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38:11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燕子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死寂,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但是,回响上一个学期,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被动。有时,公开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都是经过反复的鼓励,甚至是物质性的奖励所起的作用。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只要是发言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满意,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2、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3荷花

教学反思: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4《珍珠泉》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美丽的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介绍家乡景物》教学反思1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

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5、翠鸟

教学反思:《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6燕子专列

教学反思: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

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但还有些同学在槛上我也感觉他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正确,可为什么一做作业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盖新

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8、路旁的橡树

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参》中也明确强调,略读课文,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即使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后解决。

在教学中我也清楚这些,但对其精髓可能还是没领会明白,当学生困惑的时候总想帮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就在前几天第一次试教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们校长和主任就给我支了一招,说你可以根据导读中的问题设计一张测试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道理,但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真的可以,给我最明显的、有别于精读课的感觉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认真地对待这张卷。而且经过几次试教后,让我体验到了这张卷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有限的时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

(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

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⑴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⑵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⑴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

(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⑵“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⑶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⑸“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⑹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⑺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⑻“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生字,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学会一个部首“夕”。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想像能力及自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方法,重点利用读拼音、猜字、听读、编谜语、熟字加偏旁、形近字辨析等识字方法,自主认读、识记本课生字及本课生字引出的生字,拓展识字目标,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放思维。

4、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小时侯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大胆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回家搜集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你能不能想起那些,曾经最想探求的奥秘最想知道的问题呢?都是些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小宇宙里原来有这么多问号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1、这篇文章短小而精美,我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配乐)

2、你也来读一读,好吗?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然后把带有生字的词再读二遍。

3、谁能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我们来分自然段读一读,好吗?

4.课文中都写了谁的故事?你最喜欢谁的故事,

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生读

小结:是啊,他们多么善于观察生活啊?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看来,科学家们从小就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能不能难倒你们呢?

(二)1.出示词语:

梦乡、这里、瓦片、居住、治水

伟大、科学、而今、停顿、特别

壶盖、飞舞、伴随、采药、治病

1)、开火车领读、认读

2)、指读

师:看来这些词语还真没难倒你们,不过这些字宝宝可要单独来考一考你们了,愿意迎接挑战吗?

2.字卡认读

认生字:

形声字:顿左声右形

药上形下声

病字旁病外形内声

伟左形右声

治左形右声

特左形右声

师:你们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字宝宝们真高兴啊,他们又把自己在生字中的好朋友也带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愿意认识他们吗?

3.出示词语:

美梦,而且,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齐读课文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我叫足球》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析

《我叫足球》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概况。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和发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同学分析

一年级同学对朗读感兴趣,但阅读能力不强;对运动感兴趣,但对足球比较陌生。

设计理念

让同学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

教学目标

1.能喜欢阅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流畅。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概况,激发喜爱足球、热爱运动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认识1个偏旁,会写“庆祝”两字。

教学流程

一、启动激趣。

1.由同学向老师自我介绍开始,激发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接着,请同学介绍足球。师扮成足球:今天你们可以叫我什么?或足球先生,或足球老师。

【通过角色的转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板书课题。)

2.“足球老师”(师手捧足球)走近同学,让同学亲亲自身,摸摸自身:说说“我”长得什么样?让同学对足球外形有一个认识。“你们想了解我的过去与现在吗?”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绍(课文内容)。听完介绍可说说知道了什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创设阅读情境:一起到绿茵场上去看看“我”的身姿(放VCD,《’98世界杯》的精彩剪辑),球场因为有“我”而精彩,球迷、队员因为有“我”而兴奋、激动、疯狂,“我”的威力多大啊!你们想加入我们足球的行列吗?好,谁要能把足球的自我介绍读得很流利,我——足球老师就欢迎你的加入!

