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5 10:21:11

第1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每个人都经历过父母的善良和教导。当我读到这本家书时,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教导。我似乎找到了另一个父母的儿子,这是大多数孩子无法理解的。家书就像珍贵的对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真的被傅雷先生对生活的如此认真和对孩子的如此关心所感动。家书从事业生活艺术到吃饭穿衣花钱,一切细节,一切关心。父母可以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艺术,特别是钢琴可以学习提高技能的方法,对解放初期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从傅雷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理解,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培养。

从家信的话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对自己的品味刻薄。傅雷让儿子制定的三个原则:不要说对不起祖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要入籍。爱子教子的精神是感人的。

有些人认为这封信是最真实、最自然、最诚实的文字。是的,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是立即思考的,无论你想到哪里,文字都在哪里。给亲戚写信就是这样,他敢于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的书,我们应该读傅雷自己。

傅雷也因材施教孩子的教育。在傅聪的音乐教育中,他最初强调技巧,然后反复要求他真正理解作品本身,也就是说,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想经验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傅雷身上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成功的孩子。傅雷夫妇一生辛辛苦苦,辛辛苦苦培养的两个孩子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示。

读了傅雷的书后,我学到了很多。我更了解我的父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缩短父母和孩子的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和孩子。

第2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下面是读书时作和一些摘抄,我喜爱像傅雷这样一位长辈的谆谆教导。

《傅雷家书》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第3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奥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注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心。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扰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及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铭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醒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第4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秋风已去,寒冬已至,但似乎阅读完《傅雷家书》后,我的心有一阵暖意,暖透心头。

一间温暖的大衣胜不过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热热的暖炉暖不过一本充满着温馨与亲情的好书,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本满是温馨与亲情的书,寄托着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傅敏充满着暖意的爱,在深秋中滋润着儿子们的心,在寒冬中呵护着儿子们的魂,让流落在外的儿子傅聪感受得到家庭那份深深的爱意。像是一个无形的身影,时时刻刻都教导着,鼓励着傅聪一步一步地前进。

回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何尝不是像傅雷疼惜傅聪一样疼惜着自己,他们或许没有傅雷的学历,或许没有傅雷的文采,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对儿女最真挚的心。他们也会像傅雷一样,在自己的儿女面对困难,挫折时搅尽脑汁,想尽千方百计去帮助我们,在你取得成功时,他们会为你而开心,但他们不会忘记提醒你要有惊醒,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你似乎会觉得他们就像是傅雷的翻版,其实不是的,世界上的每一对父母都是这样,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些为自己儿女着想的事。

但我们做为儿女的,有像过傅聪一样,去细读父母所写的每一个字,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吗?傅聪之所以成功,似乎离不开父亲傅雷的每句金言,或许没了这些金言,傅聪也就不会拥有现今的成就,傅聪他听了父亲的每字每句他成功了。

而现在的我们,似乎都觉得自己的父母整天烦着自己,没有留心父母的每字每句,流失了许多成功的秘诀,失去了许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学会感恩,留意父母所给予自己的每字每句,不需要怀疑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从我们一出生开始就不曾怀疑过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

温暖的亲情呵护着我们,爱的春风总在我们的周围陪伴着。学会感恩,学会试着去保护亲情,保护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是最信任你,只有他们才愿意无怨无愧的付出。即使你身在异国,他们的爱也绝不会离开你一分一秒,但我们也要懂得细心呵护着种爱,因为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或许你的一生可以享受这种爱的机会就这么一次!

第5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最近看了《傅雷家书》,感受到了作为老人和年轻一代的不幸教诲。书中的艺术部分把我们带入了名家的生活,让我明白了真谛!

