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结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18 20:43:16

第1篇:中考总结作文

前天,期中考试的卷子发下来了,我考了96分,错了些不该错的题,主要是我粗心大意。比如说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问周长是多少厘米,我竟然写了4厘米,应该是16厘米,我还错了个非常简单的题,就是数学书的厚度应该是6毫米,我怎么能写成6厘米呢?还有两个题我忘了是哪个了。咳,粗心害死人,我后悔极了。

其实,这些题不是很难,就是我平时不注意复习或粗心大意,如果这些题没错的话,就一百分了,数学老师说我进步很大,我以前都是七八十分。给我发了一张奖状,95分以上的同学都有奖状,我很开心。

孙卓晖的一举一动很令人生气。因为他只做了一面卷子,就不做了。监考老师催了他一遍,他却翘起二郎腿看书,到最好只考了43分,为我们班拉了分,我比他强多了。

语文我的感觉不如数学考得好,短文分析中的一个词语“弥漫”我读了好几遍也没找到这个词,所以没有做。经过我反思,知道是我没有用“心”去读,不然怎么能找不到呢?

以后,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要认真仔细的做题,这样就能考上好成绩。

篇四:期中考试后的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成绩已经出来了,面对成绩,我应该总结一下,使下半学期考试考得更好。

我的成绩是语文94,数学96,英语98,远远低于我的目标:语文95以上,数学100分,英语100分。哎,没有一个达到我的目标的。

通过这次考试,我知道了,很多都是马虎、粗心大意造成的。

数学有一题是这样的:总面积是180平方米,宽是9米。如果长增加60米,问现在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哎,我看成宽增加60米,结果完全错了,扣掉四分。

英语考试失误是因为我骄傲了。我错的那道题是听力题,错的原因是:我以为很简单,加上老师读得太快,我没听清楚,最最重要的是我太骄傲了!

语文错的很多都是我读书太少,积累太少,才导致我失分太多。

通过考试的成绩,能看出,马虎和基础不好的缺点,今后只有努力、刻苦、认真的学习可以把我的缺点弥补,以后才能考出好成绩,但是通过这次考试也能照亮我前方的路,我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才能走出这黑暗的丛林!

我知道老师和爸妈都对我有很大的期望,而我考得太一般般,我以后一定不马虎,考完试以后一直认认真真的检查,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不断努力,相信我我能行!

第2篇:中考总结作文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四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4)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1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7、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8、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19、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21、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谷发育成河流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陆地上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构成了沿太平洋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地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10、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词语判断]:

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课本P72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①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③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⑴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⑵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⑷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⑸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傣族人地处热带,气温高,穿着单薄;爱斯基摩人身处极地,气候寒冷,穿着毛皮服装以抵制寒冷;藏族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藏民穿着藏袍非常方便。因此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不一样,穿着也就不同

(2)从伦敦到莫斯科1月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因此,由沿海向内陆,墙壁厚度逐渐增加。其表

现具体说来,即欧洲民居的墙壁,自西向东、向南向北逐渐增厚。

(3)我们广东茂名属于亚热带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对农业生产来说,这种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适合种植水稻农作物。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及北美洲和南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稀疏区:干旱的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4、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城市里有较好的医疗、教育条件,较多的发展机会等。过多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病: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7、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第3篇:中考总结作文

期中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我心里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次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但这一切还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可在试卷中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粗心马虎的问题却让我深思。

在语文方面,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前面的实践探究题丢分,是因为我平时太重视阅读练习,而很少做一些所谓的基础小题,导致答题时抓不住重点,思路混乱。但我做阅读题的水平还是不稳定,在以后做阅读时,还要静下心来,细细理解原文,加强语言表述能力,少丢分。作文方面,自己的灵活运用能力还很差,用了一篇自己不熟悉的作文,导致所写作文结构不清晰,分数不高。

数学一直是我比较担心的,所以我在平时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做了不少练习题。但还是发现,难题还是没有思路,我觉得打开思路是一个慢功夫,需要反复理解琢磨平时所做的题,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但这次考试还在书写过程上丢了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觉得自己在作业中书写过程是非常详细的,但这也充分说明我应足够重视推理的严密性,合理性。

英语是我比较有把握的,这次考试差距也不大。但也提醒我要加强对单词意思的记忆,加快做题速度,对模棱两可的知识要彻底清楚。

化学是这次考试失误最大的一科,细细分析试卷,大部分错了的题还是我没有细心认真的审题,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造成的,真正的不会的难题却寥寥无几,只要把基础题认认真真的完成,一样可以打高分。我不能因为多做难题而忽视了基础。

政治成绩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在理解方面存在偏差。有些题目应该多想想,反复斟酌一下,尽量让自己的答案完整一些、全面一些,这是很重要的。有些题要尝试从生活入手,从常识入手,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死板教条地抄书。

历史的成绩也很让我震惊,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扎实的落实,在答题思路方面也有很大问题。我要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要把书上的各部分内容连贯起来,不要孤立的只背知识点和考点。我发现自己在课上并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还是由于自己对课本内容不熟悉,所以我决定在课前要抽时间预习本课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再听老师讲解。

物理还要再接再厉,保持好成绩。

总之,我应该合理安排好巩固基础和思考难题的时间,既不能放松基础,又不能不练难题。同时,我现在首要是落实好基础,改掉自己粗心的毛病,保证做题的速度和质量,在学习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在休息时就不要再想学习的事,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要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一味的浪费时间,否则最后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第4篇:中考总结作文

