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周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11 18:26:57

初一周记 篇1

今年春节,爸爸从几十里外的昆明回家来了几十天,不免会与旧友喝酒,有时喝的大醉,一喝醉,我就给爸爸做称之为解酒的鸡蛋汤。

鸡蛋汤的做法十分简单,我先用水杯盛了一杯水,倒进锅里,放在电磁炉上,烧十几分钟,等到水开了之后,拿出两个鸡蛋,在水中洗净,打碎,在碗中搅拌均匀,并且将一点盐撒在里面。再一边搅着开水,一边住锅里倒,刚才还是汁的'鸡蛋,现在已经变成了絮状的鸡蛋,这一丝丝鸡蛋,犹如一条条金灿灿的惹人爱的金条。又过了一两分钟,鸡蛋的香味出来了,我又拿出小磨油,味精放进锅里,再搅两下,就出锅了,妈妈和爸爸都尝了尝,刚一尝,妈妈说我做的很好,就是太咸了。我不灰心,便又做了一遍,这次,我做了三个人的量,一出锅,我先尝,哇!太好吃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做的,爸爸夸我说:“麒麟,你做了太香了,很好嘛!”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我经历了一次失败,但我还是做成了。

我很高兴,因为我过年又学会了一顶技能。

初一周记 篇2

在古代女孩是不能出门的',也不能上学的。而现在的女孩子可以出门上学,并且可以和男孩子们一起踢足球。

在暑假,我几乎每天下午都和男孩子们踢足球。我们分成两队,每队5人。比赛开始了。先由对方发球,我们防守,他们直往我们的球门进攻,射门,球偏了,还好球没进,我们欢呼起来;轮到我们进攻 了,大家齐心协力地配合,直往对方的球门冲去,踏脚射门,球进了!我们一共比了一个小时,我们队进了5个球,对方进了2个球,很明显,我们赢了!

你看,我们女孩和男孩一样,无论学习,还是体育,都不会输男孩。

初一周记 篇3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这是我回报母亲的最佳时期,在这一个特殊的节日中,我不仅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在我童年的日子里,无时无刻不跟随在我身边,给与了我细心的呵护与照顾;还要感谢我们班共同的的马妈妈,虽然她不是我们的亲生母亲,但她对我们的付出的一切,比一位母亲还伟大。童年的时光伴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她们无数的酸甜苦辣。她们常因我们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们的烦恼而愁上心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中,我情不自禁想起这两位母亲……

早上一起来,老爸就带我去天虹,我们在超市抢购一番后,没想到由于今天是母亲节,超市居然送了我们一只娇艳的康乃馨。我脑里闪过一个念头:不如做一道美味佳肴,再买个花瓶,把这株康乃馨放在花瓶里,放在餐桌上作为摆设,如此温馨的场景,老妈一定会有所感动的!

说干就干,妈妈最爱吃的就是红烧黄刺鱼了。我平时很少下厨,肉类食物从未炒过,怕浪费一条好鱼,但又不想让妈妈失望。只好试试啦,再说了,我还有老爸来指导我呢!做好决定后,我马上去菜市场买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黄刺鱼,回到家,开始于老爸忙活了起来。

首先,我将差不多五十克的油倒入油锅,烧热后把事先清理好的黄刺鱼放入锅中。“刺啦~”当我把鱼放入锅里的时候,油点立刻四下飞溅,溅得我的围裙上星星点点的油渍,脸上也是点点烧痕……为了给老妈一个惊喜,我只能强忍着疼痛,继续煮下去。我让鱼儿一面煎了五分钟,终于,十分钟后,我隐隐约约问到了肉的味道,我心急地想起锅了,这时,老爸制止了我,并提醒我忘记放味精和配料了,我尴尬地笑了笑,马上加了点大蒜、味精还有生姜下去。但是我也不清楚加的量够不够还是太多,就匆匆起锅了。

“上菜咯,老吴同志,常常你女儿煮的红烧黄刺鱼。”老爸幽默地说道。这时候,老妈早已耐不住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加了一口,我隐隐约约寻觅到了她眉头紧缩的那一瞬间,马上着急地尝了一口,“哇!好怪,苦苦的!”我立马双眉紧锁,冲到卫生间把鱼肉吐了出来。“一定是鱼胆弄破了。”老爸说道。

我尴尬地笑了笑,老妈抚摸着我的头,笑道:“呵呵,你的心意我领了,你们先吃其他菜,我来煮鱼。”说着便要从我手中夺走围裙。我着急地说:“别啊,我就是特意要给您煮鱼的……搞砸了就别再煮了。”老妈不顾我的劝说,直接走向厨房,十五分钟后,香气扑鼻的黄刺鱼被老妈煮好了。我无奈,只好细细地品尝着老妈煮的鱼。仿佛此刻惊喜的并非给老妈,而是给我……

