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0-01 16:03:13

第1篇: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说,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的片段。课文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原始积累期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中主要写了四个故事:一是抢夺梳妆匣,二是骗取继承权,三是看守密室,四是临终嘱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巴尔扎克小常识;

⑵能力目标:a.了解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生动的动作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b.理解葛朗台这个人物性格的社会意义。

⑶德育目标:认识守财奴那种对金钱的痴迷所导致的人性的丧失;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守财奴丑恶的本质和卑鄙的灵魂,难点是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的主题上来。

三、教学思考

1、课文中,葛朗台的表现是多变的,但一切为了金钱的本质却始终如一,多变的表现围绕着不变的本质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变认识其不变,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中自然归纳。

3、教学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

1、激趣法:为提高学生兴趣,适当补充相关情节和故事梗概,如葛朗台的发家史,欧也妮和查理的爱情。

2、情景设置法:通过学生表演及播放剧情录像,再现小说的情景,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

3、讨论法:根据小说的主题,联系现实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学法:

情景体验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参与剧情表演,共同讨论等体验小说的情景,品味小说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六、教学程序

1、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吝啬鬼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说起,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速读课文,梳理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巴尔扎克对人物的语言描写高度个性化,使人物的语言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为此,首先让学生找出对葛朗台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葛朗台与女儿及太太的对话,并指出,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一个金钱占有狂和守财奴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学生找出有关葛朗台的动作描写,并让学生表演,体会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然后点明葛朗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在分析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之后,通过播放课文的录像,让葛朗台这一人物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其性格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有人说,葛朗台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是可恶的;也有人说,葛朗台一辈子做了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那么,葛朗台为什么这么做呢?请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是本文的难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评价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作品启示他们,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千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

4、小结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他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对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的全部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财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

七、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为此,我把文章的情节按顺序排列,最后综合概括人物的性格,这样葛朗台这一典型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抢夺梳妆匣——惜金如命 专横

诱骗继承权——狡猾欺诈 吝啬

看守密室——贪婪执著 贪婪

临终嘱咐——至死不变 虚伪

八、布置作业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葛朗台这样的人,如果有,请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

第2篇:说课稿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插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一课一共要两课时完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所以识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精卫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技巧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准确的抓住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多读,自读自悟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能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孩子们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有趣的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从表面上理解精卫的勇敢很容易,但是要让他们结合实际来谈生活中的“精卫”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如何向精卫学习,因此我在课后延伸部分设计了小练笔,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可以不受拘束,不必为写不好被同学笑话而烦恼,也没有字数限制,孩子们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信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想象海神与精卫对话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谁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题)

4、介绍精卫。

二、复习生字

1、师: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学生交流: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生字表中查……)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复习一下生字。看哪一小组采用的方法最好。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三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1: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画出大海说的话。用"~~~"画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 (生讨论)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 (生讨论)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

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先在小组内练习,再由小组成员推荐表演)

3、小组内练习读一读其它段落。(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生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5、讲诉《愚公移山》的故事,供学生欣赏。

四、课后延伸:小练笔,教师出示两个主题,学生选其一进行写。

全班交流。

五、师小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学生交流)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重点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学反思: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是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这些都是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在于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第3篇:说课稿

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个内容:三角形的分类。这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角及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三类,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三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二、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

1、会根据三角形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各种三角形。

能力目标是: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能够按三角形角的不同和边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四、本节课设计理念和施教措施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组小专题“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等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你能按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吗?这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就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通过采取两次同桌合作的方式是学生会按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在让学生按角分类之后,抛出了又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也为如何正确的判断三角形打好基础。

此外,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安排让学生自学,以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又是怎样的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来认识这两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我又以问题:你认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导向,让学生对比、理解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总之,整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第4篇:说课稿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二课时。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图案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欣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接触一些简单对称知识。对称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发现少部分部分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空间想象能力也还不错,也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课堂发言受客观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够大胆。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敢说愿说,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大胆展示。

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以画图为主,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有层次的练习,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短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短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找出所给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观看图片,欣赏对称美。

2、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见图1图2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

1.淘气画好的房子不对,那怎么改正?

