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24:41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清平乐村居》,是谁的作品,还记得吗?

2.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

4.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诗文了解

1.先翻开书本自由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这首词连课题在内共有59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生读课文2分钟,然后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听课件范读--全班跟读。)

2.通过读,也许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感悟。别急,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品味,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诗文赏析,再次在读中感悟课文。

再读课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发现?或从中又感悟到了什么?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详见课堂实录。)

四、诗文拓展,布置作业:

1、在这之前我们还曾学过和这首诗有相似意境的诗吗?课后对山水田园诗做一点研究,开个山水田园诗鉴赏会,看谁知道得多。

2、你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这首词与我们今天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实录(片段):

生:我知道了这首次的词义,大概是这样的:

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稻花飘香,老农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如歌,引得行人入神聆听。遥望远天,尚七八个星儿闪烁。来到山前,已有两三点雨儿飘落。拐个弯儿,溪桥一过。就在土地庙旁,出现了曾住过的旅店茅屋。

师:对这位同学的解说有不同理解吗?

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从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可以推想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飞鹊儿。

师:有道理,诗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前面那位同学说农民在谈论丰收的年景,夜已深,人们早就休息了。我认为是是青蛙在诉说丰收,因为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在望,蛙声如歌说明害虫少,因此可理解为是青蛙在诉说丰收,是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

师: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独特的见解而感到自豪。你们都个性独特。同学们,你也可以细究词中的每个字,每句词。认为这首词中哪些字用得好的?你最喜欢哪句词?是因为什么?

生:“一片”这个字用得好,这个词说明蛙声多,害虫则少,预示丰收在望,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农民丰收而高兴的心情。

生:“惊”用得好,说明月亮太亮了,使鸟鹊产生错觉,误以为天亮了。

生:我认为整个上片都很好,通过明月、鹊儿、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几个景物刻画了一幅美妙的农村夏夜图,表现了作者喜悦、陶醉的心情。(出示上阕课件)

师:大家能把欣喜的陶醉的情感读出来吗?

生:读。

师:要注意句间节奏,心情要高兴一点。

生:再次齐读。

生:我觉得作者能抓住夏夜农村有特点的事物,进行描述,而且各有特点。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

生:还有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师:你的逻辑推理能力相当强,观察敏锐善于思考。老师不如你。表扬!

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我最喜欢“路转溪桥怱见”,这一句写出了作者遇雨时,寻找躲雨的地方,先焦急后惊喜的心理变化,很生动。(如果学生不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的情绪是先焦急后惊喜?同学们能用两句诗表现出这种心理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注意读出作者焦急、惊喜的感情变化。

生:读下阕。

师:请同学们点评一下。

生:感情变化把握住了,但“怱见”应重读,他没有重读。

师: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词,认真比较老师在上下片的读法上有何不同。

师:读这首词。

生:上片舒缓、喜悦,下片的节奏急促焦急。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领会得很准确,就再模仿老师将这首词读一遍。

生:齐读。(投影词文)

师: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啊!

生:你能给我配上音乐吗?

生:我觉得这首乐曲应该把我们带到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师:那是个世外桃源,对吗?(生答:是!)

生:我觉得应该用琵琶曲。

师:好老师给你找段音乐。放音乐。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也纷纷要求读。)

师:除了读,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

生:老师,我们同桌两个能表演吗?

师:(高兴地)这种学习方式好!演好了,就说明你读懂了

(两对学生分别兴致勃勃地演起来。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老师干脆让他们自由结合演起来。同位的、座位靠近的、座位离得远的同学也纷纷扮演角色演了起来。课堂上顿时“乱”了起来。走动的、找“对子”的,以及演戏声、说话声、阵阵笑声“乱”成一团)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生: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老师让自由编曲、“古词今唱”)生:用《虞美人》的曲调唱《西江月》。

师:唱得很抒情。特具有古代诗词的味道!掌声!

生:古人填词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唱的,我想将《西江月》的词填入别的歌曲中来给大家唱一唱,好吗?

生:老师,我们一组想合作创作画下这首词。

生:三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个画人,一个画茅店、社林、山,一个画稻田等)

师:下面的同学你可以单独用你的方式展示你对这首词的诠释,也可以小组合作作画,4分钟。(来得及就展示一下)

展示不同的表现风格。(写的书法/画的画,改写的记叙文……)

师:通过同学们的唱和画和写,我发现你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学习的激情,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未来的辛弃疾,未来的唐伯虎。

师:好现在还没完成的,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完,作品我们将把它贴在后面的朝花夕拾上。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96——99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难点: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光荣之家、车轮、轮船、星期、日期、第一名、班主任、公式、郑州。

3、读句子识字。

(1)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

(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

(3)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4)狮了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是万兽之王了!”

