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2:53:4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2、学生独立试写,写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较,然后重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要在黑板上范写。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第3篇:语文教案

(1)图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搬南瓜)

(2)小白兔遇到了什么困难?(搬不动南瓜)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小白兔搬不动南瓜了?(小白兔搬得满头大汗)

(3)学生练习说话。先自己说几遍,然后个别点名说,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第4篇:语文教案

本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口语交际、习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第二组实际上也是写人的)。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第5篇:语文教案

1、什么鸟飞得最高

不同的鸟飞的高度不一样。啄木鸟飞的高度一般不超过大树的高度;麻雀一般不超过10米;老鹰可在100米高空翱翔盘旋;候鸟大多飞翔在500米左右的高空;而飞得最高的鸟,恐怕要算大型水禽疣鼻天鹅和斑头雁了。它们能飞越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高达9000米。

2、什么鸟最凶悍

鸟类中最凶悍的动物是猛禽。它们以哺乳动物、鱼、昆虫、蛇和其他鸟类为食。猛禽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猫头鹰,它们在夜间独自出来觅食;另一类是鹰隼,它们在白天打猎。当然,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它们都各有各的绝招。

3、什么鸟的眼力最好

鸟类中眼力最好的也是猛禽,其中的冠军当属金鹰。金鹰的眼睛和我们人类差不多大小,但它的视力是我们的8倍,如果背景反差明显的话,它可以看清3200米远处的一只野兔。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