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21 19:06:32

第1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写作素材;并能根据习作要求,生动再现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

2、做到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3、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并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必须是有趣的事,所写的事须趣味十足.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3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活动方案:

安排学生记录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快乐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教训的往事,也可以是一次滑稽的经历……只要是能带给你乐趣,都可以记录下来,开学初组织学生在班内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漫话童年”活动.通过畅谈童年,让学生生动再现童年中印象深刻的生活经历.(设计简析:以童年生活此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为习作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师生聊天,引出话题.

1、昨天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书:童年趣事)

二、品读例文,享受乐趣: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下来的,题目是《爸爸逗我玩》.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2、说说阅读体会.

交流角度:文章的题目给你怎样的感觉?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你喜欢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

三、激起回忆,交流趣事.

1、刚才通过图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现在请你们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从中获得了快乐.它可以是发生在伙伴之间、和家人之间,也可以是自己一个人时做的.(设计简析:“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生活情境得以再现,内心情弦得以拨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习作的冲动和愿望.)

2、交流讨论,同桌互说.

根据习作提示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说.要求学生先回忆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发生过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同桌要能从本次习作要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以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说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设计简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已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转入书面表达的最佳状态,由说到写.)

导语:那要如何才能写出这个“趣”呢?我们不妨想一下,认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让事情更有趣,就应该(更认真的去做“傻事”)

3、写出趣味性的关键在于:写也做“傻事”的过程中的认真.做得越认真就会显得越有趣.请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

4、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一“傻事”该如何写出趣味的看法.

5、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发言)

让生明白除了写出事情的趣味外,还应该注意在结尾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四、全体参与,说好“趣事”.

1、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部分具体地说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2、个别交流,师生共评,肯定说得好的语句,用得好的词语.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习作.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作文讲评(从选材、构思以及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作适当的指导,特别是应尽力避免学生选材的单一性,尽情表达,但一定要真实,有意义.)

六、交流评改.

1、指名:评改的是哪篇文章.

2、请文章的作者上台读自己的习作.

3、点评者根据出示的评改建议做点评.

4.开展活动,作好铺垫.

习作前,布置学生回家与父母开展一次谈心活动.让父母谈谈自己童年的趣事,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为习作做好准备.通过赏评习作,你一定发现许多同学写得好的地方.能否把同学写得好的方法技巧吸取过来,使你的作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打开自己的习作,把重点段落再进行修改.(学生动笔对自己的作文再进行一次加工润色)(设计简析:“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与评价,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指导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七、课外延伸

1、评选,体验.

2、在班级内举办习作展览,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设计简析:习作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成功,让习作教学更有意义,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八、习作批改

目前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往往偏重于作前指导,对作后的评价与批改重视不够.学生反复修改后的作文,他们很想同老师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并期待老师的肯定.所以对于学生上交的习作,教师的批改要力争及时,尽可能趁学生对此次习作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早早与习作者见面,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讲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有的习作题目比较新颖,有的习作选材比较独特,有的习作表现出童真童趣,有的习作抒发了真情实感,有的习作开头或结尾比较出色等等,教师都应及时地在眉批栏大加赞赏,或在讲评时口头表扬.对习作有困难的后进生更要给予及时鼓励、点拨,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耐心地帮助他们疏通语句,指引方向.当然了,对于学生在习作中明显的缺点,如标点不正确,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等,教师也应及时指出错误,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指明方向

教材简析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说它是难点,是因为习作要求学生应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方面的综合知识,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人、事或景物等有中心、有条理、形象生动地写下来,而当前学生往往脑海里能浮现出事物的形象,但笔下却形容不出来,一篇文章写下来,要么是选材不典型,中心不突出,内容空洞,把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习作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教师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功夫:一是打开学生的选材思路,引导学生从假期生活的多个方面去选择写作素材,教师从学生畅谈的假期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开启学生心扉,吐露内心情感,让学生确实把课堂当做情感体验和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做情感倾诉、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2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记得有一次家里人都出去办事情了,妈妈让我吃饭的事自己看着办。

中午到了,我不知道吃什么好,心想平时妈妈都给我炸荷包蛋吃,那今天不如砸荷包蛋吃吧!我匆匆忙忙地跑到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再从油壶里倒出一点油在锅里。我准备好食材了。我打开电磁炉,拿起鸡蛋敲了一下,可是鸡蛋始终没有流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想到一个主意,我用手从小洞里进去试一下里面是不是没有鸡蛋的,当我把手拿出来时,手上有一些黏人的液体。我着急了就用菜刀把鸡蛋壳切开,鸡蛋果然出来了。

我把鸡蛋拿到锅的中央,鸡蛋一下掉到了锅中。这时我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乘机把盐放在还是液体的鸡蛋中。炸了一会儿我用勺子翻一个面炸,在翻得时候发现把火开的太小了,如果一会儿里面没炸熟怎么办啊!于是我就把火加到了最大。在炸的过程中我心想放一点葱在鸡蛋上这样味道会更好一些吧!可是我拿了葱后发现鸡蛋已经明显有些变黑了,我赶紧放下葱,在消毒柜里拿出一个盘子,将鸡蛋铲到盘子里。我拿起筷子夹起鸡蛋吃了一口,哎,这味道可真难吃啊!一些完全没味道,有一些却盐得苦。本来炸了这个准备炸一个的,现在味道这么难吃还是别浪费鸡蛋了吧。妈妈炸的鸡蛋可比这好吃一百倍啊!虽然我炸的鸡蛋味道不怎么样,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炸荷包蛋。

我以后要向妈妈学习炸荷包蛋,把味道炸得更好。这真是难忘的啊!