4、固识字: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效果。

5、写字指导:重点指导“之”,点不宜太大,捺要写平,“第”竹字头要写小些。“轮”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之轮期第任惯式眯郑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别人。

二、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读课文,与学习伙伴交流体会。

(二)朗读感悟。

1、出示图片:狮子在开头结尾分别宣布了两个决定,读一读狮子说的话,看看两个决定有什么联系。

2、学生读后说出:前面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后面却说;“不用再往下轮了”,这是因为他认为小猴子已经做得最好,并且已经得到了动物的拥护。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3、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段,读一读,体会一下角色的特点,读出语气。

4、朗读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伙立刻欢呼起来。(小猴子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6、如让你当“万兽之王”,你准备怎样做?

四、板书设计。

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袋鼠:跳着走路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同桌或小组进行采访对答,掌握对答的方法。

2、运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进入情境

1、导入:上课前刚结束十月份文明生和进步生的评选,王铒平和薛超分加紧当选,请这两位同学作好准备,其余的同学也准备好,你将作为小花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他俩。

2、提出要求:即席对答是指预先不清楚采访内容,在常态下接受采访的回答,那你应该听明白采访要求及内容,一般方法是边听边思考,抓住自己清楚的先回答。引出采访人的采访目的,然后再作具体地回答。回答时要先想后说,注意说话条理,做到回答清楚明白,令人满意。

二、分层训练:

1、听清问题。要正确回答,必须先把采访人的问题听清楚,弄明白。不明白,可采用清楚的先回答,或向采访人作反问等方法把采访人采访目的弄清楚。

2、打好腹稿。听清楚问题后,分清回答的主次先后。一般先回答简单的问题,熟悉的问题,后回答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先打好腹稿,这就是在脑子里列个说话的提纲,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说,如问:“你的进步取得自己作了哪些努力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打好这样腹稿:1、提高改正缺点的认识。2、采取的措施:(1)每天记日记检查自己的行为;(2)请要好的同学督促和帮助;(3)及时找老师征求意见;(4)向进步大的学生请教经验。3、进步的体会,这样回答就清楚了。

3、回答要具体。在打好腹稿的基础上,一般回答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回答。如回答“作了哪些努力”这个问题时,讲每天记日记检查自己行为,可先讲这个方法来说明,也可用具体事例说是,再说自己记日记后,促进自己进步的具体例子,这样给人以说服力。

4、态度要谦逊。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首先要表示谦虚。接触时可说,“我进步不大,这些进步都是老师教育和同学的帮助的结果,你要了解请问吧!”在采访中可说:“我说得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结束时还应该说:“请多提意见,我可求得更大的进步!”其次要诚恳,有什么说什么,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样才能把意思讲清楚,给采访人留下好的印象。

三、结合实践,同桌进行训练。

四、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评价优秀。

五、布置作业:根据采访对答,写一篇采访稿,向学校投稿。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

一、审题

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

明确交流要求。

(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

(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三、练习。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不足之处,师生可以共同修正。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在展览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

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伟大的友谊》拟采取从中心入手,再分层展开,最后概括的教法。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初读课文,捕捉中心。

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重点讲读第七自然段。

直接揭示:在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奋斗中“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这就是真正的伟大的友谊。

二、在突出中心的前提下,分层展开讨论:

①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怎样设法给对方帮助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明确恩格斯对马克思在生活上的帮助。突出“竭尽全力”。

②马克思与恩格斯怎样为对方的事业成就感到骄傲?

讲读第五至七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

③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讲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三、指导分析课文结构,认识过渡段的作用。

讲读第四自然段,重点讲过渡段的作用。

这一段很重要,前面分句“在生活上……”承上;后面分句“更重要……”启下。这个句子把上下紧密连接起来了。

四、通读全文,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为了共同目标,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表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时间长,友谊深。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认读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了解生字或词语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看拼音读儿歌,做到停顿适当,大体了解的意思;能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

2、能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情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指导写“海”“洋”两个字

教学难点:结合儿歌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三点水”的意思。

查阅资料:搜集带有“氵”的汉字。

教、学具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离孩子的生活环境较远,为了让孩子们对江、河、海、池塘等有比较深刻的感观认识,感悟这些事物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如图片、录像,精心制作了课件,并配有音乐等让学生欣赏感悟,加深对字的理解。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时能抓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通过江、河、湖、海、池塘、波浪等形象的图片、录像,让孩子们感悟这些事物都与水有关系,激发识字兴趣。

