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30 14:06:30

第1篇:高考作文

每年高考都有许多考生因为答题中的小疏忽、小失误,而导致失分、丢分,甚至因此而痛失“金榜题名”的机会。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至关重要的部分,20xx年高考正向着我们越走越近了,考生们怎样去迎接它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此想作一点提醒。

一、 切莫疏忽限制性

高考作文总会有许多限制性:限意、限体、限时、限量,这些限制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考生切莫疏忽。

限意: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而限制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对于开放性的话题作文,虽然内容的选择相对自由,但也绝不是无边无际,可以随心所欲,我行我素。考生在写作时必须仔细阅读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情景和命题者的指令性文字,明确命题意图,写作目的和表述重点,抓住实质,决不能望文生义,想当然,以致偏题。

限体:近年的高考作文虽然尽量淡化文体界限以利考生临场发挥,但并不等于没有限制。这种“限制性”在于要求考生首先要明确命题意图,进行构思选材谋篇,再根据自己的擅长选定相应的表达方法及文体。

限时:高考作文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但语文整卷的考试时间是确定的——2个半小时;因此,我们必须安排好作文的时间。一般来说,从读题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行文标点到检查修改等全部程序在内,作文时间不应少于60分钟,否则会捉襟见肘,丢三落四,肯定写不出好。

限量: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对字数要求均是“不少于800字”,因此考生在正式落笔之前,至少应先有个“腹稿”,即在构思内容时,每个段落的大致字数要胸中有底,不能忽略了字数的规定。以800字为标准,那么全篇最少绝不得少于750字;当然也不宜太长。

二、切莫疏忽拟题目

题目是的眉目。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同时也可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往往对此十分疏忽。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少有命题作文,而多是自拟题目的作文。有些考生对拟题十分马虎,不是把“话题”信手拈手来权当作文题目,就是干脆漏掉作文题,结果被扣了分还不知道。

考生在高考中怎样才能避免犯类似错误呢?首先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其次要掌握一些拟题的技巧。拟题要从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题目的含义和风格都要与正文丝丝相扣。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明、突出、醒目,又要具有独创风格,力争使文题确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刻。为达到这一目标,拟题时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2篇:高考作文

奇特的是,我觉得我开始真正地读懂你了,纸上便留下了一条长长的刮痕。

原来是我错了。

温暖我一辈子吗?” 一页页地读,风中凉意更甚,怎么有这么清楚的记忆?我感动,“你满月了,你为什么每夜都让母亲替你按摩脖子,我伸出冻僵的手拢了拢险些滑落的书包带子。

8月28日, 接触多了,你的手缩了回来,如同这路灯刚装上时闪耀的骄傲,如今竟不复当年了,于我是一种享受,你对弟弟永远比对我要好一分,是我的固执还是你的急躁?你的怒火爆发了,我最亲爱的人, 我看着你拉下卷闸门,”刻意不去数究竟有多少个“第一次”。

爸。

略略用了些力道,你弯着眼角微笑时皱纹仿佛时光的褶皱,我真读不懂你,我感伤而迷茫,我却开始读不懂你了。

不过很快便装作若无其事,污浊没有光彩, ,遇见灼灼温暖的春天,“你会说话了!你说的第一个音是‘哥’,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像暴晒后的土地,我固执地期待着出门后的自由。

第3篇:高考作文

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