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春节作文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02 15:17:09

第1篇:初二春节作文

从小,我就是一个爱雪的孩子。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那时候每年都会下一场大雪。还记得每次大年30的晚上,我都会拍起手大喊:“快下雪呀!快下雪呀!”

终于长大了,1999年的冬天,我还记得那是一场很大的雪,三天三夜都没有化。我还记得我和小君、小思一起堆的三个小雪人,小小的,我们却爱不释手。我还记得,小君手把手的教我滚雪球,让

一个小团变得越来越大,可惜最大的时候它破裂了。不过我们还是高兴地躺在雪堆里,虽然,雪是那么冰凉。

每年冬天,我都会趴在窗户上,用冻地红通通的手画画,画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那纯洁的雪花。

20xx年,那个冬天。接连下着雪。都是一些飘飞的雪花,可是我们却能为了一场雪的降临在楼顶上等啊等。每当下雪后,我们都会高兴地,随着雪花舞蹈,舞蹈就在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一场罕见的大雪降临了。终于,我们在楼顶堆起了一个雪人,我捏了几个雪团说,我要把它们放进冰箱里,让它们永远不化。可惜,那几个雪团被丢了,或许吧,丢掉雪团的,不知道,那或许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最后一场雪。 20xx年,那个冬天。没有雪,一点也没有。我买了一个喷“雪”回家,在楼顶上,我尽情地喷着。但是那些“雪”一下就没了,我悲哀地看着天空。灰灰的天空,林立的楼房。呵,雪,雪!!我在小荷的名字叫“微微雪”。当时注册的时候,我想也没想直接输入的那个名字。呵,这美丽的雪,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又是一年冬天了。

我趴在窗户上,看着黑夜。

“想什么呢?” “哎,怎么不下雪呢。”

“下雪,什么雪呀,今天冬天气温又比去年高。”

听了这话,我竟然有些想哭了。晚上,看天气预报。每天都是阴天,每天都是4、5度的最低气温,没有雪,没有雪。

哎,这纯洁的雪呀,请你再次降临。

那纯洁的雪花 在天空舞蹈 现在

却没有它们的影子 我抬头看着天空 渴望着雪的降临 渴望着这个冬天 能够多一些欢笑 ps:已经一年没见到雪了。今年如果再没有,那就是两年了。我爱雪。但是,现在我却看不到雪。小时候觉得雪一点也不稀罕,现在想看看雪,也得去很远的山里了。突然,觉得,雪,是那么的美丽。

第2篇:初二春节作文

我们都知道春节的存在,也非常喜欢春节。那今天我就要说说我经历的春节。

过新年要贴“春联”呢!妈妈特别吩咐我,让我去找几对春联,贴在我家门上。于是,我找到了两对春联,我大声读道:“金狗贺岁家兴旺!”妈妈连忙说出下联:“玉燕迎春福满堂。”“呵呵,妈妈真厉害”!还有一幅上面写着:“五福临门,上下平安。”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便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阚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相声、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让我们跟着载歌载舞;魔术、杂技让我们啧啧称赞。晚会进入了高潮,“当当当……”十二点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临了。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能更进一层楼。

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多么像“空中花园”!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我喜欢过新年。新年能贴春联;能看“春节联欢晚会”能赏烟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乐。过新年的感觉真好呀!

第3篇:初二春节作文

八骏嘶风传捷报,五羊跳跃展新图。

花红桃艳,金桔满盘,喜气洋洋华夏儿女策马赴羊年,春节年年过,今年过节又不一般。俗话说“俗随时变”,春节习俗传承、演变到今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回望过去,每个时代都各有风格:

50年代的年夜饭:几斤肉快活吃几天。

60年代的潇洒:在广阔天地里过年。

70年代的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

80年代的娱乐:看春节联欢晚会。

90年代的拜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

现代社会花样更多,过几年一个样,呼机拜年,电话祝福,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旅游过大年。但这毕竟是少数时尚弄潮儿的好戏,大众的呼声是,年越过越淡了。可不是,这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临危机。庆丰收,祭祖和驱鬼,这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特别是城市的新生代们,不仅摆脱了农耕,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春节庆丰收祭祖的意义消失了,人们现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驱鬼也取消了。守岁,它是年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省略的话,那肯定会影响到年节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

第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进主义。他们把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结果春节民俗中许多传统内容、信仰内容被破坏。例如,把公历第一天称为"新年",而把传统的历法新年改称春节,淡化了、模糊了春节的"新年"含义。以致于有人想取消春节,用阳历年取代春节。

第三,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了冲击。物质享受为主的春节气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也需要多样化的节日。不同层位的人们大可从那些节日中获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应该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于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强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导地位才能更突现出来。

第四,如今,平时工作日的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使得过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娱乐时间。城镇人民温饱基本解决,也不再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走亲戚,而是精神压力寻求解放,想着可以哪里去玩,玩什么,怎么玩?

时代不断赋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给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题却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现。无论怎么变,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改变。春节家庭团聚的习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一定要好好过,这是个人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调整与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体一致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与民族的需要。

一种民俗的传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当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民俗心理必然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心理变化并不似社会变迁那样快,需要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长时间的整合。春节作为一个民俗,在社会的发展逐步摆脱农业主导而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时候,去与留就是纯自然选择,而不能人为干预,其保留的也将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个时代都为春节增添新的魅力,涂抹上新的色彩,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该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应该是民众在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我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才可能建构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也就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传承我们的春节文化,强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进军,让它成为世界人民同乐的佳节!

第4篇:初二春节作文

一到十二月,年味就浓了起来。我们家也变得忙碌起来,因为外婆会从十二月开始就张罗着年货,张罗着过年,而外婆的每一次张罗都会给我们一次舌尖上的冲击。

你瞧,从大块的猪肉变成小节的香肠;从乳白色的鸡腿变成黑色的酱鸡腿;从清淡的鱼肉变成油滑的鱼干;十斤猪肉配上八两盐,腌制,压实。这样一来,外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拖着年货去晒,晚上又搬回来。

最令人期待的事就是这些年货可以吃的时候了。没有打开蒸笼,热气就一股股冒出来,空气中已经凝结满酱香的味道,浓而不腻,香而稍甘,这种味道多么诱惑着我们的舌尖。目光跟着外婆的手,打开了竹片蒸笼,哇,酱香肠褐里透着红,咸猪肉很是饱满,鱼干肥溜溜的。馋涎欲滴的我立刻尝了一块,皮滑,肉紧,不咸不淡还透着一抹甜。这味道啊——真是爽。

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每年的大聚餐,正月初二前一天,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拿着厨师清点的菜单,一早赶到市集采购,下午又召集前门后院的邻居帮忙洗菜,第二天早上,厨房里急促的切菜声和匆忙的炒菜声就不时传出,我心里更期待了。

时间迫近正午,亲戚开着车来了,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家,变得更热闹了,年,就这样越来越浓了……

听熟悉的声音,不知不觉到饭桌前,桌上烧麦里碧绿的颜色,透露出蒸熟后皮薄如纸的面团;当奶油恋上芝士,香浓的甜意沉浸在芝士的丝滑里;乳白色的鸡肉,悄悄腌制在虾油里……这大鱼大肉也要花一阵心思吧。

“快坐下一起吃!”二婶婶尖细的声音叫醒了我,眼前匆忙的身影,在宽大的客厅里不断闪过,显得客厅变得略微拥挤了些。

望着桌上的美食,好像它们不是一道道菜,而是一件件艺术品。感觉到,一块块酥饼触碰到我的舌尖,一碗碗佳肴触到了我的舌根,细腻的果汁划过味蕾,直沁肺腑,山珍海味的甜蜜久久不能忘怀……

怎能忘怀,舌尖上的春节。今的年还没走,可我已在期盼明的年,明的舌尖上的春节!

祝大家也过一个舌尖上的春节,春节快乐!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