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6:31:3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写的生活情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曾随课文一块登上过黄山,欣赏过黄山奇石,到过贵阳黄果树瀑布,领略了那里的独特风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学们还想不想作一次长途旅行,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国,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风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呢?(生质疑)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吧!(指名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学习结果)

三、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问提出来让

小伙伴帮助你。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

四、品读课文:

1、课文读完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美)作者老舍先生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

2、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得体会)

五、知识拓展:

1、出示“能力大考验”课件,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画面,设计解说词,再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

2、为自己搜集的图片配上解说词。

六、作业:

搜集自己家乡的有关图片,写一段文字,想别人介绍自己家乡。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

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

(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

六、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

(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指导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教学用具:

图片、苹果生字卡、磁带、磁铁、动物小狮子等。

课前准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宣布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中谁见过狮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它们是不是都能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示: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

(3)注意语气。

2、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圈划生字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记生字。

出示苹果树,苹果卡。

(1)读准字音。翘舌音字:整、狮

前鼻音字:懒、练

后鼻音字:洋、将、应

(2)其余的生字,请同学大声读出来并组词。

重点组词:苦()()()

学()()()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指名举例说说后引导小组讨论交流。(注意师生、生生的互动)

小组成员汇报,并相机评价奖励。

(4)“小老师”考一考大家。

(5)考考“小老师”(实质考考全体同学的词句能力)。

四、课间活动(作用:大脑调节、文本过渡)

五、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图片[表现不同的两只小狮子,一只(板书)“什么也不干”,另一只(板书)“非常刻苦”,它整天干什么?随即出示“滚、扑、撕、咬”并指名学生用小狮子演示动作]

2、邀请一小组读课文第2自然段。

3、指导读好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随即积累慢吞吞、懒洋洋等ABB型词语)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B、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先练习练习吧!

B、学生同桌互练读狮子妈妈角色的语气。

C、(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读出狮妈妈的担心、希望的心情)

D、指名男女生赛读。

E、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等会儿用你们的语言告诉老师,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F、你们明白狮子妈妈的话吗?从狮妈妈的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出示“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才能自己生活”

六、课堂总结:(根据板书情况总结并揭晓比赛结果)

七、回家作业。

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回家说给父母听听。

八、拓展延伸:

最后,廖老师和狮子妈妈一样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在坐的每一个孩子能从小克服懒惰的心理,像勤狮子一样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过上美好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27、两只小狮子

勤狮子图懒狮子图

(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什么也不干)

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才能自己生活。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天、白、毛、水”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鹅、歌、绿、红、掌、清”

2.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说话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

解决办法:先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起来理解诗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提前预习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鹅浮水的挂图,简介作者及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说说鹅的样子,鹅在干什么

2.简介作者及古诗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

复习古诗中出现的音节和熟字

(三)看拼音读课文

记住生字字音

1.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生字字音

(四)讲课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生字词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一共几句,有几行

2.讲读第一句

(1)读第一行,引导学生理解一连说了三个“鹅”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行,教师先讲“项”是脖子的意思,“曲”是弯曲的意思,再让学生看图,说说鹅的脖子是什么样。“向”是什么意思?“歌”是什么?是唱歌吗?“向天歌”是说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把鹅叫说成唱歌

(3)小结。第二行是写鹅的头颈,意思是鹅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

(4)让学生再读第一句,要求读出正确停顿,读出喜爱鹅的感情

3.讲读第二句,教师范读第二句

(1)指读第三行对照挂图讨论

“白毛”一词指什么?“浮绿水”又指鹅在干什么?

(2)读第四行,让学生图文对照讨论理解

(3)范读第二句,并指图概括第二句的意思

(4)再让学生读第二句,要求读出正确停顿

4.读全诗,再次强调古诗的读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

(二)识记四个生字的字形

1.“天、白、毛、水”,分析字形并进行书空练习

2.指导在田字格上书写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小作者指着鹅说什么?

2.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

3.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样的水面上?

4.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用红掌在干什么?

(四)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1.口头组词

2.看拼音写字

(五)板书设计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

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用“孙悟空的请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伯伯叔叔爷爷奶奶)

(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

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

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4)诵读积累。

①男女生赛读。

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

(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21世纪*教育网

3.字词句运用。

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

(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

③尝试书写。

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汇报交流。

④课件出示:

牛羊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同学我和小明是同学。

大山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

(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闯关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接受神通广大的“美猴王”的挑战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高,学得轻松。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和喜欢的人分享,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孩子懂得了分享。“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