二、主动认读。

同学自由放声读,师巡回指导,给予充沛的时间。

三、联动合作,能动内化。

1.请同学选一段自身最喜欢的或最拿手的读给大家听。

老师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推进朗读,如:欢迎你的加入(与之握手)!祝贺你,成为足球的一员(击掌)!好棒哦,足球老弟(翘大拇指)!请进入足球王国(邀请式)!或者是:有希望,再练练!×××,加油!也可以是同学相互评价,促进朗读的提高。

2.课间活动:为了庆祝大家加入足球王国,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让大家轻松轻松,可以动一动,唱一唱,扭一扭(放《生命之杯》),师生一起跳。

介绍这首曲子,并介绍中国队在20xx年10月7日走向世界以和参与今年世界杯的有关情况,激起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鼓励同学质疑提问:关于足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问题走向课外,去释放对足球的热爱之情。

四、互动识字。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朋友——足球,你们高兴吗?用什么方式表达?(同学用欢呼、击掌等各种形式庆祝。)

(板书:庆祝。)

2.联系生活,你还在哪里见过“庆祝”两字?(庆祝春节,庆祝元旦,庆祝香港回归……)这么多地方要用上这个词儿,它真是个神奇的词儿,想写好它吗?

3.生写字,师指导。

4.师生反馈,同桌评价,互相提高。

课后总结

米卢先生用他“享受足球,快乐足球”的理念把中国队带入了世界杯,圆了我们40多年的梦。我们是否也能用“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来圆我们语文教学的梦呢?本堂课的设计,我就努力地尝试着把它放到同学生命的长河里,试图成为一颗小石子,激起一朵小小的美丽的浪花,甚而能再泛起圈圈的涟漪,让课堂能充溢生命的活力。

一、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课堂的重要资源,是同学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对同学心灵的呼唤。《我叫足球》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可爱的说明文,读来又像生动的故事,与小朋友的心灵非常贴近,我们应该好好地挖掘教材的内涵。我通过自身角色的转换和情境的创设,由听我介绍到同学自身去读悟课文,完成与文本的亲切对话,让文本成为一个有声的朋友,使教材变得鲜活。但是,教材又只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要用好教材,又不能只依靠教材。所以,我借着这篇课文,和同学一起走入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充溢活力的足球世界,让小朋友热爱足球,让足球走进小朋友的生命之中。也许,生命会因此而更精彩。

二、让同学动起来。

同学是阅读的主人,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干使他们有所收获和启发。

1.内部思维动起来。

在看过足球场上精彩的一幕幕后,同学带着满腔热情迫不和待地进入了阅读。这时,他们的目标是读流利,这就必需要靠自身动脑、动口,进入符号世界,加工处置符号信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他们的思维无形地活跃着。再有,我让同学说说小脑瓜里的问题,还想了解什么?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时激起同学问题的涟漪。一堂课的结束,不但使他们充溢了喜悦与满足,并且充溢激情地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来回应、拓展课堂生活。

2.外部肢体动起来。

我们培养的同学,应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听听欢快的音乐,自由豪放地动一动、唱一唱、扭一扭,愉悦了身心,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握手、击掌中,我们传送着快乐与友情,表达着对课堂的喜爱和对足球的热情,让个性得到张扬。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法布尔对昆虫是怎样痴迷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文章的主人公法布尔的家乡,知道了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法布尔。

二、出示末段,引导质疑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人我们叫他“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昆虫迷”

2、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明白了?还有什么地方你读不明白?

3、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痴迷)

4、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

5、出示(1)痴迷?(2)高高鼓起?把学生所学问题归纳为两点,一是法布尔是怎样痴迷昆虫的?二为什么人们要把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塑得高高鼓起?

a)自探自悟,合作学习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出描写法布尔痴迷昆虫的句子,划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大组交流:你从哪儿读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体会。

为了捉一只会唱歌的纺织娘,法布尔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出法布尔的高兴劲儿。

(2)第4自然段,说体会

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指导评价,朗读

(3)第5自然段第六句话,说体会。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特别能看出法布尔对这只小甲虫的痴迷?指导读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呵护倍至。

你们有没有什么心爱的小宝贝?你是怎样对待它的?

(4)第6自然段,说体会

指导读出法布尔心里甜滋滋的样子。法布尔心里甜的到底是什么?他的收获可真多,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这时候的法布尔心里会想些什么?