2、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生物的图片,感悟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完整。“海底世界真奇妙!有……有……还有……。”

3、以文本为支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如由学生在看图片和录像中引出。“认识长江、黄河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以及长江是我国的最大河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第二大河。认识家乡的潮白河和密云水库(人工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再如“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些带有三点水旁的字,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扩展知识面,增加识字量。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习惯。

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来谈谈如何识记字。如何写好字。例如:“池”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也,合起来就念池。池塘的池;水池的池。在写字教学上,我详细指导了“海”,在课件中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让学生观察,先从整体上感观“海”结构,后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笔顺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完成以上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让学生集中了精神。在教师范写后,学生自己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儿歌,请你自己读读儿歌的题目,观察题目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三点水)

2、师:你们真会观察,江河湖海波浪这几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三点水(出示红色的偏旁)

3、三点水是偏旁,它的本领可大了,它可以和许多字放在一起组成新字,他们就藏在这首儿歌中,请你借助拼音读课文。

二、初读

1、自己读课文,注意看着拼音度准确。

2、指名读

3、再读文,边读边圈出带有三点水的字。

4、看着投影看看你圈对了没有。

3、三点水和大家做了朋友,它可高兴了,想带大家到它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我们快坐好和它一起出发吧!

二、新授:看图感悟

(一)认识“江”“河”

1、(出示课件)认识江、河两个字

你们看,这是一条大江,江水多么清澈啊,这个字就念“江”,记字形。

这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向远方,这个字就是“河”,记字形。

师:谁知道在古代“江河”分别指哪条江,哪条河?

生:长江黄河

2、介绍长江、黄河

在古代“江”“河”分别指是长江、黄河。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国的象征。让我们看一看长江和黄河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吧,这条弯弯弯曲曲的就是长江、上面这条像个“几”字的就是黄河。(出示课件)

师:谁还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条江,哪条河吗?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潮河白河流经我们密云县。

师:这些江河各有特点,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资料交流。

3、三点水还要请大家欣赏一下祖国美丽的江河(观看录像)。

4、师:你能从“江”、“河”两个字中任选一字来组词吗?

出示:长江、江河、江面、小河、河水、河边、河面……

你能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吗?(小河)弯弯曲曲的小河从门前流过。

5、指导写字

观察江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重点笔画

学生自己描写,教师巡视。

(二)海

1、导:你们知道江河最终将流入哪里吗?(指名读词:海洋记字形)你们想看看大海吗?(课件)快看看海里有什么呀?(读词:鲸鱼)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的家在哪儿,赶快读读这句话吧!

鲸鱼最爱大海洋。(出示课件)

2、师:看,这一层层雪白的是——波浪(指名读词:波浪记字形)你们看,浪花唱这歌跑来了。浪花跑去有跑来,像一群群淘气的娃娃。

3、海面看过了,三点水想带我们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

(1)你都看到了什么?(海星,乌贼、海藻、海马、章鱼)

(2)师:海底世界真奇妙!那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说到的这些,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说一说可以吗?同桌互说(出示课件)海里有…有…还有…。

4、组词,出示:海洋、大海、海面、海浪、波浪、浪花

5、指导写字

看田字格观察海洋的特点

师:老师觉得“海”这个字最难写,你们能帮帮老师,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吗?(好)观察“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海”是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落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左窄右宽,左边的三点水不在一条直线上,成一条弧线,撇从竖中线起笔,横稍短,竖折从竖中线起笔,中间的横压在横中线上)

师:那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生:自己先描红。

师:范写。学生独立写一个“海”字。(展示)

(三)湖

海面时常波涛翻滚,湖面跟它比起来可就平静的多了!(出示图片)师:你觉得湖面平静得像什么?(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人工湖。

(四)池塘

1、比起湖来,池塘可就小得多了,(拼读:池塘)你们看谁生活在池塘里呀?(读词:蝌蚪)池塘里有()。

2、是怎样记“池”这个字的呢?

3、读词语:池塘、小池、水池

(五)读儿歌,记字形

1、小结:刚才我们跟三点水一起游览了它的家乡,我们看到了三点水的家乡在江河、在海洋、在湖泊、在池塘,哪一处都是那么美!下面我们在来读读这首小儿歌!

2、巩固字音、记字形

江河洋海波浪池

三、课上小结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