第3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人类通过动物、植物发明了很多东西。如:由萤火虫发明了人工冷光、由苍蝇发明了宇宙飞船、由蝙蝠发明了声纳和雷达、由蜻蜓发明了飞机……这些东西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就说人工冷光吧,人们有了电灯后,生活也变得方便多了。但是电灯只能将电能很少的一部分转化成光,其余的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线对眼睛有害。所以,人们只好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如甲壳昆虫、昆虫和鱼类等所发出的光都不热,还被人们称为“冷光”。萤火虫发出的光也是冷光,萤火虫有1500多种,它们发出的光都是冷光,但发出的冷光颜色不同,光的亮度和温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的.冷光不仅有很高的发光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很柔和不伤眼,这种光正是人类所理想的光。

萤火虫的发光,实际上是把化学能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初,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终于创造出了日光灯,近年来科学家先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了纯荧光素、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和水混合生成了生物光源,由于这种灯没有光源不会磁场因而在生物光源中做清除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经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用来安全照明。

第4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秋天到了,外公种的番薯成熟了。我和爸爸妈妈便择了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去帮外公挖番薯。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开进了一个小山村,就到了外公家。下了车,我们迫不及待地跟随外公往番薯田里赶。来到番薯田里,哇,满地绿油油的叶子像一床厚实的大毯子覆盖在地上,不留一点儿缝隙。哈哈,番薯宝宝们一定躲在下面和我捉迷藏吧!阵阵微风轻轻拂过,一片片叶子犹如千万只小手随风摆动,好像在招呼我们去寻找它们呢!

我早就手痒痒了,外公说:“别急,待我将这些番薯藤割掉就好挖了。”说着,他拿起镰刀,三两下,就把一大片的番薯藤给割掉了,露出了棕黄色的泥土来。

我拿起沉重的锄头,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挖去,只听得“咔嚓”一下,哇,一个大大的番薯被我劈成了两段,露出了白白嫩嫩的“肉”来,还流着乳白色的汁水。“好可惜啊!”我不禁发出了叹息。这时,外公看见了,对我说:“别看挖番薯那么简单,它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先得用锄头轻轻地将表层的泥土刨去,等能够看到番薯的模样了,找准方向,再用锄头将整一串番薯挖起来,这样挖出来的番薯就不容易破。”外公一边耐心地讲解,一边给我作示范。果然,外公挖出来的番薯,个个完好无损。外公真不愧是干农活的好把式!

我学着外公的样子,先小心翼翼地将表层的泥土刨去,不一会儿,一个个番薯宝宝便显山露水了。我选择了一个方向,用锄头使劲挖去,锄头深深地插入泥土中。可不管我怎么用劲,番薯就是纹丝不动。我向来是个牛脾气,不会那么容易善罢甘休的!我走到锄头的反方向,抱住锄头柄,用整个身体的力量往下压,可是,这些番薯宝宝们好像故意跟我较劲。外公看到了,哈哈大笑,说道:“外孙女,做事情不能用蛮力,要多动脑筋。你看,这个方向不行,我们再换个方向试试。”一语道破天机啊,我拔出锄头,在反方向再来一锄,然后,用力一扳,果然,一大串番薯被我撬了起来。我放下锄头,抓住番薯的主根,把它们拎了起来。哈,我数了数,一共有六个,真像一串相互咬着尾巴的老鼠!

一直忙到中午,我们才把田里的番薯全部挖完,虽然,我只挖了一小筐而已,但是,我的小手上已经磨出了两个水泡,生疼生疼的。我们满载着番薯回家了,啊,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劳动!

第5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音响是人间美的享受,大自然的音响更是陶醉,我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音响,去领略这一片奇妙的天外之音。

“轰隆隆,”是哪个调皮的孩子吵醒了雷公公?雷公公打哈欠的声音太大了,把树上唱歌的小鸟惊跑了,飞到另一棵树上为知了伴奏了。春天真美好啊,小溪流水“叮咚叮咚”地像在为勤劳的蜜蜂歌唱,蜜蜂“嗡嗡”地交唤着,仿佛在说:“开工了开工了。快点干活了。”许多蜜蜂一边开始工作,一边倾吐着春天的美好。蝴蝶看见蜜蜂那么勤劳,过去为蜜蜂呐喊加油,为蜜蜂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在春天,森林里的一切都动了起来,不再是以前被定格在森林里的物体,他们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你看,小鸟和大树在一起津津乐道地谈起陈年往事;小溪正在为石头弹奏“催眠曲”;蜜蜂和蝴蝶正在花丛中偏偏起舞……

田野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绿油油的稻谷黑没成熟,一阵微风拂过,稻田里荡起一篇绿色的波浪,在上下伏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下雨一般的声音。

一转眼秋天到了,蜜蜂更是勤劳工作,为过冬做好准备;果园里,熟透的水果往下掉,发出“咚咚”的响声,农民伯伯乐得“哈哈”笑出了声,天上的大雁“嘎嘎”地叫着,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遥远的南方。

秋姑娘来得快,走得也快,冬婆婆接着到来。风“呜呜”地刮着,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哈哈哈哈”,是谁在笑?原来是在后院打雪仗的小朋友,一个负责做雪球,一个负责扔雪球,“嗖”的一声雪球就飞出去了,打在另一个小朋友脸上,笑声顺着风飘到很远很远……

音响世界真是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啊。

第6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采真是妙哉!妙哉!“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这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迹。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岩石上的泉水顺石而下好一条天然瀑布呀!水潭清澈见底,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游着。时而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时而躲到石头底下与游人捉迷藏;时而游到水生植物中与它们逗笑。和煦的阳光射入水中,潭底的石头,漫游的鱼仿佛在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种视觉与听觉的享受使我心旷神怡。豁然开朗。啊!这种感觉是多么亲切呀!大自然的山水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还使我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