,感受他高尚的医德。

4、了解文章选材、详略安排与所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文章段落衔接的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对华佗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疏通课文大意,初步了解文章人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生根据对课题所提的问题,说说读文后了解到的内容。

师结合板书:华佗正音华

(2)出示预习题2生交流师板书:神医医术高超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最后一节二、学习课文所写两件事例,品读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精神,体会作者选材用意。

1、联系旧知,质疑师:《起死回生》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使我们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这篇课文一开头也告诉我们华佗医术高明,被人们称为“神医”,可下文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归结为: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个材料?

2、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练习根据表格简述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2—7节,对照表格,概括两件事主要内容。

(2)交流,师指导书写“肺”,理解“撕心裂肺”

(3)指导学生将心理活动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4)学习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精神板书:医德高尚想着病人的疾苦

3、引读2—7节,加深认识

4、体会文章选材用意,释疑。

(表面上看文章所选的材料与“神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神医”。因为他医德高尚,时时刻刻想着病人的疾苦,所以才会不断钻研,使自己的医术越来越高超,他的名字才会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会敬佩地称他为——“神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体会“处处、时时”等词语作用,进一步感受人物精神

1、引读课文第八节,引导质疑引导归结为:课文为什么详写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却把事情的经过部分一笔带过?

2、出示华佗麻沸散药方,感受发明麻醉剂艰辛

3、讨论、释疑师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已经树立,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作者就把经过部分略写了。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上下文连接上的特点

1、师总结全文

2、出示“然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节与节之间连接上的特点师小结: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上下文的连接更顺畅、更自然。

板书设计: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神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时时处处想着病人的疾苦

第12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学法指导】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⑸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①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②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③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④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⑶比较句子: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第13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第14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第1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犕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二)、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⑶、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⑷、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⑶、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⑵、指名分角色朗读。

⑶、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四、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五、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七、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语文天地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3、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4、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2、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