(5)第9自然段,说体会

范读,学生评价,指导读出法布尔的忧伤。

(6)第10自然段,说体会。

这些玩意儿真的没用吗?你能帮助法布尔说服他的爸爸妈妈吗?

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背着父母偷玩,藏在口袋里?

指导朗读,评价

3、对于昆虫,法布尔是这样的痴迷,这样的执着,这样的无怨无悔,尤其是那小甲虫事件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b)回归末段,解决疑问。

1、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读第一句话,擦去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人们要把法布尔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讨论交流后擦去第二个问号。

c)总结课文,发表感想

1、一只只小小的昆虫,对法布尔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在法布尔眼中,昆虫比西施还要美,他一趴就是一整天,几十年如一日。经过几十年辛勤的劳动,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了一部《昆虫记》,共两万多字。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吗?

3、老师这里有两句诗想送给大家,出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叩开成功之门,成为第二个法布尔。

d)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你喜欢昆虫吗?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

痴迷科学的殿堂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造等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学生他们查找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学生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学生做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熟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2、引发学生质疑:

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来的?

三、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上下文猜字、可以问同桌)

2、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

3、检查生字: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老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5、让学生第二次质疑:

(1)青蛙的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上问题。

7、指定小组汇报。

8、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愿结合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2)指定小组反馈。

9、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

10、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尾巴没有腿。

只有腿,没有尾巴。

只能在水里游。

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长着大眼睛。

11、总结拓展:

学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三册上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

二、教材分析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性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险了。第二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收拾杂草。最后,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的设计以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形象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的过程中掌握一种学习方法,领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高度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充分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领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把课文内容演出来。

(2)理解课文重点词,会用“纷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庄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

七、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八、教学时数: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揭示题意,寻找线索

(三)攻克字词,理解文意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总结课堂,留下悬念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温习旧知

组织游戏,带学生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连连看的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出示画着小稻秧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右边写几个选项,朋友、敌人、杂草、除草剂,让学生连线。通过解答,学生知道了(杂草)对稻秧生长有害,(除草剂)对稻秧生长有益。

(二)走进课文,朗读体会

师:上节课我们说过,小稻秧先是遇险,然后脱险。那么它们究竟遇到了什么危险呢?

1、师:发生了什么事啊?指生读课文第一句话。“激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看下文。既然吵架,肯定是有矛盾,同学们快速找一找文中描写杂草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有哪些?指生回答。

生:“气势汹汹”、“蛮横无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团团围住”

师:面对这样一群杂草,小稻秧要遭殃了。谁能为我们再现当时的对话?指生读1、2自然段。生评价,师指导,再读。女生读小稻秧,男生读杂草,老师读旁白。

师:光听对话,同学们还是感受不到当时的场面,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为我们演绎这场争吵。请五位男生演杂草,一位女生演小稻秧,其余学生读旁白,指导学生加以必要的动作和神态表演。

师:这就是“激烈”的争吵。

2.面对这样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受尽了委屈,它气得(生:脸色蜡黄),当场就(生:病倒了)。如果你们是小稻秧,你们此刻会想些什么?

生:祈祷谁来救救我们。

师:有人来救小稻秧吗?遇险的小稻秧命运到底如何?默读3—4自然段。

指生回答。通过文中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喷雾器的样子和作用。

师:同样的,我们来演绎当时的情景。第一组读旁白,第二、三组读喷雾器大夫,第四组读杂草。在朗读的同时,要注意一定的动作和神态。指导“喘不过起来了“、“纷纷倒了下去”的正确读法。

重点指导“完了,我们都喘不过起来了”的朗读,假设刚跑步结束,气喘吁吁,有气无力,你会怎么说话?分别指生练习朗读。

3、师: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杂草的男生在读到“纷纷倒了下去”时一个接一个地趴在了桌上。对!这就是“纷纷”!那么,对小稻秧生长有害的杂草倒了下去,小稻秧就成功的脱险了。它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指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嗯!小稻秧吸足了营养后向上挺了挺身子,同学们吃了早餐,摄取了营养,是不是也该挺一挺身子啊?生一起做挺身的动作。

