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准备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7 11:15:33

第1篇:考试准备作文

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复习的重点是纠错,把以往的错误消灭就是进步。由于下学期没有参加考试,把高一上期的考后反思再温习一遍。

高一第一次月考

十月八日、九日进行了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总分566.5,得分率566.5/700=81分。班级排名24名,估计年级300名。这是我上学以来考试的最差成绩。

化学成绩不错,听学长介绍高中化学很难,从一开始学化学我在思想上就很重视,在化学学习上花的功夫就多一些。

政治和语文的名次可以接受。这两科都是初中下功夫很多的科目,当时我们的两位任课老师水平都很高,因此我在这两科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就像其他同学在数学或者英语上的能力一样。40分的作文得了26分,和老师交流,问题是写议论文时,举的例子不错,但是举完例子后的论证不够,下次注意。

地理和数学虽然名次不高,但是分数还可以。数学虽不再是我的特长,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功力的,何况还在数学实验班。

英语、历史、生物太差。历史、生物的复习时间不够,好解决。但英语的问题还是老问题,水平不够,遇到简单题目还可以,试题难度大的时候就显出差距了。感觉英语考试时精力不集中,9月底分班考试时状态就好一些。这两次英语考试决定分在A班还是B班。今天买了两本高二和高考的“五三”英语完型专项练习册。

初中时,由于理科较好且相对简单,每日在文科上狂奔,成绩相对均衡。上高中后,每日在数学上狂奔,结果文科成绩惨不忍睹,总成绩就显出来差距了。通过考试来调整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特别是实验班的学习生活。

高中进班成绩第4名,第一次月考24名,上实验班应该不是主因,因为这是在实验班的排名,大家都一样,都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1、暑假没有上预科班应该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以后也不会上。一是在实验班没有时间上课外班,二是利用假期多阅读或者针对一些相对较弱的知识点做一些强化。

2、各科目时间分配不均衡。

由于初中时数学放的太多,以至于中招考试的最后一问都没有把握,而在数学实验班数学课的速度又特别快,疲于应付作业,在其它学科上花的时间就不够。以往考试之前,每一门科目都会有充裕的时间复习,考试成绩才会相对的稳定,而这次却没有时间准备。

3、和外地同学相比,在学习上花的时间相对少一些。

周末,外地同学不回家,在学校的学习效果比在家里好的多。

周末在家的学习时间估计有两三个小时,其它时间主要是弹琴唱歌、听歌、看杂志、在网上看电影、上QQ了解小学、初中、高中同学的近况。

考虑上网的时间可以减少,用来把数学以外的科目梳理一下,适当的做一些五三同步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每周的学习内容,找出问题下周有计划的听课,挤时间问老师问题,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参加社团活动,班级工作也占去了一定的时间。一个月来放假在家时还帮爸爸动手改电路,写书法参与班级建设。这个时间花的还是值得的,等走向社会再去训练类似的技能恐怕就晚了。

要想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进步,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是不行的,适当的取舍也是应该的,但是完全把时间放在学习上,效果也不会好,关键要摸索在这种学习环境下,面对高考指挥棒的情况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4、住校生活也需要适应,感觉有些散漫。

虽然早晨5点起床,但是坐下来学习已经5点半,本周最快5点13分已经坐下来背英语。中午12点20分可以回宿舍写作业。

背诵单词和新三课文时,不够投入,本周背诵效果就明显改善。

24名说明我有一定的实力,但是也使我认识到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今天下午妈妈和爸爸去学校接我的时候和班主任在楼梯上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简短就说明我不是个问题比较多的孩子。老师说:月考成绩对他来说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以前没有住过校,还不太适应住校生活。刚上高中参加的活动比较多,有时候缺课没能及时补上,就存在知识漏洞,我要求他自习课可以缺课参加活动,上课的时候不能去。再说了身为班长、团支部书记如果成绩不行在同学中何来威信。不过月考后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好,看来要打翻身仗,家长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少批评。

看来老师讲的和我自己感觉的差不多。

适应住校生活的确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和孩子在高中前对家长的依赖程度有关,幸亏初中时爸爸妈妈对我管的不多,否则适应住校生活还会更难,但比起初中就在枫杨的同学就要差一些了。

本周还进行了AB班的重新分班,分班依据是9月30日的分班考试和月考成绩,虽然我的月考成绩不好,但还是被分到了A班。A班30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其他4个在B班。外地生有10%分在A班,其他90%在B班。我们主要讲展望未来三,老师上课全英文讲课,真正的全英文讲课。看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外地同学的理科强一些,但是英语方面和郑州市的同学比起来就有一些差距了。

课堂听课质量很重要。

本周写作业感觉比以前快一些,关键是提高了上课的听课质量,课下写作业时感到事半功倍。我的同桌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好一些。很多家长都有孩子写作业慢的感觉,孩子在课堂专心听讲了吗?