自己先改,然后集体交流。

2.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引导:1)想象一下对称轴的过程,感知如何补全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找图形的关键点。学生自己先找,然后叫学生上台演示,并标字母。

3)回想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怎样找对称点。(数轴点距)。

4)学生自己找出对称点,然后上台演示。

5)连接对称点。

3.学生独立完成图形。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

找出关键点——数出轴点距——描画对应点——连接对应点

5.欣赏激趣,尝试制作。

小组合作,试着玩成活动三,并集体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1)P24 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下面各点的对称点,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1)猜字游戏

2)照镜子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安排

第24页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变成6。

第5篇: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分析:

《付饭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快乐读书六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短小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人在地主开的饭馆门前站了一会儿,地主就以他吃了饭菜的香味为借口逼他付钱。阿凡提摇钱袋让地主听钱的声音后说,帐两清了。这个故事表现了阿凡提的聪明与智慧,挫败了地主的贪婪与蛮横。

课文第二节穷人的话比较长。可分三层意思来理解。先是感叹穷人日子艰难,“哎!咱们穷人的日子真难啊!”接着简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我在巴依开的一家饭馆门口站了一站,巴依说我吃了他饭菜的香味,逼我付饭钱。”这是起因。“我不给,巴依就到卡子那里告我。卡子决定今天判决。”这是事情的经过。最后,提出要求:请您为我说几句公道话。由于层次、条理清楚,因此,能把较复杂的事情,明确地表达出来。

阿凡提为穷人付饭钱的经过,主要是抓住阿凡提与卡子的对话以及本身的动作来写的。课文先写卡子先声夺人,蛮不讲理,不让穷人说话就叫起来:“快把钱付给巴依!”再写阿凡提彬彬有礼,表示愿意付钱给巴依。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初步显示出阿凡提的智慧——讲究策略。然后阿凡提“掏”出钱袋,“举”到巴依耳边摇了几下,问:“你听见钱袋里的响亮的声音了吗?”这是阿凡提精心设计的圈套,目的是让巴依自己说:“听到了”这句话,表明“他吃了你饭菜的香味,我付给你钱的声音,咱们的帐算清了”,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战胜了巴依,充分体现了阿凡提的超常智慧。

这个小故事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生动,人物角色活灵活现,学生对阿凡提的故事也不陌生,因此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表演为辅,读演感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体会人物特点。教学时,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理念,整体感知求略,重点感悟求精,精略交互;在拓展延伸时,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体现“一篇带多篇,一点带一片”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策略:

精略交互,感悟阿凡提的聪明与机智,地主的贪婪与蛮横。

(一)精读阿凡提对巴依说要代穷人付饭钱,他把钱袋举到巴依耳边摇几下,读一读相关课文,汇报读书感受。巴依心理在想什么?读出你的感受!阿凡提是怎么做的?学生读出为阿凡提的智慧而叫好;读出为正义取得胜利而开怀大笑。读穷人的话和阿凡提的话进行感悟,感受地主、富人对穷人的剥削;阿凡提这个智者采取的策略,“以牙还牙”、又让巴依哑口无言。体现阿凡提的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用智慧无情地嘲弄、抨击丑恶人物与丑恶事物。

(二)略读课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如卡子等,读一读,说出你感受。

(三)拓展延伸,教师小结

这一部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化为日后的行动,把帮助他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6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卢沟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美观的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的特点。

2. 教学难点:体会卢沟桥特殊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学情说明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八到九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画面特别感兴趣。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隔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卢沟桥无与伦比的美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认为充分运用白板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上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白板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卢沟桥的美,感受先烈热爱祖国的情怀。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积极地做。

四、教法

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白板资源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流程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请首先看我们的教学流程。

明情1.揭题导入,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学生细读文本

激情2.自读全文,整体感受卢沟桥的特点 实践语言

入情3.细读课文,深入感悟卢沟桥的美 提炼方法

抒情4.恰当设疑,促进课堂学习延伸 感悟精神

(暗线) (明线)

