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20 09:04:59

第1篇:语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熟悉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

3、学习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飞机 火箭 轮船 的士 巴士 龙舟 电梯 大巴 气球);

2、事先和配班老师学会一首《拍手歌》。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老师表演《拍手歌》。

------今天,我和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首有趣的儿歌。

------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拍手歌》,那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拍手歌》是怎么玩的呢?(拍手歌就是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

2、学习仿编有关交通工具的《拍手歌》

------今天呢,我们要一起来编一首我们自己的《拍手歌》。请小朋友们看这里(出示图片),都有些什么呢?(飞机 火箭 轮船 的士 巴士 龙舟 电梯 大巴 气球)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交通工具。下面就让老师和大家用这些交通工具一起来编一首我们自己的《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子坐?坐什么好呢?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子坐?坐什么好呢?

…………

------你拍十,我拍十,一起石头剪子布。

3、梳理并复习编好的《拍手歌》

------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快就编好了一首《拍手歌》,那就让我们从头到尾连起来念一遍。

------念得真好,下面呢,由老师来念前面的`两句,第三句由小朋友来接,比如说,老师说“你拍一,我拍一”,你们接下去说“一个小孩儿坐飞机”,你们说好不好?好,让我们来试试看。

四、游戏“点兵点将”:

请幼儿上来表演,最后石头剪子布赢的幼儿再请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大约3-5轮即可。

------小朋友是不是都会这首《拍手歌》了呢?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点兵点将”,小耳朵听好游戏规则哦。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由这个小朋友邀请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一起,在中间为大家表演《拍手歌》,最后石头剪子布赢的小朋友再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

-------好。下面老师请XX,请XX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来。

附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儿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儿坐火箭;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儿坐轮船;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儿坐的士;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儿坐巴士;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儿坐龙舟;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儿坐电梯;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儿坐大巴;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儿坐气球,你拍十,我拍十,一起石头剪子布。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1.师:像这些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在夏天里都在生长,那么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马路在夏天里是否也在生长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课件出示)师: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将文中提到的无生命的事物生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3.夏天,连柏油路也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

(五)第4自然段交流提示。

1.师: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2.理解两句谚语。(课件出示)

3.师:正如文中所说,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热天”“长”分别指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的增长,不要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三、回顾课文,归纳语言特点

1.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2.归纳:本文语言的特点。(文章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四、总结全文

是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量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中的夏天同样有力量的生长,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景象。

教学流程:

一、趣味引入

1、老师谈话:老师今天带同学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那儿冬天可以抓野鸡、打狍子,春天可以捉鱼,同学们想去吗?(引出教学内容:板书:可爱的草塘)

二、新课教学

(一)、初知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自主学习)

3、抽读。引入可爱之一:景色优美

(二)、教学可爱之一:景色优美

4、草塘的景色如此美丽,我们赶紧去看看吧。找出相关的段落,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5、抽读。(老师指导,出示幻灯2)

6、师生议读。

(1)、浪花指的是什么?

(2)、一层一层涌向远方是什么意思?草塘的`景色如何?(景色优美)

7、齐读。

8、老师范读,齐读。

9、望着这么美的草塘,作者怎么说的?(指导读情不自禁的说).总结作者的思想变化,板书:没意思 喜欢

10、诗歌小结。(同桌议)

(三)、教学可爱之二:物产丰富

11、分组学习,思考。( 幻灯3 小组学习)

12、教师引导,解决疑问。( 幻灯4板书;物产丰富)

13、诗歌小结。

(四)、教学可爱之三:风光奇特

14、过渡。这么多的鱼,哪儿来得?(抽读)

15、师生同议:奇迹是什么意思?小河的奇特表现在哪里?(幻灯5板书:风光奇特)

16、诗歌小结。

17、了解作者的感受。(板书:留恋)

三、.总结

18、全文小结,诗歌朗诵。(幻灯6、7)

19、赞美草塘。

20、配乐朗读、背诵。(幻灯8)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通过多元朗读,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朗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

重难点

认识两种不同方式的联系,体会两种不同中饱含的爱。

乐学善思

办法课本剧表演(三名学生,表演我、妈妈、爸爸)

教学流程

1.导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两股“风”在影响着我们,一股是妈妈的'“顺风”,一股是爸爸的“逆风”。其实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都饱含着父母深沉的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美极了与糟透了》一起感受作者是怎样小心地把握父母这两股不同的风呢?板题:10美极了与糟透了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读顺,并找与“美极了”与“糟透了”这两个词组的句子,画上横线。

3.指名朗读课文,结合这两个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指名归纳主要内容。

5.组内互读,从文中找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来对作者有着怎样影响的有关语句,相互交流。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感情朗读对作者影响的句子,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7.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小组内讨论解决。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生本节课的收获。

个性化设计,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课文,你是怎样理解爸爸妈妈对巴德的的?

板书:

10“美极了”与“糟透了”

母亲父亲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预习提示

一、作者及作品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二、基础知识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 扳 谒 邑 称 泯 矣 焉 耶

(二)句子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词类活用

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6、泯然众人矣 (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7、父异焉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四)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慢慢地。 今义:稍微。)

复到舅家 (古义:再,又。 今义:常用义为重复、往复)

泯然众人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常指大家、许多人。)

(五)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六)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七)重点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指定题材(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

2、稍稍 宾客其父 或 以钱 币乞 之。

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作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

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竟然成了平庸的人,是因为他从人们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

三、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三)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探究案】

(一)初读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 扳( ) 谒( )

泯( ) 称( ) 卒( )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二)再读交流:

1、学生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

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3、解难释疑,重点翻译第三段

(三)三读文交流: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伤仲永 王安石

神童( )→普通人( )

( )

(五)课堂反馈: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

(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3、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第6篇:语文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2.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雄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以及恰当的使用词语准确说明说明事物。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手法导入,并利用此法使学生理解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以及人类防御沙漠、向沙漠进军的方法。

(2)比较阅读,体会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写法。

(3)借助于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4)开展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录像,分组讨论,开展演讲比赛。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之地,经济繁荣之所,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只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六、参考资料

沙漠,一是对荒漠的通称;二是指沙质荒漠,即地表面为流沙覆盖、沙丘广泛分布的地区。

全世界沙漠面积达1535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0,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之最,面积为800万平方公里。我国沙漠表面10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11%。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2.7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沙漠之最。

沙漠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沙漠地区温差大,年温差在30℃~50℃之间,绝对温差达50℃~60℃,日温差(夏秋午间)可达60℃~80℃。地表植物稀少、矮小。风力强,最大风力达10~12级。虽地表水少,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全世界储量可达400万亿立方米。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