(三)概括文意,总结课堂

师:谁能告诉老师文章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啊?指生用简洁的话概括。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新的农业上的科学知识。那就是杂草对稻秧的生长有害,而喷雾器喷出的除草剂能够消灭杂草,对稻秧的生长有益。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热爱学习,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练习用“纷纷”、“激烈”造句

2、续写课文,在小稻秧以后的生长中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杂草→遇险

小稻秧↓

↘除草剂→脱险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上,教师融入学生,成为朗读角色的一员,师生合作,再现场景,气氛活跃。

2、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学短文,学生朗读的兴致很高。通过自由读、默读、指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和个别学生分角色读等各种朗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演绎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重点词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学效果好。

3、具有科普性的童话故事,课文中的“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这三个角色适合表演,指导感兴趣的学生写成课本剧,上台表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展现自我的能力。也是一种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中汉字演变过程、山水图、儿童作画图、儿歌”;录象“祖国好河山画面”;每学习小组一张铅画纸、轻音乐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竹石川燕笔黑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四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几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能书来年认读,正确运用“池”“驰”这两个字。

2.读好字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出示字盘)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土、马”组合、演示。

4.板书“他、地、池、驰”。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四人一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及词语。

(2)相机指导:“池”“驰”是整体认读音节。“奔”的韵母是“en”,不要读成后鼻音。“塘”的韵母是后鼻音。

(3)齐读生字及词语。

(4)理解。

看图理解“田地”、“池塘”。

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

三、游戏巩固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辩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

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

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

3.指名读字谜歌

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让我们猜一个字。

4.四人一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并引导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理解字谜。

6.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猜字谜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

(2)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停顿读。

(3)指名读字谜歌。评一评。

(4)同桌一起读字谜歌。

7.课外延伸。

小朋友,猜字谜有趣吗?课外请小朋友搜集一些字谜,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猜。

五、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奔驰、池塘”。

(2)教学新部首:“马、大、土”。

(3)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及时小结学生的记字方法。

2.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中的范字“池塘、奔驰”。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池塘、奔驰”写规范,写漂亮。

(3)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奔”大字头的撇、捺要写得分开些,舒展些。“十”写得小些,扁些。下面横要写得稍长,撇竖要分开些,能承受住整个字。“驰”左窄右宽。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塘”左窄右宽,“土”要写得偏上些,短些。

(4)播放音乐,生说写字姿势歌。

(5)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

(2)教学新偏旁。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

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游戏猜字谜。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活动内容:

综合学习七包括“有趣的汉字”“比赛”“把字写好看”“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五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多音字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到汉字的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怎样快。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我的采蜜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歌,你们想听吗?放录音。

品读歌词,自己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领会歌词中所蕴涵的情感。

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采蜜集”中摘抄喜欢的歌词,还可以给歌词配上插图。

二、有趣的汉字:

出示两句话,体会“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读音。以比赛或游戏的方式说出自己知道的多音字,并把多音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认识。

三、比赛:

出示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查的快,从而总结出认识的字用音序法快,不知道读音的用部首查字法快。

第二课时

四、把字写好看:

1先让学生观察四个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总结出字的特点。

2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

3说一说怎样写才能写漂亮。

4描红写字。

五、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方式读通句子。

2同坐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对句子的理解。

3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4课后搜集整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快乐的“六一”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使学生逐渐养成为自己的制定简单的计划或方案的习惯。

活动过程:

1、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对吗?那你原来的“六一儿童节”都是怎么过的?

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你觉得谁介绍的“六一儿童节”是最快乐的。

2、我们都想过一个快乐、美好的的“六一”,那么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商量一下怎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出示课题:快乐的“六一”。

3、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怎么把活动场地布置的漂亮一点?都有那些人来参加呢?安排什么样的精彩节目来庆祝节日?……

4、班内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之后说一说每套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5、集体总结制定一个合理的,大家都满意的活动方案,并按这一方案去欢度“六一”。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