这本书的作者是佛雷,中国著名的作家。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长者,也是一位好父亲。从这本书中,我能感受到的深情一直涌出。

在这封家书中,我完全能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父亲的爱和教育。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有勇气与自己作斗争,或者稳定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更多的是无数的父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佛雷在一封信中向儿子道歉,因为他严厉地殴打和责骂了儿子,或者说了一些令人兴奋的话,伤害了儿子。虽然这是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时会做的事情,但弗雷真诚地向儿子道歉。

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他对儿子的思念和分离,他对儿子的生活也是细致的关心,我可以深刻理解父爱的伟大,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关心或不考虑这些努力,但弗雷用真实的感情,用心写信,但理解父爱。

读完这本书后,父亲在家书中的教导和孩子与父亲真实感受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弗雷不再问她的儿子,他成了我心目中的一盏明灯

第6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这本书中除了傅雷对孩子的教子之道,还有他俩浓浓的父子情深。在傅雷劝告儿子傅聪的同时,也是可以突出傅雷对自己儿子傅聪的爱。

举一个例子,书本第93页最后一段属于抒情部分。其中写了傅雷的感人语句,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学习,因为他的身后有很多人支持着你,不要辜负大家的一片苦心。从这段语句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期望很大,除了艺术与文化方面以外,傅雷还在教导傅从如何做人,因为傅雷知道儿子刚走入社会,遇到一些对自己前途毫无帮助的这种朋友是很正常的,为了让儿子傅从不走向歪道,傅雷常常教导他儿子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关怀。

而且基本每次在信中都会有祝福儿子傅聪更上一层楼。这是傅雷要通过家书的方式,不仅要告知儿子该如何去做,还要来激励孩子,鼓励孩子,从而来激发孩子积极的上进心。综合以上,从而可以总结出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傅雷家书中,还有一部分写到在国外留学时上台表演,与自己国家面子有关,所以一旦有上台的机会,就要好好把握机会,为国争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像这一块相比而言,是父亲在培养儿子傅聪的爱国情怀,让他在国外留学,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所以傅雷家书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地方有许多,你可以任选出一句细读都可以侧面描写出父亲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期望与寄托。

第7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第8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我经常问你的经济状况,担心你会花很多钱,表演太多,伤害你的身心健康;主要是因为我知道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坚持独立并不容易,只有有实际的经济保障才能保持人格独立。父母总是非常关心他们孩子的物质生活。再过一到二十年,当你的孩子长大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情绪。

羡慕傅聪有个好父亲。

在儿子傅聪出国留学的过程中,翻译家傅雷给他写了近100封家书,教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融入到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傅雷家书》是一本教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地打开《傅雷家书》,就像深深的父爱一样,有很多细节足以让我感动。例如,作为父亲,傅雷坚持将相关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自我翻译,以弥补爱子远离家乡对祖国传统文化日益陌生的诸多因素。在信中,他阐述了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纠正儿子使用错误的单词,让儿子明白,作为中国人民的后代,他足以感到骄傲,因为祖国有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在所有中国人民的血液中!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父亲是一个严肃而幽默的人。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抚摸我的小脑袋,告诉我历史故事,唐诗和宋词。此时此刻,随着我的成本越来越高,我父亲也出去赚钱,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一次。他没有像傅雷那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但我明白我父亲仍然非常爱我。

世界上的父亲,也许不会像母亲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等待。他们的爱,总是很安静。

第9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是一本书,是一本蕴含着热情、直爽、好学、才华的人生悲剧的书。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书”,感到看它就像听老父亲在你身边低语。克利斯朵夫、贝多芬、欧也妮·葛朗台、贝姨……傅雷把一个个大师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这些大师,一页一页地把“傅雷”这部书翻下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所以他选择了死。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做一天的工作,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杆的时候才休息。”