“ 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学习方法,关键是真正做好每一个环节,并且长期的坚持下去并养成习惯却很难,经常听到学生或者家长问考上名校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我想只要能坚持并且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学习和考试后摸索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还是每天早晨5点起床背单词,其他5个室友6点起床,我同桌觉得起床太早影响上课效率。我么,早起晚起上课都会瞌睡。慢慢适应调整吧。

生物感觉学的.稀里糊涂的,看样子需要买一本练习册练一练,可是哪有时间啊。抽空找老师交流一下,看需要怎样调整学习方法。关键还是要把相关知识背熟,理解透,这个也慢慢来吧。

听班主任讲我们班有33名同学在这次月考中排在年级200名以内,是全年级最多的班,我也应该在前200名,比估计的要好一些。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和预计的差不多,总分760分,班级13名,较月考名次前进了十一名,真的还是很不习惯这样的班级排名,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陌生的外语高中生活。班级第一名823分,应该就是年级第一名,他月考也是第一,各个班级的前三名估计在780多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学霸、学神。

进步的科目。

生物,63分(满分70),班级排名第五,月考只排在50名。重视是主要原因,考试前两周利用学校基测考试机会,花了6个小时时间做了五三练习册,看样子做练习册并发现解决问题对提高考试成绩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当然了,首先还是应该把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学有余力再做课外练习为好。

数学,132分(满分150),班级名次第七,月考排在第36名,数学具备一定实力,题目越难,越能体现出强势科目。

物理,92分(满分100),班级名次18,月考27名,物理也是我的强势科目,和数学一样都是利用初中时间自学了部分高中知识,有付出才有收获。

成绩下降的科目。

语文,109分(满分150),班级名次43名,月考第16名。这是我整个初中一直比较头疼的科目,只不过初中时只要下功夫背诵古诗文和赏析,作文按照套路写,基本分就不会太差,而高中语文考试完全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提高的,我这一阶段的《古文观止》和《唐宋散文赏析》自学的还不错,以后还要坚持。

没有明显提高的科目。

英语113分(满分150),40名左右,按说外语初中毕业的学生英语方面不应该这么差,考试状态不好有一定关系,20名以内应该正常。继续背诵四级单词,有积累才会有质变。

化学87分(满分100),由第2名下降到第16名,分数变化不大,化学感觉很难,上课认真听讲,作业问题及时解决,做一些课外练习册找问题,练感觉。

地理64分,基本满意。感觉学起来不难。

政治、历史考的不好,该背的内容没有记牢,以为高中了,不需要再背了,特别是历史,明天要考试了,今天还基本没有复习,下次注意吧。

体会

值得欣慰的是,在如此之快的数学进度和竞赛学习中,总成绩还能有所提高。

欣慰之余还有一丝忧虑,虽然月考后的学习状态比之前有所改变,成绩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还是如此之大,真正感受到重点高中的竞争如此激烈。小学经过选拔进了重点初中,再在四万名初中毕业生中百里挑一升入了外语高中,高考时有70万名河南考生的参与,难度可想而知。

两次考试成绩换算成20xx年高考分数,在600分左右,全省3000名左右。

各科成绩起伏很大,如果各科的排名能稳定在20名以内,那么总成绩估计能排在前10名。

高一上期末考试

继续努力。

期末考试成绩,总分910分,班级排名和期中一样第13名,由于题目难度较期中考试容易,年级排名应该有一定下降,估计在150名左右。郑州市560多名,这和中招考试成绩相比有比较大的退步。

主科成绩排名有所下降,但是政史地成绩有所提高,对于这一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语文的古诗词阅读差距太大,几乎没有得分,希望利用过年的几天针对古诗词通过刷题补强。作文只得了33分,由于一直忙数学,很少动笔练习,成绩不理想也不意外。

历史成绩也不理想,语文写作、阅读理解、诗词欣赏与历史理解应该有一定关联。阅读量少和阅读面窄应该是主要原因。阅读方法也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计划提前预习下学期的化学和地理课本,逐步体会到预习对听课质量影响很大,只有感到需要自己才会真正的去做好,要不大家都知道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却相差很大,原因就是自己没有真正认识到。

期中考试后自己感觉学习状态还不错,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周末时间利用也有所提高,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我想也许需要更长时间的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另外,感觉在做题方面,特别是数学代数习题方面的做题速度慢,当我同桌完成一份卷子时,我只能完成60%,在初中时正好相反,数学成绩的优秀使我把更多时间放在语文、英语上,以弥补小学时的欠的帐,可是直到现在语文和英语仍然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仍然是我的弱势学科。

第2篇:考试准备作文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过,转眼之间,大半个学期已度过,不到一个月就将迎接我们的是这学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期末考试了。

为了这次考试,学校举行了“誓师大会”,随着同学们那句“请母校放心、请老师放心、请家长放心”的誓词,让我们对此次考试的胜利有了信心。

而老师也在努力,辛苦的为我们备复习课,为我们批改海量的作业,为我们的事情而忙碌。

我们自己呢,准备好了吗?

从现在起,我们应争分夺秒的去努力,珍惜这不多的`时间,扎实基础知识,把握重点内容,牢记难点知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家定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面对,去迎接此次考试。

期末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耳边回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谱写出自己的辉煌。

版权作品,未经《阳光喔作文》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3篇:考试准备作文

“哎,你说,会考到什么?”早读课上,林世鹏突然问我。

我从课本中抬起头,朝他翻了个白眼:“你说我要是知道我还要这么累死累活的复习吗?”林世鹏闻言,一下子趴到了桌子上,浑身像有跳蚤般不停扭来扭曲,嘴中还不停发出哀怨的叫声。一旁的高思琪也放下语文书,扶了扶眼睛,看着小家媳妇般的林世鹏叹了口气说:“趁这个时候你还不如好好复习复习,说不定过会儿老总就来默写。”就像应了她那句话似的,老宗出现在门口,风风火火地朝教室后她的“宝座”走来。她从我身边急速走过,顿时感到一阵风刮过。只见老宗随手翻了翻叠在她办公桌上的作业薄,头也不抬地下达命令道:“拿出默写本,默13、14课词,赵睿开始报。”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一片哀嚎,老宗一眼杀过去,立刻就没了声响,大家有苦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嫂子”就在我们准备弯腰拿作业本时,赵睿甜美的'声音就如魔音般传入我们耳中,捶打着鼓膜。“啊!”教室里再次传来惊叫。听到赵睿开始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书包一提放在大腿上,恨不得把书都倒出来找,刚找到默写本,第二个词也已经报了2遍了,我心一急,直接把书包往地上一扔,然后迅速摊开作业本打线、折页,写了起来。

才报了一会儿,出操歌就蓦然响了起来,盖过了赵睿的声音。“忘情”“啥?啥?”林世鹏用手肘碰碰我,小声地说。我偷偷瞄了一眼虽好似投入书本但却随时都能抬起头来一杀气腾腾眼记的老宗,捂住嘴往他那边凑了凑,用我自己都听不见的微弱声音说:“忘情”“什么?”我刚想再说,赵睿又报了下一个词。只得作罢。林世鹏看着正在写词的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不停问我:“到底是什么?”谁知我压根不理他,他又抬头四处望了望,无计可施之际,只能空在那里。

下午,我们正哼着歌在教室看书时,老宗再次“破门而入”,指着架子上的语文合订试卷道:“帮我发一下。”随后立刻便有人前去发试卷,当试卷到我手中,老宗噩梦般的声音再度响起:“一(A)第七大题。”“啊?啊?啊!”教室里不解声响起,老宗双手环在胸前扫视了一番教室道:“第一单元(A)卷第七大题打钩!”我们顿时不再言语,低下头开始记,打钩一直打到了第三单元。当我们打好勾时,老宗那在我耳中十分欠揍的声音又来了:“将打钩题抄在家作本上做!”语毕,她又拿起试卷完全不顾下面我们一片黑脸喃喃自语道:“这么好的试卷我还要留到期末做呢。”我无力扶额,转了一下手中的笔,重重吐出一口气沮丧道:“又来了。”

我们就这样,累死累活地抄到了放学,当我背起书包时,听到老宗的催促声竟有些欲哭无泪:期中准备时,我恨你!

第4篇:考试准备作文

明天就要音标考试了,我心里很紧张,怕自己考不好,让妈妈失望,于是我准备今天要复习多点。

我先复习了,28个辅音音标,还有7个短元音,5个长元音,8个双元音,接着我向自己发起了挑战,默写三次音标,我心里想,一定不要让我失望,一定要一次全部默写对。于是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写着的。过30分钟,终于写完了。我忘了妈妈说的,写完了要检查,就直接交给了妈妈,结果错了两个,妈妈生气的说:“你为什么写完后不检查呢?要是现在考试的话,你要扣多少分呢?”我这才恍然大悟。接下来我妈给我听写音标,我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全对,按照妈妈的`方法来,写完了,我马上检查,检查完了,终于全对了。我高兴的又蹦又跳。好像是吃了开心果一样。

妈妈叫我把所有音标都拼一遍,没想到刚才的复习真有效,我流利的就拼下去了,把音标全部拼完后,只错了一个,虽然是一个单考试上也是要扣分的,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把那个音标拼了10遍。

我把我的全部复习完了,后听了听老师的范读,觉得自己可以考97分以上了。我准备好学习用品后,睡觉了。

希望我明天能考一个好成绩。不让我妈妈失望。不让我一学期的学习白费。让爸爸妈妈教的钱白花,不让辛苦的老师失望。不辜负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成绩的期望。加油!汪睿涛。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