嘴里尝着略带辣味的黄刺鱼,心里流入一股暖暖的滋味,不知是何许滋味,让我一下子了解了:母亲,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好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能茁壮成长;母亲,像慈祥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幼雏的羽毛,鼓励我们去搏击万里长空。最后,祝我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初一周记 篇4

十月一日国庆节,是祖国65周年生日,妈妈说;为了庆祝国庆节同意我玩了一天,我好高兴呀!杨姐姐带着我和杨仔意妹妹去游乐园玩。到了那里看见已经有好多小朋友们在一起了,有的.往上爬有的往下滑,蹦蹦跳跳,嘻笑声,叫喊声,混合在一起真是热闹极了!

我和大家一起很快乐,中午都没有回家去吃,妈妈送来了午饭。我们吃了继续玩耍,一直玩到了天黑。今年的国庆节玩的真开心呀!

初一周记 篇5

我很想打羽毛球,就是不会打。看见别人在打羽毛球,心里非常想学。我要妈妈教我怎么打羽毛球,妈妈告诉我打羽毛球主要是掌握如何发球和接球。发球是用左手把球拿在拍子前面,右手握住球拍用力把球打向对方。接球是用拍子接住羽毛球再打向对方。这样彼此来回的发球和接球动作使羽毛球像一只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 为学好打羽毛球,我每天都要和妈妈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才知道打羽毛球看起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打羽毛球是手、脚都动的全身活动。经常打羽毛球使人大脑灵活,手脚灵巧,是一举多得的体育活动。我一定要好好练习打羽毛球。

初一周记 篇6

硕果累累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人收获了香甜的瓜果,有人收获了鲜嫩的蔬菜,也有人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而我,收获的是一份纯真的友谊。

那年,我正在上幼儿园的中班。每天,小朋友们都自己玩,因此,我觉得很无聊,有时甚至闹着不想去幼儿园。但是有一天,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那天中午,我们在餐厅吃过午饭,回到班里等爸爸妈妈来接我们回家。但是,这次的时间好像过得很慢,有几个小朋友等了一会儿,看看还没人来接,急的哭了起来。很多小朋友也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就都跟着“呜呜”地哭了,就我和高鑫例外。

因为我和他正在积木堆里兴高采烈地玩积木呢!我用积木搭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城堡,他用积木堆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这只小狗好像还在呜汪呜汪的叫呢!我看着他的作品,心想:他做的小狗真漂亮,他会让我玩一会吗?又想:人家也是好不容易才做成的',能让我随便玩吗?要不然,和他交个朋友试试,可万一他一口拒绝我,那样我会很没面子的。最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问他:“你好,咱们可以交个朋友吗?”他兴致勃勃地看看我的“城堡”,又看了看我,豪爽地回答:“当然可以呀!”听到这句话,我那颗悬在“天上”的心总算掉了下来。接下来,我俩互相玩对方的玩具,玩得是不亦乐乎,一直到妈妈们来接我们时,我俩才蹦蹦跳跳地一起回家。

从此以后,只要老天不下雨,我俩准会在幼儿园里玩滑滑梯、玩拍皮球、玩攀岩比赛……这样,我们就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直到现在,我们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我们虽然不在一个班,但是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真希望这份友谊能长久地保存在我俩之间,让我们振臂高呼:“友谊万岁!”

初一周记 篇7

今年过春节我在老家过的,住在奶奶家院子里的小朋友养着兔子,我很喜欢小兔子,于是就叫奶奶给我买一只,奶奶很爽快的给我买了一只。

我把小兔子装在一只铁栏子里,我问奶奶它吃什么呀!奶奶说:“有一种专供兔子吃的草,我带你去找吧!”于是,我拿着铁楸便跟着奶奶上山了,走了一会,奶奶指着一棵草对我说:“看!那就是兔子草。”我便用铁楸把草敲起来,放入口袋里。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草也差不多了,便回家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草放在栏子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兔子不吃,我想它要我喂它吧,我便拿了一棵草放在它嘴里,果真它吃了起来,就这样我便一直喂它,喂饱后,我便开始观察它,我的`兔子一身全是白色的毛,两只耳朵一会往后压,一会有竖起来。

它在栏子里待厌了,我便把它带出来玩一会。它走路是蹦蹦跳跳的,难怪歌里唱的是:“蹦蹦跳跳真可爱”。就这样过了一天,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我去看小兔子的时候,发现它不对,没过多久,它就死了。我很伤心,为什么它就死了呢?