我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的学科魅力,那么,作为这一课的教学载体,白板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出它的优势呢?我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利用白板资源显细节,落实语言学习过程

细节体现艺术,它能够精心打造课堂语言的世界,带给学生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的真实体验,这表现在:

A 细化词语学习过程

B 优化句子学习效果

首先细化词语的学习过程:

有人说数字是冰冷的,可是把这些数字放在语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让学生感受具体数字和描写表现的是狮子多,姿态多,姿态美,然后我问学生再看这些数字,你们有怎样的心情?学生就由此体会出数字所表达的自豪和骄傲,白板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词语,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层层深入的过程,带给了学生实实在在的词语学习体验。

优化句子的学习效果,课文的第2自然段中描写卢沟桥造型美观的句子,看似平淡,但是白板丰富了句子的教学(请看教学的现场),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了狮子的千姿百态,这时再让学生走进文本联系句子理解狮子的形态各异,白板突出了语境的学习,学生在视觉中感受到了石狮的造型美观,利用白板以具体的词句品味为切入口,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突出了课文教学的重点,而课堂也因为视觉的丰盈而更有实效。

第二、利用白板资源创设情境,促进语文能力提升

情感与语文相伴相生,那么在这堂课上,我利用白板创设课堂情境,深化学生的读,激发学生的说,促进学生的写。

首先,深化学生的读,在学习描写狮子形态这一部分,学生的朗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读不出语言所表现的情境,我在白板上适时的补充书上的原句,并且导入一段“卢沟桥”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内心的真切体验,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其次,激发学生的说: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就利用文本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说说其它狮子的形态,学生的话语不同,表情不同,再一次感受了石狮是“美的奇观”,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次促动学生的写。在阅读了结尾四、五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每年的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我用白板出示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和中国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题:假如你是卢沟桥的狮子,你会怎么说?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倾吐的平台,学生在动笔中表达真情,放飞真情,这是我运用白板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利用白板巧拓展,丰富课堂学习维度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更大化发挥课堂学习的实效,我在课堂中数次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淀,随着课文的学习我补充了卢沟桥各种纪念活动的图片,还有关于卢沟桥的诗歌,学生在阅读中扩充了储备,开阔了视野,触发了情感,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有关卢沟桥的书,学生的思考不会因为下课而中止,我们的语文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之中。

第四、利用白板促迁移,引导学法积极内化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内化学习方法,白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利用白板回放的功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文的写作方法,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进行练笔,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白板让课堂更加的具有开放性,也给了学生厚实的学习空间。

各位老师,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设计,对白板的运用,我认为我的教学图层显得更加的充实生动,很好的达到了我这节课所预期的目标。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7篇: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学会用提公因式法之后的新的一种因式分解方法。

(二)地位作用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 3、能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深刻理解公式的应用,并会熟练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特点,并根据公式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高次指数的转化、两种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灵活应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授课;从学生活动出发,以旧引新。讲练结合,体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中采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学生用观察类比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第8篇: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2、德育目标: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兴趣的读儿童化的诗文,初步体会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在学生们骄傲地读出了生字宝宝后,我说:“小朋友们那这节课我们再读这首优美的小诗,争取把我们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有信心吗?”这样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风徐徐,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海岸边靠着鱼船,装满了鱼虾,海面上,海鸥在穿梭,鸣声不绝于耳,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还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多美呀!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我们注重媒体表现出的图像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和谐的色彩美,又表现出高雅的音乐美。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不同的画面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在体会月亮、星空、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是充分,理解起来就越是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也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1.抓住重点词句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 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笑”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在联系。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了还会怎么样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增加了趣读性。

2.配乐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尤其是一年级。我通过与汉字朋友打招呼,找朋友,来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通过“背”“月”的对比观察认清“背” 字的形状。指导书写时,通过书空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好。

第9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焦点。本节课《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能源的利用出发,要求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共两个部分。分别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1世纪的能源趋势。

3、教学重点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这种认识活动和研究方法。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三线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三峡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接着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166—169页, 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并检测自学。

(二)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这四个问题依次是: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3、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应如何解决?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较好,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