人们曾对傅雷夫妇是否应该双双自尽争论不休。有的说虽然悲壮但不值得,有的说只要悲壮就值得。看完苏立群著的《傅雷别传》,感到对于傅雷在那种特殊的时代选择了死亡是不能用值不值来衡量的。傅雷是一位博爱人类、渴望和平的学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也就是追求人类的爱,想念爱最终能化解仇恨使人们走到一起。”但有些人“他们会编、会写、会添油加醋、会偷换概念、会混淆视听、会‘欲擒故纵’”的本领。傅雷认为这些“不是个人的胆识,是人类的堕落”,他不希望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人类相爱的理想”,在这一代青年身上破灭,而且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梦。

第10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今天我有幸阅读了一位父亲给孩子的深情家书。这份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这一封封家书中既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又蕴藏着一个中国学者对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良师,处处给孩子提出宝贵的人生建议。傅雷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位益友,时时与孩子做亲切的交谈。她将自己独特的父爱在家书中娓娓道来。

傅雷是一位好父亲,他不仅把人生经验传授给了傅聪,还教会了傅聪如何为人处世。他如同一束光,在黑暗时,为孩子指引方向;在寒气逼人时,给予孩子温暖;在心灰意冷时,给予孩子安慰;读完这本书,我心生感慨,父爱是多么伟大啊!小时候,它化作一个雄厚的`肩膀,一个坚强的后背,给予你安全感。长大时,它又化作指向标,为迷失的你指引方向。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第一页傅雷对傅聪的忏悔。他让我想起平时父母对我的训斥,虽然在心里也暗暗恨过他们,但看过这份家书以后,明白了他们是为了我好,他们在暗地里也心疼过我们,只是他们经历过了贫困生活,不想让我们的未来像他们一样经受饥寒交迫,所以他们严格要求我们,希望未来的我们可以选择人生,而不是被人生选择。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原来他们的严格只是另一种方式的爱。

第11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著父爱,蕴涵著真理。

《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著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

我的经历有一段与傅聪更为相似。我的抽屉里也珍藏著几封家书,不同的是那是我遵照老师吩咐写的作文,给爸爸的一封信。打开信纸,你会看到刚入三年级的我拼音加字胡乱一气的的书信。在这些家书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没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师表扬一句,我也在信中写明六要素,但即使我那时再小,也懂得报喜不报忧,也知道不让出门在外的爸爸替我担心。

随著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家书不会再有;取而代之的是我对父母的保证,有时,父母不理解我,我也会写下来,然后一把火烧了,这样就没事了。

《傅雷家书》不知何时会再次光顾我的书桌,但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并会一直珍惜这美好的亲情。

第12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一本书,就像一位朋友,也讲究缘分。第一次见到这个书名,是在W君(上次读书会认识的朋友)空间的一篇日志里看到的。后来老乡L君来还我书,他之前用我的卡在图书馆借过两本。不想刚好有本《傅雷家书》,所以就不用再借了。若非如此,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看它,书单上已经列了一长串了。呵呵,所以一直相信缘分。

用六天时间里零碎的时间看完的,还是1984年的版本,比我的年岁都长,呵呵。第一次打开是在代课回来的公交车上,还是第一次站在车里看书,摇摇晃晃的,却还看的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被那些包含有浓浓爱意和温暖真切的语言打动、感动了。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长子——傅聪的家信。之前并不了解傅雷,而傅聪也只是知道他是有名的音乐家。通过这本书,算是开始熟悉他们了,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们。

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信中,真是无所不包,内容及其丰富,读来让人深切感受到父母对于子女那毫无保留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他们在信中畅谈各种艺术(特别是音乐),谈生活、人生,谈道德、品格,谈兴趣、爱好,谈亲情、爱情……从中我也受益匪浅,就像一位长者,或是一位知心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