难过归难过,我还是给它挖了一个小坑,把它埋在了里面。可怜的兔子,就这样死了。

初一周记 篇8

每次回家路过那处书摊,我都会停下来看看,带上一份《晶报》,或者拿上一本《青年文摘》,付钱,然后对摊主投以温和的一笑,再匆匆离去。

书摊很小,放的书也不多,难得有人经过会停下看看。以前,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小书摊,因为很多时尚的杂志都没有,只有几本很大众的书,看得出摊主并不怎么在行,也不年轻了。的确,卖书的是个老头,瘦瘦小小的,那弯下的腰使他远看就像和大写的“C”。每当有人来到摊子前面时,老头总会点点头,堆出一脸的笑来,这时的他,就更像只虾米了,那笑,大概也是谋生的方法吧,我想。

正往家赶着,忽然想起今天《青年文摘》该出来了,可是刚才走出大门时忘了买。唉!真有点不爽,不然今晚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我的精神食粮了!忽然眼前瞥过一张广告,哦,是《青年文摘》的广告画,挂在那个小书摊前面。呵,没想到他这也有《青年文摘》卖!停下车,我走到摊前,果然有本新的《青年文摘》放着,不过一共只有三本,也难怪,生意不怎么样,进得太多卖不掉。这么想着,就随手拿起一本翻起来——这是我的习惯,买书前把书大致翻翻,了解一下大概内容,再回去慢慢看,这是一种心情。

“老头,《漫友》有没有啊?”旁边来了位打扮入时的美眉,嗲声嗲气的问道。

“啊?什么?《饭友》?”摊主没听清楚,以为是买一种食物杂志的。

“什么啊,谁要买这么土的书!真是的!什么破摊子,连本《漫友》都没有!切!”美眉扭着柳腰,不屑一顾地走了。

老头还在寻思着怎么了,这年轻姑娘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不忍心,告诉他说:“她要的是《漫友》,一本适合年轻女孩儿 读的书。”

“哦,那是我听错了啊,那这《漫友》好不好看啊?看的`人多不多?”摊主终于明白过来了。

呵,看来他想开始卖这书了。我还没开口,后面有人叫他了:“老头子,吃饭啦!”摊主的老婆——一位同样年老的老妇人拎着一只饭盒来了。

“哦,哦,好!嘿嘿……”摊主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搓着手,接过了饭盒。饭盒很旧了,已经辩不出当初的本色来,不过倒还干净。老头吃得挺香的,老妇人看着摊子。

“闺女好吧?”老头边吃边问。

“哦,还行,今天没吵闹,乖着呢!这青菜还是她和我一起洗的。”老妇人答道。

我不禁奇怪起来,难道他们俩那么大年纪,还有个尚未成年的女儿?

“姑娘,这《青年文摘》好看吧?”那位老妇人问我。

“哦,不错,满适合年轻人看的。”我还在翻看着。

“唉,下回,也带本回去让咱闺女看看。”老妇说道。

“怎么,您女儿也和我差不多大吗?”我见她说,就顺势问了一句。

“我闺女,唉,可比你大啊,今年都36啦!”老妇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满眼疑惑的我,“这孩子命苦啊,生出来就发高烧,结果送去医院太晚了,没及时治疗,落下了终身的病根,这么大了,还和个孩子似的,吵吵闹闹的……”原来他们家有个智障的女儿,“不过这孩子不吵时也很听话的,可惜人家不让到学校去,我就只好在她乖的时候教她识几个字……”一提到孩子,老妇人话挺多,“……就指望这书摊能挣几个钱,帮她多攒几个,等我们老了,她还能活下去……”不知不觉,手中早已停止翻书,而开始认真倾听老妇人的话语,“老太婆,还唠叨呢,吃完了,快回去照看闺女吧。”摊主已经吃完了,把饭盒整理好递给了老妇。

“哦,好,我走了啊!你自己小心,天气热……”老妇又匆匆地赶路回去了。

我把书钱递给了摊主,他接过了,“嗨,这老婆子,就爱唠叨。”摊主一个人嘀咕着,像跟自己说,又像在和我说,不过脸上却写着满足,他在满足什么呢?是老伴的关心,还是一本书的利润,或是一上午女儿的乖巧……不过,我知道,他是满足的,一种现在很少见到的满足,平静而快乐。

拿起书,坐上了车,心情变得好奇怪,似乎轻松,也似乎沉重,手里的《青年文摘》似乎和平常买的有点不同,也许,今天,我得到了更多,比这本书更多的东西,我想。

以后,我就有了这个习惯,回家的时候,买本书,留下一个微笑。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