自从中考试卷中作文占半壁江山60分以来,如何进行中考作文复习指导成为初三老师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农村中学的我们,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又迫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我们备课组决定进行中考作文专题辅导。《让语言靓起来》就是其中的一个专题。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采用比较法、归纳法让学生由感性材料归纳理性的写作知识点,运用赏析法和改写训练使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能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由品读到修改习作,又是由浅入深的运用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我发现由于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学生掌握方法时如鱼得水,修改作文时,精彩的语言时时从学生的嘴中蹦出,让我又惊又喜。可见只要我们找到突破点,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材料,作文指导是会有成效的。

这堂课也引发了我对作文指导的几点思考:

1、纯粹的向学生灌输写作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但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材料,从中归纳出方法,那效果就不同了。这样不但会让学生轻易的掌握知识,而且还能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要相信学生能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评价的话,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3、中考即将来临,如果此时再布置学生积累素材已经不再现实,但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提供相关素材,这也会是帮助学生提高的一个途径。

在后期的作文指导中,我将一如既往的探索指导的有效性,希望能找到一条真正有用的中考作文指导之路。

第5篇:中考总结作文

本周,学校进行了半学期的期中考试。周一进行了英语考试,我提前把英语复习了一遍,考试时我胸有成竹,仔细地听了听力部分,完成后又认真地开始做笔试部分,没花多长时间就做完了,我并没有开始发呆或玩笔,而且一丝不苟地检查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在检测中发现了一个单词好像拼错了,马上修改了。时间到了,我们交上了试卷。周四、周五又进行了语文数学检测,我很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考好,我在做的时候很紧张,生怕自己会做错。我检查了一遍,时间正好到了。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觉得在平时就要掌握好各个知识点,考试前认真复习,考试中不要紧张,做完后要仔细检查,这样,你就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检测之后也让我了解了自己哪门学科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阶段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6篇:中考总结作文

一、标题亮点

话题作文的拟题法有以下几种,中考作文得分五个亮点。

1、扩充法。就是扩充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话题扩充为一个短语。如以"礼物"为话题作文,文章题目可拟成《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的礼物》《礼物,增进了我们的友谊》等。

2、引用法。引用与材料相吻合的名言、诗句、歌词、电视栏目名等。如《想说坚强不容易》(以"坚强"为话题)《沟通无限》(以"理解"为话题)《因为有了你》(以"假日"为话题)《给我阳光就灿烂》(以"阳光"为话题)。

3、替换法。就是把话题替换成与它意思相当或同类的词语--这一词语可以是话题词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作文,话题中的"喝彩"就是"称赞夸奖"的意思,可直接拟题为《××,好样的!》。

4、巧用修饰。巧妙灵活地运用修辞格润色标题,使之生动隽永。如《做一匹靠自己的"黑马"》(比喻)《绿色,我的梦》(借代)《战胜脆弱,从心做起》(仿词)。

二、立意亮点

立意"求新,求真,求深"。

1."求新"是立意的灵魂,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可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如以"欣赏"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写了《欣赏自己》,在别的同学大谈特谈欣赏别人的优点时,鲜明地提出独特的观点,获得满分。

2."求真"就是要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3."求深"就是立意要有深度。如河南半命题作文《幸福原来_》,不少同学只写父母、老师的一次关爱,同学的一次鼓舞,缺少应有的感悟,给人公式化的印象;而有位考生写的《幸福原来蕴藏在乐观中》写出了幸福存在的基础,立意较深。

三、语言亮点

语言是作文的衣裳。

1.可以让语言诗化。例如,"我喜欢在雨夜,泡上一壶大龙井细细品味,听窗外雨的轻敲与风的长吟…任自己的心在龙井的清幽中沉迷…"。

2.可以让语言哲理化,20xx中考《中考作文得分五个亮点》。例如,"成功的时候,淡淡的喜悦伴浅浅的微笑;失败的时候,深深的痛苦埋在心底"。可以让语言幽默化。例如,住宿生写躲在被窝中看书时的提心吊胆--"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

3.可以让语言抒情化。例如,"我愿将我的青春,扬成一面呼啸的旗帜,在爱的阳光照耀下,使生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可以引用古诗词,还可运用修辞手法等,追求诗意灵动的语言美,充分显示自己的才情。

四、开头、结尾亮点

开头的使命是:一针见血,吸引读者,引出下文。根据这一点,介绍几种便于操作也比较实用的方法。

1、落笔扣题,总领全篇。这类开头,既扣了题,又领起下文,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

2、自然入题,水到渠成。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或者情感的变化顺序来写,自自然然地入题。

3、开头质疑,吸引读者。这样的文章,一开始便在读者心里留下几个问号,很能激起读者的求解欲望。

4、名言警句,给人启迪。这样的开头在议论文中比较多见,开头引用名言,便于抓住读者的心。

结尾的原则是:总结全文,提示主题--或能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或能戛然而止,干净利索。根据这个原则,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的方法。

1、瓜熟蒂落,自然完结。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2、照应开头,收拢全文。结尾或点题,或与文题遥相呼应,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给人以圆满的感觉。

3、联想引申,深化主题。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4、临别秋波,引人动情。根据前文的需要,在结尾处写一段让人动情的句子,使人读来产生留恋之意。

五、形式亮点

中考满分作文大多突破了文章固有的结构模式,在文体上有所创新,如题记式、日记体、书信体、镜头组合、小标题、剧本式、聊天式、访谈式、调查报告、童话式等。作文形式新颖独特有助于提升作文的品位,增加作文的得分点。不过,文体的新要与思想内容的新结合在一起,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不注意文章的思想内涵,结果只能是"新瓶装旧酒",让人乏味。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