第13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的朋友施蛰存先生曾这样评价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为什么他能够成功呢?我想一定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固然也能使他的儿子变得优秀。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可他们做的只是傅雷教育儿子的皮毛而已,光有严格的家教基本上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的,而傅雷给予他儿子的还有他的言传身教,他的儿子从傅雷身上学到了他的可贵品质,和许多为人之道。在求学上,傅雷让他多写作多思考、作好时间管理、不要被时间所控制、生活学习时间正规化、避免无效或过度社交。让他不能闭门造车,要博采众长,扩大视野。到大自然中去、到博物馆中去,要多读书,用其他艺术的领悟过来滋养对音乐的感悟。在生活中,他要求傅聪在感情上专一、多沟通、多忍让、多陪伴。在名利上淡泊希望,成为一个淡泊名利、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减少商业演出、做人要真诚、要甘于寂寞。在挫折上勇敢,不断地追求完美,拥有强烈的同情心,做一位品德与才华并重的艺术家。

傅雷对傅聪的期望和要求很高,但他也为此而尽心尽力地培养,有很多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他的指导下的关怀。譬如,他曾经写道:“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不礼貌,切忌切忌!”从这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观察之细致,体察之入微,这些细节的背后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他的这些提醒也使得儿子能够更好地融入他来往的朋友,也从侧面体现出傅雷对西方文化的探究,才能道出这些经验之谈。傅聪也曾在信中因为自己在国外有了苦闷,便向家中的父母发泄,傅雷没有因此而感到愤怒或者寒心,反而是很体谅傅聪,并且安慰他,信中全然没有责怪的意思,是满满的关怀。

傅聪为什么能成长的这么优秀,我其中也包括父母给予他的爱,在他最难过的时候,开导他、安慰他,让他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我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和严格的管教,更应该给予孩子爱,爱的教育会使孩子更深刻地体会这个充满大爱的世界,使爱的美德永驻孩子心间,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第14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了寄给出国的儿子傅聪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台上的离别勾起了对儿子童年的回忆。从儿子倔强出走到父亲的忏悔,无不体现出父亲的懊悔。这一走,使严厉的父亲在内心上受到谴责,对傅聪太过于严厉了,但也体现出了深沉的父爱,傅雷也因此抬起了不断写书信的笔。

此后的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甚至是生活繁琐的事多多少少都有谈到,并关心傅聪的情绪问题及对艺术的理解,虽然写的都是事,但流露着的都是满满的情。

书中没有附上傅聪过多的回信,但是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儿子是非常信任父亲的,及傅雷对孩子改变后的夸奖及赞许,都表现了傅聪接受了父亲的爱并试图也传递自己的爱。在海外巡演前,傅聪看着报栏上自己排的满满的音乐会,并感慨自己异国他乡,父亲并看不到,也有一屡屡忧伤,这些生活上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足以体现出父子二人天南海北对彼此的爱。可无奈的是,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书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带壳的果实,剥开了,便是一颗盼儿,忧着父亲的心。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第15篇: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更好。

——题记

这句富含哲理的话,来源于当代翻译大师傅雷给他儿子傅聪的家信中。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单从这些成就来看,我们就能够看出傅雷是一位出色、有良知的父亲,更不用想他和儿子互通的几百封家书。

《傅雷家书》摘录傅雷与妻子在1954年至1966年间和儿子傅聪的通信。这数百封家书中,字数最多的有七千多字,可想而知,傅雷是多么地爱儿子。傅聪在海外的几十年里,傅雷无时不刻不想念着孩子,傅雷一有时间就给孩子写信,信的资料大多是关于生活、艺术、思想交流等方面,这也不难看出,傅雷对生活、对工作、对艺术都是十分认真的人。

傅雷在儿子刚出国的几年,总是为对儿子以前的教育方式感到后悔,说自我是一个“狂暴”的父亲。在信中,他常常请求儿子原谅自我。但我敢说,傅雷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若没有傅雷在儿子幼年时对其谆谆教诲,哪能有如今在钢琴界大有名气的艺术家?若没有傅雷在书信中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哪能有如此让父母放心的孩子?若没有如此良知的父亲,他的儿子就不会有完美、精彩的人生!

“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思的一句话。读完这本书,我也想说一句:人生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而谱写这首音乐的,有我们,也有父母。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

更多相关内容: